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Communication」標籤的文章

[賑災] 不捐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與慈濟,你還有其他選擇 ‪#‎PrayForNepal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 wikipedia )並非國際紅十字會的台灣分會,與國際紅十字會無隸屬關係、無正式關係、捐款亦無統籌分配關係,其會內職位也成為國民黨酬庸黨政人事之用,其前一任會長為爭議頗多的陳長文、現任會長亦是馬英九的前法務部長王清峰。此會除會內職位高層領取高薪不說,捐款明細不清、屢被質疑捐款遭扣,並非捐款的好對象。 慈濟功德會就不說了,光是宇宙大覺者就很吃屎了... 我一直都反對造神主義的慈濟存在。 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提供網友整理的 尼泊爾震災不捐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或慈濟功德會的其他選擇 ,請各位參考: 【尼泊爾震災。不捐中華民國紅十字會,也不想將手中善款交給慈濟負責的你,我們有其他選擇。】 .Oxfam Hong Kong 樂施會 bit.ly/1KiUmPn (in Nepal since 1980s) .Plan International 國際培幼會 bit.ly/1DKIYq9 (in Nepal since 1978) .Save the Children 救助兒童會 bit.ly/1HG9zfg (in Nepal since 1976) .Doctors Without Borders/ 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MSF) 無國界醫生 bit.ly/1PDPUOe (in Nepal since 2007) .International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Movement 國際紅十字與新月運動 bit.ly/1E3HBpN ‪#‎PrayForNepal‬ ‪#‎NepalEarthquake‬ *各組織資料感謝網友 Shih-Ling Wang 提供。 這些資料不應該沈沒在臉書文章黑洞中,節錄在此供搜尋。

網路 3K 黨與網路偏見

看了 Tom's Hardware 的評測 ,再看一些先前 IE9 一推出後就先出張嘴的網路評論,我相信網路上一定還有一群人,尤其是特定一小群、自以為是「技術掛」或「網路新潮流派系」的人,對 IE 還是會一直給予負面的評價或言論,從幾年前至今一直都是如此。雖然說部分的評論其來有自(我也討厭 IE6 ),但是這種未用先譙的人也實在不少。 即便老態龍鍾的 IE6 有很多非常不優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認的, IE 家族才是真正打開了整個網路大門、促使企業與使用者開始大量使用網路的主角;它也是第一個真的實踐桌面系統與軟硬體與遠端伺服器交互應用的瀏覽器,真的扮演起在概念上是 Internet Interface 的重要部份(底層當然是其他細節技術在支撐,這邊所說的是人機與網路的介接模型); IE7 並非不好,只是有點時不我與,在推出時搭上軟弱無力的 Windows Vista 而沒真的取代掉 IE6 ,但是要在當時批評 IE7 對一些技術標準的不相容,其實有點言之過早,因為當時市場上的技術人員、設計人員也沒真的去配合網路的設計標準(至今依然有過半的市場是如此,總是會偏袒某個瀏覽器而刻意忽略其他的設計選項); IE8 變得有看頭了,也引進了新的技術, Windows 7 效能與應用都相當出色,使用者幾乎都會黏上它,但是這種「網路偏見」已經隱然形成,即便使用 Windows 7 工作得好好的人也要刻意批評個兩句才能凸顯自己有點料的樣子。 我認定這種「網路偏見」的形成,蘋果電腦一直是背後的作手,似乎也沒其他人了。 Jobs 失意的時候內心不知道有多煎熬、多挫折、多自卑以致於有多扭曲,於是在重新職掌蘋果後,從 OSX 開始、到推出 iPod 、到推出 Safari 、到推出 iPhone 、到推出 iPad ,蘋果自從說話開始大聲了,就不斷的在簇擁一種偏狹的「網路偏見」:「微軟是爛的、 Android 是差的、最好連碰都不要碰,只有蘋果是好的;蘋果一旦推出什麼東西,其他人就是 copycat ,蘋果對於其他軟體與技術發明的抄襲,則理所當然是先知 Jobs 想出來的。」

Google 基於人權保護向中國表明交涉立場

今天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吧?一早看到 Google Official Blog 上面的新文章 " A new approach to China " ,一時之間竟然還不知道怎麼反應過來,在這個「對於任何事物都足以失去信心」的年代,看到這樣的內容,心裡面似乎又重拾了些什麼:我們真的要仔細記住這個開端吧?不過現在在社交網路上對這個消息一頭熱的人,有多少個是真的把原文看完的,我倒是相當懷疑,因為這些事情是有小範圍與大範圍不同的關聯。 粗略的紀錄一下文章各段大意,並沒有非常詳細,開頭是對應原文的段號,括號中是個人補充: 1. Google 在 12 月份偵測到一次高技術複雜度與針對性的攻擊行為,但是這跟以往的網路攻擊不一樣; 2. 首先,這次受到攻擊的企業不只是 Google ,還包括其他企業,而 Google 也通知警告這些企業; 3. 其次, Google 掌握到證據,這些攻擊的目標都是在中國進行人權運動的活動份子所擁有的 Gmail 帳號,進攻並沒有得逞,但是目前已經知道有兩個帳戶有安全上的問題(可能透過其他手段); 4. 第三,這次調查他們發現到有部份鼓吹人權運動人士的帳戶被其他人(第三方)用正常的方式進入,而不是透過破解或是攻擊得逞的,有可能這些帳號是騙得的或是竊得的; 5. Google 立即針對這些攻擊進行安全性的改善,也建議使用者注意資安與安裝防毒軟體; 6. Google 立即針對這些事情進行討論,不單只是因為資訊安全問題或是人權; 7. 在 2006 年 1 月 Google 在中國推出了 Google.cn ,目的是為了提供中國人技術服務去獲取資訊,考量到提昇使用者獲取資訊的效益,讓 Google 對中國政府妥協,進而審查一些網路內容,儘管是「不舒服的」,但是 Google 也設定了自己的底限; 8. 在這攻擊與調查之後, Google 發現到,過去的一年當中國更進一步加強言論控管(或許是審查的壓力、或許是開始採用「暴力攻擊」方式,像是網路攻擊),讓 Google 決定重新考慮在中國的業務可行性; Google 已經決定不再封殺 Google.cn 內的搜尋結果,將會跟中國政府開始進行討論, 去設計出一個符合中國法律的搜尋引擎放在中國用 如何在中國的法律範疇內運作一個不須言論審查的搜尋引擎(我的認知...

什麼是 Google Wave ? [Google I/O 2009 preview]

圖片
什麼是 Google Wave ? 不要用猜的,看影片、看影片: Google Wave Developer Preview at Google I/O 2009 然後到 Google Wave 的網站 去進行預覽體驗登記!如果覺得影片太長、看不下去,就跳過吧... 說得簡單易懂一些,這是進化版的 Outlook ,但是一般人根本沒機會玩「真正完整版」的 Outlook (沒有那個企業環境),可能已經在另外一頭喊叫「這才不是咧!」... sign... 說得專業一點的,這是準備打微軟的 Communications Server + Office Communicator + Outlook 的線上服務中心,但是一般人可能壓根不知道這是在講什麼... 這個 Google Wave 的原型非常像 Office Communications Server ,微軟在辦公室的策略分別有 Client 端與 Server 端來互相配合,單機版 Office 在加入「含伺服器端完整版」 Office 大套件中的 Work Group (工作群組)之後,安裝 Communicator 後會整合進 Outlook 當中,將會變成整個套件的中心主角,企業內的使用者就可以從中直接進行即時通訊、共同編輯文件、線上會議與共同討論等等,甚至可以在 Windows Mobile 的手機當中操作文件分享、進行語音通訊,也就是說在 Google Wave 當中演示的功能大部分在「含伺服器完整版」的 Office 上做得到,只不過企業要自己架相關的 Server ,而一般企業根本還沒到這個層級就停止投資了,因為光是為了每年的軟體授權費,企業就會開始哇哇叫,一般上班族好像也沒機會用到這麼全面的功能,不過這卻是現今微軟最主要的獲利中心區塊。 Google Wave 則希望前面說的事情可以在 Web 端發生,讓一般工作小組也用得到這類的功能,而不是只存在大企業體內, Server 跟服務介面就由 Google 來搞定,加上老闆 Larry 說的:要更注意即時搜尋的需求;這些在 web server 中「正在」發生的物件與事件應該是可以被立即搜尋的。在做完 Gmail 、 GTalks 、 Docs 、 Calendar 、 Group 、 Google Apps 、 Push I...

覺得台灣 Yahoo!奇摩很 Suck 的您有機會發表意見了

圖片
懂英文的人、或是我覺得「這種 USER 比較聰明」的人,真的要用 Yahoo! 服務時,應該大多會去用美國 Yahoo! 的服務,而非台灣只做一半的 Yahoo!奇摩,或許是因為台灣 USER 中覺得 Yahoo!奇摩很爛的人實在太多了,聲音震上天,現在 Yahoo! 竟然開了問卷調查,並且只有「轉用其他語言」時才看得到,在台灣 Yahoo!奇摩首頁是看不到的;至於這是美國 Yahoo! 要調查的,還是台灣 Yahoo!奇摩想要搞個數據來行銷,不得而知,不過,就算是行銷要用的數字,那也不用給他太好看了! 只要你先進到中文 Yahoo!奇摩,再轉去英文版 Yahoo!,就有機會看到上方多出一條藍底大框框,問你要不要填問卷;或是直接輸入下列網址: http://tw.yahoo.com/?p=us 也有機會看到上方的藍底大框框,點選後就可以開始填問卷了,問卷還算貼心的分中英文版,問的題目也很簡單,只有三題: 1.整體來說,請問你對Yahoo!奇摩的滿意程度是? Overall, how satisfied are you with Yahoo!奇摩? 2.根據你在Yahoo!奇摩的使用經驗,請問你未來會推薦親友使用Yahoo!奇摩的可能性是? Based on your experience with Yahoo!奇摩, how likely are you to recommend Yahoo!奇摩? 3.根據你在Yahoo!奇摩的使用經驗,請問你未來會繼續使用Yahoo!奇摩的可能性是? Based on your experience with Yahoo!奇摩, how likely are you to continue using Yahoo!奇摩? 想告洋狀趁現在,機會難得哩。 至於我的選擇嘛...有人想知道嗎? 1.很可惜,選項裡面沒有 Suck,只有 Very dissatisfied 可選; 2.很可惜,選項裡面沒有 Never,只有 Definitely would not recommend 可選; 3.很可惜,選項裡面沒有 WTF, Are U Kidding?,只有 Definitely will not continue;

歹戲拖棚: Yahoo! 願意以每股 33 元( USD per share )通通上嫁給 Microsoft

以 Yahoo! 的整體情況而言,這當然是「上嫁」而非「下嫁」了,只要 33 美元, Yahoo! 願意通通給微軟啦。 楊致遠在給股東的信件當中表示: … we will sell the entire Company to Microsoft for $33 per share or more if Microsoft will negotiate a transaction that delivers certainty of value and certainty of closing. 也就是說 Yahoo! 願意以每股 33 美元將整個公司賣給微軟,似乎終於承認 Yahoo! 的實價的確遠低於「之前」Yahoo! 所說的市場預期?原本微軟提出以 31 美元的價位收購,之後一度喊出 33 元,但是 Yahoo! 卻堅信自己有更高的價值,卻在併購案破局之後股價重挫,投資人叫罵不斷,這終於讓楊致遠看清楚 Yahoo! 應有的未來,頗有「好啦~我原本以為可以有 35 元,沒想竟然不值 28元,微軟 33 元要買,我應該偷笑了」的這種意味在。 現在信件丟出來了, Ballmer 你看到了嗎?你還真是個定價高手啊!楊致遠給股東的原信件如下: Dear Fellow Stockholder: The recently-formed Carl Icahn-Microsoft alliance continues to make misleading statements about their plans for Yahoo!. Your Board of Directors believes strongly that the Icahn-Microsoft agenda -as presented to us jointly last week - will destroy stockholder value at Yahoo!, serving only their very narrow special interests, clearly not your interests. Your Board continues to work to maximize value for you and is taking ...

WWDC 2008 與 iPhone 3G ,以及全程簡報影片檔下載

圖片
WWDC 還是要看的。每當業務朋友跟我說他想要學習一些簡報技巧時,我都會跟他說「看 WWDC。」原因不外乎是: 1. Steve Jobs 是最會叫賣東西的人,打從他賣電腦開始,一直到現在,都是; 2. 不管你是甚麼行業,如果不知道怎麼簡報,抄他簡報的過程一定八九不離十; 畢竟會把簡報過程放出來的企業並不多,有能學習的對象總是好的。 不過今年的 WWDC 很單調,原因在於主題就只圍繞在 iPhone 身上,沒有新的 iMac (希望全面降價到兩萬以下當成類 eeepc 拋售),沒有新的 Mac mini (希望五千有找!),沒有新的 MacBook Pro (希望 13 吋以下含獨立顯卡且重量低於一公斤並內建藍光光碟機),不過 iPhone 3G 的確令人眼睛一亮。 原本之前想寫一篇「 當低價輕薄電腦只賣萬把塊的時候,你怎麼能忍受手機賣得比電腦貴? 」藉由手機與低價輕薄電腦的比較,來罵一罵現在一般手機上面常看到一些愚蠢無當的設計與昂貴又不合理的價錢,不過在看完今年 WWDC 之後,題目大概要改成「 當比 eeepc 便宜的 iPhone 3G / iPod Touch 能夠做的事情跟 MacBook Air 差不多(甚至更多)時,你為什麼會蠢到花大錢去買 MacBook Air? 」(題目還真長!),或是改成「HTC Diamond 最好真的有鑲上鑽石,不然一隻沒有標準耳機插孔的 MP3 手機到底是要賣給哪個蠢蛋?」了(題目還是過長!所以放棄!),這也難怪 PCHome 在 WWDC 之前拼 預購首賣 ,現在 iPhone 3G 的新聞一出,應該可以等 HTC Diamond 跳樓大拍賣了?(HTC Touch 應該可以直接收起來了吧?) 新版的 iPhone 有很多特色,包含 SDK ,都是讓人覺得早該在 GSM 系手機上完成卻遲遲未完成的東西,價位則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 199 美金(8G 版,新台幣 6000 元上下),詳情當然還是看 WWDC 全程簡報影片比較清楚,不過今年 Steve Jobs 只有講半場,上半場 SDK 的部分很多都太累贅了,每個主要、首批開發商都邀請上台亮個相,真是夠悶的,而上半場的主講每次上台的臉色也都不太好看(沒見過甚麼中大型場面?),很多地方都故意把詞語拖得很長,很想要藉由語氣變化強調一些重點,但是令觀眾非常非常沒感覺(秀做得不是...

在高樓上築巢

圖片
GIZMODO via Nest Rotterdam via rebel:art via Neatorama

Android 程式設計競賽第一回合 Top 50 出爐 [About G-Phone]

圖片
嗯,沒消沒息的樣子,只好自己看。 Google Phone 主要作業系統核心 Android 在之前舉辦了一個 獎金豐厚的程式設計競賽 (總獎金一千萬美金),這種競賽的目的當然是希望在手機平台一推出時就有許多軟體已經 Ready 好,進而吸引大批使用者搶用(?),而第一回合競賽已經告一段落並選出了 前五十名足以代表 Android 平台的應用軟體 。 從 Top 50 的簡報檔案 ,不難看出 Android 這個 Open 的平台在未來的軟體發展似乎潛力無限, GIZMODO 也在這五十件作品當中(有四件選擇保密不公開喔!)挑出了他們認為前五名的作品(還真會找啊!),而只要看看前幾名的設計大概就知道以後手持設備的魅力「應該」何在了。 舉例來說,底下這個軟體叫做 Android Scan ,能夠直接掃瞄物品條碼,然後上網尋找物品相關資訊、說明、比價並且線上購買(只要物品在主要網站上有上架的話),條碼主要是以一般我們常見應用的 barcode 格式,並非日本帶動流行的 QR Code (Quick Response Code)二唯條碼的格式,不過編修核心辨識技術可能有機會達到同樣的目的,採用了 Amazon 、 Yahoo! 等公開的 API 以及圖書館之類的資料庫來搜尋物品資訊, Promo 影片可以看一下 : 更完整的前 50 名列表在 phandroid.com 裡,包括說明網站、相關影片、簡單介紹等等(還有得獎通知信都被貼出來了),每個程式應該都可說是萬中之選,全部看完得花上不少時間,不過都很值得一看,豐富一下未來手機應用的想像,不過日本在應用設計上一直跑得比全世界都快啊!在 日本的 GIZMODO 相關報導中 似乎引不起一般消費者的興趣。 但是在開放的 SDK 環境之下, Android 的確有可能展開鋪天蓋地式的發展,也難怪水果家電的夾不死先生準備在今年的 WWDC 2008 大吹特捧 iPhone SDK 與 iPhone 的軟體發展態勢。不過這場比賽只是 Android 的 Round 1 , Round 2 即將在 2008 第二季~年末 G-Phone 手機上市後正式展開,啊?第二季?第二季都快過完了!(翻桌)

Google Talk Translate Bot 陽春型翻譯機器人與有問必達

圖片
在各式大大小小的 IM 軟體當中,有不少的聊天機器人,但是在 Google Talk 裡似乎就顯得比較少,或許是因為 Google Talk 的使用人口較少,也有可能是因為功能有些陽春,以我用過的大概就是 Twitter 或 IMified (已經離線)的機器人,今天在 Google Talk 的官方 Blog 當中 公佈了一個翻譯機器人 ,可以將這個機器人新增到對話名單當中,當作翻譯短句或單字使用,基本上就是一問一翻,使用很簡單。 要將這個機器人加入只要以下面的格式輸入就可以: [原要翻譯的語言代碼] 2 [你要翻譯成哪種語言]@bot.talk.google.com 這些機器人有: ar2en, bg2en, de2en, de2fr, el2en, en2ar, en2de, en2el, en2es, en2fr, en2it, en2ja, en2ko, en2nl, en2ru, en2zh, es2en, fi2en, fr2de, fr2en, hi2en, hr2en, it2en, ja2en, ko2en, nl2en, ru2en, uk2en, ur2en, zh2en 要英翻中機器人就將 en2zh@bot.talk.google.com 加入就好,翻譯就是丟句子或單字給他,他就會吐一句翻譯好的話回來。 看到這個新功能當然很高興的丟給朋友,但是立即被吐槽:「Fuxk!簡中!怎麼沒有正體中文?」我哪有辦法?穀歌是李開復開的,又不是我開的,接著又被吐:「這麼陽春?只能翻譯?你用這個好了! Inter0800@hotmail.com ,台灣的,加進 Messenger 裡,他連股市都可以問!」ㄟ?這好像之前看過,似乎叫什麼 有問必答(達) ,功能很強,開 Messenger 來試試看好了! 「對不起,我太忙了,請把我 (Inter0800@hotmail.com )從您的 MSN 連絡人名單中,輕輕刪掉吧。 將由另一台機器人 (I)有問必達 ( Tv0800@msn.com ) 來服務您。請給他 MSN 認證,如果沒收到邀請,請手動加入到您 MSN 的好友內。 服務您的機器人是 (I)有問必達 ( Tv0800@msn.com ) 謝謝!!」 果真夠強,還會自動轉介客人,轉台去了!朋友還特別警告不能罵他,一旦罵他就會被封鎖,還真了不起!這兩...

Flock 0.9.0.1 : 全新採用 Firefox 2.0.0.5 核心的社會性瀏覽器

圖片
Flock 大概是 世界第一支 (原本也是唯一一支)以各大知名社會性網站功能為主的瀏覽器(the social web browser), 起源於 2005 年社會性網站快速竄紅的年代 ,但是礙於英文介面的關係,在其他語系當中似乎吃不太開。 Flock 採用的是 Firefox 的核心,並且橫跨多個作業系統,分別有 Windows 、Mac OS X與 Linux 等版本,在推出 0.7.14 版之後,沈寂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過也在這個時間當中有了各個語系的版本(包含繁體中文與簡體中文等版本)。 會接觸到這個瀏覽器起因於各個社會性網站對於 Linux 的軟體支援度並不佳,像是 Flikr 就是一個例子,在 Linux 沒有相當好用的 Uploader 可以使用,在搜尋的同時又再度發現這個瀏覽器,使用過後覺得單純將這個瀏覽器當成社會性工具使用還真的挺好用的,所以在 Windows 與 Mac OS X 上也跟著安裝使用。(所以在系統當中就有四支以上的瀏覽器可以交互使用) 不過 0.7.14 版本使用的依然是 Firefox 1.5 版的核心,原本也以為這個社會性瀏覽器可能會停止開發,或許是受到 Netscape Navigator 的激勵(這是第二個針對社會性所推出的瀏覽器,以 Netscape 的網路用戶為主),Flock 突然來了一次龐大的更新,除了網站介面全部重新設計之外,Flock 很快的就跳進 0.8.99 版,之後在極短兩三週當中推出了 0.9.0.0 版,同時間各大作業系統平台的版本也同步更新(包含 Linux ),核心也從原本的 Firefox 1.5 升級到了現今最新 2.0.0.4,緊接在 Firefox 更新到 2.0.0.5 之後, Flock 也升級到了 0.9.0.1 的版本,幾乎是同步進行當中。 採用新版的核心讓 Flock 的運作更花俏不少,對於 Firefox Addons 的支援也提高許多( 0.7.14 就有許多 Extesion 會產生不相容的情況),對於社會性網站的支援度也大幅提高,主要特色有: 支援 Flickr 與 Photobucket(一次可批次上傳一千張@@) 進入 YouTube 可以直接列出已經上傳的影片(就是有支援 YouTube 帳號整合啦) 能夠在上傳圖片的時候就直接對圖片做簡易編輯(旋轉與切割圖片)。...

Google Talk Gadget 新功能:多方通訊 Group Chat

圖片
Google Talk 自從推出獨立的 Web 形態 Google Talk Gadget 後,因為只要瀏覽器就可以開啟 Google Talk 進行即時通訊,具有獨立視窗、不用登入 Gmail、不用安裝 Google Talk Client、也不用擔心病毒、非 Windows 作業系統必須使用第三方相容軟體(例如 Pidgin )、以及資訊遭竊等問題,幾乎成為我在即時通訊當中的主力應用,這也是我覺得 Google Talk 令人感到殺手級的應用功能。這類的應用最大的方便之處就在於只要 Server 端進行更新,所有的使用者用 Web Browser 上去時就能立即獲得新的功能,而 Google Talk Gadget 也在這幾天內推出了群組通訊的新功能。 使用者只要啟動 Google Talk Gadget 進入聊天視窗後,就可以發現在上方的選單中多了一個 Group Chat 按鈕,按下後就可以邀請其他名單上的使用者一同加入對話,進行三方、多方的即時通訊,等於隨時都可以在網路上開啟一個動態且即時的聊天室,這不只是個人使用,在辦公環境、群組工作、網咖中通訊使用都非常的方便,而對話記錄則會記錄回使用者的 Gmail 的信箱當中。 以我現在的使用習慣,桌上型電腦是 Ubuntu 作業系統為主力,筆記型電腦是 Windows Vista / Windows XP / Ubuntu 交互使用的情況下,絲毫不用擔心作業系統對於即時通訊的支援問題或是需要四處尋找合適軟體的問題,只要將網址加入書籤工具列中就一切搞定。將底下這個連結直接拖拉放進 Firefox / Netscape Navigator / IE 的書籤工具列當中: http://talkgadget.google.com/talkgadget/client 在 Firefox 同系瀏覽器當中可以在進一步設定開啟在邊欄位置當中,於書籤上按右鍵選內容,勾選 Load Bookmark in the sidebar: 這樣會更加好用。當然,記住網址 www.google.com/talk 直接輸入,在網咖使用也不會有什麼不便。

Bill Gates v.s. Steve Jobs @ D5 2007

圖片
The great Silicon Valley soap opera has come full circle. Not since Apple CEO Steve Jobs famously interviewed Microsoft Chairman Bill Gates as a possible suitor during the “Macintosh Dating Game” back in 1984 have the two men appeared in a joint bill. And at D5, the two shared a stage tonight for the first time in more than 20 years for what promises to be a historic discussion. Live coverage follows … 沙發搬出來,好好看一下文章,大小巨頭相聚,言談中似乎有點針鋒相對之感,還沒時間細看,晚上再來補點東西。影片也尚未出來的樣子。 那先來一張 Steve Jobs 的設計家桌布應應景~ 說起來這個 D5 也真會做生意,一場演講把拆成八個 Video,賺流量又賺廣告嗎(HP買了不少的版面啊!)? 訪問過程影片的完整列表: Steve Jobs and Bill Gates Prologue Steve Jobs and Bill Gates Part 1 Steve Jobs and Bill Gates Part 2 Steve Jobs and Bill Gates Part 3 Steve Jobs and Bill Gates Part 4 Steve Jobs and Bill Gates Part 5 Steve Jobs and Bill Gates Part 6 Steve Jobs and Bill Gates Part 7 Steve Jobs and Bill Gates Highlight Reel 聽不懂英文的可以去看 蠻爛的中文翻譯 ,雖然目的是希望讓內容有趣一點,可是這種翻法似乎連諷刺的意味都沒了,真糟糕啊。 英文原文內容則在這裡 。 對話過程當中 Steve Jobs 總是希望能帶一些笑點出來, Bill Gates 則是似乎不希望自己的態勢被...

Cisco 展示 Telepresence Apps 新技術

圖片
Cisco CEO John Chambers 在拉斯維加斯的 the Interop Conference 展示了Cisco最新的通訊科技,以電腦結合了新的電話通訊技術與訊號可以直接進行影音視訊(而非通過網路訊號),並且可以藉由電話位置的定位(傳統電話、手機基地台或無限網路訊號)出通訊者的地理位置(應該是 Google Earth 的技術)。 在範例中,可以從一台電腦當中直接發出 sms 簡訊到另外一台電腦當中(中間的媒介是「電話」與「手機」,而非網路線),軟體具有類似 skype 的介面,在電腦當中傳送 sms 簡訊就像是在用 msn 或 gtalk 等 im 軟體一般(靠!這樣聊天超貴吧?)。 以文字通訊而言,企業可以藉由這樣的功能提供有價服務,更直接的回覆客戶提問並且提供客戶支援;而以電話通訊來定位地理位置在面對救災、急救、報警等情況時可以協助人員更快掌握精確的位置,當然公司也可以用這項技術掌握業務員的位置,看是不是在星巴克偷懶,或是老婆來看老公是不是在酒店中打混。 當 John Chambers 要示範這個跨平台軟體介面的時候,希望從一台IBM電腦上發送 sms 到一台 Apple Macbook pro 上,帶出了I am PC & I am Mac的老梗,不過當下的確是相當好笑的,對方還說「You are Boss」,而視訊畫面也形成相當有趣的對比,畫面中的人展示 Mac OS X 平台軟體,使用的是 Apple 的機器,可是底下的 Sponsor 正是 Microsoft。 旁邊特地擺了一台體積不小的電話來進行撥號示範。 可以點選連結直接前往觀看這個 Telepresence 的 Demo 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