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Commercial」標籤的文章

[奧運閉幕] 日本接手,安倍晉三化身 MARIO 登場!

#Tokyo2020 already stepping the game up!!! pic.twitter.com/HBbDZCAztS — . (@lmfaofa) August 22, 2016 看完全身起雞皮疙瘩!日本真的是太強了! 日本總理 安倍晉三 回任之後,發動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其中最重要的經濟推動方法,就是「不可言喻的持續輸出日本文化」,在經濟商業的驅使下,不斷的輸出日本文化,並讓世界欣賞與喜愛日本文化,從而創造大量的日本文化輸出,帶動整個經濟出口產值,同時也回頭帶動了日本觀光旅遊產業、並再次刺激日本國內產業升級的經濟內需,而這樣的發展目標一樣可以在這次里約奧運的日本接棒影片中窺見。 影片從一開始繁華的日本街道、到新幹線特有的造型、傳統的日式建築、再轉移到日本文化中最為大眾接受的動漫電玩文化,整個接棒影片傳遞的是濃厚的日本文化氣息,最後安倍晉三化身電玩明星 MARIO ,經由動漫明星哆啦A夢協助拿出超級水管,準備前往里約,行前很幽默的翻開一紙介紹,從 RIO 里約轉為 MARIO ,暗示著將由日本接棒 2020 奧運,最後出現在奧運會場中央的正是一根超級大水管,安倍晉三從水管中現身、脫去馬力歐顏色的外衣,抱著代表日本國旗的紅球,拿著 MARIO 的紅色帽子跟大家致意,真的是超有創意的接棒影片與閉幕表演! 當台灣的殭屍老人還在批評神奇寶貝、看不起動漫電玩、部份的人還滿腦子裝糞的在想中華支那文化的時候,日本卻是更積極的推動整個日本傳統文化的輸出,尤其是壓軸的動漫電玩文化;除了支那人還會認為日本是繼承遠古的唐漢文化之外,全球的人在這場閉幕影片中都已經認知到什麼是日本文化了。期待 2020 年東京奧運。

美國頂尖公司群囤積了超多的現金資產

圖片
其中最前面的三家公司手上擁有最龐大的現金資產,看起來依舊在不斷成長當中。 據報導所說絕大部分的現金資產都藏在海外(避稅吧?)並且使用在收購美國其他公司之用,例如蘋果就開口要收購時代華納,開價 60 個十億(英文沒有「一個億」這種東西)。 總之,就是美國公司錢多多,而這些公司幾乎都不直接在中國注資。傻傻的藍丁啊,你還一直帶錢中國衝就是等死了啊。 ref: Business Insider

[冰與火之歌] 英國海灘出現巨大的龍頭骸骨

圖片
在英國海灘上出現了巨大的龍頭骸骨,成為海灘上一個特殊的景點,而這個龍骸骨正是為冰與火之歌 ( Game of Thrones ) 在英國行銷所精心打造,而這樣的廣告物件能跟環境融合在一起,並且親近一般民眾,又能為觀賞者帶來最直接奇幻體驗,真的是非常具有創意。 狗狗別咬!那已經過期、不能吃了! 更多的照片可以看 flickr 相簿 。 如果這個放在台灣福隆海灘應該在旁邊就會先圍起「案發現場禁止進入」的塑膠拉繩、然後擺上告示牌「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攝影拍照觸摸」等等,不然應該就是會有109比基尼辣妹在猛男攙扶下騎到龍頭上面去噘嘴比Y自拍之類的吧?

透過車窗將廣告送進你耳

圖片
有沒有過在車上靠著窗戶玻璃睡著的經驗?在捷運或公車上常常看到疲困的乘客直接靠在車窗玻璃上睡著,天冷時這些睡著的乘客呼出的暖氣還會在玻璃上結霧。車廂廣告商為這群疲勞的乘客推出「耳骨傳聲技術( bone conduction )廣告」,能夠透過一個小裝置連結玻璃傳遞高波頻振動、進而震動這些靠在玻璃上的乘客、傳遞進耳骨、將廣告聲音直接送入這些乘客耳中,聽起來有沒有很煩人?他馬的我都累到要靠在玻璃上睡著了,這些廣告商還不放過我,真是太過分了!請看影片介紹: 所以下次你在搭車時,不小心靠在窗戶上、準備要睡著時,突然腦中響起一陣聲音「控吧控控、控酒衣、控控控」的時候,別驚訝的跳起來,也別以為自己瘋了,是窗戶玻璃正在對你說話、正在傳送廣告當中。想逃進夢鄉嗎?門都沒有!WTF! via Gizmodo

直接幫你註冊:新型態網路暗黑行銷法?

這應該是第四次或第五次遇到美國地區的網站行銷搞這套了?記得一次是 Groupon 、這次則是 Yelp  。 半夜做事情就是跟歐美比較沒時差問題,結果突然桌面角落的通知顯示信箱傳來一封註冊確認信,說我一分鐘前剛註冊了 Yelp.com 的帳號,請我確認信箱地址,並且感謝我的註冊 (O_O) 見鬼了。 我的作法是直接先去 Yelp.com 申請更改密碼,然後把密碼改掉,接著才確認信箱,完成註冊,然後進去看看怎麼回事(反正註冊 Yelp 是遲早的事),結果發現帳號已經填好一些個人資訊,像是姓名(掰的)與註冊必要資訊(也是掰的),也就是說「感覺上」是已經有人把帳號幫你開好等著你用了。 Email typo 在網路上應該是經常發生的,而收到寄錯信件的收信人也有幾種情境反應在設想之列:可能覺得就是輸入錯誤而算了,善良一點的可能還會回信給對方說「抱歉你寄錯人」,或是很好奇內容是什麼而點點看附件檔案或連結(釣魚信的最愛)。 很多釣魚網站的釣魚郵件或許多、許多(一定許多)廣告郵件也是利用這種心理反應去寄送釣魚信件或廣告信件,信件標題可能是「Sara 請收一下公司本季的財務報表」、「Alicia 最近剛跟一位男生交往,想問你意見」、「聽說這是馬先生最愛用的壯陽藥物」這類『看似寄錯』的私人信件標題,來誘使使用者點開信件。觀察十幾年了,這類廣告郵件類型幾乎可以寫一篇專文來介紹了。但收到這種確認信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引發創意的日本廣告: JPCMHD 的日本廣告收集計畫

圖片
日本廣告向來令人感到高品質,但是卻不像美國的電視廣告這麼容易被接觸到(像每次超級杯都會有大型廣告池播送或收集廣告)。日本一位 YouTube User JPCMHD 默默的收集日本每週出現的新廣告,並且上傳到 YouTube 供全世界欣賞,而他目前已經上傳了 34 部(週) 20X 部影片,真的是令人吃驚!如果這個計畫能夠持續累積下去,這個人的頻道將是一個豐富的創意資產!(可是我認為管他是台灣什麼廣告教父教母"都"應該會心中竊喜「啊~終於有輕鬆抄廣告的地方了~」) 在欣賞這些廣告的同時,也會感受到日本的創意能量,每個廣告都會讓觀賞者開始去思考很多事情:為什麼他們能用這麼簡單直觀的方式介紹 Windows 8 而台灣廠商卻只能憋腳的買帶送?為什麼日本的 Android 手機就是能讓人感受到使用的魅力,而 htc 的廣告只能在一邊喘?為什麼一個經過地震與核災的國家現在正在大力推廣 4G 網路而台灣還有腦殘說網路吃到飽是網路塞車的元兇?為什麼台灣的歌星老是要去買榜但是日本的流行音樂廣告讓人看了就想繼續聽下去而台灣急著翻唱?為什麼台灣的連續劇或談話節目還沒日本的廣告好看?就算聽不懂日語都可以一直看下去而看得津津有味! 推薦訂閱並按時收看! via

Facebook 的第一次併購: Instagram, 1B.

Facebook 於 2012/04/09 正式宣佈併購了 Instagram ,代價是價值 10 億美金的現金跟股票,好巧不巧時間就在 04/04 Intagram 推出 Android 版之後,併購案正式敲定且對外宣布,而這兩件事情絕對具有直接的相關性,因為這關係到 Facebook 如何看待整個行動設備市場的發展與這家公司所期望的布局。 看待這種事情當然要儘量從企業經營來看,儘量不要從行銷層次來看,在 Business Insider 這篇新聞中有 收錄 Mark Zuckerberg 說明為何併購 Instagram ,併購目的首要當然是為了 Facebook 被罵到翻的相片功能,第二就是看重 Instagram 在行動設備當中具有領導地位,而 Morgan Stanley 也預測 2013 年行動上網人數將與桌面上網人數產生黃金交叉 (Google 之前預測時間早了點),而這兩項因素在 Facebook 面對 Google+ 時正是最大的弱項,尤其是在 Google+ 的 iOS 版也支援 Instant Upload 之後, Google+ 的 Instant Upload 結合 Picasa 大概是最強的行動設備攝影方案,所以 Facebook 這場併購案很被看好,幾個點在於: 1. Facebook 購買 Instagram 等於是買進了一票重疊較少的使用者群,對於公司整體營運來說算是提高了使用者數量,透過雙品牌的營運模式, Instagram 的死忠使用者暫時不會因為這場併購案而退出; 2. 在 iOS 的領域內,Google+ 的使用者漸增且黏性相當高(用過 Instant Upload 背景同步上傳的使用者應該都很難放得掉), Facebook 購進 Instagram 且不限制 Instagram 繼續分享照片到其他的社交網站,等於防禦了 Google+ 的進攻,也拉了其他社交網站對 Google 建立起防禦圍牆; 3. 在 Android 領域內, Facebook App 的拍照功能陽春,且上傳後的圖片品質一直被嫌棄到不行, Instagram 推出 Android 版後的併購動作,等同進一步提昇 Facebook App 在 Android 使用者心中的使用順序,尤其是 Instagram 剛推出 Android 版時大家都...

2011 SUPER BOWL XLV COMMERCIALS

圖片
美國 Super Bowl 本周開打,不過平常也沒在看,就不敢說自己看多少美式足球賽了(尤其是惡魔蝙蝠隊光速蒙面俠21退役之後...),但是每年的超級盃廣告是必看的,今年也是廣告精銳盡出,先來一隻吧: Volkswagen Commercial: The Force 今年好像 YouTube 沒有相關活動,只能上其他網站看了: 2011 SUPER BOWL XLV COMMERCIALS 台灣電視台最近好像一堆粗製濫造的爛廣告充斥...

3LM - The Three Laws Of Mobility 行動設備學三大法則

圖片
TechCrunch 報導 了一家新興公司叫做 3LM ,還蠻令人印象深刻的。這家公司的頭頭是從 Google 團隊出來的人員,成立 3LM 公司的目的是為了讓 Android 走向企業端市場(通常,這也是最有賺頭的市場),這當然就必須有著強力的企業端程式開發能力,不過從 Google 出來的經歷應該不是什麼問題。 會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因是因為這家公司也很 Google ,公司網頁都還沒開就已經有宗旨出現,而這宗旨跟其公司名稱 3LM 有關。 如果是機器人迷或書迷應該會知道 Android 是艾西莫夫的故事裡面被設定為最像人類的機器人名稱,這也是 Google 當初命名時希望能夠最貼近使用者用而採用這個名字的原因,同時這個名字也是正子人(變人)與機器人系列故事當中的主角機器人的名字而為眾人皆知,在艾西莫夫的故事當中機器人在誕生時都設定為要絕對遵從 機器人學三大法則 Three Laws of Robotics ,而這家目標定在發展 Android 企業端服務的公司 3LM 也如法炮製、針對他們將為企業推出的行動設備定出了 「行動設備學三大法則」The Three Laws Of Mobility (簡寫 3LM )作為公司產品的設計宗旨: Protect your user. A mobile device may not harm its user or, through inaction, allow its user to come to harm though malicious code or content. Protect yourself. A mobile device must protect itself and the integrity of its data and secured communications. Obey. A mobile device must let the user use the device freely, as long as such usage does not conflict with the First or Second Law. 這種用對待第三方態度的語氣下達命令頗有送女兒出嫁的感覺 XD ,自行翻譯如下:

Windows Phone 7 發表會

圖片
微軟在昨天晚上 09:30 (美東早上 09:30)公開研發以久的 Windows Phone 7 ,根據  Ars Technica 的說法是直播會現場擠翻天,先前微軟放出的操作畫面或許真的吸引到相當多人了;直播會如預期的公開很多廠商的支援, HTC、LG、SAMSUNG、DELL都準備推出相關硬體 ,這些手機看起來都非常的簡潔與漂亮, 遊戲與軟體的表現讓人印象深刻 ,從影片上看來針對使用者所創造的遊玩經驗是很豐富的,就算 Angry Bird 一開始很 Angry ,後來也讓人 不解為什麼 Angry 了(後來鳥軟了 XD),因為這一次直播會是很成功的全球廣告與行銷,就算沒打算支援  WP7 ,這種全球曝光基本上是賺到。 昨天晚上看發表會時 Ballmer 的一句話似乎敲醒一堆人般的舒爽,這大概也只有像 Ballmer 這種直爽的人才做得到: 我們關注的是人們怎麼使用手機,迅速的完成所需的功能並儘快回歸現實生活。 幹!這才是手機的意義不是嘛?

蘋果愛你們這些「職特使用者」,現在更愛你們的錢!

圖片
這個標題來自於八月份時於 OSNews 上刊載的一篇文章:  Apple Loved You Pro Users; Loves Your Money More, Now ,這位作者本身是個 Mac Pro User ,他分析近年來 Mac Pro 的售價、電腦硬體效能的進展跟變化、以及硬體成本,企圖從中找到他心中所疑惑的三者關係。(Pro User :此翻「職特使用者」,請見附註) 在過往幾年當中 Mac Pro 是蘋果很重要的一條支線,同時也是蘋果電腦產品項目中讓使用者感覺「最有機會自行組裝或升級」的機種,而目標當然是鎖定蘋果專業高階使用者與開發者;一開始推出時讓很多人驚豔,系統擁有高效能、設計簡約又整潔、同時在當時 C/P 值算是高的(如果設計費用也佔很大的比例的話)。 有賴於 Mac 開始改用 Intel 架構, Mac Pro 在初期依然是「高效能」的代名詞,但是隨著時間的推演, Intel 一直符合摩爾定律的速度在開發新的處理器,使用者每隔一段時間就能夠用同樣的金額獲得更高的效能,但是這位 Mac Pro 的使用者卻開始懷疑 Mac Pro 價格了,蘋果真的很在乎他們的使用者嗎? 「Macs are too expensive」一直是網路上流傳的名言,他開始調查處理器價格與整體架構的價格比例,其中透過這個圖表能更快的知道結果:

2010 Super Bowl : 超級盃廣告

對於全美年度盛事的超級盃 Super Bowl 而言,我只在乎廣告;不是哪一隊 vs 哪一隊的球隊比賽的廣告,而是比賽轉播當中各廠商所積極卡位的電視廣告;至於超級盃裡面的球隊我一個都不認識,儘管我每回看完光速蒙面俠都會感到很熱血(忍不住在心中大聲吶喊而在喉頭哽咽一聲),卻暫時沒有那種熱忱去研究球隊與球星,而在亞洲地區對於超級盃的資訊與賽事轉播又少,頂多就是在每年的這個時候,看幾場比賽爽一下;而在這種賽季,我看很多廣告。 我超愛看廣告;對於我這種「影像拍照式記憶法」的人來說,看廣告很容易就記住,並且可以將廣告中的創意與手法應用到很多層面的很多細節去; 打從 2007 年開始 ,有賴於 Google YouTube 的發達以及各廣告客戶對於網路廣告的重視,超級盃的網路廣告就成為我鎖定的一個焦點,今年 2010 年就繼續給它看下去: Megan Fox 沒跟福克思與摩托羅拉入浴廣告! 非常有趣的人力銀行廣告: GoDaddy.com ,提供 Google Apps 作 Domain 管理的那家公司: 而我最不能接受的是,幹!連不做惡的 Google 都跳下去作廣告了!那種無生物、無機卻反應網路行為的廣告內容還真的是很打中我啊: Mashable 整理出了一整串 Super Bowl 上的廣告 Super Bowl Ads 2010 [VIDEOS] ,並且還有分類喔~如果覺得不夠看, YouTube 乾脆建立了一個「影片廣告入口頁面」 YouTube AdBlits 給愛看廣告的人使用(相信有不少廣告企劃人員很在乎這個),裡面關於 Super Bowl 廣告影片的投票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當中, Go 吧!至於台灣賽事轉播的廣告...都是五x製藥、保x達逼或是x羊威x比的廣告,我只能說「賽啦」,我還是上 YouTube 看比較好。

Apple vs Google or Apple and Google?

昨天 BusinessWeek 商業週刊的頭條 " Apple vs Google " 是一篇很夯的話題文章,就在 Google 推出自有品牌、HTC 代工的 Nexus One 手機 之後,這種 " VS " 的心結正式開始上演,而這是必然會演進的情勢;如果要看商業週刊觀點,請自行前往閱讀。 五年前,甚至更早之前, Google 就已經開始布局手機廣告市場,針對手機設備 Google AdWords 陸陸續續推出許多對應手機的廣告功能可以使用,像是以基地台通訊範圍為基礎針對區域範圍進行手機設備的關鍵字廣告(網址換成了電話)、手機語音搜尋廣告、一直到手機瀏覽器中依據上網位置不同提供當地的關鍵字行動廣告、甚至現在可以針對「手持設備所訂閱的 RSS 內容提供關鍵字廣告」等等,都是針對行動設備所提出新穎的廣告功能,這在台灣國內可能很難想像行動廣告竟然可以有那麼多的廣告層次與深度可以應用,但是在歐美手持設備市場當中,「行動廣告」可是一門非常受到關注的生意。 Google 可能想「你太慢所以我只好自己來」 可是,手持設備的發展真的是有點太慢了點,整個手持設備的作業系統市場似乎就被幾個巨頭所把持著,儘管 Google 做了許多行動服務內容準備一展身手卻不得「全門而入」,直到 Apple 推出了 iPhone ,軟體與瀏覽器都對現存的網站與網頁親近,也讓使用者終於擺脫四肢不全的 Nokia 系統與像古董的 Windows Mobile 系統,可以在手機上使用 Google 的相關服務。 但是,光是依靠 Apple 慢慢的去敲開 iPhone 的手機市場,這對 Google 來說還是太慢了, Google 早就想突破「沒有適當的手持作業系統」的困境,乾脆主導起手機作業系統而開發出了開放原始碼的 Android ,希望能夠讓各家手機大廠一口氣將手機推上網路,這種與 Apple 半競爭、半合作的方式就像是 Google Chrome 與 Apple Safari 的關係一樣,兩個屬性接近、市占率同樣低落、消費族群重疊性又高的產品遲早都會先打在一起,大概就是現在的情況,只要談論到市占率一直都是如此。 瀏覽器就是一個例子,幾乎所有人都會直接拿 Chrome 跟 Safari 來比較,實際上拿 Safari 去跟 IE 比是很愚蠢的...

Gatsby 廣告中木村拓哉機械舞的背後

這是 Gatsby 在日本推出新的彈性髮蠟所拍攝的廣告,依然是由木村拓哉為主角進行拍攝: 很令人驚奇!不過別只有到此而已,很多人都在問這段機械舞到底是不是木村拓哉本人跳的,有人覺得這可能是電腦動畫,也有木村迷說這就是木村神樣的實力,其實這段機械舞最早是在 2001 年一位名叫 David Elsewhtere 的人(有可能是藝名?)在 Kollabration 2001 上進行表演而出名的: 仔細看 David 前半段的機械舞表演就可以發現這是 Gatsby 廣告中舞蹈的原型,而在 Kollabration 2005 時他們再次邀請 David Elsewhere 演出機械舞,這次有更長時間的舞蹈,甚至還用日本 Asimo 的招牌走路動作作為開頭:

Ozzy Osbourne + YUTO MIYAZAWA + World of Warcraft

去年的廣告 What's your **** game? 系列: 所以,愛搖滾的選不死族就對了! What's your **** game? 今年五月過後我就進入 Lag 期,很多事情沒去注意,有一位朋友很有系統的貼了一串影片給我,包括上面那個,看完上面的廣告影片後接著看後面兩個,看完就懂了:

iPod Touch App : Sleepmaker 專門哄人睡覺的軟體

圖片
經常跟我一樣看資料看到睡不著嗎?在 App Store 上亂找,竟然也找到這個專門哄人睡覺的公司所出的哄人睡覺的軟體 Sleepmaker。 這個軟體有幾個系列,分別是雨聲(RAIN)、風暴聲(STORMS)、海浪聲(WAVES)、瀑布聲(STREAMS),以及自然系列(WILDLIFES),就是很單純的重複一些音效讓你輕鬆入眠,像是 Sleepmaker Rain 雨聲系列就是持續一整個小時的雨聲,讓你不用數羊,專心聽語聲就得以睡著;妙的是這個軟體除了免費版不用錢(提供兩種雨聲)之外,還有 標準版,售價 0.99米元 ,以及 PRO 版,售價 2.99 米元 ,雨聲還有分免費與要錢的,這還真妙...平常工作時當背景音來用也不錯,應該可以很專心吧?

什麼是 Google Wave ? [Google I/O 2009 preview]

圖片
什麼是 Google Wave ? 不要用猜的,看影片、看影片: Google Wave Developer Preview at Google I/O 2009 然後到 Google Wave 的網站 去進行預覽體驗登記!如果覺得影片太長、看不下去,就跳過吧... 說得簡單易懂一些,這是進化版的 Outlook ,但是一般人根本沒機會玩「真正完整版」的 Outlook (沒有那個企業環境),可能已經在另外一頭喊叫「這才不是咧!」... sign... 說得專業一點的,這是準備打微軟的 Communications Server + Office Communicator + Outlook 的線上服務中心,但是一般人可能壓根不知道這是在講什麼... 這個 Google Wave 的原型非常像 Office Communications Server ,微軟在辦公室的策略分別有 Client 端與 Server 端來互相配合,單機版 Office 在加入「含伺服器端完整版」 Office 大套件中的 Work Group (工作群組)之後,安裝 Communicator 後會整合進 Outlook 當中,將會變成整個套件的中心主角,企業內的使用者就可以從中直接進行即時通訊、共同編輯文件、線上會議與共同討論等等,甚至可以在 Windows Mobile 的手機當中操作文件分享、進行語音通訊,也就是說在 Google Wave 當中演示的功能大部分在「含伺服器完整版」的 Office 上做得到,只不過企業要自己架相關的 Server ,而一般企業根本還沒到這個層級就停止投資了,因為光是為了每年的軟體授權費,企業就會開始哇哇叫,一般上班族好像也沒機會用到這麼全面的功能,不過這卻是現今微軟最主要的獲利中心區塊。 Google Wave 則希望前面說的事情可以在 Web 端發生,讓一般工作小組也用得到這類的功能,而不是只存在大企業體內, Server 跟服務介面就由 Google 來搞定,加上老闆 Larry 說的:要更注意即時搜尋的需求;這些在 web server 中「正在」發生的物件與事件應該是可以被立即搜尋的。在做完 Gmail 、 GTalks 、 Docs 、 Calendar 、 Group 、 Google Apps 、 Push I...

Shit TechCrunch : Last.fm 有把使用者的資料呈貢給 RIAA 嗎?

圖片
這件事情真的足以另外寫一篇出來了,首先開咬的是 TechCrunch : " Did Last.fm Just Hand Over User Listening Data To the RIAA ?" And Last.fm, which is owned by CBS, actually handed the data over to the RIAA. 這是個大事情,因為 Last.fm 的客戶端程式下載後在執行時,會收集使用者的播放喜好與播放歌曲的資訊放到網路上去(也就是 Last.fm 中各使用者的個人電台當中),事實上,這些統計資訊 Last.fm 到底會怎麼使用,其實使用者並不完全清楚,而其中當然不少使用者是在電腦上聆聽(咳咳)來源不明的音樂檔案,而其中還未正式出版的 U2 新曲竟然也出現在 Last.fm 的播放清單與音樂電台內,接著這個炸彈就在周末晚上爆開了,因為 TechCruch 的文章是周五晚上才發出的,這時候大家都下班囉,然後一堆 User 就開始幹譙 Last.fm ,情況一發不可收拾。 自從潘朵拉(PADORA)在美國以外掛點之後, Last.fm 就是我最主要的網路音樂來源,這件事情非同小可,如果 Last.fm 真的這麼糟,我也想開幹了,不過劇情還是要繼續看下去 : 沒多久 AOL 旗下的 Weblog 子網站 Download Squad 就跳出來咬了一口 TechCrunch : Last.fm not really sharing data with RIAA ,看似要替 Last.fm 澄清了這個問題(怪了,為什麼是 Download Squad ? 只有 Download Squad 周末在加班 ?),然後更酸的是 TechCrunch 還咬回去,在原文的 update 中寫下了: It wouldn’t be unprecedented—remember that leaked AOL search data a few years ago? 舊帳原文就被翻了出來: AOL Proudly Releases Massive Amounts of Private Data ,這下看似應該是 1 by 1 準備單挑結樑子了! Ars Technica 接著竟然也報導了這件事情,來源更加勁爆, R...

Let's Rock : Apple 2008 Special Event Video Download

圖片
Apple 2008 特殊活動 Let's Rock 公布了新版的 iPod nano、新的 iPod Touch 等等,但是並沒有新的 Notebook 消息出來,令很多人失望了,也讓 Apple 股票連跌幾天,馬上就有人放消息護股價,說是在 10/14 還會有一場特別活動, Apple 將推出新的 Notebook ;至於原先 Let's Rock 的內容, Gizmodo 也整理了一整頁相關資訊出來, Apple 也把 Let's Rock 活動影片放上網路 ,並且有 Let's Rock .mp4 版本可以下載 ,就抓吧! 同樣的,新的 iPod Touch 2.0 廣告 也立刻上線,並且有了一整頁 iPod Touch 功能完整介紹 。 還在等 iPhone 3G 嗎?台灣人在 Apple 眼中不是地球人,只是代工區,或是次屬新加坡的次等區域而已,能讓台灣用比香港貴一千多新台幣的價格買到 iPod Touch 已經是 Apple 的恩典了。 MacBook Touch Rumor 想像圖

trueSpace 7.6 is Free for All Now !

圖片
知名的 3D 建模軟體 trueSpace 7.6 現在可以 免費下載使用 !(大驚)全功能完整使用,無任何限制,也開放所有教學課程免費使用, 新聞稿 : 在 trueSpace 23 年的歷史上,今天是重要的一天。Caligari 發布主要升級訊息給旗艦級的產品 trueSpace7.6,將在模型、動畫、著色、與工作流程有著重大的改善,並可直接輸出 Virtual Earth。 在此分享給各位一個好消息,trueSpace7.6 英文版將無償免費使用,全功能、無任何限制,提供使用者自由下載,並且開放所有的教學課程免費使用,這一大步將帶來高階 3D 動畫工具的進步。 感謝多年來支持 trueSpace 的使用者,希望這個消息可以讓跟我們同樣覺得很興奮,現在無償免費的 trueSpace7.6 可以讓每個 3D 使用者都能進入到這個領域。在未來 Caligari 也將繼續提供高品質的免費軟體服務。 免費下載 trueSpace7.6,請至 http://cart1.caligari.com/web/Truespacemainreg.aspx 填寫您的資料,您將可以免費下載: ‧trueSpace7.6 安裝主程式,約 130 MB ‧trueSpace7.6 PDF 使用手冊,將近 1500 頁,約 52 MB ‧trueSpace7.6 影片,約 132 MB 同時也釋放出 V-Ray 1.53 for trueSpace7.6,讓擁有 V-Ray 的用戶免費升級。 V-Ray 1.53 for trueSpace7.6 建議售價為台幣 10,500.-m 微軟在 2008 年收購了 trueSpace 的發展公司 Caligari 後,竟然將 trueSpace 7.6 版免費釋出供所有使用者學習使用,或許是因為 Google 收購 SketchUp 之後免費釋出 ,變成 Google Earth 最佳的合作軟體,同時也促成 Google Earth 的完整性,微軟才會將 trueSpace 7.6 免費釋出,企圖讓 Microsoft Vitual Earth 能夠擁有相同的成長效應,也讓更多使用者能夠為其建模吧? 不過這樣的作法或許也將成為趨勢,當大型企業獲得更多的營收與資金之後,轉往收購具有發展潛力卻始終礙於資金問題無法成長的軟體,來補足自身系統或平台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