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InfoGraphic」標籤的文章

Google 釋出嶄新的音樂探索圖表工具: Music Timeline

圖片
Google 剛剛釋出他們最新製作的研究工具 Music Timeline ,漂亮的圖表工具: 清楚看出各類型音樂在各個年代中的發展與佔據的市場比例; 可以看出音樂類型是從哪個年份開始發展出來的; 滑鼠滑上音樂類型時會舉出幾個年份具代表性的專輯; 點擊音樂類型還可以看到在這個類型底下的子類型,例如 Rock 又分為幾種類型; 點擊專輯當然就直接帶去 Google Music 試聽啦!(需要美國帳號與 IP) 這個工具可說是喜好音樂的人目前最佳的探索工具啊!

[InfoGraphic] 台灣公司關係圖 - 圖表化工具

圖片
以統一超商為查找中心。 基於開發政府開放資料, g0v.tw 台灣 零食 零時政府開發出新的圖表查詢工具 - 台灣公司關係圖 ,並有提供原始碼,希望有人能更進一步美化這個圖表工具。 工具主要是以統一編號進行查詢(作為圖表的中心點),點擊代表公司的圓圈之後就可以看到從這個企業衍生出去的關係圖,圓圈尺寸應該是以登記的資產規模為主,或許就應該加上顏色區分資產等級,在視覺上會更好(像之前捷運出口量的統計一樣)。 從全貌觀察來看,如果企業之間多多少少都有層董事或投資關係,台灣經濟停滯不前、勞工權益不彰、薪資結構不變、社會福利不佳,真的都要這些董事們負責了。 錯綜複雜的商業關係,真是恐怖啊。 台灣公司關係圖: http://company-graph.g0v.ronny.tw/?id=22555003 原始碼: https://github.com/ronnywang/company-graph 台灣公司資料查詢: http://gcis.nat.g0v.tw/ via

[InfoGraphic] 台北捷運各站出站人數變化圖

圖片
政府開放資料就能讓民間開發更多的應用,而這些統計資料本就是國民的資產,不過如果是提供假的統計方式所統計出來的資料,像是失業率,這就免了。 台北捷運各站出站統計 可以看出很多有趣的東西,該捷運線是否有實際效益也變得很清楚了,有些站(像新埔)並不像傳說中的大,有些路線的出站人數也是少得讓人懷疑其目的是否只是為了滿足建商炒房啊(像右上角)。 PTT 朝聖連結

要多少錢才能變成蝙蝠俠呢?

圖片
近年來馬政府爛事一堆,社會紛擾不斷,失業人口不斷增加,政府不斷美化數字,人心浮動就讓犯罪頻傳,巴望著政府能提高效率就是不斷失望,如果這時候能有蝙蝠俠之類的英雄現身、給茫茫群眾一線光明,該多好啊?要多少錢能變身成蝙蝠俠呢? Mashable 就做了這樣統計,並且還給新舊蝙蝠俠分別標上了不同的價格,因為裝備非常不一樣: Mashable : How Much Does It Cost to Be Batman in Real Life? 當個老蝙蝠俠看似比較便宜啊,可是初代蝙蝠俠是在 1939 年誕生的,當時的物價與科技水準可是不能這樣算的啊。 同場加映蜘蛛人 !緊身衣到底能貴到哪去啊?

Wired : 一杯咖啡裡面該有的東西

圖片
Wired Magazine 其實也很努力經營影片頻道,這些影片透過動畫與圖表很生動的說明一些知識性內容,前幾天剛上架的 What's Actually Inside An Average Cup of Coffee ,不囉唆,看影片: 看英文版比看中文版好太多了。

Google Trends 提供新的視覺化展示方式,美。

圖片
Google Trends 在 2013 I/O 之後在熱門趨勢(hot trends)中提供了新的視覺化展示搜尋趨勢,模擬現在世界各地正在輸入關鍵字搜尋趨勢,再配上 Google 特有的色調以及現在最流行的 Flat Design ,讓整個畫面簡單又美麗,全螢幕服用放在櫥窗內展示都美,當成螢幕保護程式也美,隨時跟著這個世界脈動。 可以在這裡開始欣賞 。

YouTube Trends Map - 影片趨勢地圖

圖片
Google 推出了 YouTube Trends Maps 影片趨勢地圖 ,讓使用者能夠發掘與瀏覽現在 YouTube 上正在產生的瀏覽變化,能夠依據地圖分布看出各區域的熱門影片,同時也用視覺化的條列來呈現目前 YouTube 上最熱門影片、男女性有興趣的影片與各年齡層有興趣的影片: 透過視覺化、圖表化的趨勢地圖,使用者能更快掌握各地、各趨勢、各年齡層的熱門影片。如果是對台灣境內的新聞媒體來說,應該會更容易找到網路影片來撥放了,甚至可以藉此掌握分眾趨勢、提高收視率? 我建議經常翻拍網站影片說是獨家的 TVBS 、常報些不知所謂獨家新聞的中天新聞、跟直播對岸央視演歌節目的東森新聞台乾脆安排整個下午或午夜時段直播 YouTube 上的熱門影片就好了,只要找個工讀生依據這個趨勢地圖建立撥放列表後,攝影機對著螢幕拍攝連續播出、或乾脆直接畫面轉送播出,收視率一定會更高。 反正這幾個新聞台的內容不是狂抄其他平面媒體、就是同一則新聞重述三~五次拖時間、然後一定會安排很長一段時間翻拍網路影片、甚至在中午時段直播對岸歌唱或選秀節目,那不如直播這些網路影片算了,省人力又省設備,而 Google 又提供了這麼好的趨勢服務,觀眾也能獲得更多元的內容呢。:P

選購 Android 的消費者 = 選購 iPhone 者 x 2

圖片
所以 Android Phone 可以改叫哀鳳長腳雙倍速了? XD 根據阿靈頓都閃人的 TechCrunch 報導,八月份 nielsen 調查顯示,新選購智慧手機的消費者當中,選購 Android 手機的消費者數量是選購哀鳳數量的 2 倍之多: 不過報導卻也說這歸功於 Android 手機大軍的選擇多樣化才造成這種市場現象,而哀鳳本身的市場佔有率與選購率是持平穩定的,從黑莓機跟其它智慧型手機下降的選購率幾乎都倒進 Android 了,畢竟哀鳳也只有一隻、或兩隻在市場上拼搏而已。 這樣說法在某種角度上是沒錯啦,可是水果店的資本已經富可敵國捏!其他廠商全部加一加也沒到富可敵國或蓋世界奇觀的地步,要替水果店說情好像也說不過去吧?像 HTC 是動用台灣全島資金去培植的廠商都還打不過水果手機、還會被水果使用者虧,甚至連台北 蘋果 市政府都還讓全島居民無法購買 Android Market 內的付費軟體,Android 能有這種成績是公平正義的實現啊。(過往的社運讓我發現這個社會誰先喊公平正義誰就贏。) Android 也從原本的客製化功能開始演變到現在的萬流歸宗,高低階機種的系統主功能也都逐漸趨於一致,開始由其他廠商提供系統之上的功能為主,像 Sony Ericsson 就不斷再提升 Android 手機的功能與價值,現在,消費者只要檢是自己的荷包大小,依據產品的功能、螢幕大小的需求,甚至是對宅男而言最簡單的,比一比付出後可獲得的效能,就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手機,這就是「開放」讓人感到最興奮的事情了!

Android App Store 的規模將可能在7月追上 Apple 的 iPhone

圖片
繼手機市佔率在去年底正式超越 iPhone 之後,市場上就很多心不甘情不願的聲音說「軟體還是 iPhone 好啊~」; 接著第一季就有遊戲廠商證明 Android 上的獲利高過 iPhone 30%~50% ( 03/20 : Android Vs iPhone Revenue Generation For Pocket Legends Game ),也有更多的免費遊戲證明從 Android 來的廣告獲利比 iPhone 好; 就有人還會說「阿就是那個 Ecosystem 讓人(使用者+開發者)留在 iPhone 啊」,而 現在最新的報告出爐了 ,依照現在軟體市場的統計, Android 的 App Store 市場規模將可在七月追上 iPhone 的市場規模後超越囉: 因為跨平台使用讓我更清楚雙邊的發展,近期內幾個大廠軟體的頻繁更新,表示廠商已經轉向成「更為專注在 Android 平台上」,而幾個社交網站重要的官方軟體( Facebook, Twitter 等)最近的更新,更顯得 iPhone 平台像是初階的練兵場: iPhone 上有用再拿來 Android ,而 Android 是更有利的,市場已經開始導向。 有不少 iPhone 使用者沈迷在「無盡的下載」,早已經忘記下載的目的是什麼,這種情況比「無盡的任務」還慘,事實上 iOS 使用者同一時間能使用的軟體就只有當下開啟的、眼前的"那一個",就算是下載了一百萬個也只能執行當下那一個而已,軟體之間在沒有透過個人電腦的協助下,甚至無法有效的進行資料的交換,仔細看看都可以發現每個使用者的 iOS 系統當中都有很多被遺忘在角落、功能單一、很少開啟、無法交叉應用的「火柴型軟體」:一時閃亮的光輝就結束的軟體。 沒有真正的背景執行、同步多工、跨軟體的資料串接管道,絕對是軟體應用的致命傷(每個軟體都是一個獨立沙箱),這反而讓 Android 更顯得像是「真正可以進行作業」的開放平台,而蘋果的「封閉」已經漸漸顯示出這不只是致命傷而已,它已經致命了,或是說,就發展曲線來看,這就是一個蘋果的極限了。 source : CHART OF THE DAY: Android's App Store Will Be The Same Size As Apple's This July

Google 研究顯示出使用者怎麼使用 iPad

圖片
看圖最快: Google 丟出了一份研究報告,內容說明使用者買了 iPad 之後到底用來做什麼( PDF 下載 ): 第一名:玩遊戲(84%) 第二名:搜尋資料(78%) 第三名:收發信件(74%) 第四名:讀新聞資訊(61%) 第五名:上社交網站(56%) 第六名:娛樂性消費,音樂或影片等(51%) 第七名:讀電子書(46%) 第八名:網路購物(42%) 第九名:其他(19%) 而前八名很明顯佔是最主要的使用內容,至於什麼時候使用呢: 第一名:在家時(82%) 第二名:外出時(11%) 第三名:工作時(7%) 哪些日子使用呢? 第一名:周間日(69%) 第二名:週末(31%) 白天或是晚上呢? 第一名:夜晚使用(62%) 第二名:白天使用(38%) 與其說 iPad 開啟了「後 PC 時代」,不如說是「後下班時代」好了,因為除了 Email 跟 Searching 比較難確定內容之外,一般人拿 iPad 的主要使用內容中沒有一件是正事,而遊戲占第一,我想是因為大觸控面積帶來不同的娛樂效果、其次是遊戲售價比其他平台來得便宜,如果老任也把 Download Games 的路與價格建立好,形勢就會有所不同了吧? via Google Survey Reveals How We Use Our iPads

2011 年初統計:誰是智慧手機的贏家?

圖片
The Nielsen Company 統計了 11 月到 1 月初的使用者數字, Android 市占率提升到 29%, iPhone 維持 27% 不變, RIM 則已經下滑到 27% ,Windows Mobile 則在推出 Windows Phone 7 後跟前輩們一同搶下 10%,而品牌上在 Android 市場中最大贏家是 HTC ,竟然可以佔有整體 12% 的市佔率, Motorola 真的也靠著 Android 起死回生拿下 10% , HTC 的 Windows mobile 區塊內也佔有整體的 7% ,總共囊括了 19%,在智慧手機市場已經是可以跟蘋果與RIM分庭抗禮的公司了。 The Nielsen Company 也做了精美的圖片供參考,只是這種有價統計,圖片還真夠小的,請自行放大觀看了:

AOL 也真是毀人不倦啊

圖片
Yahoo 最常做的事情是「看到一家好公司、買下、之後關掉」,但是 AOL 也是毀人不倦,「看到一家好公司、買下、等他凋零」... 而前不久我才說: 我還是希望 TechCrunch 是個獨立媒體,而不是加入老肥大的傳統媒體集團,只可惜,老闆總是求現的。 StartupGazette 的這篇文章中 AOL and TechCrunch – a slow and painful fall from Grace 發現 TechCrunch 在去年九月份被 AOL 收購後至今流量已經摔掉一半: 文中也列舉 weblog 與其他網站的流量,似乎也是嗚呼哀哉準備 SAY 掰啊~ 如果 Yahoo 不趕緊替 flickr 把 instagr.am 買下,我看 flickr 情況也不妙啊,看攝影器材的分佈圖大概就可知一二了,如果 instagr.am 推出 android 軟體, flickr 可能被容量與流量壓垮,成為賠錢事業體喔。

2010 下半年 iPad 的數位態雜誌( Digit Type )銷量很有趣

圖片
今天 Business Insider 提供了非常有趣的統計數字與圖表,結論是夾不死的魔術指並沒有真的提昇「 數位態(Digit Type)雜誌 」或相關雜誌軟體在 iPad 上的銷售。 這個統計繼自 2010 年 4 月 iPad 正式發表(啊?2010/04?我怎麼有一種 iPad 好像賣三年的感覺?),第一本數位態雜誌(Wired)上架後的統計,除了第一個月的 Wired 搶得頭香蜜月期之外,之後各月份的雜誌銷量就呈現平盤局勢: 從圖表可發現到年末還有點微微下滑,而實際上今年的下半年是 iPad 大拓市場的時間,數位態雜誌銷量卻沒有跟著大幅成長。 然後,這篇統計數據的文章就從 Business Insider 中離奇失蹤了!背後原因是什麼呢?有人覺得尾巴很痛嗎?XD

Google 在 2010 Q3 財報亮眼

圖片
Google 公佈第三季財報沒多久,今天股價如預期漲破了 600 美元大關,原因是 本季營收比去年提高 23% ,完全沒有受到 Google 搜尋服務退出中國 的影響,也打破中國是未來市場的迷思,而行動設備上的廣告營收也大有斬獲。 Google 依然是維持本業的廣告經營, 95% 的營收來自於龐大的網路廣告,只有區區 5% 是來自其他項目的營收(所以別再聽一些人毫洨說 Google 在其他經營項目有賺多少了),搜尋引擎內提供的關鍵字廣告業績依然是主要的營收項目且持續穩定成長當中(搜尋市場依然在成長),之前不斷臆測 Google 視 Facebook 為敵的行銷趨勢專家真的可以準備下台一鞠躬了,因為 Google 依然只在乎「搜尋」,社交真的只是 Google 想提出的某個服務而已。

一圖道盡手機界紛擾

圖片
Nokia 告蘋果、蘋果告 HTC、 HTC 告... 還沒開告,然後 Oracle 告 Google 、 Google 反擊 Oracle ,告得沒完沒了,告道大家都已經暈頭轉向搞混了,昨天在 notes on cocoa 看到圖,找了一下才從 Gizmodo 上找到 源頭 ,真是一圖道盡江湖手機界紛擾: 前幾天釋出的圖片,今天就過期了,因為 今天 Motorola 又開告蘋果 ,真是複雜啊!

2010 Q3 美國手機市占率調查出爐: Android 此季大噴發

圖片
Android 既然是 第三季美國手機市場的銷售冠軍 ,市占率當然是向上再度攀高,就在前幾分鐘 comScore 公佈了美國第三季行動手機市占率與使用調查報告 ,Android 手機的市占率又向上提高,這次的成長高達 6.6% ,比之前的 5.0% 還要多,實際上是吃到了 RIM 的成長業績(跟前不久寫的內容一樣),而蘋果的防禦算是很辛苦吧? 原本有繼續紀錄補充一些改放這了: 其實 從前篇的圖表 可以發現,雖然夾不死一直說蘋果要推出「一般民眾更負擔得起的手機」,並且將舊版的 iPhone 綁約價格大幅降價,但是蘋果推出比較便宜的版本之後並沒有成功擴大它的基礎市場與市佔率(今天的數據證明了這件事情)。

Android 在本季成為智慧手機市場銷售量最大的系統

圖片
根據報導在手機作業系統市場佔有率的統計數字當中, Android OS 短短一季的時間,在整個北美市場從第二季 12% 的市場佔有率提升到第三季的 17% ,以 5% 的成長速度飛快攀升(數據來自 comScore Reports July 2010 U.S. Mobile Subscriber Market Share ) : 估計依照這樣的成長速度,可能在未來兩季內市占率上就有可能會超越 Apple 經營多年的 iOS(蘋果主要也是以經營北美市場為主),但是前提是依然要保持 5% 以上的成長動能才行,這樣的成長速度是否能夠繼續保持下去,才是大家好奇的。

2010 Q4 Appcelerator IDC Mobile Developer Report

圖片
昨天剛寫完,今天就看到 2010 第四季行動設備開發者的調查報告 ,被丟來丟去,這份報告完整詳盡,附有 媒體報導用的圖片素材下載 ,以及 原始的整份報告 PDF 檔下載 ,其實這就是我昨天一直在 RSS 翻來覆去找不到的另一篇報告~ XD 現在附上。趨勢判斷總是要綜合很多面相與消息才能給予一個完整的概觀啊。

[Mashable] iPhone 真的很受歡迎嗎?

最近台灣開始一窩蜂迷那個,就是那個嘛!然後實際上其他地方到底發生什麼事情都不理了,養雞場的主任說聲「韓國人的那東西不好」,大家就很高興的推~實際情況是什麼? 根據 ZDNet 的調查 軟體開發者看好 Android 的開發潛力 ,市場覺得未來四年 Android 會獲得大幅度的成長,美國地區手機的銷售 總數量上 Android 手機超越了 iPhone , 第二季 Android 的銷售成長更高達9倍 ,而 Mashable 則發表一篇最新圖表分析: How Popular Is the IPhone, Really? 大圖下載於此 ,是非常有趣的分析,不過資料主要是依據 2009 年的數據: 1. 美國有 83% 的人擁有手機,而只有 25%使用 Smartphone; 2. 在 smartphone 市場中目前系統佔有率排名分別是 BlackBerry 35%、iPhone OS 總量 28%、WM 15%、Android 13%(附註:其實最新統計數字是 Android 已經超越 WM); 3. 但是在銷售比例上 2009 年底 Android 大軍就已經贏過 iPhone 成為市場中銷售的第二名; 4. iPhone 的忠誠度很高,只有 6%的會想用用 Android 、有 89%會續抱;Android 的使用者則有 21%想改用 iPhone 、有71%會續抱(附註:我覺得 10 月份之後會改觀); 5. 軟體下載市場蘋果的 Apps Store 經營得善,目前是獨強,有 99.4% 的下載佔有率(這依然是去年底的統計); 6. 那全球呢?有 68% 的人口使用手機,但是只有 17%的人口使用smartphone,低於美國市場統計; 7. 而事實上蘋果在全球的品牌總佔有率目前只有 2%(過往兩年來 SE、Motorola、Samsung 所銷售的 Android 手機並不被當作品牌進行統計); 看結果就知道蘋果手機的受歡迎程度,到目前為止,真的是作秀作出來的,台灣媒體與手機銷售市場對於 iPhone 的熱烈怪現象也只能歸功給行銷了。 並不是說 iPhone 本身不好,而是「根本沒那麼好」,那種傾斜式的報導,跟中央社報導花博或朱立倫的好簡直沒兩樣,但是仔細觀察之下卻有很多受不了中央社報導的人能受得了許多 iPhone 偏頗的報導...

網路的顏色:The Colors of the Webs

圖片
網站最常用什麼顏色呢?COLOURlovers 針對時下熱門的網站做了很詳盡的色彩分析,並且製成了大圖供設計參考,從圖中似乎可以發現到網站顏色主要都還是以藍色與紅色為主色調,使得在兩種顏色在網站當中成為「強勢色彩」(Powerful Color)在這種顏色之間有什麼關聯性還蠻值得玩味的: 而這樣的分析跟10年前  Wired Magazine 作的企業主色彩分析大同小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