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Coffee」標籤的文章

Wired : 一杯咖啡裡面該有的東西

圖片
Wired Magazine 其實也很努力經營影片頻道,這些影片透過動畫與圖表很生動的說明一些知識性內容,前幾天剛上架的 What's Actually Inside An Average Cup of Coffee ,不囉唆,看影片: 看英文版比看中文版好太多了。

Coffitivity.com :發揮你在咖啡館時的創造力!

圖片
如果跟我一樣,不進咖啡館就沒有生產力的話,那這個網站就是你唯一的救贖了。 Coffitivity.com 這個網站『很貼心的』提供了咖啡館內的背景噪音,包括一點模糊的談話聲、器皿的碰撞聲、走路聲,總而言之就是咖啡館的聲音,讓你很容易的就能進入一個『 沉浸狀態 』並且可以開始進入工作。 這種關於背景白噪音能讓人心情沈靜、很多人喜歡在咖啡館工作寫書畫圖創造新東西、許多文學家出自於咖啡館等等的研究很多,這個網站也提供了一個 研究報告 。如果你不論是在家裡或是在辦公室中都一直沒辦法專心在工作上,試試看這個網站吧。

Alpha Dominche Steampunk : 蒸汽龐克咖啡機

圖片
喝膩了義式咖啡想要換點口味,手沖濾泡咖啡?掛耳包?似乎虹吸式咖啡一直不會在選項內,現在好像也很少有咖啡店願意供應虹吸式咖啡了吧?原因大概就是難清理、難維護、點火加熱有風險,且經常因水的溫度過高或不易控制而導致咖啡不是很溫和,但是對虹吸狂人來說一切都不是問題,發明一台機器來幫忙就搞定了, Alpha Dominche 研發出 Steampunk 蒸汽鍋爐式虹吸咖啡機,名字也取得很有趣,叫做蒸汽龐克! 介紹影片:

2012 WBC 世界咖啡吧台手大賽 Top6 [update]

圖片
日本跟英國選手都進入前六強了!墨西哥、愛爾蘭似乎不常注意到,希臘還有心情喝咖啡?(誤)瓜地馬拉是唯一咖啡產區入圍選手! 今晚決賽!馬上就要開始線上直接轉播了!GO! http://new.livestream.com/worldcoffee/WBC2012finals [update] 冠軍出爐,第一名瓜地馬拉選手;各家好手影片可以在直播網址看得道。

2012 WBC Top12 世界咖啡吧台手大賽前十二強

圖片
2012 World Barista Championship (WBC) 世界咖啡吧台手大賽前12強出爐,台灣 咖啡大師 未入選。 千萬別叫這個競賽是「 世界咖啡大師競賽 」,全世界的 咖啡職人 都是用服務的心態在服務客人,沒人敢傲慢的稱作大師,「 咖啡吧台手 Barista 」對這個職業職人已經是一種敬稱,也只有烹煮咖啡的那位能稱作 Barista,全世界卻只有台灣 TBC 會用一種不可一世的夢幻字眼稱其是「 台灣咖啡大師競賽 」了(Master,但 TBC 的文字 B 是用義大利文 Barista,跟大師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是試圖在稱謂上作些手腳來獲取別人的敬佩嗎?至少在抬頭上可以唬唬消費者嗎?賽車手或撞球選手不會只比過一場區域比賽拿到區域冠軍就說是賽車大師或撞球大師吧? 我常在想,這些人為什麼就不能很平實中肯的說是「台灣咖啡吧台手競賽」或「台灣咖啡職業吧台競賽」呢?如果稱作「咖啡職業吧台冠軍」,一般人立即看得出這個冠軍所具有的職業性質與專業能力,但是叫「咖啡大師競賽冠軍」誰知道這是指什麼呢?是比較會喝、比較會說、比較會煮、比較會端盤子、還是比較扯呢? 台灣又很愛搞許多「大師」稱謂,什麼拉花大師、烘焙大師、咖啡大師等等,全世界也只有台灣可以每年量產著這麼多的「大師」,但是送到國際上比賽結果卻是被別國「吧台手」打趴,那是什麼樣光景呢?這類 過度包裝的用詞 到最後都造成這個小圈子內的人心理膨脹、大頭症發作、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大師,結果越是名不符實的稱謂就越容易被酸、越容易被噹、越容易被衝、越容易被看不起啊。 職人的態度是什麼?在台灣這種膨風的稱謂下完全看不出來。 世界級比賽明天繼續,現場即時轉播看這裡:  http://new.livestream.com/worldcoffee/WBC2012semis

[Kaohsiung] 咖啡鳥 Caffe Bird

圖片
咖啡鳥,不是 Coffee Bird ,也不是 Cafe Bird ,是 Caffe Bird ,中是 a 不是 o ,兩個 f 不是一個,這還真是難...這家咖啡館鄰近高雄市立文化中心,坐捷運到文化中心站後租公共自行車騎五、六分鐘路程就可到;原本是開在靠近高雄高商的小街道當中,大概在年初的時候突然就搬了,似乎也沒做什麼通知或公告,有一陣子根本找不到這家店跑哪去了,後來搜尋了老半天才從網頁上得知搬到青年一路上去。 新店比舊店大多了,門口有個小庭院剛好可以停放自己的自行車或租來的公共自行車,店內的座位也從原本八個、十個變成二十幾個;新店剛開時店裡面感覺有點疏離與空蕩,但是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之後,店裡面的擺設變得相當有變化,老闆弄了各式各樣的不同座椅,每次做不同的座位都有不同的感受,座位也都很舒適。跟以往一樣是使用 Lavazza 的豆子,原本只是單純賣咖啡的小店,到了新店之後目前似乎也開始提供一些早餐與輕食了,相當不錯(不過對傍晚起床的人而言,那是聽過卻吃不到的東西); 在吧檯前方是圖書館式的大桌,大又厚實的桌面用起來非常、非常舒服,看起書來也非常有讀書的 Fu ,店內有提供免費的無線網路,座位附近都有插頭可以使用,營業的時間原本舊店只到傍晚六、七點,新店拉長到了晚上九點 ~ 十點間;一般晚上如果沒客人的話,他們大概九點打烊(有次晚點去就撲了個空),但是只要有客人在的話,他們就會到客人離開為止才打烊,老闆為人似乎較為閉暑害羞,但是老闆娘待人則是相當的親切易聊,不會像有些店家你坐久了就擺張晚娘面孔給你看,或是像工讀生一樣急著要下班;二樓還有類似會議室的獨立空間, SOHO 族或業務應該很容易就會把這個地方當成是另一間私密的工作所在吧?要在高雄文化中心附近舉辦聚會、講座的話,這個地點算是相當不錯的選擇,目前似乎也接受舉辦展覽的樣子; 晚上來這邊的感覺相當不錯,尤其是坐在沙發或是半躺軟椅上看書,真的是很容易忘記時間的流逝。 咖啡鳥 Caffee Bird / 網站 / 高雄市苓雅區青年一路24號 / 電話 2272839

[台中] BAFA Cafe

圖片
這間叫做 BAFA Cafe 的咖啡館有著很奇妙的營業時間(還是在七期都必須這樣?),知道這家咖啡館的原因是因為到沐木去吃晚餐,死黨跟老婆為了哄小孩、走到店外而發現的,位置就在沐木的正對面,聽朋友說原本初期似乎只開到下午五點或六點,但是後來周末的時候又改延長營業時間到九點,似乎是去年年初開始營業的,但是營業時間與我的生活時間幾乎是完全錯開;遽聞 BAFA Cafe 是春水堂的員工出來獨立經營的咖啡館,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過這樣聽來這間店的經營者一定有些不同的想法才會開這樣的一家咖啡館,似乎值得來去一探究竟,擇期不如撞期,隔天下午就直接給它殺進去了。 一進到店內,看到吧台後上方的大黑板寫著為數不少的單品咖啡,並非是傳統的曼特寧、巴西這類的敘述,而是明載產地、區域與莊園名的單品咖啡,光是這樣大概就覺得這家店「對了」,不過這種咖啡館要能在台中生存應該是很不容易,只好先裝傻看看店員是怎麼面對台中低落已久的咖啡文化。 進門生面孔,工作人員似乎有點小慌,連忙招呼坐窗邊沙發區的位置(一般坐位區沒空位,吧檯就先別了);小姐很親切的說明他們的咖啡有分義式咖啡與單品咖啡,看看了黑板上的單品後點了一杯,小姐開始進行說明 BAFA 的咖啡比較像是在品茗、品茶,以品嘗各種單品咖啡豆的特色與特性為主,沖煮方式又分為手工濾泡與虹吸式煮法等等,而我點的咖啡單品特性如何如何,詢問是否能夠接受較酸的咖啡等等,我也只好恩恩阿阿猛點頭,都好、都好,真的。 在咖啡還沒來之前,就先在店裡四處看看,整體設計還不錯;戶外走進室內時會經過庭園步道,似乎讓客人過渡到另外一種心情的轉換,一進門會先看到的是左邊一整排書架,經過一個迴轉才會到吧檯與一般坐位區: 書架所圍塑的廊道後方是一個類包廂的沙發空間,看起來似乎是蠻溫暖舒服的空間: 從窗口沙發區看向吧檯,還蠻有某種年輕的氛圍: 這時候單品咖啡來了,托盤上有著一壺咖啡、一組瓷杯與一個裝有冰塊的小冰杯: 小姐很親切的又開始說明他們品杯的方式跟國際比賽品杯的方法是一樣的,咖啡倒出來之後先聞壺內的熱香,然後建議先從冰杯開始喝起,除了可以去除餐後口腔內的餘味之外,也可以先品嘗到新鮮的單品咖啡冰鎮後類似果汁般的口感與味道,相當適合餐後飲用,之後再緩慢品嘗單品咖啡的香氣與口感,從較高的溫度逐漸品嘗到降至室溫的一連串變化,會更為了解這支單品咖啡的所有特性。...

retro : mojo coffee 二店

圖片
retro n. (名詞 noun) (服裝式樣等)重新流行 光是從咖啡館的店名,似乎不難看出準備要重新流行「什麼」。 在義式咖啡溢街滿城的情況下,對於嗜飲單品的咖啡客來說,要找到一間真的「還很在乎」單品咖啡的咖啡館,還真的是不簡單,除了一些知名老店外,似乎找不出什麼新意,而 mojo coffee 的二店 retro 正好填補了這一缺口的需求。就像 mojo coffee 在 Blog 上說的一樣: retro和mojo本來就是互補的。假如說,mojo要給你的是一種全方位的義式咖啡飲品,那麼retro要詮釋的,是一個更完整的單品品嚐空間。 依據這樣的詮釋來看,單品咖啡對於 retro 來說,將不再是 menu 中擺在義式咖啡之後、僅列有曼特寧、摩卡、巴西等聊聊可數的敷衍品項,咖啡客所知的、所能擁有的,將會更多(吧?:P) 5/1 日開始試賣的 retro 是 mojo coffee 的主打二店,並將會以單品咖啡作為主角,可以預期在 retro 當中單品咖啡的種類應該會越來越多(尤其是以老闆喜愛嘗試與獨立烘培的條件來看),但是在這段「低調」試賣的期間,品項並不多,當天能選擇單品僅有印尼蘇門答臘、答理島耶山、有機水洗利姆、瓜地馬拉、有機日曬耶加(雪夫?)等等,而放眼所見的客群(尤其是學生族群)在點選上似乎依然是以義式咖啡為主。 在 retro 咖啡館中飲用單品將有三種方法可供選擇,有 "Clover" Coffee(北美與北歐十分熱門的精品咖啡沖煮機器)、濾泡咖啡(使用活塞式濾杯,透過濾紙濾泡)、濾壓壺咖啡(採用Bodum的濾壓壺),但是缺少了一般人熟悉的 siphon 虹吸式咖啡壺的煮法,對不少年輕的 Barista 來說 siphon 的確有掌握上的難度,對於喜愛「萃取」咖啡因的咖啡客來說應該是小小的遺憾,不過這樣的選擇能提高了單品咖啡出杯的速度,避免客人久候。 單品咖啡的杯子都使用了 Terra Keramik 的手工杯 ,杯壁厚實、杯緣圓潤,對於用慣骨瓷杯飲用單品咖啡的咖啡客來說一定很不習慣,首先是單品咖啡的沖煮方式與虹吸式不同,所以溫度並不高,其次是杯子本身雖然保溫效果應該不錯,但是感覺不出溫杯,採用濾泡方是的單品,從端出道入喉,溫度下降不少,說不定會有客人反應「咖啡冷掉了」。 單品出杯時 retro 會配一片 Valrhona Gran...

mojo coffee

圖片
MOJO is one of the best coffee shops in Taichung. 正當許多人計畫該去信義區看跨年煙火、美麗華吃頓昂貴晚餐或是去省立體育場看表演時,我剛從南投朋友的喜酒場中趕回台中,在整個熱鬧的都市當中,我選擇去 MOJO 度過一個不一樣的跨年夜。 十點不到的時間,原本就不寬闊 MOJO 早已坐滿了客人,正聆聽著三人合唱組的歌聲,我只好再出去繞繞,看看晚點是否能有位置;過了半個鐘頭再回來,發現連外邊的騎樓都已有站著等後座位的客人們,看來是一位難求,只好硬著頭皮進去跟老闆 SCOTT 先打聲招呼,在一邊稍作等待。因為來的客人真的不少,在併桌、合坐、吧台與每一級樓梯都坐滿人之後,竟然多出一張單人椅,我才得以參與這場小館的跨年派對。 來自加拿大的三人合唱組唱著他們自己編著的詞曲,雖然對於詞曲內容不甚熟悉,但是旋律、節奏都非常的輕快,也一直帶動起現場非常歡樂的氣氛;在歌曲的銜接之間,他們也向觀眾推銷自己的 CD,強調這是他們在台灣創作、在台灣錄音的在地作品,來表達他們對台灣的喜好;緊接著就有一桌客人拿出筆記型電腦,用螢幕上頭的 Web-CAM 向正在國外的友人轉播 MOJO 中的表演實況(NB 是哪一牌呢?),氣氛真的是非常的好。 或許過於歡樂,大家都忘記了要跨年倒數,直到不遠處的精明一街與附近居民開始放出華麗燦爛的煙火,大家才發現 2007 年已經翩然到臨 。 MOJO COFFEE 是台中現在碩果僅存的幾間「超優質咖啡館」(沒被不明就裡的同棟住戶或 85 度 C 搞倒)之一,但是若是以整體分數來評比的話,我會給予 MOJO 最高的分數。隨和的老闆 SCOTT 對於咖啡一直有著高標準的要求,從開店以來就自行從供應商採買生豆,利用店內的烘豆機每日新鮮烘焙,經過適當的曝氣天數後,提供客人最新鮮優質的好咖啡。 除了種類眾多的單品咖啡之外,濃縮咖啡的配方有相當獨到之處,香氣濃厚帶有層次,口感酸甜,且與甘味有著非常微妙的平衡感。剛開始時 SCOTT 對於奶泡的掌握不是很好(我則是暗地裡嫌的半死),卻也逐漸的在反覆嘗試之後,打得一壺甘甜綿密且光滑如絲的奶泡出來,成為台中我所知道的眾多咖啡館當中第二間能夠提供「不用加糖就有豐富的自然鮮甜」之拿鐵的咖啡館。 無拉花、不做作,奶泡與咖啡順著特性自然混合,呈現出如大理石花紋般的紋理,跟台北師大公館區頂著「死苦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