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Software」標籤的文章

Nexgen Reader for Win 8 :Google Reader 閱讀器

圖片
Nexgen Reader 的畫面簡潔有力,設計有考量到觸控使用,且符合使用方向。 Nexgen Reader 是我用到現在覺得最佳的 Google Reader 客端桌面軟體,尤其它是 Windows 8 的 Metro APPs ,有完整的 Metro Style 設計風格,也各方面都考慮到觸控的需求(當然用滑鼠也一樣好用),並且能延續部分 Google Reader 熱鍵的使用習慣(例如 N and P)。 有完整的Metro Style。 按下鍵盤的「?」就會顯示可用的熱鍵,部分延續 Google Reader。 在市集內售價 NT 90,但是可以全功能無限期試用。 一定有人覺得為什麼不用瀏覽器看就好了(我原本也這麼覺得),但是當有雙螢幕之後,在另一個大螢幕上用 Metro Style 的軟體是非常舒服的事情,在低於 15 吋的小螢幕上使用 Windows 8 不太能體會的出來,但是在桌上型 22+ 以上的螢幕就會覺得 Windows 8 為此而來,這樣就能同時在其中一個螢幕用傳統桌面作事、又能在另一個螢幕上查閱資訊了。 Nexgen Reader for Win 8 Windows Store: http://apps.microsoft.com/webpdp/app/30648d7a-f0b5-4719-8ca9-7ed6ce3b4b9b

COMPIZ 0.9 : 有 Aero Snap 了!

圖片
COMPIZ 0.9 釋出測試了,而這次 COMPIZ 幾乎全面用 C++ 重新寫過,並且多了新的功能: Aero-Snap,像 Windows 7 一樣可以拖拉視窗到畫面邊緣後自動半畫面放大或是自動最大化; 支援桌面壁紙的自動轉向; 當拖拉視窗改變大小觸擊邊緣時自動最寬或最高(這也是類似 Windows 7 的 Aero Snap); 重新編寫視窗動畫,也有新的視窗動畫了; 其中,最令人興奮的當然是 Aero-Snap, Aero-Snap 也是 Windows 7 一用就愛上、再也不回頭的最重要功能,即便是在 Windows XP 下有以 .Net Framework 寫成的 AeroSnap  ,但是那種額外增加的遲鈍感沒辦法滿足那種系統原生操作的感覺,但是 COMPIZ 卻有可能做到,希望儘快能進入 Ubuntu 的軟體庫當中啊! ref: COMPIZ 0.9 available / OMG!UBUNTU ps: Aero-Snap 真的是 Windows 7 令人愛不釋手的功能: 試著拖拉視窗衝向畫面左右兩邊,視窗會自動放大佔滿半個螢幕大,在操作或比對兩份文件的時候相當好用; 試著拖拉視窗衝向頂部,視窗會自動最大化,但是這個最大化是被縮放到畫面大小的,將視窗bar拉開頂端又會回復到原來大小; 試著拉住左下角改變視窗大小的位置後拉往畫面底部,視窗會自動保持現有的寬度,將視窗「最高化」,這在閱讀網頁、pdf文件、電子書的時候特別好用。

Touch Mouse : 把 iPod Touch / iPhone 變成電腦的 Mouse Pad

圖片
無意間看到這個 iPod Touch / iPhone 的軟體" Touch Mouse ",發現還蠻好玩的,軟體功能主要就是標題所寫的。 這個軟體是由滑鼠大廠羅技 Logitech 所推出的,只要使用者下載 Touch Mouse 這個 App 安裝進 iPod Touch / iPhone 後,在 Windows / Mac OS X 作業系統端安裝 Touch Mouse Server 軟體,就可以透過 WiFi 區域網路連線,讓作業系統把 iPod Touch / iPhone 辨識成無線觸控板來用,進而操作電腦畫面中的滑鼠,甚至可以使用一些特殊功能,例如雙指或三指的手勢操作、雙指來滑動視窗捲軸、鍵盤快速鍵等等; 當操作文字輸入的時候, iPod Touch / iPhone 螢幕當中會出現鍵盤與輸入內容,使用者在輸入的時候只要看 iPod Touch / iPhone 螢幕就好,不用一直抬頭、低頭、抬頭、低頭,不過不支援中文輸入;而這個很貴的 Touch Pad 可以正向或橫向使用,鍵盤可以隨時呼叫出來或隱藏,很方便呢! 在雙方連線上只要電腦跟 iPod Touch / iPhone 在同一個 WiFi 範圍內都很容易識別成功,至於反應速度就要看 iPod Touch / iPhone 到電腦之間的無線網路延遲時間與無線網路的穩定性而論了。這實在很夭壽的有趣!與其簡報拿醜醜的簡報鼠,不如以後就拿 iPod Touch / iPhone 做簡報了~ 作業系統的軟體很貼心的有分 32bit / 64bit 版本,不過似乎騙人的,因為安裝都還是一股腦裝在 32bit 資料夾底下,下面則是軟體介面的基本使用說明,推薦抓來玩玩:

[iPod Touch / iPhone ] iTrust - 真心大考驗軟體

這個軟體是做啥的呢?請看影片: 這個軟體實在是太賤了! XD 不過這個軟體讓我想到以往那種不好的經驗,這該怎麼說呢...嘖,我想想。要買的話 可以走這, 0.99 美金 。

Returnil Virtual System (RVS) 2010 Home LUX 免費用一年

圖片
臨近聖誕節, Returnil 與 Ghacks.net 合作 ,非常大方的釋出 RVS 2010 Home LUX 的一年版 Premium 序號,讓使用者在 2010 享用 RVS 的全功能。 由 Returnil 開發的 RVS 全名是 Returnil Virtual System ,堪稱是作業系統「替身界」當中的厲害角色,進入作業系統(Windows Only~ Sorry~)後啟動這套軟體,它會立即把運行中的作業系統整個密封起來,所有動作都被放進了一個虛擬的時空當中去進行,這包括了硬碟的讀寫、系統的運算、過程當中的所有操作,你甚至可以安裝其他軟體、下載執行有病毒檔案、大逛成人網站、搞得整個作系統亂七八糟後,重開機之後,一切又回復到最初的狀況了,這就像是作業系統另外派出一個替身使者進行作戰一樣,絲毫不影響既有的操作與系統效能。 在一般使用時,這套軟體比防毒軟體好上不知幾倍,因為它不會影響操作或是降低效能,雖然功能類似坊間販售的還原卡,但是用軟體執行還是比較方便;如果你的個人操作習慣很差,例如動不動就會把 Windows 資料夾拖去垃圾桶、經常下載一些亂七八糟的軟體、動不動就被病毒搞到當機、或是經常會安裝一些軟體進行測試等等,在安裝完作業系統與常用軟體之後,安裝 RVS 就可以讓作業系統常保如新。 不過 RVS 的這種防護方式只針對「具有破壞性的操作動作」有防護作用(例如刪除檔案、新增檔案、覆蓋舊檔等等),而木馬或是盜取個資這類的攻擊就沒有辦法進行防禦,因為即使是在虛擬時空當中,木馬、盜取個資的病毒依然可以把你在電腦中的機密資料或是竊聽取得的帳號密碼藉由網路即時傳送出去,所以要作一些「危害身心健康」的事情時,還是建議你另外建立一個『身份』(帳號)配合 RVS 進行比較好。(教壞小孩子 XD ) RVS 個人 Home 版是免費使用的,但是限制了一些功能,也只能保護第一個磁區 C:,有兩個以上磁區的話 D: 就會成為系統維護上的漏洞與缺口,不過對於單磁區使用者而言綽綽有餘了;不過這一次趁 Returnil 在耶誕節大放送,拿一年序號回來用一年全功能版,算是相當值得的。 RVS 2010 Home Lux 下載 RVS 2010 Home Free 下載 想要申請的話先到 這個網址 ,輸入 Email 後進行確認,回到自己信箱中收信、點擊...

Google Groups for Google Apps

Google 的官方 Blog 剛剛公佈 Google Groups 這項服務正式進入 Google Apps 的服務行列 ,使用 Premier 版本與 Education 版本的中小企業或教育組織使用者將可以使用這項功能,有了這個功能之後,中小企業與教育團體將可以自行建立公用討論區或是小組討論區, Google 也提供了影片進行使用說明: Google 似乎正想辦法向各地的中小企業推廣在 Google 經驗當中覺得「較好的工作模式」,不過這對一般非網路、資訊、科技業的企業來說似乎很難學習得法啊。

本月的 Free iPod Touch / iPhone Game 下載活動

圖片
從 12 月 1 日開始到聖誕節為止, appventcalendar.com 每天將提供一個 iPod Touch / iPhone 的付費遊戲進行免費下載,隔日再調回原價,而這些遊戲平常最少都要 0.99 美金,大多也是畫面精緻且耐玩的遊戲,這對提供這項活動的 blacksmithgames.com 來說真的是一項大手筆的行銷活動,至少光是事前要找到這麼多願意合作的公司就夠累人了。目前已經是第五天,要趕緊把握剩下的機會,就算沒玩興也要先下載、在帳號當中留個購買紀錄;尚未上架的 Game 牌則還沒翻出來,不知道會不會有重量級 4.99 美金以上的遊戲出現。 看到這個活動時,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對應上那句英文諺語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似乎是相當貼切啊!或許改成 An Apps Store game a day keeps the boring things away 也不錯。

Google Sidewiki / 網頁註解

圖片
或許是 Google 為了填補取消 Google Notebook 的缺憾,同時也為了增進系統採納網路使用者對於網頁的評論/評分效應,並且配合 Firefox / IE Toolbar 新測試版的更新,推出一項從原本搜尋引擎的評論功能當中延伸出來的新功能,叫做 Google Sidewiki ,讓有安裝 Google Toolbar 的使用者能夠針對每一個頁面進行評論與討論,甚至作為註解或是討論之用。 使用者只要安裝新的測試版 Google Toolbar 就有這項新的功能按鈕可以使用,從網頁的側邊將 Sidewiki 的部份拉出來,以 Google 的帳號為主、針對正在瀏覽的網頁進行評論或是留言。( Google 的首頁當然是在內部測試時由副總裁 Marissa Mayer 開第一槍 發第一篇評論囉!)

iPod / iPhone App : 自由全書 Ziyouquanshu Free

圖片
自由全書 0523 上架,是 100% 非過濾且完整的中文版維基百科,內容並非網路連接,下載安裝過後在 iPod Touch or iPhone 內將有危機百科的每篇文章,並且讓中國網民可以完整閱讀被審查並和諧掉的文章。軟體內除了文章全文之外,具有文章連結與搜尋功能,約 200MB ,免費,相較於 iPod Touch or iPhone 上其他維基類的軟體大多是要收費的,這個軟體算是必抓的!! (不過軟體網站與軟體支援卻上不去,該不會是被默默的和諧掉了吧??)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8 Official Download

圖片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8 進行 Beta 2 相當久的時間了,或許是因為歐盟的反對,預計出現在 Windows 7 內的 Internet Explorer 8 變成可以 Disable 掉的選項,而詭異的是 Disable 掉之後,拿到新電腦的人知道要怎麼抓 Firefox 、 Google Chrome 或是 Safari 嗎? 而 Mac OS X 是不是也應該 Disable 掉預先安裝的 Safari 與 iTunes? 或是 Ubuntu 應該在安裝的時候讓使用者選擇 Firefox 或 Midori? 另外也有可能最近的 Safari 與 Chrome 發展的很快,而與 IE7 的比較讓 IE 系列面對 JavaScript 的應用層面趨於弱勢,微軟也正在積極的推廣 Silverlight 的應用,只好在這個時候先端出 IE 8 這盤菜了,先讓使用者嚐嚐、BOUNDLE 了不少線上服務、讓使用者徹底習慣一下、之後的壓力才會比較小一點吧? 繁體中文版依然慢吞吞,可是卻已經可以 在美國網站上 抓到了,不過還是習慣安裝英文版啊。從 Windows Live 進去會基於 IP 位置被導向中文網站,真的是很煩,最近對於音樂、網站服務、軟體基於智慧財產權的「語言分離主義」越來越感到不滿了。

Shutter : Linux 下很不錯的螢幕抓圖軟體

圖片
在 Ubuntu 中一般抓圖大多用 Gnome當中的 Take Screenshot ,想要功能多一點就要安裝 KDE 中的 KSnapshot ,不過這兩個我都覺得不是很好用,一直在找好用的抓圖軟體,不要求像 SnagIt 那樣功能強大,不過至少也要像 Windows 當中 MWSnap 那樣小巧玲瓏、主要功能能面面俱到,後來才找到這個同樣小巧、安裝簡單的 Shutter 。 能夠跨螢幕抓圖、能夠抓視窗的 Object ( Section )、能夠抓指定視窗(不用切換過去)、也能夠直接指定抓取網站網頁整頁畫面,功能跟超乎預期,相當上手啊。 Shutter 之前叫作 GScrot ,榮登 Linux 當中「十大取名取很爛榜」的成員之一,不過這次改名換姓就頗獲好評,也讓我想到為什麼自由軟體的設計者在取名字的時候,就是沒辦法以直觀、直覺、好念、好記為主?在軟體前面加個特殊的 G 啊、K 啊是不反對啦,反正 Apple 也是拼命加 i ,可是在 getdeb.net 上就常會看到莫名其妙自以為名字取得很有創意的軟體。 這種情況也常蔓延到社群討論當中。像是什麼 QT 、 GTK 、 METACITY 什麼的,好像初學者一進到社群內天生就該懂這些名詞、不懂也得裝懂、不然就不要問似的。當然,可以怪一些小白很不努力,可是很多討論時或講解時會用到的名詞拿去 Google 搜尋資料時,資料也是多到讓初學者看不懂到底哪個網頁才是「說明某個名詞到底是什麼意思」,而這些名詞通常在討論中也很不直覺,結果卻可能直接寫在說明文件裡,初學者與初次接觸的人很容易在這個階段就打退堂鼓了(「學長~幫我的 EEEPC 灌 XP ~」),即便是有心想學的新手也很挫折。 我是很討厭縮寫的人,但是許多時候我覺得自由軟體界縮寫似乎用過頭了,讓 Linux 似乎需要一次「白話文運動」,至少,也讓那些無私奉獻各式軟體的工程師們知道他們說的語言很不白話文吧?這就更別提初學者與一般人對於版本編號 0.x.x 的軟體所產生的恐懼感了... (「學長~這些軟體怎麼都是測試版,你沒有正式版喔?」) 要推廣 Linux ,還真的需要 Linux 彎下身來去貼近一般人啊。

Apple's New Safari, 4 Beta

圖片
Apple 在今天釋出最新版的 網路瀏覽器 Safari 4 Beta (4.28.16.0),並且同時放出 PC 版與 Mac 版雙版本,PC 版 25.5MB 左右。 啟動的時候會播放一段無聊的動畫跟音效來拖時間,讓使用者在啟動時感覺沒那麼遲鈍,印入眼簾的預設首頁跟 Google Chrome 一樣都是抄襲來自 Opera 的 Speed Dial 頁面,製作了一面網頁版的電視牆,並且會隨著使用者記錄更換這頁網頁的內容,另外也可以採用類似 iTunes 的 Cover Flow 的方式來瀏覽書籤(用左上方的按鈕就可以切入書籤畫面),樣子跟 iTunes 幾乎一樣,可能以後 iTunes 準備直接併進 Safari 也不一定;而這樣的 Speed Dial 的首頁當然也採用了部分的 3D 運算,有網頁放大縮小的視覺動態。 新版的外觀設計似乎還蠻想抄 Google Chrome 的樣子(因為 Google Chrome 可能在今年中就會推出 Mac 版),最上方的視窗 Title Bar 跟 Google Chrome 一樣變成了分頁欄位,操作上也可以跟 Google Chrome 一樣把分頁拖拉開來變成一個新的獨立視窗,不過它是將視窗標題欄位等比例平均分割,要拖拉還要瞄準好最右上角的折線位置才能拖走。至於網頁 render 出來的效果,大概是因為 Safari 跟 Chrome 都是用 WebKit 引擎,所以好像兩兄弟一樣,沒什麼太大的差別。追求速度感就用 Chrome ,追求華麗感就用 Safari 吧。這下子 IE8 到底要端什麼菜出來? ActiveX 金融晶片卡應用一百招? XD

Sync between Google Calendar , MS Outlook and iPod Touch / iPhone 3G

圖片
好啦!最後來解決行事曆。對一個 Google Fans 來說最重要的就是 Google Calendar 行事曆了,這個服務幾乎等於 Micro-Blog 的存在,可是都已經支援 Google 的 Maps 、 Earth 、 Search 、 Email 、 Contacts 的 iPod Touch / iPhone 3G 竟然不支援 Calendar 同步 ,簡直是莫名其妙到令人想翻桌,查了 iPod 或 iPhone 的說明也只有提到在 PC 上只能跟 Microsoft Office 當中的 Outlook 進行同步,那就只有搬出 Google Calendar Sync 了。 顧名思義, Google Calendar Sync 沒有其他作用,就是負責把 Google Calendar 跟 MS Outlook 進行同步,僅此而已,而這個小軟體還是 Google 榮譽出品,可以單向覆蓋、雙向同步、設定多久時間跑一次同步,就算是 2007 版也一樣可以,至於 Outlook 有沒有開根本不打緊,因為 iTune 跟這個 Syncer 都是直接去讀 Outlook 的資料檔,而 Outlook 實在有太多的謎樣來源可以取得,這根本不是問題。解決。 Google Calendar Sync: Overview 這樣子在電腦前就上 Google 處理一些有的沒的,離線後就用 iPod Touch 了。呼~而這個方法也適用很多其它廠牌的手機或行動設備,畢竟很多手機的電腦端軟體、藍牙同步、Exchange 同步、Palm Desktop 的同步都是以 MS Outlook 為主,只要能把 Outlook 搞到就好。這時候就真的不得不謝謝微軟如此壟斷獨裁無情無義愛錢如命了,因為如果不是這樣,像一般的小軟體還真的找不到什麼解決方案咧, 很多時候「獨大」是一種「人罪」,但是「獨大」的本身並非一種錯誤啊 。

[iPod Touch] MediaCoder : 影片轉檔軟體的特製版,免費。

圖片
接下來要解決 iPod Touch 上影片轉檔的問題,要在 iPod Touch 上獲得最好的影片效果要考量到很多問題,像是影片縮放、壓縮率、播放順暢度以及專屬的檔案格式 MP4 或 QuickTime ,而好用又免費的轉檔軟體並不多,對下載一堆影片的人來說,一片一片的轉又很費功耗時,即使 CPU 再快,轉一片也要花上不少時間,光是設定影片轉檔格式與測試相容性就很煩,再說很多下載的影片都是採用 rmvb 格式,這並不是很多影片轉檔軟體都會吃的格式,不過 iPod Touch / iPhone 出了這麼久了,網路上應該有解決方案了,很快的就在網路討論區找到有人介紹的這個 MediaCoder ,除了有 for iPod Touch / iPhone 3G 的特製版之外,這還是一個 Free 軟體,不過好像沒有 OpenSource ,看起來也像是中國大陸那邊維護發展的軟體,不過這不管啦,至少這個軟體不黑心,這類遊走模糊地帶的軟體現在也是以中國大陸為發展重心。 MediaCoder for iPod Touch / iPhone 3G Edtion 的主要功能有: * Supporting iPhone, iPod Touch/Classic/Video/Nano * Decoding most popular A/V formats(包含了 rmvb 格式) * DVD/VCD/CD ripping(直接抓片子啦!) * Clipping and cropping(簡單的剪接功能) * High quality, 2-pass mode available * Optimized for multi-core processors(雙核心跑起來愉快啊~) * Advanced encoding settings for Pros * Absoultely FREE(這是重點!) 支援的檔案格式有: * MP3, Vorbis, AAC, AAC+, AAC+v2, MusePack, Speex, AMR, WMA, RealAudio, mp3PRO* * FLAC, WavPack, Monkey's Audio, OptimFrog, AAC Lo...

[iPod Touch] Apps Store 當中實用的免費軟體

圖片
社交軟體類: Facebook :這個沒什麼好挑得,本家出品,可以使用 Facebook 各種相關功能,非常的方便,整個 UI 也都設計的非常好,有玩 Facebook 必裝的軟體。 TwitterFon :跟 iPod Touch 內預裝的 Twitterrific 我反而比較喜歡用 TwitterFon,畫面雖然沒有那麼華麗,但是簡潔快速又易讀,除非是喜歡暗縮縮的畫面,我會建議安裝 TwitterFon。不過安裝來用了兩次,還真的不知道 Twitter 啥...「我正在大便」嗎? Fring :在 iPod Touch 上頗受推崇的 Instant Messenger ,同時支援 Google Talk, MSN Messenger, Yahoo Messenger, Skype, Twitter 等,如果有買 iPod Touch 的耳麥,還可以用 Skype 進行通話,一開始原本是被 Apps Store 列管的軟體,不過現在正常上架了。 待辦事項: Remember The Milk :這也沒啥好說的,如果有常在使用 Remember the Milk 的服務就裝這個了,不過裝了之後我反而比較常使用下面的 Ultimate Todos。 Ultimate Todos :這個 Todo 軟體遠比其他的要複雜一點,但是詳細的分類與半自動的組織功能讓紀錄代辦事項方便不少,它也可以跟網路上的 Toodledo 進行同步,不過我沒有使用這個服務,因為在 Desktop / Notebook 上開瀏覽器、上輸入代辦事項真的不如把 iPod 拿出來比較快... 新聞服務: NYTimes :每日關注當然先看 New York Times,功能很詳盡,都對應到 New York Times 幾個常用的攔目,其中的攔目選項也可以自行調整,只可惜沒辦法離線閱讀,關注美國與國際消息必裝。 USA Today :另外一個安裝的就是 USA Today ,很受到歡迎,整體介面看起來閱讀的娛樂感比較 NYTimes 要高一點 XD ,關注美國與國際消息也是必裝的。 電子書類: Stanza :除了用 Discover 自己上下傳自製檔案之外,要有比較類似電子書的閱讀經驗,唯一可選的就是 Stanza,安裝完之後裡面就已經有 Th...

[iPod Touch] Doppler : 能與 Google Reader 同步的 RSS 閱讀軟體

圖片
Doppler 是我至今唯一在 iTunes 中的 Apps Store 付費購買的軟體,0.99 美金。 iPod Touch / iPhone 3G 的作業系統升級到 2.0 之後,內建的郵件軟體已經可以直接支援 Gmail 帳號的 IMAP ,並且可以離線閱讀一定容量以內的郵件內容,閱讀過信件之後只要上網與 Gmail 同步更新就好,解決了離線閱讀信件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在 Gmail 當中越來越多的短話與短信件,取代了 iPhone 3G 上的簡訊)。但是好用的 RSS 閱讀方案呢? 用 WiFi 上網到 Google Reader 當中去閱讀 RSS ,的確是相當方便,Google 設計的介面也令人覺得親切,可是一旦遇到 RSS 爆量的情況,像我大概就訂閱了 270 幾個,每天都要求自己要儘量全部讀完,WiFi 還是很不夠力,可是我不是很愛綁在電腦前閱讀所有的 RSS ,所以開始找類似的解決方案了。 在 iTunes Apps Store 的免費軟體當中比較受歡迎的是 Free RSS Redaer ,很多原因是因為那個「 Free 」與「 RSS Reader 」,但是我是用過後覺得並不好用,它要自行輸入 RSS ,從 Google Reader 擷取訂閱資訊經常失敗,無法跟線上的 RSS 閱讀服務進行同步,對於 RSS 的版本與格式也有些限制,更新 RSS 也很 Delay ,令人很想砸機器,在 iPod Touch 上看過之後回到 Google Reader 內又是一堆標示未閱讀、其實都已經看過的訊息,這也很惱人,不過至少這個軟體是 Free 的,對於少量訂閱 RSS 的人來說已經是很不錯得軟體,但是對我來說相當不好用。 那有沒有可以跟 Google Reader 直接進行同步的? 我也只要用 Google Reader 而已,什麼 Bloglines 、 Netvibes 都免了,給我 Google Reader 就好,終於找到了 Doppler Lite ,免費的,試用之後我就決定購買 Dopper 了。 Doppler 有很多特點: 可以紀錄 Google Reader 帳號、可以離線閱讀 RSS ,RSS 訊息也支援圖片顯示,可以觀看完整的圖文內容; 可以同步帳號內所有的訂閱資訊( lite 版只能同步五個); ...

[iPod Touch] Discover WiFi - 好用的檔案傳輸與分享軟體

圖片
Discover 是至今我覺得在 iPod Touch 上最推薦、最好用的檔案傳輸與分享軟體。 iPod Touch / iPhone 3G 的音樂管理當然是交給 iTune 處理,這有點不得不、同時也有點無奈,但是買了一個大容量的 iPod Touch 卻只能聽音樂,其他的檔案都只能靠 Safari 從網路上直接上開啟似乎太小題大作了,更何況一直使用 WiFi 開檔案、看一些文書檔案未免太浪費電力了,如果能夠離線觀看很多類型的檔案,會讓 iPod Touch 的泛用性更高,也可以減少對 WiFi 或是 3G 上網的依賴,所以我開始找一些可以把檔案傳輸進 iPod Touch 的軟體。 這類的軟體其實並不少,有需要付費的、也有免費的,不過當然是以免費的為主,我用過免費的 Files Lite 、 也用過朋友花了 5.99 美金買的 iStorage ,發現怎麼用都覺得 Discover 是一隻最好的傳輸軟體,而它也是免費的。 Discover 是一個可以把 iPod Touch 變成「無線傳輸隨身碟」的軟體,彌補了 Apple 對 iPod Touch / iPhone 3G 直接連線或是直接存取的限制,當檔案傳輸上 iPod Touch / iPhone 3G 之後,在 Discover 這個軟體當中可以直接開啟很多的檔案類型: iWork (Pages, Numbers, and Keynote), full resolution if saved with preview Microsoft Office (Word, Excel, and PowerPoint) 並且支援書籤功能; Web Archive (web-page downloads packaged by Safari) Web page(htm, html) 不過只能用純文字閱覽的方式,沒有辦法直接讀取圖片; PDF 完整功能,可以放大縮小、旋轉螢幕、支援書籤功能; RTF (Rich Text Format) 這個檔案格式很多軟體都不支援啊~ RTFD (TextEdit documents with embedded images) Plain text (many different file extensions) 可以支援 UNICODE; Sou...

Google Chrome Pre-Beta 2.0 (Dev Ver.)

圖片
Google Chrome Pre-Beta 2.0 已經放出來了~支援使用者設定檔的切換(像 Firefox 的替身使者一樣功能,熱鍵 Ctrl+Shift+1),所以可以分別對應不同的登入帳號與瀏覽記錄、書籤等等,同時也開始支援使用者自訂 Script(這我還沒時間試試看要怎麼搞),話說...有沒有人跟我一樣無聊又沒做什麼網路大事業或是寫什麼軟體還跑去訂閱 Google Chrome 開發團隊群組的? 要升級到這個版本也很簡單:首先,下載 Google Chrome Channel Changer (GCCC),因為 Google Chrome 的安裝檔其實只是一個下載檔,它會根據不同的軟體「頻道」設定去抓取 Google Chrome 回來,就靠 GCCC 來選擇頻道 : Stable 就是釋出版,Beta 版就是測試版(每月更新一次),Dev 版就是開發版,每週更新,當然也會包含一些 Hotfix 與新功能;執行前先把 Google Chrome 全部關閉,執行後選好後 update ,重新啟動 Google Chrome,到選單當中的 About Google Chrome 裡面,按 Update now ,就會更新到現在最新的 Dev 版了,之後每週 Dev 團隊釋出一個版本, Google Chrome 就更新一個版本。 之前看到網路上有人文章裡在問「有誰把 Google Chrome 當成預設瀏覽器的?」啊就是我,為什麼設定 Google Chrome 當預設瀏覽器?因為用 IE 當預設網路不就謠傳很容易中毒(老子我是沒中過啦),用 Firefox 當預設太肥了!相較之下 Google Chrome 變成開啟連結網頁速度最快、執行網頁 JavaScript 程式最快卻又不怕誤開有害連結的最好選擇(因為現在還沒有這類網站找 Google Chrome 當目標),當然用它當預設瀏覽器了。 Chromium Developer Documentation Early Access Release Channels

Picasa for Mac Beta !

圖片
在 MacWorld Expo 2009 即將舉行之際,Google 在今天推出了 Picasa for Mac Beta 版 ,這算是 Google 給的大禮嗎?Google 也製作了 Picasa 操作應用的影片來做個宣傳 : 從畫面來看,跟 Windows 版本差不多,基本功能應該也相差無幾,下載量應該會很高吧? 我遇過幾個使用 macbook 的 user ,使用 BootCamp 安裝 Windows 的目的除了 MS Office 之外,另一個原因竟然是為了 Picasa,原因是因為 Picasa 執行快、管理圖檔很方便、進行一些簡易的修圖相當快速、又能TAG、又能標星、還支援 Picasa Web 相簿的上傳,現在 Mac 版推出了,這些 user 也不用為了它重開機來、重開機去了~在 OSNews 上也有一篇 Google Unleashes Picasa for Mac Beta 可以參考。

AeroSnap Beta for XP / Vista

Aero Snap 是 Windows 7 在觸控螢幕上所構想的一個新應用方式 ,也是 Windows 7 的新特色之一,把視窗拖往左右邊就可以最大化半個螢幕,甩向上方就最大化整個螢幕,手指粗的人就不用一直去瞄準右上角的三個小區塊了。 但是這個功能應該可以很快的應用在 Windows XP 與 Windows Vista 上,即使是用滑鼠來使用這個功能也會很好用的,所以有人製作了 AeroSnap Beta (ver.V.0.52.1): 很好用,尤其是視窗很多、或是需要比對文件的時候, 可以在此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