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Update」標籤的文章

微軟 Windows 11 於 10/05 正式推出

圖片
  微軟的 Windows 11 於 2021/10/05 正式推出,有安裝 Windows 10 的適合電腦就可以直接免費升級到 Windows 11,適合電腦指的是能通過「 電腦健康情況檢查 」程式檢測的硬體設備,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大概就是主機板要能啟用 TPM 2.0 安全模組才能通過檢測並且進行升級。 網路上也有教學如何從微軟的伺服器上抓取 ISO ,其實方法跟 Windows 10 大同小異,可以自行搜尋看看。 整個升級安裝過程非常簡單愉快,在 Windows 10 的環境下進行升級,在邊看影片邊上網查找資料的狀況下啟動升級程式後,就默默地在背景跑完整個安裝流程,帳號登出後系統才會進行重新啟動,開機後就已經升級完畢,超順暢的一次升級體驗。 整體介面是一次大翻新,連視窗動畫也與以往有不同的感受,視窗的圓角處理也比以往更明顯,整個使用來說是全新感受、視覺上更加舒適。 除了介面翻新之外,也新增了不少功能,像是新的側邊工具視窗、新的開始列表等等,從 Windows 10 的經驗來看,接下來的「滾動式更新」一定還會帶來許多修正與新的功能,而另一個令人關注的功能「原生執行 Android App 」在這次升級當中還沒出現,應該會等到明年微軟與 Amazon 更進一步敲定 App Store 後的更新才會發布了吧? 至於要不要升級其實是個廢話問題,我使用的作業系統永遠都是維持在最新版本的,從沒例外,升級後不會用是人有問題、程式不能用是 App 有問題,跟系統一點關係都沒有,之後不論人或是 App 都是必須跟上的,那現在還在用舊版本系統幹嘛呢?勇敢升級下去就對了。

#Blogger 推出新的版面佈景主題

圖片
新的四種樣板x五種配色=二十種預設供選擇 這次的配色跟比例更有文青風 Blogger 自上次改版後 (可能是 2012 了吧?) 隔了這麼多年,在今年終於又開始動了起來,年初先是後台做了一些變革,包括後臺網頁架構的改變、更完整的樣版編輯畫面、新的 widget 設定畫面等等,這個禮拜則推出了新的樣板與配色供使用者選用。 新的樣板將預設幾個常用的 widget 在版面上,使用者只要需要啟動或隱藏就可以進行操作 (而非以往的移除) ,並且重新規劃擺放 Google 廣告的新位置,新的樣板依舊是利用原有 Blogger Template 既有的功再做發揮,喜愛編輯樣板的使用者也可以從樣板的原始碼內參考一些設定方法。 Blogger 會在近期又開始有所更新動作,我猜是 Google 大概發現社群力已經瀕臨飽和了,新的社交平台、媒體平台像是 Snapchat 或是 Medium 開始從臉書內拉出社群人口,無意義的分享行為一旦開始剝奪社群內容流的版面,就更需要外界平台灌輸內容才可以,也因此才會有那麼多真假難辨的農場文章或是川普所說的假新聞在臉書上流竄, Google 有這麼好的內容平台不繼續維護與使用,而把人力抽去做 Google Plus 的確有些不智,但現在重新重視 Blogger 的地位,其實也還不晚啦。

[黑蘋果] 隱藏惱人又無用的 Thunderbolt firmwre 1.2 更新

圖片
不管是哪一套 OSX 最近應該都被更新給煩到,主要是這個閃電球更新是更新 firmware 而不是軟體層,對於黑蘋果而言完全沒有用,但是只要安裝失敗,這個更新就會一直在,目前只能將其隱藏,在更新軟體中的敘述上按右鍵,選擇「隱藏更新」即可,或是打開 Terminal 輸入下列命令: softwareupdate --ignore ThunderboltFirmwareUpdate1.2 OK,結束。

2015 安裝 OSX 10.11 El Capitan 到 Intel PC

圖片
這個新字型一直害我把 click 看成 dick,有需要扳彎成這樣嗎? There's more to love with every dick. hmm. Apple 在 10/1 放出 Mac OS X 10.11,黑黑的蘋果可以開始更新了,但是!這次中國工程人員真的讓全世界見識到中國的超無底線低道德,竟然在官方的 Xcode 開發程式中放入了後門( XcodeGhost ),導致中國開發的軟件有後門陰影,所以請千萬記得: 下載程式請千萬要到原始出處的網站下載,不要偷懶到第三方網站去載過了一手的版本,免得開發出去的程式或文件被安裝了後門都不知道,害人害己!

升級 #Windows10 後移除舊版 Windows

圖片
首波 Windows 10 應該跟我一樣是從升級獲得的,只要在升級時選擇不要保留程式跟檔案,跟乾淨安裝有很接近的效果,但在升級到 Windows 10 的過程當中,安裝程式的做法跟之前升級 Windows 8 一樣,會把舊版系統打包丟到 Windows.old 去,可是在這版中已經沒有磁碟清理程式了,必須從電腦【設定】中去執行清理。

[OSX] 10.10.3 update

圖片
這次的更新比較大包,用 App Store 更新感覺有點慢,黑蘋果的更新向來就是直接下載連擊更新比較快: 10.10.3 update 10.10.3 combo update 更新前請備份、更新後開機有問題試著用 -x 進安全模式、 -f 清 cache。 更新後如果是用 U+M 安裝法,音效卡驅動程式會覆蓋回原生驅動,請重新執行 Multibeast 安裝驅動程式, Clover EFI 驅動應該完全沒有問題; SSD Trim 會被關掉,暫時用這個方法解: 輸入: sudo perl -pi -e 's|\x00\x41\x50\x50\x4c\x45\x20\x53\x53\x44\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 /System/Library/Extensions/IOAHCIFamily.kext/Contents/PlugIns/IOAHCIBlockStorage.kext/Contents/MacOS/IOAHCIBlockStorage sudo touch /System/Library/Extensions 此次更新的主要更新項目: OS X Build 14D131 Kernel updated to 14.3.0 Darwin kernel New core OS X application: Photos Includes initial support for Intel 5th generation 'Broadwell' CPUs Includes initial support for Intel HD 5300, 6000, 6100 graphics Updated Intel, NVIDIA, and AMD graphics drivers 是說真的在處理相片的人之前根本不會想用 iPhoto 編輯,有在大量拍照的人早就把照片送 Google+ 或 Flickr 了,也不會用 iPhoto 管理,OSX 「新增」附屬應用程式也爽成這樣(其實更像是免費贈送的 iPhoto 換個樣子改為內建),感覺就是 Windows 新增一個小畫家軟體然後用戶大肆慶祝一樣,頗悲啊。

2014 安裝 OSX 10.10 Yosemite 到 PC

圖片
製作安裝磁碟 找到一台 Mac ,打開 Store ,下載 OSX Yosemite 。 下載 Clover 最新版 找到一支隨身碟或外接硬碟、用 GUID 切割出 8GB 以上磁區、格式化成 Mac 用格式,並命名為 "Install" (方便之後的指令) 打開終端機輸入底下指令: sudo /Applications/Install\ OS\ X\ Yosemite.app/Contents/Resources/createinstallmedia --volume /Volumes/Install --applicationpath /Applications/Install\ OS\ X\ Yosemite.app --nointeraction 安裝 Clover ,安裝位置改為隨身碟的安裝區 複製 FakeSMC 跟你需要的驅動程式(kexts)到 /EFI/Clover/kexts/10.10 (自己手動建此資料夾) 安裝系統 開機選擇 USB 開機看到 Clover 後選擇 "Install OS X Yosemite"  開始安裝 OSX 到硬碟; 系統自動重開機後、選擇 USB 開機看到 Clover 後選擇 "Install OS X Yosemite" 再繼續安裝(重複前一步) 安裝後 開機選擇 USB 開機、選擇安裝好的 OSX 、進入後安裝 Clover 到你的硬碟,安裝完之後從硬碟開機測試是否完成。 可以透過 Clover 設定程式 去調整 Clover 相關開機項目。 其他參考 安裝方法其實跟 10.9 一樣,可參考: [2013 終極黑蘋果] 用 Clover EFI 安裝 OSX 10.9 到 PC 享受完整體驗 ,之前安裝過 10.9 的應該要無痛套用。 無法進入安裝,試著調整 BIOS 的 INTEL 虛擬技術、 USB 相關、 XP 病毒封鎖等設定多方嘗試。 無痛菜單請自己搜尋,基本上技嘉主機板最好裝,規格不要太特異(如電競)都應該裝得起來,其他音效晶片、網路晶片或顯卡設定都有解,顯卡選擇 nVidia 就對了。 已經用 Clover 安裝好 10.9 的人,同樣做好 10.10 的安裝碟,從安裝碟去安裝時...

2013 安裝 OSX 10.9 Mavericks 到 PC + 個人黑蘋果無痛菜單

圖片
對啦,那台 PC,安裝吧你。 這次組黑蘋果完全只是為了滿足升級到 Haswell 的升級心態,舊的零件正好也能汰換下來組成一台 NAS 使用,所以升級的電腦設備一切選擇都以 CP 值高、OSX 相容性高、設定容易為出發點。其次是升級目的當然是為了能安裝 OSX 10.9 Mavericks 而來的, OSX 在升級到 10.9 之後,系統可以完全發揮原生支援 Haswell 晶片組與 CPU 的效能,在蘋果大方放送的情況下,取得難度也變低,製作好的安裝程式也可以存成備份之用。

Remote Desktop App for Win/Mac/iOS/Android

圖片
在 windows 8 更新成 8.1 的同時, microsoft 也推出了新的程式增強 windows 的功能,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 Remote Desktop 的 Client 連線程式,將以往只有工程人員或 MIS 常常在用、卻不是很好用的 Remote Desktop 下放民間,讓一般使用者也能輕鬆設定與使用。 微軟這次卯足勁一口氣推出了 Windows 版、 Mac 版與兩大陣營 iOS\Android 上的連線 app ,先不說桌面的連線程式,使用者如果有 iOS/Android 的平板,現在終於有官方的免費 app 能夠透過 RDP 連線上 Windows 8 ,微軟也將相關操作功能重新整理過了一遍,以配合兩種平板的操作習慣,遠端的操作感很好之外,整個操作畫面也有相當好的連線畫質,擺在桌上光是眼睛看,簡直就像是直接多了一台 Win 8 平板可以使用啊! 以往 Mac 的 user 要購買 Office 2010 才能擁有 Remote Desktop Client ,這次連 Mac App 都一併準備好,讓沒有 Office 的 Mac User 也可以遠端操作 Windows 桌面了,真的是誠意來著啊!話說回來,透過平板的遠端連線去認識 Windows 8 的開始選單與操作,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這大概就是微軟這麼積極推出遠端桌面連線程式的關係吧? Microsoft Remote Desktop for Windows Microsoft Remote Desktop for Mac Microsoft Remote Desktop for iOS Microsoft Remote Desktop for Android

Blogger 與 Google+ 更加整合:網站關注的方式浮現

圖片
Blogger 的新功能 Blogger 繼將帳號整合回 Google+ Account 、推出 +1 按鈕與 Google+ Follower 等小組件之後,今天又推出了新的整合,在文章底下直接整合了 Google+ 的回應,使用者只要 +1 文章或是有回應就會收在此篇文章底下,並且跟原本的 Blogger Comment 整合在一起,舊有的留言也會依據帳號性質轉成 Google+ 的形式,這對有 Google 帳號的人來說真的是很方便。 稍微列示一下現在 Blogger 針對 Google+ 改進的功能,真的是不少: 增加對網站 +1 小組件 增加顯示 follower 小組件 增加直接分享到 G+ 的功能 增加對網頁 +1 小組件 整合 Blogger 與 Google+ 帳號,以後者為主 整合 Google+ 相簿、取代 Picasa 來發佈文章 發佈文章後可選擇分享至 G+ 分享至 G+ 時可以改指定用 Page 管理者身分張貼至粉絲頁 Blogger 的身分可由個人轉為 Google+ Page 管理者身分對外 可以很直接的在文章內加入有使用 Google+ 的某人,例如  +神楽坂雯麗   整合 Google+ 對文章的評論(new) 之前似乎有人預測了一票 Google 下個準備收起來的服務, Blogger 正是其一,這評論者可能完全沒有在用 Blogger 而不知道 Google 在推出 G+  之後,它在 Blogger 上用了 10 成的力道在開發新功能,原因就是: 當社交網站風行、帶走許多廣告部落客之後,個人書寫的時代才會正式展開,搜尋引擎內收錄的自言自語、雜七雜八與廣告文章變少(因為這些都轉向社群網站去了), Blog 在搜尋引擎對於資訊精密與準確度的威力才會更加凸顯, Blogger 就變成著力於搜尋服務與個人服務上更不可或缺的武器。

升級 Windows 8 後:移除 Windows.old

圖片
現階段使用 Windows 8 的大部分人們應該都是 使用429迷蹤步 升級上來的吧?升級過程當中如果採用的方式是只保留個人文件這種方法,升級程式會將整個舊版系統、連同先前安裝程式放進 Windows.old 資料夾內,相當的占空間,拖去垃圾桶是沒辦法直接丟掉的,必須靠下面的方式進行移除。 正規法: 按 Win + R 執行 cleanmgr 磁碟清理程式:

SSD 固態硬碟保護之道

圖片
最近買了顆 SSD 固態硬碟 ,雖然對於讀寫速度非常滿意,但是也不是沒聽過業界諸多蠢事與慘劇,像是把 SSD 當成一般硬碟拿去放 DB 然後資料全噴光之類的,很多人可能在追求那種爽度之餘,根本沒去理解過 SSD 固態硬碟的特性或完全忘記可能的風險。 基於 SSD 讀寫生命有限的特性, SSD 一般只適於當作系統碟,不適用作頻繁讀寫的資料碟,縱然 SSD 現在有平均抹寫、動態抹寫等技術來延長可用時間,但是讀寫次數依然有限,不巧碰上那一次就是萬念俱灰全送給它了,有幾個保護之道是在使用 SSD 可以派得上用場的,太奇技淫巧的方式就不寫,省得出問題靠悲靠墓的,基本保養工作應該就可以延年益壽了。

[Preview] Windows 8 Developer Preview : Amazing.

圖片
用了幾天 Windows 8 Developer Preview ,只能說「我回不去了」...至少短期內、幾個月,或是一年內,是這樣子沒錯。 這次 Windows 8 不像 Windows 7 是急著為了洗刷 Vista 而推出的東西,或是該說,微軟原本就是想做成現在 Windows 8 的模樣,只是因為 Vista 推出的市場時機太不巧了,不論頻寬、記憶體、甚至是主機板都還沒到位,只好把 Windows 7 送出來,並且更努力的把 Windows 核心從頭到尾重新處理一遍後再拿出來;而我原本是以為 Windows 8 不過是前一版本拉了張皮出來,但是使用過後,我會推薦所有身旁有能力自行安裝 Windows 的人現在就用 Preview 版吧!

Google 黑黑的導覽列

圖片
Google 換上了黑色的導覽列,跟純白畫面產生對比感,還蠻喜歡黑色的,不知道之後會不會跟 Blogger 一樣開放幾色讓使用者自行修改設定: 其實這樣的設計在有背景圖片的狀態下會顯得更融入畫面當中,比起之前白色做底的導覽列效果要好多了:

[MS IE9] Internet Explorer 9 正式版開放下載

圖片
微軟早已公開表示將會在美國時間 03/14 開放 Internet Explorer (IE) 9 正式版的下載, IE9 也是第一個微軟有認真傾聽網友需求的版本,支援 CSS3 、具有 GPU 加速功能、與 Windows 7 完美結合、能夠將網站像程式一樣釘在工作列上、有多功能的應用的網址列、更簡潔的外觀與辦透明的設計等等, 眾多特色可以在這個頁面看到完整的介紹 。 目前已經開放許多語言版本供下載,可能是因為有點熱烈,也有可能是因為日本震災的關係,下載時可能會有點不順,下載連結: MS Internet Explorer 9 Download 這個版本已經不支援 Windows XP ,建議 Windows XP 的使用者請直接考慮改用 Google Chrome ,或是至少也請升級到 IE8 吧!

2011 年 Blogger 全新介紹影片

圖片
Google 推出了一隻影片說明從併購 Blogger 以來幾次重大的更新,並且提供了許多統計數據說明 Blogger 目前的成就: 同時 Google 也在 SXSW 上公佈 Blogger 也將會有新的 Dashboard 跟新的 Editor (會是有點像 Google Docs 跟 Google Sites 的 Editor):

[Too Late] Firefox 4 RC 終於現蹤影...

圖片
火狐更新真的是姍姍來遲,其實這種更新速度與 IE6 相比真的是不惶多讓,使用者差一點就要募資去紐約時代廣場登廣告請 Firefox 動作快一點了...距離上次 Firefox 4 beta 10 到現在也已經過了六個禮拜,都還在想說不知道火狐還會不會突然又再冒出個 beta 11,我想應該是 IE9 公布即將要在 03/14 上線的關係吧?Firefox 終於丟出了 4 的 RC 版...了!(唉...正式版還要多久啊?) 這個 RC 版本據說也消滅了很多錯誤,同時大幅提升了執行效率,安裝速度變得相當快速,而 JS 的執行測試分數是 3 版的六倍之多,請看分數圖: 從 2008 年 6 月 17 日發表 Firefox 3 至今,這個版本已經撐了快要三年的時間,而這三年之間,Ubuntu 出了整整六個版本(每年兩版), Windows Vista 也換成了 Widnows 7, Mac OSX 從雪豹(Snow Leopard)都快轉化成獅子(LION), Google Chrome 從 2008/09/02 的首個 BETA 版至今已經演化到最新的 11 版(最新版本是 dev 11),連 Safari 都已經出到 5.0.4 (今天更新!), Opera 還跑出個 "mini me" 的手機版,連 Android 都從 0.9 升級到 2.2 ,更別說 iPhone 都已經換了兩隻、iPad 都連出二代了!至今 Firefox 4 還生不出來,實在是說不過去啊!(如果難產就要趕緊剖腹生產,別拖了!) 不管 Firefox 4 比前一代好上多少倍,我都不會再把它當成主要瀏覽器了,因為 Firefox 的更新速度實在是太慢了,尤其是在這個時代。 via Mashable update: 如果 Firefox 的使用者會覺得別的系統、軟體或是瀏覽器是在玩版本號的遊戲,那我覺得還是別裝 Firefox 好了... Ubuntu 哭哭:我每半年作一次大幅更新,竟然躺著也中槍啊...

iPad 2 一出,比較表格還不少

圖片
今天 Business Insider 很快地就貼出最新的 Chart of the Day ,完全不意外的是 iPad 2 vs Xoom : 台灣 蘋科技 chinese.engadget.com 也做了四大天王 平板比較: 為什麼 iPad 一代不順便擺上呢?今年有不少人把年終花在買 iPad 上,看到這個比較表才知道 iPad2 終於追上對手的硬體配備,那之前的銷售價格就隱藏了很多的不合理,尤其是台灣賣得比其他地方晚、價格還賣得比其他地方貴,不少人在這段時間內都應該欲哭無淚吧? 這一次 iPad 2 的推出,只能算是「在同等價位提供跟對手同等級效能的合理產品」,在規格上只是與對手追平,但是拍賣版上已經是哀鴻遍野,年終尾牙抽到 iPad 的人現在連全新未拆要脫手都難了,前幾個月在台灣興沖沖買 iPad 的人也被蘋果徹底打臉,給忠告也沒用。 不過基本上要當虔誠的教徒,不繳點香油錢怎麼說得過去呢?是吧?是吧? XD

Nexus S 跟 One 可以開始升級到 2.3 了

圖片
現在開始 Google 旗下兩隻手機 Nexus One 與 Nexus S 已經可以開始升級 OS 到 Android 2.3.3 了,並且都可以獲得 NFC 功能的加持,像 Nexus One 如此長壽又有競爭力的手機真是難見,不知道要到 Android 幾版才會停止耕莘( iPhone 一代七早八早就被蘋果棄之如敝屣了)。 不過其他的廠商咧?雖然去年底買了 Android 2.2 的手機感覺相當好用,甚至長時間冷落了 iPod Touch (我在 iPod 上還花不少錢買過各式各樣的軟體咧...自覺得浪費...), Android 給予智慧手機的解放感實在是難以言喻,不過,我也想獲得更新啊! 雖說手機可以刷其他的 ROM 來搞個升級,有能力的人甚至可以自己 Build 一個,但是一直搞不懂 htc, Motorola, Samsung 這些大廠的拖延更新到底是在幹什麼吃的,我相信只要關係到自製介面這件事情,一定是廠商自己搞死自己的:自行設計的介面要進行系統移植如果真的有這麼多困難,這表示一開始規劃的開發策略或技術取捨就一定有天大的問題存在,不然就是單純的銷售策略考量要促使使用者換機,才會搞到之後要做系統更新都寸步難行。 如果 Nexus 是個品牌, Nexus S 的出現跟 Nexus One 的並存與同步更新在市場上是相輔相成的,使用者會信賴這個品牌、知道自己不會被輕易的遺棄,而會想要採購這個品牌的手機或是繼續採購同一品牌的手機;如果知名大廠不好好去思考手機系統升級與商業關係的中長期戰略,勢必會不斷的在「推出新版系統、流失客戶、要推出低價或新版手機、被迫重置開發成本、沒想到竟還只有維持同樣的毛利率與市佔率」中打轉,如果這個系統是像 Symbian 一樣是個萬年難變的固執死系統能夠迫使消費者升級,那這種銷售策略很難說不好,不過偏偏 Android 是個熱絡又活潑的新機器人啊,一旦跟不上升級,品牌手機就會立即被嫌棄了。 手機廠商們,快點改變想法吧! via  Nexus S and Nexus One Get Android 2.3.3 Starting Now  <= Gizmodo 的新介面很不錯唷。

Windows 7 SP1 可以開始下載了

圖片
Windows 7 與 Windows Server 2008 R2 的 Service Pack 1 目前已經開放下載 ,如果不是要更新許多台的電腦的人員其實不用下載,只要開啟 Windows Update 就會逐步自動更新到 SP1。大概是因為  Windows 7 目前在使用者端的滿意度很不錯,市場上對於 SP1 的消息與需求並沒有很熱烈,不過對於更新狂來說已經很久沒有安裝大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