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09的文章

既然有高級版,那低級版的呢?

我比較想知道郭冠英心裡面那些「低級外省人」是誰耶... 因為「高級」與「低級」是針對同樣的類別對象才能進行比較的,不同的類別是無法進行比較的,像是「高級的芭樂 vs 低級的蘋果」或是「高級的哈雷 vs 低級的賓士」就是有問題描述,只有相同的類別才會有「比較的關係」存在。這跟納粹在追求種族純淨的時候一樣,家族血源純良的日耳曼人認為混血的日耳曼人是屬於低級人種而自認優秀又高級,郭冠英心中一定有『已認定為「低級」外省人的對象』之後才會自稱是「高級外省人」,所以他自稱是「高級外省人」就一定有「低級外省人」的存在。 麻煩記者趕緊問問郭冠英吧!到底他心中「低級外省人」是指帶領叛軍到台灣來的蔣中正,還是現在領導叛亂政府的馬英九啊?我好想知道喔! 至於民進黨好像因為悲情主義的關係,硬把這個議題往自己身上套,好像搞錯方向了。

Star Trek Voyager : 星艦迷航記 - 航海家號

圖片
偉大的科幻電視影集,無庸置疑。在去年中得知最新的 Star Trek 電影 已經正在拍攝(網站做的很棒,非常值得一看),我第一個想到的,不是老牌的絡腮鬍艦長 Kirk (寇克),也不是光頭艦長 Jean-Luc Picard (尚‧盧‧畢卡),而是第一位在螢幕上現身的女艦長 Kathryn Janeway (凱薩琳‧珍葳)以及她帶領整個艦隊重返地球的偉大故事。 在十幾年前的時代我並不是很了解《星艦迷航記》,小時候只記得一臉看似老實又溫吞的寇克艦長與耳朵尖尖的史巴克,動不動就用「光傳送」在星艦與地面間傳來傳去,劇情也沒很多機器人或真的看起來很高科技的設備(誰教我從小就接觸一堆工廠自動化生產的自動控制儀器咧?),所以對於星艦迷航記系列影集一直沒有耐心去觀看;之後看到畢卡艦長的系列以及《銀河飛龍》系列,電視台似乎也播的沒頭沒尾,不過那顆光頭與與幾個頗具特色的新演員倒是令人印象深刻,生化人的角色則讓我開始覺得 Star Trek 似乎有點意思(這個系列的譯名被中國的社群嫌罵個半死,連帶星艦名稱企業號也被罵,台灣很難得有這麼爛的譯名,跟太空戰士有得拼,不過我覺得在資本主義社會裡,叫做企業號好像很正常 XD)。 但是一直到某天夜裡,我隨意轉切著電視畫面,看到一部電視影集,雖然從演員所穿的制服上一眼就看出這一定是與《星艦迷航記》有關的電視影集,但是卻與之前的系列大不相同;這部影集的畫面有著新穎且時尚的拍攝手法,與看起來就是基於現有實際科技與發明所產生的幻想設備,精緻又感到高科技,這也是我第一次目不轉睛的將整部 Star Trek 的電視影集給看完;之後每次熬夜做設計、寫文章或是工作過後,只要影集於夜間的重播時間一到,我就會立刻從現有的事情中撤守、慌亂的拿著飲料與零食往電視機前的沙發衝,開始 Enjoy 當天的劇情, Star Trek Voyager 。 只可惜,相識恨晚,當時開始看 Star Trek Voyager 的時候已經是整部影集的後半段了(第五、六季了吧?),加上中間因為許多的因素又少看了好幾集,到 2001 年這部影集結束之後,讓我一直很期待電視台能夠重播這部電視影集(看來很難很難)。不過當時著迷於攻殼機動隊的我就相信:「以後所有的東西都會出現在網路上。」在等待多年之後,因為 Star Trek 的電影開拍,讓我又興起了重新去找尋這部影集的念頭,這次,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8 Official Download

圖片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8 進行 Beta 2 相當久的時間了,或許是因為歐盟的反對,預計出現在 Windows 7 內的 Internet Explorer 8 變成可以 Disable 掉的選項,而詭異的是 Disable 掉之後,拿到新電腦的人知道要怎麼抓 Firefox 、 Google Chrome 或是 Safari 嗎? 而 Mac OS X 是不是也應該 Disable 掉預先安裝的 Safari 與 iTunes? 或是 Ubuntu 應該在安裝的時候讓使用者選擇 Firefox 或 Midori? 另外也有可能最近的 Safari 與 Chrome 發展的很快,而與 IE7 的比較讓 IE 系列面對 JavaScript 的應用層面趨於弱勢,微軟也正在積極的推廣 Silverlight 的應用,只好在這個時候先端出 IE 8 這盤菜了,先讓使用者嚐嚐、BOUNDLE 了不少線上服務、讓使用者徹底習慣一下、之後的壓力才會比較小一點吧? 繁體中文版依然慢吞吞,可是卻已經可以 在美國網站上 抓到了,不過還是習慣安裝英文版啊。從 Windows Live 進去會基於 IP 位置被導向中文網站,真的是很煩,最近對於音樂、網站服務、軟體基於智慧財產權的「語言分離主義」越來越感到不滿了。

再傳 China Gov 封殺 WoW 巫妖王之怒

圖片
因為「社會負面觀感」這種理由, 傳言中國政府再度封殺了 World of Warcraft 的資料片 ,根據 沙粒豆的報導 : 據說有問題的地方主要有兩處:亡靈骨頭形象不雅,斯坦索姆屠城內容超出政府容忍的程度。在第二次申請中,中國的 WOW 運營商九城還特別刪除了新的死亡騎士角色,然而結果仍然是被拒。早在兩年前,中國版的《魔獸世界》就被迫做出讓步, 移除了亡靈和僵屍 。 根據 人民網的報導 : 一是相關部門考慮到這款遊戲在社會的影響力極大,因此在審批流程上比其他遊戲更為嚴格;二是因為從《魔獸世界》到《燃燒的遠征》曾被國內媒體曝光過大量負面新聞,在這種背景下,這款遊戲的審查流程會有所延長。 對於一個刪除了死亡騎士的殘廢版本沒有通過中國的審查而言,似乎對整個魔獸世界是一個更好的結果;想想那個沒有亡靈跟殭屍的世界是多麼的高尚、優雅與和諧啊... 更別說那些抄歐仿美的中國遊戲有多麼的引人入勝了,更值得中國人自己好好的玩玩。不過這也說明了會有更多的中國人跨海到國外伺服器去玩(紅色警報!台灣伺服器將再有人口爆量的危機),或是乾脆在中國境內架起私服自己玩了算了。有沒有哪個國家的人民「因為玩了某款遊戲而革命推翻政府」的八卦?

iPod Touch 2.2.1 JailBreak : 2代逃獄的機會來了

圖片
不用囉嗦太多,這也不是某站上公佈說要 $15 美金的那種破解,總之,逃獄工具就是終於來了~開始挖洞吧...(啊?) 破解小組所發布的新聞 中國大陸整理的破解指南 破解小組的 twitter 破解之後 iPod Touch 就可以複製貼上、可以播放 Flash (@@喔!)、更換畫面的佈景主題、自由安裝各種未經授權或被破解的軟體、上 Cydia Store 買未經授權的軟體(神經病!)、甚至把 Web Server 帶在身邊跑,有誰要先試試看這個破解會不會讓 iPod Touch 變磚頭的?=.=a

Notebook Hardisk :硬碟經常發出怪聲/磁頭歸位聲的問題與可能解決方法

圖片
最近趁著硬碟正便宜的時候,為小 NB 換了一顆新的 WD Scorpio SATA 160GB 的硬碟,把原本日立的換了出來,使用起來相當愉快,但是卻發現一個問題,在夜深人靜的夜晚裡使用時,硬碟總是三不五時會發出「噠、喀」的聲音,如果這時候要讀取檔案或是切換程式就會聽到馬達重新啟動與高速旋轉的聲音,讓人感到相當厭煩。 照理來說,這種情況一般只發生在電腦關機與硬碟進入休眠的時候(在 Windows 當中做電源管理,當時間超過設定值的時候讓硬碟進入休眠狀態時有一樣的情況),通常這時候如果重新啟動檔案或動作,就會聽到類似的聲音,如果是新生代大概會以為是硬碟快掛了而緊張的半死,但是有經歷過 DOS 時代的人應該都會知道這是硬碟在做 Parking 的動作(磁頭歸位),當硬碟接收到 Parking 的命令時就會強制磁頭回歸到安全位置(這時候就會聽到類似「喀噠」的聲音),而硬碟馬達則會進入停止運作的狀態讓磁盤繼續旋轉至逐漸靜止,啟動檔案時磁頭又從原本的位置快速移出(「喀噠」again),馬達重新啟動帶動磁盤而出現高速旋轉音。 當硬碟資料受損、出現壞軌、磁頭要重新搜尋磁盤上的資料時,也會進行歸位停駐再重新啟動,所以老硬碟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大概就是硬碟快要掛點的時候了,這種聲音成為一個判斷的依據,可是以現在的製程來說,新硬碟是不可能在初期就發生這種事情的,因為如果是瑕疵品,那連安裝作業系統都會產生問題才對。 會一直停駐磁頭發出聲音的這個問題,其中是包含兩種技術在裏面的,一種是 Head Load/Unload Technology,就是前面提到讓硬碟磁頭歸位的技術,而馬達停止運作則是電源管理技術(Power Managgement),通常,這是因為電源管理程式或元件發出命令,指示硬碟要進入休眠或是停止狀態,硬碟才會讓磁頭歸位並且停止馬達的運作。 粗淺的來說是這樣,不過要先寫一下別的東西。硬碟基於資料保護與資料延續等原因與義務,是有限制使用壽命的,這是一種人為的規範,也是一種人為的刻意限制,並非物理性運作的壽命時間,原因是避免硬碟過度長時間使用、等到硬碟真的發生故障後會造成資料無法挽救的狀況;像是一般硬碟會強調「平均故障時間 300,000 小時」,實際上硬碟可以使用的時間遠超過這個數字,但是這樣的機制是讓使用者知道這顆硬碟是否差不多該換了,許多資訊單位也會依照這樣的

Watchman : 沒想過這麼具有可看性

圖片
在還沒有走進電影院之前,沒想過 Watchman 這麼「可看」;說「好看」就太過於主觀(或許不少人覺得好看),說「不錯」又覺得這種形容詞少了點,說是「好片」似乎又缺了點什麼更進一步的,但是如果說「可看」,那可看性可是相當的高啊! 儘管沒看過原著漫畫,但是看預告片後(僅有看過 YouTube 上的預告)很容易以為這就是一部超能科幻的消費型娛樂電影,可是情節卻有點顛覆一般人的想像;在下雨的夜晚、無聊的魔獸後時光、在沒有看過任何影評或介紹之下、自己付錢走進電影院、目的只是希望打發漫長夜晚獲得一點享受、結果在看完這部 2 小時 41 分的片子後,才赫然發現這竟然是一部基於科幻的推理小說電影啊!(原本進去的時候還以為這部片一個多鐘頭就可以播完...片長也令人相當驚訝...平均每分鐘 1.x 元,還蠻值得的...) 在我眼裡,這部電影打從一開始極吸引人目光又極端諷刺的拍攝手法,將整股酸溜溜的味道延伸到最後的結局裡,一些畫面的小細節對於執著於 80 年代文化的人來說真的是無盡的刺激與嘲弄,然後在這種娛樂當中傳遞作者在當代的一些反思與一些想法,的確是很有效果;如果 Watchman 因為沒有奧斯卡的光環加持而在台灣的票房有些低落,那真的是過於可惜了一點。

Shutter : Linux 下很不錯的螢幕抓圖軟體

圖片
在 Ubuntu 中一般抓圖大多用 Gnome當中的 Take Screenshot ,想要功能多一點就要安裝 KDE 中的 KSnapshot ,不過這兩個我都覺得不是很好用,一直在找好用的抓圖軟體,不要求像 SnagIt 那樣功能強大,不過至少也要像 Windows 當中 MWSnap 那樣小巧玲瓏、主要功能能面面俱到,後來才找到這個同樣小巧、安裝簡單的 Shutter 。 能夠跨螢幕抓圖、能夠抓視窗的 Object ( Section )、能夠抓指定視窗(不用切換過去)、也能夠直接指定抓取網站網頁整頁畫面,功能跟超乎預期,相當上手啊。 Shutter 之前叫作 GScrot ,榮登 Linux 當中「十大取名取很爛榜」的成員之一,不過這次改名換姓就頗獲好評,也讓我想到為什麼自由軟體的設計者在取名字的時候,就是沒辦法以直觀、直覺、好念、好記為主?在軟體前面加個特殊的 G 啊、K 啊是不反對啦,反正 Apple 也是拼命加 i ,可是在 getdeb.net 上就常會看到莫名其妙自以為名字取得很有創意的軟體。 這種情況也常蔓延到社群討論當中。像是什麼 QT 、 GTK 、 METACITY 什麼的,好像初學者一進到社群內天生就該懂這些名詞、不懂也得裝懂、不然就不要問似的。當然,可以怪一些小白很不努力,可是很多討論時或講解時會用到的名詞拿去 Google 搜尋資料時,資料也是多到讓初學者看不懂到底哪個網頁才是「說明某個名詞到底是什麼意思」,而這些名詞通常在討論中也很不直覺,結果卻可能直接寫在說明文件裡,初學者與初次接觸的人很容易在這個階段就打退堂鼓了(「學長~幫我的 EEEPC 灌 XP ~」),即便是有心想學的新手也很挫折。 我是很討厭縮寫的人,但是許多時候我覺得自由軟體界縮寫似乎用過頭了,讓 Linux 似乎需要一次「白話文運動」,至少,也讓那些無私奉獻各式軟體的工程師們知道他們說的語言很不白話文吧?這就更別提初學者與一般人對於版本編號 0.x.x 的軟體所產生的恐懼感了... (「學長~這些軟體怎麼都是測試版,你沒有正式版喔?」) 要推廣 Linux ,還真的需要 Linux 彎下身來去貼近一般人啊。

2009 Mac mini

圖片
等不到 3/24 蘋果發表會,2009 年新版 Mac mini 跟 iMac 一併登場。iMac 先閃邊去,先看看 Mac mini 吧: 使用跟 Macbook / Macbook Pro 一樣的 NVIDIA 整合型主機板晶片 Geforce 9400M 最高可支援至 320 GB 硬碟 最高可擴充至 4 GB DDR3 Ram 使用 2.0 GHz 的 Intel Core 2 Duo CPU (3MB L2 Cache) 內建支援 802.11n 無線網路 可燒錄DVD、內部預裝 Leopard、預裝 iLife '09 可以使用 Bootcamp 安裝 Vista 當然,也號稱環保節能 其他的部分幾乎沒有改(外型應該也改變不到哪去),後方接口些修改,USB 變多了、改用 FIREWIRE 800、支援 mini DVI Port 與 mini Display Port,後方圖如下: 目前台灣網站還沒更新, 只能先看看美國版 ,可是 Apple Store 倒是已經先開賣了,美國售價 599 美元起,以今日匯率 35.07 兌換 1 美元計算,約 21,047 元台票, 台灣版的 Apple Store 售價 21,900 元,高階版本 28,900 元,這個價格應該是首次看到蘋果訂價從佛心來的,低階版本可選擇: CPU 2.0GHz -> 2.26GHz (5,355 元,太坑人) 記憶體 1GB -> 2GB (1,785 元) 或 1GB -> 4GB (5,355 元,賺太多) 硬碟 120GB -> 250GB (3,570 元) 或 120GB -> 320GB (6,195 元,這太夭壽了,這硬碟是 15K rpm 的版本?) 買低階版本、記憶體直升 4GB 、擴充硬碟容量改用外接應該是最好的選擇吧?

則庵讀冊趣

在廁所讀書,是一件趣事;在廁所讀書,也是我從還沒上幼稚園的那個年紀就培養出的習慣;而現在,沒帶一本書進廁所,還經常會發生「生產不出/製造不能」、無法變出特殊產品出來的狀況。 小時候蹲著「小鴨鴨」到處推著跑的時候,就開始學大人手上一定要拿個什麼書本、雜誌等東西,才會有「生產動能」,家中老小很多都感到莫名其妙;在上幼稚園之前,我就已經有辦法讀國語日報與一些幼童書籍,也知道不少對幼稚園學童來說困難的文字,常常抓著國語日報就自己往廁所跑,坐在馬桶上念了起來,不過當時的我懂得念文字卻還不會注音呢,而這個蹲廁所看書的習慣竟然就這樣培養了起來。 早期的居家生活沒有浴廁應該要乾濕分離的觀念,可是在那個時候我就很討厭在家人洗完澡之後才進入地板溼滑、空氣潮濕的浴室當中上廁所,覺得腳底板溼答答的很不舒服,連書本似乎都潮濕了起來。上了小學之後,同住的親戚成家了、搬走了,家中空出了一間套房,原本這間空房是要當作讀書房使用,但是平常要讀書寫字與睡覺,有與弟弟共用的臥房,這間空房的空間除了堆些雜物、陳舊的書籍、封箱的衣服與棉被枕頭之外,暫時也沒其他的用途,這間空房又處在家中活動動線裡面最不重要的地方,廁所則位於房間的最內側,所以每次想要如廁的時候,我就會往那間空房的浴廁跑,因為推放雜物又整間沒其他人使用的情況下,上廁所還可以不用關門,真是一大樂事(幾次我弟想到這間空房內也被不關門的因素給「逼退」),這裡順理成章的就變成了我的個人密室,而這間空房間也變成了我的專用房。 一開始,除了漫畫與青少年讀物之外,總是拿著厚重的【 漢聲小百科 】往個人密室跑(這套書不簡單,儘管有些內容來源的爭議,但是至今還沒有任何國內自製的兒童讀物比得上),開版大又不算輕的重量,光是拿進拿出就令人覺得很麻煩,反正專用房只有我在使用,地板清淨乾爽、門不關的話通風又不錯,乾脆就直接往廁所的地上擺,久而久之,整套都被搬進了專用房的廁所當中;在外面租了整套漫畫回來,整袋就直接先往專用房的廁所擺,睡前想看的集數才再另外拿出來;想想這樣也不是辦法,索性買了兩個組合書架自己組一組,就放進廁所當中,既可放些衛生紙之類的清潔用品,又可以把書本一一排列架上,父母完全不知道這件事情。 早上起床要上學時,弟弟用臥房的洗手間梳洗,我就直接到專用房去梳洗,不但不會搶用洗手間,同時又可以上個廁所、拿書起來看幾個段落,之後可以從從容容的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