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Photo」標籤的文章

[APP] Heyday 追蹤路徑、依照相片地點自動生成日記的軟體

圖片
這篇根本是重寫,因為 Heyday 跟一開始啟用時所獲知的初始印象差太多了。 Heyday 是一個很有趣的軟體,它被說成是「自動生成日記」的軟體,一開始啟用這個軟體就很有趣,它會將手機相簿中的照片依照紀錄的 GPS 地點與日期作為整理照片的方法,將照片流整個重現出來,並且以天為單位做分隔,所以很清楚的看到這天拍過哪些照片,可能在哪些地點拍的。 對於拍照的人來說,看到地點與照片,相關的記憶一下子就跳了回來,並且會回想起更多點到點之間的細節。很愛拍照的旅行者、觀察者、漫遊者應該會很愛這個軟體的表現方法,不論是出遊或只是城市內移動,都可以很清楚回憶一整天發生的事情,如果之前有拍照的話。 但是用了 HeyDay 一整天之後,發現並不只是這樣而已, Heyday 算是一個自動記載移動路徑的軟體,有點像是一些運動追蹤軟體,可是 Heyday 處理的方式比較不一樣,似乎是在一個地方停留稍微久一點、或是有開啟軟體,它才會記錄下一個地點,這個定位資料算是很精確,能夠抓到台北市內里級的資訊,所以一整天下來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到過哪些地方,更精確的說法是停留過哪些地方,因為中間匆匆路過的地方就沒有被記錄下來。如果有拍照,當然就會跟地點連結起來。 到了晚上回頭再看這天的記錄,就會感覺軟體為你生產出一篇日誌,如果是在都市裡面跑跳的,根本是一個漫遊日誌,這時候只要再補述上各地點活動的描述,就真的是一份個人的私人日記了,並且與真實的移動、生活的路徑關連在一起,真的是很有趣啊。不過手機就覺得耗電了點。 iOS APP Store  - Free

Facebook 的第一次併購: Instagram, 1B.

Facebook 於 2012/04/09 正式宣佈併購了 Instagram ,代價是價值 10 億美金的現金跟股票,好巧不巧時間就在 04/04 Intagram 推出 Android 版之後,併購案正式敲定且對外宣布,而這兩件事情絕對具有直接的相關性,因為這關係到 Facebook 如何看待整個行動設備市場的發展與這家公司所期望的布局。 看待這種事情當然要儘量從企業經營來看,儘量不要從行銷層次來看,在 Business Insider 這篇新聞中有 收錄 Mark Zuckerberg 說明為何併購 Instagram ,併購目的首要當然是為了 Facebook 被罵到翻的相片功能,第二就是看重 Instagram 在行動設備當中具有領導地位,而 Morgan Stanley 也預測 2013 年行動上網人數將與桌面上網人數產生黃金交叉 (Google 之前預測時間早了點),而這兩項因素在 Facebook 面對 Google+ 時正是最大的弱項,尤其是在 Google+ 的 iOS 版也支援 Instant Upload 之後, Google+ 的 Instant Upload 結合 Picasa 大概是最強的行動設備攝影方案,所以 Facebook 這場併購案很被看好,幾個點在於: 1. Facebook 購買 Instagram 等於是買進了一票重疊較少的使用者群,對於公司整體營運來說算是提高了使用者數量,透過雙品牌的營運模式, Instagram 的死忠使用者暫時不會因為這場併購案而退出; 2. 在 iOS 的領域內,Google+ 的使用者漸增且黏性相當高(用過 Instant Upload 背景同步上傳的使用者應該都很難放得掉), Facebook 購進 Instagram 且不限制 Instagram 繼續分享照片到其他的社交網站,等於防禦了 Google+ 的進攻,也拉了其他社交網站對 Google 建立起防禦圍牆; 3. 在 Android 領域內, Facebook App 的拍照功能陽春,且上傳後的圖片品質一直被嫌棄到不行, Instagram 推出 Android 版後的併購動作,等同進一步提昇 Facebook App 在 Android 使用者心中的使用順序,尤其是 Instagram 剛推出 Android 版時大家都...

Tilt-Shift 移軸特效 / 免費軟體 / Photoshop 教學

圖片
Tilt-Shift 移軸鏡頭相片效果非常的有趣,原本移軸鏡頭的拍攝是為了 選擇成像聚焦點位置 (分為 Tilt 左右偏軸拍攝或 Shift 提降偏軸拍攝),或是進一步 模擬微距鏡頭的拍攝感 (改變成像軸距偏移畫面的落點),這個從 60 年代開始出現的拍攝手法演變至今成為拍攝的創作手法,即便是實景,在移軸鏡頭效果下看起來很有玩具模型的感覺。在這邊可以看到很多移軸鏡頭拍攝出來的照片: 50 Beautiful Examples Of Tilt-Shift Photography 。 有些數位單眼相機已經有做了這樣的模擬濾鏡,像是 Olympus E-P2 就有內建這樣的濾鏡(稱作透視效果),拍攝的趣味性相當地高,可是一般數位相機大概都還沒有這種濾鏡效果;在標準鏡頭下能夠有 Tilt-Shift 效果通常也是相片被相機本身的晶片處理過了,同樣的工作搬上電腦再進行後製也行,不過主要都是模擬微距鏡頭效果(移軸的模型拍攝效果),很少刻意處理成偏軸(偏焦點或刻意傾斜)的處理效果。

Picasa for Mac Beta !

圖片
在 MacWorld Expo 2009 即將舉行之際,Google 在今天推出了 Picasa for Mac Beta 版 ,這算是 Google 給的大禮嗎?Google 也製作了 Picasa 操作應用的影片來做個宣傳 : 從畫面來看,跟 Windows 版本差不多,基本功能應該也相差無幾,下載量應該會很高吧? 我遇過幾個使用 macbook 的 user ,使用 BootCamp 安裝 Windows 的目的除了 MS Office 之外,另一個原因竟然是為了 Picasa,原因是因為 Picasa 執行快、管理圖檔很方便、進行一些簡易的修圖相當快速、又能TAG、又能標星、還支援 Picasa Web 相簿的上傳,現在 Mac 版推出了,這些 user 也不用為了它重開機來、重開機去了~在 OSNews 上也有一篇 Google Unleashes Picasa for Mac Beta 可以參考。

MacBook Air 專用電腦包 Manila Case 出爐

圖片
堪稱全世界最輕、最薄的筆記型電腦專用包,專門為 MacBook Air 生產製造,售價 $300 ,並不便宜: from GIZMODO . 紅色帶子另售 $20。 Image by Richard Blakeley (這張圖真的有給它好笑到)

My Favorite Flickr Group x3 Tag x1

圖片
視覺是感官中最直接、最立即、且最有距離的一種享受,因為視覺能夠帶給人們最直接的想像空間;我們可以因為看到冰塊而感受到一絲冰涼,看到跳躍的火焰而感受到心頭溫暖,看到豔黃的鳳梨而感受到舌根一陣酸麻,看到棒棒糖而感受到它膩口的甜味,看到一鍋熱騰騰的濃湯而感受到他濃郁的口感與香氣。 在網路上也總是需要帶來一些視覺感官上的刺激,有人會盯著 diggirl.net 猛看,有人可能是訂閱 美顏賞 (昔稱:乳波臀浪)欣賞別人每日嚴選的精華,不過這樣的說法似乎比較限制在「美體」與「女人」上。 逛相簿,一直是個刺激視覺感官的好方法,但是以國內的情況去比擬一個國際的情況,似乎有著很大的落差,而要汲取全球的相簿資源,被 Yahoo! 收購的 Flickr 似乎是最好的路徑與來源;底下兩個就是讓我覺得非常值得訂閱的 Group: Designer Wallpaper 這個群組有相當多的平面設計師加入其中,藉由創作各式精美的 Wallpaper 來互相交流,每日數量不多,但是也相當的「夠看」;圖片大多是 Copyright ,可是並不拒絕使用者下載後當成桌布使用,有的圖像可以大到 1900 X 1600,各種顯示桌面都一定可以滿足,每天換一個都不嫌少,每天換十張也不嫌類。而這個群組也是見識各設計師功力與作品的最好出發點:先找張看得順眼的桌面,觀看作者資料後瀏覽他在 Flickr 上存放的作品,就夠人眼花的;如果在從每個設計師參與的不同群組更伸入,就更是無窮無盡,Designer Wallpaper 就當成是每日視覺饗宴的出發點 。 Best Portraits 觀察「人」一直是我的樂趣,肢體、表情、視線、神韻、慾望、交流、互動都是非常吸引人的主題,而「人像」或是說「肖像」的攝影也是最吸引我目光的作品。 Best Portraits 是在成立之初我就開始訂閱至今的相片群組,有別於一般使用者經常丟放個人照、親友照而夾雜許多業餘相片的標籤 Portraits ,這個群組參加的成員大多是職業好手,或根本就是業中高手,除了一張張精美、帶有世紀氣息、各個生活層面的喜怒哀樂各個面容外,每個主角都有豐富的肢體語言與表情,都讓人直接融入畫面的情感當中,不時還可以看到許多登上國際刊物的封面相片。從國內職業攝影師分享的風氣來看,只能說「唉,有時候要他們把東西拿出來『分享』,不是要有上得了檯面的作品,就還真的是在逼他...

自拍照首度曝光

圖片
標準斜角自拍,新捲髮造型,首飾還是自己做唷!有時還左顧右盼,根本很得意。 自拍竟然還會不小心閉眼睛,真糟糕。下次改進。

RICOH R6 正式在台發表

圖片
Ricoh 台灣總代理恆隆行, 4/11 正式發表了 R6 這部 7.1x-zoom, CCD 防手震的 7MP 隨身數位相機。R6 具備了多項獨家特色,例如一公分近拍功能、雙尺寸儲存模式、斜角修正模式等。會注意到這台數位相機有三個原因: 1.我的數位相機老了...囧 2.Pentax 有點不太努力。 3. 這一篇測試報告 寫得很好。 我從十年前購入第一台傳統單眼相機( Pentax MZ-5 )開始就是 Pentax 系列的愛用者,五年前去日本玩的時候也是背著同一台 Pentax 老單眼到處趴趴走,可是單眼相機真的可以說是一把「寶刀」,帶出去真的蠻累人的,後來買了 Pentax Optio S 40 之後就一直用到現在。 當初會選擇使用 Optios S 40 最大的主因是因為這台相機可以使用一般電池,不用特殊規格的電池,這對經常旅遊外出的人來說非常的方便,尤其是有一次充電時,充到竟然把充電插座上面兩根插鼻孔用的金屬片給拔斷了,更覺得能用一般電池是很重要的一項的功能...(囧) 不過相機老舊了,CCD 也老化了,似乎該換了,才開始在網路上東翻西翻找消費型相機,但是現在市面上能支援一般電池的消費型相機卻變得很少了,很多消費型數位相機似乎都為了自拍市場而推出的,拍出來的照片效果我都覺得太過粉嫩、太過柔軟、色調略微偏紅(或洋紅 Magenta),而我個人則比較偏愛銳利感、冷俊感、與略微偏藍的畫質(個人不愛拍人,覺得這樣拍建築物比較好看啦),所以像 SONY、Panasonic 這兩個牌子就絕對不會考慮了。原本 CASIO 早期的 Z 系列機種是採用 Pentax 的 CCD,深得我心,可是後期卻改用 CANNON 的 CCD,這也讓我去掉了兩個品牌( CANNON & CASIO ) 。 前一陣子看了網友的測試與試拍的圖片後,覺得可以考慮一下換機的事情,但是之前在台灣販售的大多是水貨或平行輸入的產品,直到 R6 正式在台發表後,這兩天 公司貨也上架 了,底下是 這台的規格 : 排序 500 有效畫素 724 萬 總畫素 741 萬 最大靜態影像 3072x2304 像素 最大動畫 640x480 像素 感光元件形式 1/2.5吋原色CCD 光學變焦 7.1 倍 焦距換算 28-200 mm 最大光圈 F3.2 數位變焦 4.8 倍 未壓縮格式 無 鏡片規格 群枚...

Picasa web albums 網路相簿持續進化中

圖片
這張照片是 Embeded from Picasa Picasa 的網路相簿功能一直在進行小修改與增加新功能當中,之前在網路上也推出了付費的「空間升級版」,但是卻有許多更令人高興的消息出現: 免費使用者的網路相簿空間從 250MB 大幅提升到 1GB! (有名大站去死吧!) 可以直接設定將相簿公開到可搜尋的相簿社群當中(Picasa Web Albums community search),只要使用者搜尋關鍵字就可以找到你的相簿。(「搜尋」向來是 Google 的大絕招) 上傳至 Blogger.com 的照片將會直接轉往 Picasa 底下,並且依據各個 Blog 名稱來分類,共用 1GB 的網路相簿空間,這意思是使用者可以透過 Blogger 來上傳圖片,或是從 Picasa 上傳後再嵌入 Blogger 文章當中。(如果不是放一些雜七雜八的圖片, 1GB 很夠用了,看看有名大站之前所提供空間就已經足夠使用者放許多照片) 留言功能持續增進當中,現在針對每張照片要留言討論更加方便了。 將相簿擁有者加入朋友之後,只要對方的相簿有更新圖片,就會收到系統發出提醒信,提醒自己相簿已經更新、可以前往觀賞了。(愛秀自己照片的小 MODEL 們還不趕緊搬家?) 可以設定私密相簿,只供朋友觀賞。例如小藍可以設定私密相簿只供 小龜 觀賞。(還不趕緊勸小藍搬家?) 提供更簡單的選項讓使用者可以更快的在網頁當中插入圖片(如左圖),還可以自行增加一些說明文字,相容於其他品牌的 Blog 。 這次在選擇貼入網頁的選項中還可以選擇與改變插入圖片的縮圖大小(288px, 400px, 800px)。 從 Picasa 2.5 當中直接發佈相片到網路相簿也變得更加簡便與容易,之前 Picasa 與 Google 相關網路產品推廣不易的原因在於 Google Account 必須經由邀請函來獲得,門檻似乎高了些,現在只要先去 申請一個 Gmail 的帳號 之後,就可以立即享用 Google 所有的網路產品服務與容量驚人的各種空間(包括 Picasa) 。 基於 Google AdSense 對於推薦產品的政策 ,我的使用心得值得願意為此軟體背書,推薦使用者下載 Picasa ,畢竟這是一套連 MAC 使用者都會羨慕的相片管理軟體。如果你想要下載與安裝 Picasa ,可以從右邊「從 Google ...

Blogger Beta : New Layout of Login Page,
& Uploading Photos via Picasa Ready.

圖片
But not working well untill now... 我測試的動作太快了?登入失敗、上傳路徑也不正確... Blogger.com Beta 有了新的 Login 畫面,但是也因為抓這張圖下來要上傳時發現,上傳視窗的按鍵旁多了一個服務條款,沒有勾選還不能上傳,進去閱讀後才發現是 Picasa 的服務條款,這表示 Picasa 內建的 Blog This 開始支援 Blogger.com Beta 了嗎? 所以我又轉而去下載新版本的 Picasa 回來試試看,發現的確可以選擇上傳到 Blogger.com 2.0 或是現在的 3.0 Beta: 上傳時畫面還做的很「ㄋ一ㄠ」啊!背後的 Picasa 視窗還立即做全畫面脫焦處理,質感真的很有 Feeling 呢!配合網路相簿的服務,誰說 Picasa 不算是 Blogger.com 相簿的?要有真知遠見、像我一樣自己手動,早早就將 meta-photo 連結放到 Blog 來用啊!(不過我應該只會拿來放一些垃圾圖片吧?XD) 不過今後上傳 Blogger.com 的圖片容量會不會算進 Picasa Web 的容量當中啊?

【日本料理】水月齋 - 精緻美味的懷石風情

圖片
藏身在台中麻園頭溪旁的一家精緻日式料理,沒有明顯的招牌,店面的氣勢很容易被隔壁的啤酒屋PUB所掩蓋,過往車輛甚至不易察覺這邊就有一家優質的食事處,又是一家低調經營的台中優質餐廳--【水月齋】。 裝潢簡單大方,開放式的廚房,師傅完全不藏私的在眾人面前表演華麗的廚藝,低矮的吧台更拉近了消費者與廚師之間的距離,沈穩的氣氛配以清柔的音樂與親切的交談,讓人能放心沈浸在一道道驚喜不斷的日式料理。店內採用預約式,大多以套餐方式由師傅一當日魚料來決定供應的內容,價位分為1000元、1200元、1500元三種,坐在一般座位與在吧台所食用的不盡相同,原因在於有些魚生料理必須掌握食用的速度,一次多量製作的冷熱食要掌握前後上菜順序的差異時間,所以在吧台與一般座位有不同的出菜策略。一般座位大多是三五好友相約一同去享用,熱食的菜色較多,也有可能因為人數較多而會有鍋物料理,「飽足感」所佔的成分較大,以吃的盡興開懷為主。吧台座位則以新鮮魚生取勝,快刀切取的魚生透過熟練的手法所製作的握壽司,在第一時間端上檯面,顧客可以立即享用,顧客也能指定要食用何種魚類料理,並能欣賞師傅純熟的手藝,與師傅進一步溝通,暢快的聊天與享用高「新鮮度」的美食成為吧台客人的最愛。上菜吧! 簡單新鮮的絲瓜配以柴魚片的漬物,清爽開胃,讓味蕾全開。 魚生拼盤,新鮮的魚料配以鮮甜的活蝦,吃的時候蝦頭還會動喔... =_=||| 結實富有存在感的鮮蝦,配以時蔬做成的精美前菜。 比目魚 生魚片,當日現殺,據師傅所說現切立即食用並不能完全展現比目魚的特色與優點,要放置一段時間(五~八小時)的鮮體魚肉才會更加美味。 水章魚捲日本進口小白蝦,白蝦滋味鮮甜,越咀嚼越香濃,柔嫩的新鮮白章提供豐厚的口感,讓人捨不得輕易入喉。 比目魚握壽司,使用比目魚雙鰭運動的部分來製作握壽司,越是常運動的部分肉質彈性、存在感也越高,而比目魚屬於海底攻擊型魚類,動作迅速敏捷,這個部分當然是美味無比。 生鮮海膽配上生海藻菜,漂浮在微勾芡的甜醬汁中,配以青蔥與新鮮山葵,鮮甜滋味與海潮香氣,很讓人沈醉。 水章握壽司,握捏之前必須拍打,才能讓魚體更滑嫩,彈性十足。 這是一道口感非常複雜深邃的菜色。鮪魚赤身配上紫蘇葉、大量青蔥、醋飯、納豆,入口先是一陣紫蘇清香,青蔥與紫蘇的清脆,搭配魚肉的鮮甜,再輔以濃郁納豆的黏稠,醋飯給予豐厚的咀嚼感,讓這道菜令人由衷的感到深邃魅力,回味不...

J-Ping Cafe

圖片
J-Ping Cafe 「義大利餐廳應該是這樣」是主廚 J-Ping 的名言。 這家餐廳還沒蓋的時候,就跟J-Ping認識了,一個柏克萊大學建築研究所念到一半、殊不知那是眾人渴望卻遙不可及的求學地就改行當廚師的可惡傢伙,還特請旅德建築師林雨寒設計這棟別緻又具有創意的建築,開了這間以自己名字為店名的餐廳。 在他開店前我就常有機會「偷」吃到他製作的甜品、餐點,真的是徹底被他精緻又多變的手藝所折服,所以在這家店還沒開之前就知道這一定是台中的第一名店。但是他徹底的低調,緩步的經營,而他所有的想法都反映在建築設計上:沒有明顯的店面,沒有招牌,連大門都不面像馬路,讓人不知道從何處進入,因為就是要經營一家能放心、輕鬆、安靜享用餐點的理想環境。 店裡面一律採用預約制,因為這樣他才能控制新鮮食材的數量,又能安排座位、拉開各桌客人之間的距離,保持店內沈穩的飲食氣氛;總之, 「徹底的低調」 ,這點讓我非常的喜愛。在開店後我卻已經離開台中,一直沒有機會好好的在裡面享用完整的餐點,直到今年才有幾次真正享用他對於「食」的完整概念:簡單、新鮮、原味;也直到這次,我才能每次餐點上桌後先強忍口腹之慾,把照片拍完再大快朵頤。 聖餐麵包,簡單切成條狀的餐前麵包,配合紅醋與橄欖油,味道簡單卻能真實的吃出麵包的口感與香味,在橄欖油香的互相烘托之下,令人回味。 煨飯,濃稠多汁,但是汁液卻不會在盤上散開,就像義大利麵一樣,在吃完最後一口飯的時候最後一口的美味高湯醬汁也跟著飯粒入口,絕對不在盤內殘留,米粒不會煮到過軟,依然保有嚼性,卻也不會令人感到米粒的生硬,這才是經典合格的煨飯啊! 牛尾蔬菜濃湯,不但烹出牛肉與蔬菜的甘甜,又不像一般蔬菜湯那樣糊爛,牛尾肉另外處理過後入鍋,香嫩彈牙,充分表現出對於火候掌握的精準度,必點佳品! 紅酒燉鴨胸,柔嫩不乾的鴨胸肉配上彈牙的鴨皮,豐厚多汁,配合底部的香料一起入口,又另有一番滋味。 香甜自然豬,真的是要大力介紹。有別於一般豬排的切法,採用大體斜切的方式,保有骨間肉脂肪、膠質的香甜與口感,又保有整片球狀腰間肉的部分,不同的部位就有不一樣的感覺,卻都是豬肉的精華所在。自然豬採用類似美國牛般的飼養方式,只用穀類食物餵食,所以豬肉甘甜無腥,切開時滲出明亮的肉汁與略帶粉紅色的肉色,比起日本的「玫瑰豬肉」有過之而無不及。 柳橙與巧克力冰淇淋以整顆去皮冷藏的柳橙配上主廚自製的純黑巧克力冰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