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0的文章

[N3DS] 超級快打旋風 4

才剛把 iPod 的快打旋風拿出來打兩場就看到這個影片,真不得了啊! 自 DQ9 在日本大紅之後,許多遊戲都想在 DS 的移動交換訊息機能上想出遊戲新點子,快打旋風也搭上這個風潮,真是不錯;不過我實在很擔心那個「擦肩成戰」的對打模式,因為這種成戰模式要令人著迷一定會有戰績紀錄之類的,會不會在捷運上因為輸到不爽變成「真人快打」啊?我覺得這在台灣是極為有可能的... XD

[Mashable] iPhone 真的很受歡迎嗎?

最近台灣開始一窩蜂迷那個,就是那個嘛!然後實際上其他地方到底發生什麼事情都不理了,養雞場的主任說聲「韓國人的那東西不好」,大家就很高興的推~實際情況是什麼? 根據 ZDNet 的調查 軟體開發者看好 Android 的開發潛力 ,市場覺得未來四年 Android 會獲得大幅度的成長,美國地區手機的銷售 總數量上 Android 手機超越了 iPhone , 第二季 Android 的銷售成長更高達9倍 ,而 Mashable 則發表一篇最新圖表分析: How Popular Is the IPhone, Really? 大圖下載於此 ,是非常有趣的分析,不過資料主要是依據 2009 年的數據: 1. 美國有 83% 的人擁有手機,而只有 25%使用 Smartphone; 2. 在 smartphone 市場中目前系統佔有率排名分別是 BlackBerry 35%、iPhone OS 總量 28%、WM 15%、Android 13%(附註:其實最新統計數字是 Android 已經超越 WM); 3. 但是在銷售比例上 2009 年底 Android 大軍就已經贏過 iPhone 成為市場中銷售的第二名; 4. iPhone 的忠誠度很高,只有 6%的會想用用 Android 、有 89%會續抱;Android 的使用者則有 21%想改用 iPhone 、有71%會續抱(附註:我覺得 10 月份之後會改觀); 5. 軟體下載市場蘋果的 Apps Store 經營得善,目前是獨強,有 99.4% 的下載佔有率(這依然是去年底的統計); 6. 那全球呢?有 68% 的人口使用手機,但是只有 17%的人口使用smartphone,低於美國市場統計; 7. 而事實上蘋果在全球的品牌總佔有率目前只有 2%(過往兩年來 SE、Motorola、Samsung 所銷售的 Android 手機並不被當作品牌進行統計); 看結果就知道蘋果手機的受歡迎程度,到目前為止,真的是作秀作出來的,台灣媒體與手機銷售市場對於 iPhone 的熱烈怪現象也只能歸功給行銷了。 並不是說 iPhone 本身不好,而是「根本沒那麼好」,那種傾斜式的報導,跟中央社報導花博或朱立倫的好簡直沒兩樣,但是仔細觀察之下卻有很多受不了中央社報導的人能受得了許多 iPhone 偏頗的報導

Silverlight 的台灣行銷手法讓你很開心嗎?

圖片
微軟台灣的 Silverlight 行銷網頁與活動一上線,似乎很成功的在網路上開啟了一頁討論與傳推,讓你看了很開心嗎? Silverlight 是一個強大且謀略深遠的開發平台,目標直指現在使用者族群廣大的 Flash 市場而來,甚至思考了線上、線下與無縫(Seamless)銜接的科技生活想像而來,不論效能、開發速度、開發流程的一致性都獲得極高的好評,而開發工具也越來越週延,在歐每日已經獲得極加的風評,並且已經有許多開發者相繼投入這個開發市場當中,而開花結果的時間預計就在近兩年可以看得到。 這個行銷活動一上線,我就從某管道知道了;如果在比較過微軟各國單位對於 Silverlight 的行銷手法之後,台灣人看這個網頁還能覺得很高興、很開心、認為「微軟台灣這樣行銷就對了」、「搬出這個萌娘真的很 GJ」、日本鄉民也一同為微軟台灣說聲好、不得不給微軟台灣大力按個讚,在強大的開發技術平台面前實在令人感到「台灣人也是很欠缺自知之明」而令人感到一股 蛋蛋 淡淡的悲傷吧?

[iPod Game] Final Fantasy I / II 更新,推出中文版

圖片
Final Fantasy I Final Fantasy II 剛推出時有英文版就已經讓人爽到流淚了,是立即可以給予五星的遊戲,現在更新後,竟然有中文化內容,這不力薦一下怎麼行?沒有付費下載支持一下怎麼可以?對於日文正統 RPG 苦手的玩家、未曾嘗試過的玩家,都應該要試試看,這兩款遊戲絕對是能讓玩家體驗到 RPG 魅力的遊戲啊!更貪心一點:什麼時候能夠看到 DragonQuest III 中文版出現在 iPod 上呢?

AOL 買下了 TechCrunch

圖片
AOL 在美國舊金山時間 0928 宣佈買下 TechCrunch ,Michael Arrington 也立即寫了一篇 Why We Sold TechCrunch To AOL, And Where We Go From Here 。 這是一種惺惺相惜,還是一種防禦性的收購動作? 底下是 Google Trends 流量圖表 : 大型的 Blog-type News 被主流媒體收控與控制並不是一件好事情耶,尤其是 TechCrunch 才剛爆出「天使門案」、發現天使投資正有意尋求默契、壓低投資或收購網路科技公司的金額( So A Blogger Walks Into A Bar… )之際傳出這項收購, 怎麼看都令人不蘇胡 。 回頭看看 AOL 底下的幾個資訊管道,自從躍升為主流媒體跟平面、電視、廣播媒體分庭抗禮之後,即便聲明不做置入性行銷,撰寫風格與走向卻早已經反應出向資本企業靠攏的世態(尤其是報導蘋果產品已經偏頗到眾多讀者翻臉的喜劇); TechCrunch 從 Michael Arrington 創業起就是平民報導的主力,像是科技報導的一顆頑石,也不怕得罪任何企業,如今入贅 AOL 門下,儘管 AOL 希望保有 TechCrunch 新聞報導的方向與其獨特性,但是任誰想都知道 那、是、不、可、能、的 。 雖然 Michael Arrington 有十足的宅男居家孤獨寫作習慣,甚少進行社交,也因為這種獨立性與不給面子而創造出了 TechCrunch 天不怕、地不怕的報導獨特性,也許 Michael Arrington 個人在之後照樣能夠不理會母公司的意見(或干涉)繼續這樣的寫作,但是有人要猜猜看 Michael Arrington 會在這種情況下呆多久? 還有人要繼續高喊 we the media ?恁北早就說過了: WE FUCK THE MEDIA! CrunchBase Information TechCrunch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CrunchBase

Steve Jobs 新房子的設計平面圖

圖片
長形的。 也有周圍配置圖。 via Gizmodo 把這種平面圖挖出來,是要潛入嗎?XD

#NewTwitter 報到

圖片
對一個愛用網頁版 Twitter 的人來說(像是我) #NewTwitter 對這類人比較有意義吧?很多用手機 Apps 上 Twitter 的人求 #NewTwitter 到底有什麼意義呢?那真是匪夷所思啊...多用 desktop 瀏覽器登入幾次應該會比較快有 #NewTwitter 吧?(因為有在 tracking User Behavior 的) #NewTwitter 整體介面的更改很明顯的是想要強化呈現多媒體素材的功能,想要拉近與 Facebook Wall 的差距,相較起來 #NewTwitter 突然變得相當華麗,並且大幅超越了 Facebook ,但是這樣的使用觀感能夠拉到多少 Facebook 的使用者呢?我很懷疑,因為 Facebook 的使用者群漸漸也很少登入 Facebook 寫 Wall 了,進 Facebook 的目的似乎都是以玩遊戲居多,發文寫字聯絡變少了。 很明顯的,Twitter 似乎是想從 #NewTwitter 增強網頁版的黏力,目的應該還是為了廣告,畢竟 Twitter 的 promo tweet 獲得很不錯的廣告銷售成果,以後應該在 #NewTwitter 會看到更多的廣告吧?尤其是多媒體廣告~ :P PS: #NewTwitter 真的很容易一直打錯...

網路的顏色:The Colors of the Webs

圖片
網站最常用什麼顏色呢?COLOURlovers 針對時下熱門的網站做了很詳盡的色彩分析,並且製成了大圖供設計參考,從圖中似乎可以發現到網站顏色主要都還是以藍色與紅色為主色調,使得在兩種顏色在網站當中成為「強勢色彩」(Powerful Color)在這種顏色之間有什麼關聯性還蠻值得玩味的: 而這樣的分析跟10年前  Wired Magazine 作的企業主色彩分析大同小異:

Install Mac OS X 10.6.3 Snow Leopard on Normal PC (2010)

圖片
要安裝 Mac OS X 10.6.X 到一般 PC 並非難事,甚至,了解過後就變成家常便飯式的安裝,以至於這篇一直寫不完。 如果不想走正規的安裝準備途徑,可以下載一些已經 Hack 過的 Snow Leopard 系統光碟進行安裝即可,甚至可以安裝到 AMD CPU 的系統架構上去,基本上這些版本我大致都玩過、檢查過,都沒什麼可疑之處,安裝 Mac 軟體使用一切正常之外還可以上 Apple 更新,可以搜尋關鍵字:SnowOSX, Kalyway, iPC, iDeneb, iATKOS 我個人會推薦 iATKOS 給初次嘗鮮的人,因為內建的驅動程式支援硬體算是廣的,安裝也比較容易、更新速度也快。 如果要手工打造,請你先評估自己是不是一位懂軟硬體的「威能使用者」(Power User),目前並沒有很單純簡易的安裝法(但是事實上也跟原本蘋果作業系統的安裝方法差不到哪去),就算是 Power User 也是要先有一些事前準備與知識建立的,那就是: 蘋果的作業系統硬體支援度比 Linux 還差、蘋果的作業系統硬體支援度比 Linux 還差、蘋果的作業系統硬體支援度比 Linux 還差、蘋果的作業系統硬體支援度比 Linux 還差、、、 請自行複誦一百遍獲得腦袋與蘋果核之間的最高相容性,你應該早就發現到老賈已經不敢說 Mac OS X 相容很多硬體那句鬼話了。 開工吧!

瀏覽器的板塊移動: Google Chrome 在威能使用群當中取得領先

圖片
用「威能」兩字感覺就一整個很威的樣子。(毆)這篇完全是因為 lifehacker 圖片太可愛。 The pic from lifehacker.com is too cute!(續毆) 這樣的結論起源於 lifehacker 的一篇 0920 開始的網路投票 what browser do you use ,而投票結果很意外卻又很明顯的,Google Chrome 取得第一名的位置,而 Lifehacker 對於自身的 TA 定位在電腦的 Power User (威能使用者),所以很自然的做出了結論: How and Why Chrome Is Overtaking Firefox Among Power Users ,緊接著 OSNews 也加入了探討: Is Chrome Overtaking Firefox as Power Users' Browser of Choice? 當然這位作者一定是屬於 Power User 無誤的,而他也以自身經驗認同了這個看法。 而好巧不巧的,在 Internet Explorer 9 Beta 推出 後沒多久(09/20), 我也丟掉了 firefox ,包括正在測試的 firefox 4.0 beta ,原因沒別的,就是狐狸老了,即便很努力想變成 4.0,也已經被看出老態,那股創新能量似乎不見蹤影。反倒是 Internet Explorer 的開發團隊在各界冷嘲熱諷下越挫越勇,因為 IE 團隊的使命並不是為了幹掉其他的瀏覽器(他們從沒正眼看過 firefox 吧? XD),而是為了幹掉禍害人間的 IE6 (笑),以至於從 IE7 、 IE8 一直到 IE9 ,使用者可以看出這一路上 IE 在兼顧某種程度的向下相容模式中不斷的脫胎換骨,即便這次 IE9 在介面上有諸多抄襲 Google Chrome 的地方(首開此例是 firefox 4.0 beta ...),但是好評卻是不少,就算有人還想對 IE9 酸個兩句,好評在第一天就徹底蔓延開來, IE9 在推出的短短兩天內就突破 200 萬次的下載 (事實上是過 24 小時沒多久,IE8 則花了三天才達到 150 萬次的下載)。 事實上,早在 2.0 pre-beta 時 Google Chrome 就已經是我作業系統的預設瀏覽器, 4.0 時 U

Google New : 新花樣

圖片
Google New 不是 Google News(新聞),是一個介紹 Google 新品或新功能的網頁,或是可以叫做「Google 新花樣」之類的。 這個網頁收集了所有 Google 產品的快速介紹或是有關的 Blog 更新文章,也可以從下拉選單找某特定產品的新訊或介紹,當然最新產品與訊息也會出現在這裡,像現在首頁上方就是介紹 Google Instant 即時搜尋。從下拉選單也才發現到,原來 Google 已經長到這麼大隻了啊... via TechCrunch : Google New: It’s Google News About New Google Stuff In One Place

21 世紀文藝青年(第一代)

2001 ~ 2010 年這段年代( decade )也有所謂的文藝青年,這些文藝青年跟 20 世紀末 救世主英雄傳說 大不相同,但或許是 20 世紀少年長大 有些共通性,所以也擁有一些前一世代所沒有的表徵,而在這段時期所大量產出的文藝青年,就姑且讓我稱之為「 21 世紀第一代文青」(明年就要是本世紀的第二代了)。 而在 PTT 上出現一篇文青問掛,之後則跟隨堪稱經典的回覆,著實有點出 21 世紀第一代文青的幾項表徵,不收實在可惜( PTT 的封存能力實在是很低落啊)。 首先是此篇:

Google Chrome 7 將比 6 快上 60 倍

圖片
前天微軟剛推出新版的 Internet Explorer 9 Beta 獲得許多好評之後,今天 Google 就跳出來說新版的 Google Chrome 7 將會比 Chrome 6 快上 60 倍( via Solidot )。 目前 Internet Explorer 9 Beta 在畫面著繪速度上能勝過其他瀏覽器的原因,主要是因為 IE 直接吃了 DirectX 當大補丸與取用系統當中的硬體顯示 GPU 計算指令集來進行加速,但是 Chrome 還沒吃呢。新版的 Google Chrome 7 將會一劇作頁系統的不同來取用不同的 GPU 指令集,支援 Windows XP/Vista/7、Mac OS X、Linux,依據內部的數據顯示速度約高60倍,怎麼計算的就不知道了,原本要一分鐘開啟的變成只要一秒嗎? Chrome 7 Will Get 60 Times Faster, Google Says . 以現在 Chrome 6 對 IE9 不算太大的差距,在加速 60 倍以後,能否大幅超越又是個競爭的重點了,就趕緊放出來玩玩吧!

[臺北國際菜花博覽會] 空心菜與九層塔比較貴是因為「規格」要求不同

圖片
這是聯合報的報導: 然後我們確定一下「株」的定義: 株 注音 ㄓㄨ (1)露在地面的樹根。如:「守株待兔」。 (2)量詞。用於計算花草樹木的單位。如:「一株茶花」。 我是沒親身種過菜,但是我常吃空心菜,也看過空心菜一株是長怎樣,不知道的人去 Google 一下空心菜的圖片 大概也知道空心菜長在土上、未採收下來時是什麼模樣,而所謂的「一株」,我想大家的認知與見解應該也差不多。 我非常想知道空心菜到底是能長到什麼模樣的「一株」叫做「與市面規格不同」,是說突然生出蕃茄、還是根部長出馬鈴薯那樣的「規格不一樣」嗎?尤其是「一株直徑20公分」的規格定義,這樣的空心菜又會是長什麼模樣?葉枝上要長出菜瘤讓直徑超過20公分(像樹瘤一樣)那樣嗎?市府到底要怎麼驗收「每株空心菜的直徑是否都有達 20 公分」呢? 如果台北市政府認定的一株是長這樣...: 這樣的的確確、真真切切是一株的直徑超過 20 公分啦!我誤會台北市政府了!這樣的一株,一般售價在 30元~100元之間,越晚賣越貴,而台北市政府的進價的確算是便宜的啦!可能還會因此造成展覽會場瘋狂排隊吧?XD 話說,我手掌打開,拇指頂端到小指頂端的直線距離也不過18~20公分啦...在這種規格定義下,市府還能夠讓廠商通過驗收拿到錢(錢似乎還先發部份出去了?),如果不是有弊案,就應該是見鬼了,到時候現場去一株、一株比比看那些空心菜的直徑就知道了。我比較能確信的是台北市政府對於經費的定義一定跟我們小老百姓不一樣。 至於 九層塔 的規格是要求「一棵直徑 12.7 公分」,一般人種植所謂的一棵九層塔是這樣: 我非常好奇一棵直徑能達到 12.7 公分的九層塔到底是長什麼模樣,不過我怎麼 Google 都 Google 不到這麼大棵的,一般建築物室內細木柱的直徑也不過直徑 12 公分,一株直徑可達 12.7 公分的九層塔 應該是九層塔界的神木吧? 然後上面一株空心菜跟下面一棵九層塔相比規格與金額之後,似乎北市市府的幾位大官在數量認知與金額對價上的觀念似乎也無法與一般正常人同步,更難說服大眾,如果北市府要凹說「一株的直徑」是指整株看起來的"最大視覺寬度"叫做「一株的直徑」,你乾脆直接量花盆的視覺寬度當植物直徑算了!爛透了!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9 Beta [IE9] 有威能!

圖片
微軟昨日正式釋出了 Internet Explorer 9 Beta 版,連 Google 都要稱讚一下 IE9 ,認為某些特色已經超越 Chrome 的情況下,不試試看怎麼行?下載可到 微軟針對 IE9 特製的行銷網站 下載,或是看看 重灌狂人的中文介紹 ,因為只支援 Windows Vista / 7 以上的作業系統, Windows XP 就所立了。(現在還在用 WinXP 跟用 IE6 沒兩樣啊。) 下載安裝速度非常快,安裝完後重開機即可使用,立即衝上幾個常用的網站與常用的服務,只能回頭說:「 Firefox 4 再見~ Safari 5 再見~」介面雖然跟 Google Chrome 類似( Firefox 4 Beta 也是如此),但是在操作直覺上依然可以很明顯感覺到是在使用 IE ,不會有認知錯誤的感覺,整體速度快,感覺有威能,與 Windows 7 整體操作感搭配良好,實在是不得不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