拍照事業的現場改裝秀

by Filipy

先說好,這篇文章不要用太嚴肅的態度來看,所有相關字詞都要求Citation的文章寫起來 太累了,又沒有系統會直接幫我用衍生連結置換關鍵詞,而每樣東西都要列出相關參考資料並不是我有興趣的寫作方式,因為那太像工作了,凡事都要求要有真憑實 據的論文或報告太累人了,不管是對於寫手或是讀者而言都是一樣的。

我們正在經歷一次照相的重大變革,從以前的傻瓜相機、單眼相機、數位相機,可以說我們這一代是活生生的看著這個巨大改變的現場秀。早期我們對於照相 這件事的感覺或是第一印象就是要去買底片以及相機。拍完照之後的第一個動作是把底片拿出來,跑去沖印店洗相片(當然若是你有暗房設備的話,也是可以自己沖 印)。但是數位化的趨勢卻在數年內徹底改變我們拍照的習慣以及沖洗相片的程序(起碼對於年輕人而言)
拍照時,我們不再把眼睛瞇起來對著觀景窗,而是對著液晶螢幕取景,不過既然是這樣拍照,那麼相機還有必要做成現在這個模樣嗎?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廠商的嘗試方向,像是三洋的DMC-C1,或是三星的攝影與數位相機混合體,我們可以逐漸看到相機的外型或是與攝影機的差異因為拍照的方式或是技術的進展而逐漸模糊,這是技術發展的其中一個向度,由於數位相機的畫素演進(幾十到幾百萬畫素)以及記憶卡容量的不斷擴充(幾十MB到幾GB),再加上壓縮技術的不斷變革(m-jpegQuicktimeMPEG4),造成相機除了拍攝照片外,也可以開始拍攝較長的影片,而且由於不需轉檔(已經由相機即時壓縮成電腦可直接處理的數位檔案),對於立即使用的方便性又勝過DV,也因此相機攝影機的邊界開始模糊或是相互交疊(有廠商推出三百萬畫素CCD的DV呢)

而數位相機的逐步普及,也造成了相關產業的同步興起,如各類記憶卡、電池充電器、隨身儲存設備、時尚相機包、網路數位沖印、相片印表機等等,可以說 餅是愈做愈大,相互都有加乘效果。而相機的外型也因為技術以及購買族群的大眾化而開始有比較大的轉變,從早期厚重的方正外觀逐漸轉變成流線型、輕薄的時尚 外觀,也由於購買相機的族群已經由傳統資訊3C產品的男性轉變成對於流行時尚敏感的女性,因此對於相機外觀的時尚流行風格以及方便易用的操控逐步替代了相 機的專業可調整性而成為主流相機的趨勢,顏色多變就不用多說,附加的功能例如錄音、九連拍、大頭貼、多樣相框、拼接、情境色調等等都是希望讓相機更有趣, 更人性化。

但是隨著數位相機的普及與照相手機的興起而產生一些有趣的社會現象,像是已經在日本以及韓國發生的使用照相手機拍攝流行雜誌內容或是使用數位相機翻 拍重要技術文件或是參考資料,都是隨著相機鏡頭解析度以及畫素提升而產生的現象,不知道將來會不會有印刷數位防盜攝浮水印的產生(就是印刷時編入隱性 pattern,讓CCD或CMOS感測後會無法拍攝,將機制強制置入相機以及照相手機中),這或許會是一個不錯的研究方向。其實我覺得書商可以不需要考 慮內容被翻拍,而是應該要考慮怎麼把書籍做得讓讀者不只是想要翻拍,而且會想要買回去珍藏,而不是沒挑選的出一堆垃圾書濫竽充數。

那麼未來的照相手機或視數位相機會朝向哪種趨勢發展呢?這很難說,不過隨著照相手機的功能愈來愈強,勢必會擠壓到中低階數位相機的市場,也因此消費 級數位相機的畫素仍然會向上提升,同時記憶卡的價格也會隨之下降。而相機的外型以及操縱方式將會更容易,更人性化,讓一般的使用者可以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即 可拍出他們想要的畫面(例如可以使用特殊運算法來區別前後景來製作假的淺景深),或是相機持有的方式也有可能會有重大的改變,不過這需要消費者逐步接受不 一樣的選擇之後才有可能發生。因為現有相機的製作或是設計大多是根源於傳統相機的造型,當成像與取景方式改變之後,我門是否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這會是介 於攝影機與相機之間的混合體?或是偏向攝影機的手持式取景器?我覺得只要是好用的新改變,在市場開始逐步接受之後,就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想想早期的V8 造型和現在的DV或是Micro DV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此外,隨著科技的發展也有可能兩年內電子紙就可以替代實體紙張,並且直接讀取記憶卡的相片,但是沖洗(列印)數位照片的人將會愈來 愈多,畢竟按照傳統的習慣,你還是想有張實體的照片拿在手上才覺得有拍照的感覺。畢竟我們還無法把電子紙塞入相框或放入皮夾或是送給朋友分享(除非它跟普 通紙張的價錢是一樣的)而其他的相框替代方案看起來又不是那麼的吸引人。看來沖印店還有著很多年生意可做呢。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Gatsby 廣告中木村拓哉機械舞的背後

Google Doodle : Pacman 小精靈

玩玩軟路由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