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Mass」標籤的文章

中天+TVBS 跟公民的距離是逆差一位數的距離

圖片
(網路圖片) 中天與 TVBS 在報導上面的集會遊行狀況時,聲稱百萬大軍佔領凱道;但是報導下方的集會遊行狀況時,聲稱最多十二萬人。 光是基本的面積計算就有問題,是怎麼考上大學新聞系、又能畢業、然後當上主播或記者的呢?所以這種新聞台人力素質成分不明,當然報導內容也是成分不明、意味不清。 (網路圖片) 接下來會有很多場活動,像是春吶、大港、彩虹、野台、大大小小演唱會、各種公眾活動,但是我們常常看到這兩家新聞台製作很多惡意內容,例如「疑似轟趴」、「有嗑藥嫌疑」、「警察辦案不力」這種惡意新聞,所以,只要在公開場合看到這兩家電視台的記者要進行採訪時,我們千萬不能帶口罩圍圈圈、也不能傷害記者、或是侵犯記者自由(例如故意阻止他前進後退左右轉),但是我們可以拿起一張白紙,上面寫下: 「 新聞內容成份不明,請快轉台 」 或是 「 只有這台沒有真相 」 然後默默的站在記者後方舉著一起入鏡吧! 新聞台如果事後加工打馬賽克處理,就讓漂亮的女記者身邊永遠帶有綺幻的馬賽克吧!這是觀眾的幻想福利啊~ update@4/1 :這是我今天看到最好笑的笑話了: 因為中天出門採訪依然有人在旁邊舉牌,中天在今天發佈了一篇聲明:中天聲明 台灣不能只有一種聲音 新聞自由不容任何干擾 並說道: 未來,中天新聞將會本著實事求是的勇氣,堅持說真話的精神,繼續努力,奮鬥不懈,滿足觀眾知的權利。倘若少數非理性群眾鄉民,持續以肢體或言語,干擾阻撓新聞採訪;或對本台記者、名嘴等,進行人身攻擊、公然侮辱,中天新聞一定依法追訴,決不寬貸,以期社會公義的真正實現。 真的讓我大笑!!!你有新聞自由、我也有行動自由啊!我舉牌站你後面又不妨害你的播報、或是你的人身自由,也沒有進一步阻止你拍攝、報導、說話或是撰寫資料,沒人干擾你的新聞自由啦! 依法追訴真不知道你要告什麼,如果有人因此被告,請打法律扶助專線 02-3322-6666 尋求幫忙,控告不成你還可以反告誣告、賺筆賠償金當零用金喔!

2013 年度總結

圖片
2013 年大概是台灣當下這一世代步入爛年的零時起始年吧?今年出了一個史上民調最低開啟黨內鬥爭指著自己說要揪出台灣害群之馬的總統,配上倒退 16 年的平均薪資、每月漲不停的物價、持續能領好幾個月年終拖垮財政的國營事業肥貓、暗渡陳倉急著賣臺的服貿協議,以及不斷爆出的食安危機、江河日下的國民道德、不斷偷排廢水污染環境的企業、與透過政策侵吞小老百姓家產的財團,這真的是(對壞人而言)最好的年代卻也是(對好人而言)最壞的年代,而接下來如果不換人,情況永遠沒有最糟只會更糟,連黃色小鴨都在年底的最後一日做出了末日預言,而你依然沒有警醒,這個世界就快邁向結束了啊。

向搶購統一布丁的消費者致上最高的敬意

圖片
我要對那些拚了命搶購買一送一的統一布丁、凌晨四點就在超商等布丁補貨上架的人致上最高的敬意: 你們一定是為了要降低化工食品與假食品對社會的危害、也避免其他人買到,所以拚了命的搶購吞食這種化工假布丁,對吧? 尤其是最近統一布丁推出買一送一,化工食品的影響範圍更有可能擴大,所以你們更是拚了命的搶購囤貨、避免讓其他無知消費者買到,對吧? 其實你們是為了讓化工食品的影響範圍集中降低到最小、就集中在你們這群貢獻自我身體健康的人身上就好,對吧? 建議三餐飯後加宵夜、晚上夢遊再加吃,更可降低未成年的孩童們購買到的機率。 因為有你,社會更美好,也讓沒吃到的人更健康,請多吃一點!對於你們的偉大犧牲,我只能說聲:「謝謝你們」! 義美布丁原料: 鮮奶、雞蛋、砂糖、香料(香草)。 (不添加食用色素 黃色4號、黃色5號、不添加膠、不添加人工安定劑、不添加防腐劑) 味全布丁原料: 水、乳製品、砂糖、果糖、雞蛋、植物油、乳化安定劑、香料、焦糖、精鹽、食用黃色4號、5號色素。 統一布丁原料: 新版(買一送一升級版): 水、蔗糖、奶粉、 高果糖糖漿 、 麥芽糖 、椰子油、天然色素( 焦糖色素 、梔子黃、紅麴色素)、 刺槐豆膠 、 玉米澱粉 、香料、 乳化劑、食鹽、 鹿角菜膠 、乳酸鈣、咖啡粉、可可粉 、 雞蛋萃取物 舊版(先前問題版): 主原料:奶粉、雞蛋萃取物 副原料:蔗糖、高果糖液糖、 海藻抽取物 、椰子油、 焦糖醬 、香料、天然色素梔子黃、天然色素紅麴色素 這是社會集體自我毀滅傾向啊。 更新配方: 內容來源PTT 立即增補舊版配方跟升級版進行比較, 紅色是新增的 、 綠色是移除的 。這次連『 焦糖醬 』的部份都被省下來,直接改用化工技術合成了,真不愧是高級 化工 食品公司啊,統一其實暗地裡有在養鍊金術士吧?

台灣年輕人想創業、中國年輕人想致富?

看 索爾孟不遠千里而來,到底講了些什麼? 有感。 其實這篇文章本身好,因為主流媒體都略過了這位人物到台訪問的主要目的與內容,藉由網路文章補媒體之不足,其意與文甚佳,而看其內文提到一段,覺得與索爾孟見解不同: 那台灣跟中國的比較呢?索爾孟說,台灣年輕人想的是「創業」,但中國年輕人想的是「致富」,這是最大的不同,不得不佩服,真是一針見血。 索爾孟說明創業跟致富的不同,創業的確也可能致富,但是更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志業、理想,台灣人為了這個而奮鬥;中國人則不同,為了致富,什麼都可以做,而在中國,致富最快的路線是官商勾結,因此中國年輕人想的都是如何套關係,如何進入統治體系,這種文化使中國成為貪腐的溫床。 為了理想而奮鬥者,有所不為,為了致富而奮鬥者,無所不為。許多抱持中國觀念的人常會說台灣年輕人沒有競爭力,其「沒競爭力」指的是並非台灣人外文能力或國際視野輸給中國人的這種競爭力,而是說台灣人不像中國人那樣「什麼都肯做」,這種觀念是很危險的,一個企業、社會之中,若人人無所不為,互相爭來鬥去,其結果是全部倒台,我不認同這是一種競爭力。 索爾孟或許是站在樂觀的經濟動能立場來看待兩岸的現象,但我覺得現況遠遠不是如此啊。 台灣年輕人會想創業,實際上是台灣偉大中華民國大馬政府實施多項財團利多政策與高失業狀態所造成的後果。 首先是整個就業情況,依據 行政院主計處調查三月份 的失業率數字分析來看: 15至 24歲年齡者失業率 12.68%;25至 44歲年齡者失業率 4.29%; 年輕人的失業率已經是相當驚人,而這項失業率調查是排除就學人口、針對就業人口而言,如果再計入因瀕臨失業只好繼續就學(也就是還在大學、研究所內延畢的人口),數字可能還要再翻上一番。 其次是馬政府實施多項財團利多政策中,破壞整個薪資結構的 22K 實習就業補助方案,更害得年輕人即便有些許的企業就業機會,也無法賴以為生而只能離開就業市場。 這形同是政府政策創造出低薪、低就業、高失業的環境後逼迫年輕人自行去另謀出路,創業變成是年輕人苦無工作卻要滿足基本生活要求的情況下,一個不得不的選擇,卻不是為了完成理想或個人實現自由選擇的方向。 而依據主計處調查中另一項數字更值得關注是: 3月失業期間達1年以上之長期失業人數為7萬6千人,較上月增加 1千人。 就各年齡層失業率的佔比來評估,有更多...

2012 年度總結

圖片
今年是偷懶的一年,沒寫什麼東西,馬英九連任後,總覺得寫任何東西對台灣而言也沒什麼改變,讓人覺得茫茫、昏昏、淡淡、蠢蠢,索性想說連新聞都別看了,要過個無腦無思頗像白癡般的一年。

可口可樂的漲價

我對漲價最直接感受到憤怒的時候是可口可樂在第一波漲價時就立即跟上喊漲的時候,一方面對於腦殘政府已經感到很不愉快了,一方面是對於這種廠商感到怨氣難消,延伸的情感就是「藺背愛喝可口可樂卻變成台灣分公司撈錢的對象」而感到更不滿。 自從可口可樂把 600ml 的價格從 25 元漲到 29 元後,做了好幾次促銷活動,有買二罐 39 元、有搭配 iCash 的、有商場促銷的,最近又搭奧運潮(這可能全球性的活動)要集字抽獎的,除了之前推出小包裝 20 元版,最近又推出新包裝 920ml 的賣 39 元,是之前 1000ml 版縮小後維持原價的漲價版。 可口可樂是各類飲料中高毛利的飲料,光看它能賣給速食店、各娛樂據點業者賺一手之後還有賺,就知道可口可樂毛利有多高了,在其他保特瓶飲料都能維持原價(冷泡茶還堅持原價賣 20 元)情況下,可口可樂推說是油價問題讓成本高漲就顯得很不合理,最近除了國內油價因為史稱「馬吳亂政」的情況導致不合理的瞬間調漲之外,國際油價整體面是下跌的,國際運費也跟著調降不少,可口可樂先前說可樂配方原液是進口的說法更是打了自己漲價理由一耳光。 可口可樂台灣分公司最好還是老老實實把價格降回去吧!老是做那些改包裝、行銷活動那些場邊犯規的小動作,怎麼對得起忠心消費者呢? 另外是建議黑松或其他碳酸飲料: 其實我現在不喝黑松沙士或其他碳酸飲料的原因正是因為甜度與熱量。 可口可樂的 ZERO 賣得很好,但是喝慣 ZERO 的人在可樂漲價之後幾乎找不到其他的替代品,黑松沙士前一陣曾出過零卡版,一樣是用阿斯巴甜,風味上是有一點差別(少了一些原糖味),但是卻是我唯一能找到的替代品,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都是喝這個口味的,可是最近似乎在市場上已經找不到了?(之前也只在量販店看過)黑松零卡版的包裝醜了點、俗了點、色調跟原味版似乎差不多,導致記憶不深刻,沒仔細看的話很容易混淆,如果包裝設計上能再加強一點,改個包裝後重新上架到各便利商店又能維持原價的話,應該可以打下可口可樂在零卡碳酸飲料的市場?希望其他廠商也能多嘗試看看,畢竟市場已經有了缺口,不進攻就太可惜了一些。

2011 年度總結

圖片
今年有一段時期不知道為什麼 Google Analytics 一直沒辦法很好的抓取到訪資料,索性就將 Google Analytics 移除掉而改用 Blogger 內建的流量追蹤,但是也因此失去一些統計資料,最多只剩下部分的面貌。 首先是 Sitemeter 的統計數據:   VISITS       Total 1,160,319       Average Per Day 408       Average Visit Length 0:55       Last Hour 12       Today 18       This Week 2,856          PAGE VIEWS       Total 1,878,804       Average Per Day 533       Average Per Visit 1.3       Last Hour 14       Today 25       This Week 3,733    參訪數到達 116 萬人次、頁面瀏覽達將近 188 萬,有趣的現象是當社交網路越紅,像metamuse這種老站搜尋資料來的人口就越穩定,我相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的人浪費太多時間在社交網路上寫廢話、而導致有內容的網頁越來越少了」,我覺得這樣很好。

阿朗壹古道:看不見的古道

圖片
[update] 在此呼籲: 如果你真的不贊成開發阿朗壹、也真的很在乎台灣最後一哩原始海岸線,請不要再計畫去阿朗壹了!請不再去留下人類的足跡、請不要去山丘上留下人為的攀爬痕跡、請不要再講一套做一套!有任何朋友邀你去走阿朗壹,請徹底唾棄他,這才能維護你想要保護阿朗壹的心意!保護自然生態、拒絕開發的最好辦法就是「請人類徹底遠離它」,因為你不可能靠近它又想要保護它!你永遠做不到的!請與阿朗壹保持距離吧! 這是一條看不到的古道,也是「號稱」台灣沿海「最後一段未開發」的海岸線,從 Google Maps 可以看到代表公路的黃色道路線到了這邊中斷掉( 原圖 、 衛星圖 ),而我使用路徑追蹤軟體記錄刻劃在 Google Maps 的路線來看,阿朗壹古道正是銜接了北南沿海公路的這一段路線: 對於國家公路的完整性而言,公路局非常想要打通這條道路、完成縱貫整個東部地區的南北銜接線,但是來自民間卻有著不小的反彈聲浪,理由不外乎是希望能夠保有這段「最後未開發的一段」; 事實上,這個區域早就被開發過了,並且是被重複開發過的:清朝時期這邊有原住民南北往來的路徑,有南北運輸的棧道,直到日本人從海上發射砲彈將這條古道摧毀,禁斷了山地居民輸送物資與逃亡之後,隨著百年歲月毀壞、風化,讓這條古道逐漸回到原始、看似無人的狀況; 但是當蔣介石登台,又沿著海岸線每五公里設立一個哨點,目前依然看得到這些廢棄的人工建築物,而原本運輸哨點建材的道路還剩下模糊難辨的痕跡; 沿途上依然可以看到一些原住民的痕跡,鋪平的道路、人工立起的石牆、傾頹的屋板,以及之後聲援保護阿朗壹所帶來的觀光客而踩出的路徑與留下的現代垃圾...

「笨蛋才看PTT!」 vs 「智障才信李家同!」

李家同槓上鄉民:笨蛋才看PTT! 2011年01月06日 10:03 蘋果日報 前暨南大學校長李家同日前受邀和入口網站的網友展開對談(http://tw.topic.yahoo.com),說話依舊勁爆,不但直接說「只有笨蛋會看PTT」,還認為成功的人不會看Facebook,認為網友把時間花在這個上面,還不如學他每天看國外7份報紙,「流連在網路上只是浪費生命。」 李家同認為網友不可理喻,他也不看網友言論,更不在意網友的看法,他說自己走在街上從來沒有人罵他,也沒聽說學生討厭他,他不清楚那些批評人的網友是誰、說了什麼,他只管世界上大人物說的話。李家同舉例,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在東亞運男子跆拳道比賽力抗裁判時,網友的言語攻擊不可理喻,他說:「我連PTT是什麼都不知道,我也不知道PTT網友在干預什麼事,我認為大概只有笨蛋會看PTT,聰明的人不會看這種東西。」李家同也認為,把時間浪費在臉書上是不值得的,雖然很有趣,但想要出人頭地,絕對不是靠臉書,「Facebook是不是很有價值這我不知道。可是你要告訴學生成功的人是不會看Facebook的,你去看教宗會不會去看那個!」 雖然我也不是挺喜歡 PTT 那種半自閉的封閉系統,但是依據這樣說法,做個身份置換應該也可以同理可證「智障才信李家同!」吧? 前暨南大學校長李家同日前受邀和入口網站的網友展開對談,說話依舊沒料,照裡該說「只有智障才會信李家同」,一般成功的人別說早就上 Facebook 去擴大社交了,甚至根本不會去管李家同是誰、說些什麼鳥話,如果媒體要把時間花李家同身上,還不如去 PTT 多問幾個政治黑暗的八卦,「聽李家同一言真的只是浪費生命。」 網友認為李家同不可理喻,一般人也懶得看他說什麼言論,更不會在意李家同的看法,網友走在街上從來沒有人罵他看 PTT,也沒聽說其他正常人說討厭看 PTT 的網友,常人不清楚李家同到底是誰、說了什麼,因為正常人只管世界上大人物說的話。網友舉例,馬政府一堆上不了檯面的骯髒事情,如果不是網友的爆料根本不會被媒體揭發,網友認為:「連 PTT 是什麼都不知道的人根本是網路時代新文盲吧?我也不知道李家同在干預什麼事,我認為大概只有智障會信李家同,聰明的人不會看這種人講的話。」網友也認為,把媒體資源浪費在李家同身上是不值得的,雖然能夠填充版面,但想要銷售量,絕對不是靠李家同,「李家同是不是很有價值這...

2010 年度總結

圖片
2010 年的某一天,造訪人數悄悄的突破一百萬人次,實際上是哪一天破百萬的我也不知道,因為平時根本沒在注意流量的,目前造訪人數總累積是 1,008,xxx 位,10 年也不過這樣啊!(嘆) 遲了一下才抓圖,數字多了2011的。 年度訪客數 180026 人次造訪,可識別的獨立個人造訪是 138051 人次,平均閱覽 1.38 頁,停留時間大約是一分鐘,新訪客76.62% 很多都是搜尋來的吧?

一圖道盡手機界紛擾

圖片
Nokia 告蘋果、蘋果告 HTC、 HTC 告... 還沒開告,然後 Oracle 告 Google 、 Google 反擊 Oracle ,告得沒完沒了,告道大家都已經暈頭轉向搞混了,昨天在 notes on cocoa 看到圖,找了一下才從 Gizmodo 上找到 源頭 ,真是一圖道盡江湖手機界紛擾: 前幾天釋出的圖片,今天就過期了,因為 今天 Motorola 又開告蘋果 ,真是複雜啊!

[提案] 誰來搞搞台灣 2K11 電子書?

在市場末端都還沒有整合、山頭老虎各自為王、市場態勢還沒出現之前,談垂直整合是根本沒有意義的。而我對於「末端都還沒整合呈現市場態勢之前就開始談論垂直整合」這類先知,向來是直接貼上「笨蛋」的標籤,撕都撕不下來。 台灣電子書市場的沉悶 Amazon 目前正在結合市場力量(消費者力量)加速推動各出版社的電子書出版,在美國地區只要這個市場做大, Amazon 跟蘋果都有飯吃、吃到吐,他們已經有完整的系統平台去統計想要閱讀電子書的人口,從下游去推動上游進行電子書類別的出版;可是在台灣,打從去年初喊到去年底、震天嘎響的電子書產業,軟硬體卻都是從上游開始喊,目前除了設備供應商淪落回元件供應商之外,大家卻似乎都停手了... 這似乎是因為台灣各大出版集團,每一家都自以為自己具有撼動市場的力量、自以為很大,好像自己推出了一套設備或某個平台架構,就可以開始賣錢賺不停了,但是看到那種電子書硬體平台、軟體架構、銷售模式,任何人都會覺得:整個出版業其實根本就是一群不知末日將至的白堊紀恐龍,即便出版業界底下、之外有很多意見或建議,恐龍的神經再粗大也很難把知覺往上傳,這種情況下也別期望恐龍真的會有什麼正確的神經反應了。 位居恐龍小腦袋位置的通常是好幾個人組成的,他們窩在小辦公室內從沒想過電子書末端設備會是什麼?針對某集團特化過的末端產品(軟體或硬體)到底誰會買?有哪個愛閱讀的消費者會蠢到願意被某集團綁架閱讀習慣的?就算是身為一般消費者,誰會蠢到去買一個某特定集團製作、要價不斐的特化電子書閱讀器啊?(不好意思,有買的人我真的覺得你蠢。)到 最後只好丟統計問卷出來靠夭整個市場的閱讀人口在下降 ,到底問題是市場人口,還是銷售者自己的問題啊?實際上在行動設備上看漫畫的多、看文字的多、電腦上看 Playboy 的多、還是看資治通鑑的多?想都沒想清楚的情況就推出什麼金庸機、電書機,大概也只是市場上的白展機吧? 種花電信平台上賣電子書的售價竟然用一般書價的標準定價打折賣,這又是什麼詭異又愚蠢的銷售心態呢?誰不知道現在書稿本身幾乎都是 Word 檔來的?這種思維跟當初唱片業於 iPod 爆紅後、台灣還在網路上賣只有特定軟體能聽的專輯並且要價 350 元,不是一樣蠢的嗎?可是這些大老似乎總是擺出一副他最懂得樣子,電子書市場才搞得現在這種不三不四、大家都不敢提的死樣子(不然台灣早就有 Apple 而不...

Silverlight 的台灣行銷手法讓你很開心嗎?

圖片
微軟台灣的 Silverlight 行銷網頁與活動一上線,似乎很成功的在網路上開啟了一頁討論與傳推,讓你看了很開心嗎? Silverlight 是一個強大且謀略深遠的開發平台,目標直指現在使用者族群廣大的 Flash 市場而來,甚至思考了線上、線下與無縫(Seamless)銜接的科技生活想像而來,不論效能、開發速度、開發流程的一致性都獲得極高的好評,而開發工具也越來越週延,在歐每日已經獲得極加的風評,並且已經有許多開發者相繼投入這個開發市場當中,而開花結果的時間預計就在近兩年可以看得到。 這個行銷活動一上線,我就從某管道知道了;如果在比較過微軟各國單位對於 Silverlight 的行銷手法之後,台灣人看這個網頁還能覺得很高興、很開心、認為「微軟台灣這樣行銷就對了」、「搬出這個萌娘真的很 GJ」、日本鄉民也一同為微軟台灣說聲好、不得不給微軟台灣大力按個讚,在強大的開發技術平台面前實在令人感到「台灣人也是很欠缺自知之明」而令人感到一股 蛋蛋 淡淡的悲傷吧?

Steve Jobs 新房子的設計平面圖

圖片
長形的。 也有周圍配置圖。 via Gizmodo 把這種平面圖挖出來,是要潛入嗎?XD

瀏覽器的板塊移動: Google Chrome 在威能使用群當中取得領先

圖片
用「威能」兩字感覺就一整個很威的樣子。(毆)這篇完全是因為 lifehacker 圖片太可愛。 The pic from lifehacker.com is too cute!(續毆) 這樣的結論起源於 lifehacker 的一篇 0920 開始的網路投票 what browser do you use ,而投票結果很意外卻又很明顯的,Google Chrome 取得第一名的位置,而 Lifehacker 對於自身的 TA 定位在電腦的 Power User (威能使用者),所以很自然的做出了結論: How and Why Chrome Is Overtaking Firefox Among Power Users ,緊接著 OSNews 也加入了探討: Is Chrome Overtaking Firefox as Power Users' Browser of Choice? 當然這位作者一定是屬於 Power User 無誤的,而他也以自身經驗認同了這個看法。 而好巧不巧的,在 Internet Explorer 9 Beta 推出 後沒多久(09/20), 我也丟掉了 firefox ,包括正在測試的 firefox 4.0 beta ,原因沒別的,就是狐狸老了,即便很努力想變成 4.0,也已經被看出老態,那股創新能量似乎不見蹤影。反倒是 Internet Explorer 的開發團隊在各界冷嘲熱諷下越挫越勇,因為 IE 團隊的使命並不是為了幹掉其他的瀏覽器(他們從沒正眼看過 firefox 吧? XD),而是為了幹掉禍害人間的 IE6 (笑),以至於從 IE7 、 IE8 一直到 IE9 ,使用者可以看出這一路上 IE 在兼顧某種程度的向下相容模式中不斷的脫胎換骨,即便這次 IE9 在介面上有諸多抄襲 Google Chrome 的地方(首開此例是 firefox 4.0 beta ...),但是好評卻是不少,就算有人還想對 IE9 酸個兩句,好評在第一天就徹底蔓延開來, IE9 在推出的短短兩天內就突破 200 萬次的下載 (事實上是過 24 小時沒多久,IE8 則花了三天才達到 150 萬次的下載)。 事實上,早在 2.0 pre-beta 時 Google Chrome 就已經是我作業系統的預設瀏覽器, 4.0 時 U...

明日降雨機率 100%

圖片
這大概是少見的降雨機率預測吧?? XD 根據「號稱氣象專家」的「預測」,明日全國除了恆春與外島地區之外,降雨機率都高達 100%!這種預測結果真是令人高興,因為這樣的結果讓大家都很清楚「明天一定要帶傘」了。 為什麼要說「號稱氣象專家」呢?平常在看氣象預報的時候,預測 70% 跟 100% 下雨機率的差別到底在哪,一般人可能根本看不懂:到底 70% 是指一天之內有 70% 的時間在下雨,還是僅是「很有可能下雨、卻也有可能不下」呢?那跟 50% 或 80% 比起來,又是如何呢?如果「> 0%」就是「有可能會下」的話,如果看到是 30% 或 10% 這種莫名其妙的預測的時候,民眾出門到底該不該帶傘呢?一整個莫名其妙有如卡到陰的預測機率實在是讓很多人搞不懂啊! 對具有「普世價值的正常人」而言,老天降不降雨的預測應該只有「下雨」跟「不下雨」兩者之一而已吧?氣象專家如果說會下雨就要帶傘、說不下雨就免帶,這才是天氣預報的意義,「70% 機率會下雨」跟「30%機率會下雨」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大概只有鬼知道。像是「30% 機率會下雨」的預測情況下,到底該不該帶傘實在令人難以決定,更何況還有 50% 與 10% 這種令人想要大罵「神經病、白痴」的預測數值,因為這種預測數值根本是那些「號稱氣象專家」的人為了「免責」所想出來的一種說法罷了!民眾到底要不要帶傘變成自己跟氣象專家對賭看看了,這樣的『氣象預報結果』只是充分顯示出「台灣國內的氣象學系教育出了一群專攻博奕機率的氣象學家」而已,真是爛透了! 「明天會下雨,所以帶傘吧!」這才叫做天氣預測啊!請那些「號稱氣象專家」的傢伙勇敢地負起天氣預報的責任吧!

2010 新年快樂

圖片
Creative Commons / kevindooley 送走關鍵字「騜」被言論過濾、黑箱和諧的 2009 年,在新的一年當中,我想,我們都需要一些光(light),不管是紅光、白光、綠光、藍光,在黑暗之中,只要能透出一點光,就能立即擊退無邊無涯的黑暗, 2010 ,我們要是否能有一些光? 新年快樂。

2009 年度總結

圖片
VISITS Total 829,846 Average Per Day 407 Average Visit Length 1:18 Last Hour 14 人數在今年不知道什麼時候破八十萬了。 所以,照往年經驗,一樣可以看看今年 Google Analytics 的追蹤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ㄟ?底下倒著的那一根是怎麼回事? 我記得好像在 2 月的時候換上新的版型... 然後我就忘記把追蹤碼放回去了... 年底最後一次公開民調,也剛好可以說明對於明年的展望: 你覺得台灣還能有什麼新希望? 今年總結完畢!囧))) 底下開始亂文: 2009 Google 推出了 「一堆人說是社交網站殺手結果出乎意料完全不是」的 Google Wave 、瀏覽器全螢幕化但是沒幾個人安裝得動且 不見大幅創新的 Chrome OS ,其他好像就沒有非常特殊的新產品了,結果還看得到一堆「自稱」網路趨勢家屁的口沫橫飛,不得不嘆口砲王真好賺啊~ 政府教導人民要提高腎功能來容忍 三聚氰胺 並且 悶不吭聲悄悄開放 讓人民功能器官去逐漸適應這種化學成份、同時也積極訓練人民在政府憨慢救援時 人民要學會自助的八八風災 、背著國會與人民的監督在黑箱作業當中 開放進口美國牛肉卻不知道交換了什麼 個人或團體利益是為了訓練人民腦殘的能力、人民在兩次江陳會的騷擾之後依然不知道國民黨到底算是賣台還是「只送不賣」讓台灣寶島堪稱是「無價」之島、國民黨喊著「剷共」被中國視為上賓但是劉曉波只是來不及加入國民黨而被判 12 年重刑 無怪乎馬英九會稱讚中國有重視人權 還上了 BBC,光是這一年馬政府為全民做的事情就足以名流青屎,連工會組織都 急著把牛屎丟進國民黨中央黨部稱讚馬英九 的作為,真是令人可喜可賀的一年啊~ 明年一月五日可能要推出 Google Phone 了,好想要一支啊~ 蘋果可能在一月公開七吋或十吋大的「超級 iPod Touch」平板電腦,並且有可能在三月或四月上市,好想要買一台啊~ 政府開放面板廠登陸中國,中科友達可能第一個衝向對岸,鴻海奇美也難留台灣,中科四期有可能立即成為泡沫政策,但是中部人根本不管政府的施政失當,還一直 以為自己所擁有的土地在胡志強的炒作下有著令人滿意的價值 啊~ 高雄美麗島站漂亮歸漂亮,站內的店面承租率低,連帶地面上中正圓環周...

你覺得台灣還能有什麼新希望?

趁著陳雲林來,來辦一下民主投票,六個選項當中你認為台灣未來的新希望是什麼? 投票請看右手邊。 2010 新版型上線測試中,有任何意見可以留在此篇。

Muser is Barking in Twitter Now

曾經看到豬小草分享的一篇文章說:「 Blog 是孤独者的玩具, Twitter 是怕孤独者的工具 」真的是非常的貼切;基本上,我非常討厭 Twitter ,封閉又難以搜尋,連追蹤反向連結看誰貼連結都看不到,頂多只能看到 Twitter/Home ,在 Twitter 中各種對話也沒有一個脈絡可以看完,也沒有辦法統合在一篇裡面(如果已經形成對話時),當某人 Follow 一票人時一堆淹沒的訊息完全無法呈現一個所以然來,這種東西顯然會讓調理有序的人感覺到很煩,這也製造很多不知所謂的 link 與點擊數。 不過最近 Google 陸陸續續停掉一些服務,其中包括我喜歡的 Google Shared Items ,沒有辦法再找到相關的 Bookmarklet 來轉載、短評與整理連結,也沒辦法再分享到 Blog 裡,不然就是只能在 RSS 訂閱群當中很有限的做這件事情,這就讓人很想抓狂了,開個 Blog 狂 PO 文很容易被 Google 視為 Spamer ,只好又回頭考慮短文工具。 很久以前就試用過 Facebook 、 Plurk 與 Twitter ,覺得 Facebook 有點肥, Plurk 好像比較好用,可是 App 卻不多;把塵封已久的 Twitter 帳號拿來用覺得好像比較有「自閉感」,所以暫時用 Twitter 代替 Google Shared Items ,如果之後改用 Plurk 的話應該也會同步轉發到 Twitter 或 Facebook (暫時應該不會吧?因為我覺得 KARMA = 0 很帥啊...)。 如果在 Twitter 中 Follow 我,我應該是不會 Follow 回去,我只看我有興趣的東西,偶而才會看看是否有 @ 的訊息, Twitter 則會同步更新 Facebook 的狀態,如果在 Facebook 當中 Comments 我則會收到通知信,可能會比在 Twitter 用 @ 來得較好? 至於 Twitter 的內容就放在網頁右下角,開始 Barking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