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Apple」標籤的文章

Apple 推出新的 M1 Pro / Max 處理器與對應之 Macbook Pro 筆電, Intel QQ

圖片
  Apple 推出新的 M1 Pro / Max 兩款 CPU,分別能搭載最高 32GB 與 64GB 記憶體,頻寬高達 200GB/S 與 400GB/S: 對比 Apple 原本採用的 Intel i9 CPU 效能提升超過兩倍,效能驚人: 如果是論能耗比(效能 / 耗電量),原本的 M1 就已經不會輸了, M1 Pro / Max 更是突破天際線: 而前不久 Intel CEO 才出來說話,認爲自己手上的 Intel 12 代 CPU 將會大幅超越對手、 AMD 時代將會終結,蘋果或 ARM 也很難贏過 Intel : 而最新的 Intel 12 代 CPU 將於 11/04 上市,蘋果搶先發表 M1 Pro / Max 之後, Intel 將在 11/04 發售的 12 代 CPU 似乎瞬間成了次級品 甚至跟 AMD 比起來變成三級品,採用新架構與佈局勢必要更換主機板、龐大的耗能才能撐起運算效能(PL1 的 TDP 爲 125W、PL2 達到 200W),光是散熱設計與長時間運作帶來的風險就令人感到恐懼,瞬間讓 Intel CEO 講的似乎是個笑話。 蘋果當然也會跟獨立顯卡的筆電作比較,能耗比一樣驚人勝出: 蘋果這樣的處理器發展策略對比 PC 領域當然簡單許多,蘋果從不用顧及舊有的硬體升級或通用市場,相對於 PC 每 2-3 年刻意進行的處理器汰換期,蘋果可以毫無顧忌的發展自家處理器,不用考慮其他配合的主機板廠商與消費者而制定通用尺寸,一旦想要拉高處理器效能,擴展 CPU 的使用面積最快,能立即增加處理寬度與容量,也因爲面積等比增長、不會產生堆疊散熱的問題,耗電量自然也低,GPU 設計也是採用同樣的邏輯,一旦要拉高 GPU 效能,就直接擴大 CPU 使用面積、放進更多 GPU 核心,立即獲得效能解決需求,完全不用顧慮什麼相容性或升級問題。 想要更高的效能?沒問題、...

Apple 預計在 10/18 10 a.m. PDT. 舉行發表會、並已上 YouTube 預告

圖片
  蘋果在上個月秋季發表會後,市場原本就預期會將會依照往例、在 10 月份會有另外特別發表會(EVENT),公開非定期更新(像手機、平板等爲定期更新)的新品(所以被列做 EVENT),時間就定在 10/18 PDT 早上 10 點,預計是台灣 10/19 凌晨 1 點。 而這個發表會時間正好定在 10/20 Google Pixel 6 發表會的前一天,這種商業手法還蠻常見的,之前三星跟 Google 經常搶在蘋果秋季發表會前幾天公開新品,但這次卻是蘋果這樣搞,且蘋果更直接的 直接在 YouTube 中定下直播時間 ,這是蘋果很少做的事情啊。 很多人是預期蘋果將會發表一連串電腦新品,不過一切都是傳聞,所以也沒什麼好猜的,就等 10/19 凌晨時再看看。不過按照這幾年慣例,等隔天早上直接看別人整理好的資料比較簡單舒適了。賈伯斯走後,科技界很少有驚喜了,不論是哪一家的新品發表會,都不會因爲好奇而搶著要知道內容,反正事前都走漏不少訊息、事後也都沒有引起什麼波瀾。

蘋果公開第一顆 Apple Silicon CPU - M1 並推出三台搭載 M1 的新機種

圖片
Apple 於美國時間 11/10 正式公開第一顆自製桌上型\個人電腦使用的誒運算處理器 - Apple Silicon M1 ( 新聞稿 ),M1 爲 Apple 自行設計委託台積電代工製程 5 奈米的 SoC 晶片,完整的整合了 CPU、GPU、神經引擎元件、安全驗證晶片元件、I/O 控制晶片元件、 Thunderbolt 控制器元件,並直接傳統主記憶體。 原先散落主機板各角落的元件晶片 整合成單一晶片設計的 M1 M1 的主要整合內容包含: CPU - 8 核心 GPU - 8 核心 神經網絡晶片 - 16 核心 DDR4 記憶體 - 8GB(4GB*2)或 16GB(8GB*2) CPU CORE 八核心設計,其中四顆爲高效能運算核心、另外四顆爲高效率運算核心,與 2020 Macbook Pro 作比較,最高運算效能多出達 2 倍,在到達同樣效能負載下則只有 25% 耗能( 4 倍能源效率): 如果是與 2020 Macbook Air Intel Core i7 1.2GHz 相比較、使用 Final Cut Pro 轉換 55 秒 4K 原生影片,速度提升則高達 3.5 倍。 GPU CORE 同樣八核心設計,與 2020 13 吋 Macbook Pro Core i5 1.4GHz 相比較,最高晶片效能高達 2 倍,在同樣效能負載下則只有 33% 的能耗(3 倍能源效率): 這裡的比較對手自然是以 Intel 提供給 Apple 的 CPU 內顯晶片 Iris Plus Graphics 645 爲主,但兩倍效能分數應該也超過目前 AMD 所使用的內建顯示晶片,因此 Apple 稱 M1 是內顯效能最高的處理器晶片。 在 Apple 官網提供的數據當中, Mac mini 在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當中的效能表現達到前代的 4 倍,預估有可能落在 ...

Geekbench 出現 macOS 在 AMD CPU 超頻 6GHz 的效能測試分數

圖片
在去年五月的時候 我有寫到 APPLE 與 AMD 合作的消息甚囂塵上 ,但在今年 2020 發表會上蘋果終於決定要先放棄 INTEL 架構,推出搭載自家 CPU 的電腦主機,並且 通知開發者已經可以開始進行轉移工程 ,不過我猜蘋果一定很在乎自家 CPU 在各品牌 CPU 中實際表現如何,而在地下室不斷在 INTEL 、 AMD 與自家 CPU 之間不斷進行交叉測試吧? 在上個禮拜,一位  Twitter user APISAK 在 Geekbench 網站上 挖到 macOS 執行 AMD CPU 的效能測試分數,這顆 AMD CPU 超頻到將近 6GHz : 效能成績驚人,出現 AMD CPU 也一陣譁然,似乎蘋果推出 AMD CPU 的主機或筆電有譜了嗎?我猜這會不會只是黑蘋果的成績呢? 畢竟 AMD 版黑蘋果剛安裝完時並沒有辦法認出 AMD CPU 型號、會顯示爲 UnknownCPUKind(未知的), 必須透過修改 macOS 內的設定檔 、自行輸入正確名稱才能正確顯示,也可以自己隨意修改寫什麼亂七八糟的型號都可以,這個測試分數較有實質意義的部分是 AMD CPU 如果在 macOS 下成功超頻到 6GHz ,背後的可能性比 INTEL 來得更高。 在下個月蘋果將推出第一台搭載 Apple Silicon CPU 的電腦,X86 在蘋果的時代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黑蘋果也是), AMD 版的蘋果主機或許就只是個美夢而已吧?

#Apple 透明度報告:你的國家/政府向蘋果要求過多少資料呢?

圖片
#Apple 蘋果過去都會發布透明度報告,但是一般使用者不是很難從網站上去閱讀得到,或是認為這類的透明度報告查詢不夠直覺,所以蘋果整理了過往的資料、放上蘋果官網 Transparency Report 內,用網站介面的方式顯示過往的累計資料供查詢,讓一般使用者知道過去到底有哪些國家或政府向蘋果索取多少用戶的隱私資料。 底下看一下 2018 上半年的各政府數據: 中國政府的數字當然是不精準的,畢竟現在中國商店的帳號資料就會被自動移轉到中國地區的伺服器內,且金鑰在中國政府手裡,他們高興愛怎麼查就怎麼查,這個數字應該是中國政府另外向美國蘋果提出要求要偵查的設備與帳號。 香港回歸之後,調查內容當然也要算在中國政府頭上,只是在美國蘋果的劃分中,香港是獨立區域 (支援港獨?)。 台灣地區提出的要求大多數都是帳戶資料,其次是金融資料,這大概跟台灣地區的詐騙事件多、帳戶盜用事件多有關,點擊底下連結 可以觀看到更詳細的數據 ,包括這些要求包含多少資料要求、蘋果提供了多少資料,並且佔多少%。有興趣的可以再深入挖掘一下。 Transparency Report by Apple

蘋果向中國政府低頭在貴州設立數據中心接受他人「共管」

圖片
紐約時報新聞: 蘋果在中國建造數據中心,服從網路安全法 所以別在網路上聽一些蘋果腦殘粉在豪笅蘋果有什麼堅持了,它願意在貴州建立數據中心、並且接受跟其他的數據公司『共管』這種中心、準備「依據法規將所有中國用戶的資料遷移回中國的數據中心」,就表示「蘋果對中國用戶的個人資料與使用資料已經沒有任何的堅持了。」 香港人怕的半死,希望蘋果能遵守一國兩制,不要把香港用戶的資料納入,台灣人也別高興,蘋果怎麼認定你是哪一國人還很有問題,要等蘋果出面說明與釐清。 而這個新聞一出,我猜一定 有人會說「其他大公司都低頭了、 蘋果是最後一間向中國妥協的大公司 」來護航這件事情,這只是充分表現了狗屁無知, Google 谷歌就是不妥協的最佳例子。 谷歌在 2006 年於中國成立分公司後,就希望用「網路」的力量撼動中國社會,但中國的網路不中立與中國政府的各種干預,最終在 2010 年讓谷歌決定從中國撤退, 谷歌在中國經營的期間數據中心依舊在海外,僅在 google.cn 主機上提供前端過濾後的搜尋結果, 退出後則將中國用戶導向香港設立的服務主機群,並且不再審查內容, 谷歌在這段時間內從沒有在檢索的原有資料與用戶資料上對中國政府有所妥協,大方的走進去、正直有尊嚴的走出來。 服務轉到香港後,谷歌原本想在香港設立數據中心做為亞洲主要的營運中心,但從政治局勢來看,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也是逐漸中國化,所以谷歌決定 徹底 從中國撤退,最後終於將亞洲最主要的數據中心落腳在台灣與新加坡兩地。 退出中國初期的確讓谷歌飽受投資人質疑,是不是會影響賺錢啊?主要的廣告收入是不是會受播放地區的影響啊?結果谷歌接下來數年的營收都大幅成長,證明不進中國依然能有一片天地 (  Google 廣告營收 2001~2016 - Google 90% 以上營收來自廣告營收,可視為是 Google 的總營收 ),隨後 Google 也在 2015 年成功改組 Alphabet 控股公司。 蘋果如果有一點點骨氣,可以向谷歌學習怎麼不妥協,至今矽谷也依舊有許多大公司不向中國政府妥協(像是 Yahoo! ,自從提供兩位用戶資料給中國政府被罵到臭之後,再也沒有涉足中國而委由投資的阿里巴巴另行處理其他企業面的銷售業務),而蘋果低頭屈服到中國去建立數據中心接受監管,只是充分證明...

[黑蘋果] OSX 啟用 HDMI 輸出音效

圖片
由於 OSX 對於硬體的相容性很差,之前為了要從 nVidia 顯卡的 HDMI 輸出音效搞得很累,步驟也很複雜,先是要抓 DRIVER 下來跑一段 SCRIPT 打上 PATCH、然後再從 EXTENSION 中抽出來後放進 EFI 驅動區用 EFI 縫入的方式餵給 OSX,結果這次 OSX 升級到 10.11 後 DRIVER 沒用了,新的 PATCH 也沒出來,這次有人提供更簡單的方法: 下載這個 HDMIAudio-1.0.dmg 點兩下掛載起來 把裡面的 driver HDMIAudio.kext 複製到 EFI\CLOVER\kexts\10.11 即可 如果不知道怎麼掛載 EFI,可以搜尋 Clover Configurator 協助掛載 如果不知道怎麼掛載 EFI,應該不熟悉 CLOVER,別搞了,用 WIN10 好多了 重新開機,基本上應該就可以使用了

最近的 #Apple 都做些 Ridiculous Charging Pose

圖片
首先是 iPencil ,在發表會上看起來有那麼一個樣子,Lightning Connector 充電好吸睛: 但是實際上充電時會長什麼樣呢? Charging Pose 充電姿勢一百分,變成這副德性: Ridiculous Charging Design. Σ( ° △ °|||)︴ 是的,這枝筆充電的時候就是長這個樣子。在咖啡館拿 iPad Pro 畫圖原本很潮的,但用到一半沒電時還要跟隔壁的人說:「抱歉、我充一下電、筆會凸到你那邊去。」不然就只好轉個方向、筆朝自己、準備自盡,再不然就是筆朝天上,當個天線寶寶,且要小心不要壓到或折到,不然 Lightning Connector 一定折斷。

2015 安裝 OSX 10.11 El Capitan 到 Intel PC

圖片
這個新字型一直害我把 click 看成 dick,有需要扳彎成這樣嗎? There's more to love with every dick. hmm. Apple 在 10/1 放出 Mac OS X 10.11,黑黑的蘋果可以開始更新了,但是!這次中國工程人員真的讓全世界見識到中國的超無底線低道德,竟然在官方的 Xcode 開發程式中放入了後門( XcodeGhost ),導致中國開發的軟件有後門陰影,所以請千萬記得: 下載程式請千萬要到原始出處的網站下載,不要偷懶到第三方網站去載過了一手的版本,免得開發出去的程式或文件被安裝了後門都不知道,害人害己!

OSX 重設\恢復 Launchpad 的方法

圖片
OSX 抄襲了 Win8 Demo 的全螢幕開始畫面去弄出一個全螢幕的 Launchpad ,假裝是要跟 iOS 營造同樣的使用情境,但是在幾次更新或升級之後你就發現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出現,例如軟體更新不上去、卡在 Launchpad 裡、出現怪異的問號、或是軟體已經移除了 Launchpad 裡依然還有東西,只能把這個東西重新設置一下、清除它的記憶,才能回復正常,真的是幫不上忙又拖屎拉尿的功能。 重設的方式又新舊有別,之前已經做過腳本可以按一下就重設,但 10.10 之後要用別的命令才能有作用,真的一點都不人性化啊!清除 Launchpad 記憶的方法是打開終端機, 10.9 以前輸入: sudo rm -rf ~/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Dock 10.10 以後輸入: defaults write com.apple.dock ResetLaunchPad -bool true; killall Dock 完成後重新開 Launchpad 應該就會回復正常了,記得到 Applications 資料夾內把 Mac Store 安裝失敗、更新失敗、卡住不動的軟體刪一刪。糖果外衣通常都是包藏禍心。

製作 OSX 10.10 Yosemite 的 USB 安裝隨身碟

圖片
製作正式版用安裝隨身碟: 插入隨身碟建立單一磁區、至少要 6GB 以上(8GB 最佳),磁區名稱暫定 Install (方便之後使用),格式如圖所示: 點擊畫面中下方「 option 」按鈕確定一下磁碟分割表為 GUID ,如果是用 MBR 分割表製作,將不會自動切分出 EFI 磁區,如果之後要做其他用途就只能重新製作了。 製作安裝程式到隨身碟: 打開 Mac App Store 下載 OSX 10.10 Yosemite,在不更動任何設定情況下預設會下載到 Application 資料夾內; 下載完成後安裝程式會自動執行,但是先不用安裝,直接按 Ctrl+Q 關閉安裝程式; 打開終端機 Terminal 程式執行: sudo /Applications/Install\ OS\ X\ Yosemite.app/Contents/Resources/createinstallmedia --volume /Volumes/Install --applicationpath /Applications/Install\ OS\ X\ Yosemite.app --nointeraction 如果隨身碟名稱為 OOO 請把前述命令中的 /Volumes/Install 改為 /Volumes/OOO 依此類推,打名稱前幾字後按 Tab 通常都會自動完成正確的名稱。 複製程式時會有一段時間沒有任何新的訊息,請耐心等候大約五~八分鐘,視隨身碟讀寫速度,最後出現 Done 即完成。

2014 安裝 OSX 10.10 Yosemite 到 PC

圖片
製作安裝磁碟 找到一台 Mac ,打開 Store ,下載 OSX Yosemite 。 下載 Clover 最新版 找到一支隨身碟或外接硬碟、用 GUID 切割出 8GB 以上磁區、格式化成 Mac 用格式,並命名為 "Install" (方便之後的指令) 打開終端機輸入底下指令: sudo /Applications/Install\ OS\ X\ Yosemite.app/Contents/Resources/createinstallmedia --volume /Volumes/Install --applicationpath /Applications/Install\ OS\ X\ Yosemite.app --nointeraction 安裝 Clover ,安裝位置改為隨身碟的安裝區 複製 FakeSMC 跟你需要的驅動程式(kexts)到 /EFI/Clover/kexts/10.10 (自己手動建此資料夾) 安裝系統 開機選擇 USB 開機看到 Clover 後選擇 "Install OS X Yosemite"  開始安裝 OSX 到硬碟; 系統自動重開機後、選擇 USB 開機看到 Clover 後選擇 "Install OS X Yosemite" 再繼續安裝(重複前一步) 安裝後 開機選擇 USB 開機、選擇安裝好的 OSX 、進入後安裝 Clover 到你的硬碟,安裝完之後從硬碟開機測試是否完成。 可以透過 Clover 設定程式 去調整 Clover 相關開機項目。 其他參考 安裝方法其實跟 10.9 一樣,可參考: [2013 終極黑蘋果] 用 Clover EFI 安裝 OSX 10.9 到 PC 享受完整體驗 ,之前安裝過 10.9 的應該要無痛套用。 無法進入安裝,試著調整 BIOS 的 INTEL 虛擬技術、 USB 相關、 XP 病毒封鎖等設定多方嘗試。 無痛菜單請自己搜尋,基本上技嘉主機板最好裝,規格不要太特異(如電競)都應該裝得起來,其他音效晶片、網路晶片或顯卡設定都有解,顯卡選擇 nVidia 就對了。 已經用 Clover 安裝好 10.9 的人,同樣做好 10.10 的安裝碟,從安裝碟去安裝時...

[黑蘋果] 安裝 OS X 10.10 DP1 到 PC:把優山美地景色帶回家

圖片
因為是 OSX 10.10 目前是開發版,很多狀態都還不穩定,OSX86 討論區也不怎麼想討論的樣子,過程除了要做安裝碟之外,安裝步驟中還要做一些命令列的事情,很有興趣嘗鮮的再往下看,記得:自己的問題自己解。 硬體依然是用無痛菜單,另外切一個磁區安裝 OSXY 比較保險,不用動到原本的系統。安裝概要可以看國外網友製作的影片,裡面有安裝碟的製作方法與安裝過程,使用的方法當然是 Clover EFI: 製作安裝隨身碟的方法也可以用命令列,比較簡單:先拿一隻超過 8GB 的隨身碟分割成一個 GUID 磁區,命名 Untitled ,把 OSX 10.10 的安裝 APP 放在個人 Download 資料夾內,打開 TERMINAL 依序輸入下列指令確定都成功: sudo hdiutil attach ~/Downloads/Install\ OS\ X\ 10.10\ Developer\ Preview.app/Contents/SharedSupport/InstallESD.dmg sudo asr restore -source /Volumes/OS\ X\ Install\ ESD/BaseSystem.dmg -target /Volumes/ Untitled -erase -format HFS+ sudo rm /Volumes/OS\ X\ Base\ System/System/Installation/Packages sudo cp -a /Volumes/OS\ X\ Install\ ESD/Packages /Volumes/OS\ X\ Base\ System/System/Installation/Packages sudo cp -a /Volumes/OS\ X\ Install\ ESD/BaseSystem.dmg /Volumes/OS\ X\ Install\ ESD/BaseSystem.chunklist /Volumes/OS\ X\ Base\ System 這樣子安裝碟就做完了,這個製作方式白蘋果也適用。 接著就是照影片內的方式將 FakeSMC.kext 放進隨身碟中 kexts/ 資料夾下,照著影片方法開機,開機參數用: -s kext-dev-mode=1 如果...

OSX 10.10 Yosemite and Looking Glass Project

圖片
OSX 10.10 Yosemite Looking Glass Project osx 10.10 那些毛玻璃特效真的是充滿濃厚的懷舊感。這是致敬吧?

[終極黑蘋果] 使用 Clover EFI 驅動 8 系列音效晶片/網路卡/開啟 SSD Trim/注入完整的 SMBIOS 資訊

圖片
Clover EFI 可以很快的弄出一套完整體驗的黑蘋果,之前的方式是用 Clover EFI 製作安裝,音效與網路功能使用 Multibeast 安裝驅動程式才能完成,如果能直接把音效與網路的驅動程式直接放入 Clover EFI 就更簡單。 這個說明依然是針對無痛菜單為主,主機板是 B85M-HD3 ,音效晶片 ALC887 ,網路卡 RealTek 網路卡。 這個安裝僅供乾淨安裝、原生的 OSX 10.9 黑蘋果系統! 如果你已經安裝了 multibeast 就不用繼續下去了,因為 OSX 內原生的 driver 設定已經被 patch 過,底下的設定也無效了。 驅動音效卡 前往 toleda/audio_CloverALC 下載檔案:右手邊有 download,下載後解壓縮。 複製 realtekALC.kext 到  EFI/Clover/kexts/10.9/ 打開 EFI / Clover / config.plist 與壓縮檔內 config-audio_cloverALC.plist 在 config-audio_cloverALC.plist 中   KernelAndKextPatches / KextToPatch 找尋自己晶片組區段貼入 config.plist 同一區段,要全加也可以。 加入: KernelAndKextPatches/KextsToPatch/AppleHDA/ 中 comement 是  Resources/xml>zml 的段落 加入: KernelAndKextPatches/KextsToPatch/AppleHDA/ 中 comment 是 ALC887 的段落 用 Clover Configurator 看是這樣:  用 Xcode 編輯器看是這樣: 修改 config.plist 中 Devices / Audio / Inject 的數字, 1 是 6 孔音效輸出、2 是 3 孔音效輸出。B85M-HD3 1、2 都可,用 Xcode 編輯器看是這樣: 前往下載 /toleda/audio_ALCXXX-master (請選擇自己的型號),解壓執行: /audio_ALCxxx-master/c...

Clover Bootloader 版 OSX 10.9 全新安裝簡易步驟

圖片
這個簡化過的安裝引導只適用於: 準備重新安裝作業系統的硬體 or 你清楚準備要作什麼 無痛菜單: Haswell HD4000 以上的 CPU Gigabyte 系列主機板 使用內建顯示功能或 nVidia 非廠商自行亂改之顯卡 準備工作: 一台蘋果電腦黑白皆可 一隻 8GB+ 隨身碟(USB-HDD) 已經下載好的 Install OSX 10.9 Mavericks.app 已經下載好的 Clover 安裝檔 已經下載好的 Multibeast ,也可以順便下載 Unibeast 製作安裝碟(較簡單) 耐心、細心、專心

[2013 終極黑蘋果] 用 Clover EFI 安裝 OSX 10.9 到 PC 享受完整體驗

圖片
極致體驗就是:我們真的來弄一套系統面幾乎全一樣的黑蘋果 在 前一篇黑蘋果安裝 中,使用 Unibeast + Multibeast 的安裝法非常簡單,掌握幾個重點,立刻就可以得到可以運作的 OSX 10.9 Mavericks ,能夠安裝很多程式,執行程式也相當的完整,但是有些基本的系統功能卻沒有辦法正常運作,而讓系統體驗有了缺憾;像是 BootCamp 或是蘋果獨家設計的 Recovery HD 功能,都沒有辦法使用。 主要是因為變色龍 Chaemeleon 是一套假的 EFI Bootloader,它安裝到電腦上後可以讓 OSX 系統誤認這台電腦是以 EFI 啟動模式在工作的電腦進而將 OSX 進行啟動,它本身是一個可以傳遞硬體參數的基本啟動程式,但是這種中介程式缺少很多正規的參數、缺少偵測硬體的變數功能來提供給作業系統;偏偏 OSX 又是個非常依賴 Apple EFI 系統的死小孩作業系統,許多功能都是依據 EFI 當作基礎才能進行運作,硬體的驅動也要靠注入設定的方式才能完整運作。事實上如果用不到這些系統功能的話,U+M 安裝法是在 PC 上最簡單的 OSX 安裝法,我本身也覺得 BootCamp 之類的沒什麼用就是了。 可是 Chameleon 將會開始遇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無法啟動必須使用 EFI 、安裝在 GPT 格式磁碟上的 Windows 與 Linux 。 這狀況發生在 Windows 或 Linux 必須安裝在 GPT 磁區內的時候,就會需要改用 EFI 開機程式進行啟動,但什麼情況又會「必須」要安裝在 GPT 磁區內呢?一是當硬碟超過 2.2TB 的時候就必須使用 GPT 分割表來定義磁區位置,二是在硬碟中混用這三種系統的時候,因為無修正的 OSX 只能安裝在 GPT 磁區內,所以 Windows 跟 Linux 必須遷就 OSX 使用 GPT 磁區,但是 Chameleon 只能找到以 MBR 安裝的 Windows 與 Linux。 這時候就需要有新的 bootloader 來完成這個工作,而這時候俄羅斯人為了玩老美的 OSX 搞出了一套開放原始碼的 EFI Bootloader ,名叫 "Clover 幸運草" ,橫空出世站上這個要角位置。因為功能強大,甚至有人提議 Linux 應該換掉 Grub ...

[2013 終極黑蘋果] Pre-Install 1. 製作 Clover EFI 啟動管理員隨身碟 + 製作 OSX 10.9 安裝隨身碟

圖片
要製作以 Clover 開機的 OSX 10.9 ( Mavericks )安裝隨身碟,首先還是需要有一台蘋果電腦、能 從 App Store 中下載 OSX 10.9 安裝程式 ,方法介紹過很多次,去路邊蘋果展示店試用電腦、看跑得快不快啊~去咖啡館請一位文青喝咖啡、跟他借用蘋果筆電啊~順便連安裝隨身碟一起弄好最實際了。 [ 製作步驟 ] 格式化隨身碟: 下載完 10.9 安裝程式後,開始製作安裝隨身碟(建議購買 16GB 隨身碟較佳),開啟磁碟工具程式,將隨身碟分割成 Mac OSX 擴充式日誌格式,並且確定隨身碟是 GPT 分割 ,如果是 16GB 就平均分割成兩個,但是格式都要是 Mac OSX 的專用格式; 製作安裝程式區(如果你只是要製作開機碟測試一下,可以先跳過這個步驟) 打開 Terminal 輸入或貼上下列指令,很長、無換行、如果你會手動輸入更好、錯了就是跑不動,不會炸掉,指令中「隨身碟的磁區名」請自己替換成隨身碟上的第一個磁區名,在桌面上應該可以看得到: sudo /Applications/Install\ OS\ X\ Mavericks.app/Contents/Resources/createinstallmedia --volume /Volumes/"隨身碟的磁區名" --applicationpath /Applications/Install\ OS\ X\ Mavericks.app --nointeraction 安裝結束後打開 Terminal ,輸入 diskutil list 你就會看到每個磁碟上都有一個 ESP 是在 Finder 中看不到的: 而蘋果的作業系統除了在主硬碟的 EFI 放一個開機檔之外,在其他磁區跟隨身碟中的 EFI 根本沒在用,這就是接下來要安裝 Clover 的地方,請看清楚它的編號。 執行 Clover 安裝程式,安裝程式支援多語系,我介面是英文所以看到英文的: a. 記得更改安裝位置為隨身碟的磁區,如果你沒更改而安裝在正規的 MAC 上,會害死借你電腦的文青同學的: b. 改好安裝目的地之後記得按左下角「自訂」: c. 選擇要的安裝項目: - Install Clover in the ESP <= 中文好像是「安裝...

[2013 終極黑蘋果] Pre-Install 2. 主機板設定與使用 Clover 啟動安裝 OSX 10.9

圖片
[ 主機板 UEFI 設定參考 ] SATA 設定 AHCI:

[2013 終極黑蘋果] Post-Install 黑蘋果系統安裝 Clover EFI 啟動管理員

圖片
這邊是安裝過程中 Post-Install 的部份,如果手上已經有黑蘋果系統,要安裝 Clover EFI Bootloader 也是差不多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