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Web」標籤的文章

Change your DNS to 1.1.1.1. Faster and more secured.

圖片
網站服務商 CloudFlare 前幾天公開一組 DNS 1.1.1.1 ,能夠提供更快的網域解析、更快的反應速度、並且提供更好的解析隱私:承諾不會販售你的網域解析資料給其他的廣告商、避免再受到廣告追蹤,更重要的是「它」並不想知道你在做什麼,意思是,你知道的。 跟其他的 DNS 反應速度相比快上不少,也比常用的 Google DNS 快。在台灣設定這組 DNS 會因為距離因素讓來回速度慢了一些,但是機器解析的速度遠高於台灣中華電信與其他 ISP 的 DNS 主機,整體回應速度就快上很多,設定完立即有感。人是很奇妙的生物,在某些對比的情況下,非常容易能察覺到細小的差異,例如圖像高低差了一兩個像素或是退縮了一兩個像素、聲音內有一些雜音、反應速度慢了一小拍等等,這種開網頁網站的速度差異也能立刻感受得到,但是習慣以後應該會慢慢的難以察覺...

Yahoo 收購案 Verizon 表現沉默 + Verizon 也有客戶資料外洩問題

圖片
其實市場也已經觀察到怪異的現象了,自 Yahoo 宣佈將會把網路核心業務賣給 Verizon 之後, Verizon 就開始保持沉默至今,尤其是幾天前 Yahoo 公開承認有 5 億筆使用者資料外洩 之後, Verizon 的沉默更讓人感到怪異,到底這個收購是不是還在進行當中呢? 緊接著今天, Verizon 一名技術員也公開承認他透過公司電腦竊取、並銷售 Verizon 私密客戶的資料多年,包括地點與通話內容。( via Engadget ) 這就像是兩個炸彈撞在一起,美其名是天作之合,講難聽一點是王八(V)綠豆(Y),但 Verizon 手上依然有大筆現金與許多媒體,這些消息並不足以撼動它在網路上的媒體主導地位。 大家似乎都是抱著看好戲的心態在看這場收購案,梅姐的困擾刻劃在臉上,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PS: Engadget 當然率先爆這則消息是蠻敢的,最後還宣告編輯獨立,如果是台灣的藍媒遇到舔共或廣告主不利的新聞立即就自行清理了。

Dropbox 被駭是真的,請趕快更換密碼

圖片
網路上新傳一篇文章  The Dropbox hack is real ,文章裡面描述 Dropbox 的使用者密碼加密規則已經被破解,可以被反解找到原密碼,作者收到料後親自進行驗證,他先找到自己的資料,經過查詢 1Password 是 2014 年修改過密碼,並以此進行測試,發現真的可以反向算出自己的密碼,接著他又用了自己太太的帳號再做一次,他太太用 1Password 管理與產生複雜度高的密碼,從 2012 年至今沒有更換過,結果一樣被反解出來,令他感到驚訝。 1. 如果你很久沒有更改過密碼,請趕快更換 Dropbox 密碼; 2. 看是否有其他服務使用與 Dropbox 相同的 EMAIL 帳號與密碼,也要一併更換; 3. 進入 Dropbox 斷開可疑的設備或不再使用的設備。 4. 如果可以就啟用二階段驗證登入吧。 這讓我想到另一篇說登入密碼應該都改用一次性驗證密碼做登入的文章(忘記在哪了),但是登入密碼透過 Email 發送的環境其實並不穩定, Gmail 的機器檢驗信件邏輯已經很高強了,依舊有可能誤判而收不到一次性密碼,手機驗證則是在跨國跨境、更改門號等等會是個問題。 我的做法是網路服務能用 Google 帳號登入的都改用 Google 帳號登入為主,然後 Google 帳號開二階段驗證或直接手機驗證,偏向是把壓力都放在 Google 帳號上;其他較大的網站密碼則都隨意亂設並且在登入時選擇記憶密碼,如果網站的記憶密碼功能過期、自己忘記、或在外面會臨時用到,則直接重設密碼,等回到信任環境內再重新亂設一次,大概只能做這樣的事情,或是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嗎?

Google 釋出嶄新的音樂探索圖表工具: Music Timeline

圖片
Google 剛剛釋出他們最新製作的研究工具 Music Timeline ,漂亮的圖表工具: 清楚看出各類型音樂在各個年代中的發展與佔據的市場比例; 可以看出音樂類型是從哪個年份開始發展出來的; 滑鼠滑上音樂類型時會舉出幾個年份具代表性的專輯; 點擊音樂類型還可以看到在這個類型底下的子類型,例如 Rock 又分為幾種類型; 點擊專輯當然就直接帶去 Google Music 試聽啦!(需要美國帳號與 IP) 這個工具可說是喜好音樂的人目前最佳的探索工具啊!

[InfoGraphic] 台灣公司關係圖 - 圖表化工具

圖片
以統一超商為查找中心。 基於開發政府開放資料, g0v.tw 台灣 零食 零時政府開發出新的圖表查詢工具 - 台灣公司關係圖 ,並有提供原始碼,希望有人能更進一步美化這個圖表工具。 工具主要是以統一編號進行查詢(作為圖表的中心點),點擊代表公司的圓圈之後就可以看到從這個企業衍生出去的關係圖,圓圈尺寸應該是以登記的資產規模為主,或許就應該加上顏色區分資產等級,在視覺上會更好(像之前捷運出口量的統計一樣)。 從全貌觀察來看,如果企業之間多多少少都有層董事或投資關係,台灣經濟停滯不前、勞工權益不彰、薪資結構不變、社會福利不佳,真的都要這些董事們負責了。 錯綜複雜的商業關係,真是恐怖啊。 台灣公司關係圖: http://company-graph.g0v.ronny.tw/?id=22555003 原始碼: https://github.com/ronnywang/company-graph 台灣公司資料查詢: http://gcis.nat.g0v.tw/ via

[WEB APP] 國道計程收費計算工具:你真的不用特別去安裝 eTag

圖片
 2014 年國道計程收費已經開始實施,可是遠通的罰款四億卻依然賴帳不繳。 你真的不用特別去安裝 eTag ,裝了、儲值也只是肥到遠通,卻省不了你荷包的幾毛錢。要出門開車到外地根本不用管國道繳費的問題,就是簡簡單單的開上國道去、開開心心出去玩,半~一個月後就會寄繳費通知給你(這叫做事後補繳),再拿去超商繳納就可以,並且有一個月的繳費寬限期。 如果想要知道國道計程收費的費用,網路神人製作的這個 國道計程收費計算工具 正巧可以幫上你,點地點就是起點,再看終點是哪邊就可以知道計程價位是多少,如果不是每個月北高往返跑或是家裡開貨運行,裝 eTag 真的省沒那幾塊錢、反而養出一個不受政府管控的肥老闆,是有害而無益於社會,真的計較差那幾塊錢的窮人建議你應該走『省』道,才會省更多,上國道太過奢侈! 國道計程收費之通行費率說明 :不裝 eTag 上國道,事後補繳最安心!如果遠通人員跟你說不裝會被開罰之類的,告他詐欺啦! 未來國道計程收費說明 2014-01-02 update: 請大家多多宣傳「不裝 eTag 也能上國道、六月之後沒裝的人也同享九折優惠」! http://buff.ly/1g2u84E

你覺得 Kindle 很便宜嗎?它讓你花更多!

圖片
Amazon 的平板與閱讀器系列產品 Kindle 似乎真的很便宜,最便宜的電子書閱讀器不過 49 美金,最貴最豪華的平板也不過 379 美金,跟 iPad 499 美金的起跳價相比真的讓人覺得便宜;一開始推出 Kindle Fire 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 Amazon 的 Jeff Bezos 是不是傻了,甚至去拆開 Kindle 看看裡面到底 Cost Down 到什麼程度(結果沒有),接著又說 Amazon 是賠錢賣的。 但是驚人的數字來了: 在一年內有上 Amazon 消費的人當中作比較,擁有 Kindle 的人比沒有的人在 Amazon 上多花了 443 美金!沒有 Kindle 的消費者一年平均花費 790 元(!),而擁有 Kindle 的人一年平均消費 1233 美金(!!!),這個消費數字再怎麼看也高過其他的平板或電子購物網站。 人真的是衝動購物、又喜愛慵懶購物的動物啊! Kindle 就是 Jeff Bezos 送到你手上身兼商品型錄的電子錢包木馬,只要你看得到廣告、就會引起你的購物慾望,接著就能促使你進一步的花錢消費、購買 Amazon 的商品、然後直接在上面完成結帳、東西用最快的速度送到你家門口(並且給你微笑)。還覺得 Kindle 真的很便宜嗎? via

要多少錢才能變成蝙蝠俠呢?

圖片
近年來馬政府爛事一堆,社會紛擾不斷,失業人口不斷增加,政府不斷美化數字,人心浮動就讓犯罪頻傳,巴望著政府能提高效率就是不斷失望,如果這時候能有蝙蝠俠之類的英雄現身、給茫茫群眾一線光明,該多好啊?要多少錢能變身成蝙蝠俠呢? Mashable 就做了這樣統計,並且還給新舊蝙蝠俠分別標上了不同的價格,因為裝備非常不一樣: Mashable : How Much Does It Cost to Be Batman in Real Life? 當個老蝙蝠俠看似比較便宜啊,可是初代蝙蝠俠是在 1939 年誕生的,當時的物價與科技水準可是不能這樣算的啊。 同場加映蜘蛛人 !緊身衣到底能貴到哪去啊?

IFTTT APP 登上 iPhone :更容易設定自動化

圖片
知名的 網路服務巨集自動化 網站 IFTTT 在今天發布了第一個 iPhone App 。 使用者只要下載後透過 iPhone 的操作就可以更快速的自組一些「食譜」 (網站自動化功能的設定被稱做食譜) : 畫面簡潔。 也可以看到其他人分享的食譜。 有興趣快去下載! iTunes Store 這走 。 補充:IFTTT 是一個針對網路服務執行使用者設定工作自動化的網站,就跟它的名字 if this than that 一樣,使用者可以設定「『假如』『這件事情』發生的話『就』做『那件事情』」,而這件事情、那件事情就是指其他網站提供的服務功能,比如說「假如我在網誌上發佈一篇文章就去臉書貼一篇新文章連結」,就是這樣的應用方式,而從這樣簡單的設定也衍生出了很多自動化功能。

[熱] UP UP 加油小人產生器

圖片
由 Haniboi.com 跟 嘖嘖 偕同開發的 UP UP 加油小人產生器 ,真的是很可愛: 看到這個就讓我想到「反核四」五六遊行時招集群眾排列 STOP 字牌的情況: 大家趕緊上去創造自己的字牌吧!中文也可以用喔! 我覺得這應該會紅,因為這個小人圖讓我覺得有戳到某個可愛點,而產生器網頁又做得簡單不囉嗦,還能在 iOS 跟 Android 系統上用,且能夠正確顯示使用中文,隨手就能做出很多有趣的加油字牌,真的令人感到很好玩。

Gogole 推出跨電腦與行動設備的網頁遊戲 Super Sync Sports

圖片
Google 的官方網誌宣布推出網頁遊戲 Super Sync Sport ,這個遊戲除了可以跨足一般電腦與各式平板與行動設備之外,最大的特徵是這個網頁遊戲可以多人共玩、共同顯示同樣的畫面結果(所以才取名叫做 Super Sync)、彼此之間共玩同一網頁遊戲幾乎零落差。 Google 同時也提供了可愛的影片來推銷這個網頁遊戲:

Google+ 的新 UI 設計

圖片
今天登入 Google+ 的人大概都可以看到新的介面設計了,個人是覺得很不錯,這次的 UI 設計用一個設計模版對應了幾種不同的解析度,各類平板應該都可以直接進 Google+ 了。 寬螢幕時 Landscape:

Google 黑黑的導覽列

圖片
Google 換上了黑色的導覽列,跟純白畫面產生對比感,還蠻喜歡黑色的,不知道之後會不會跟 Blogger 一樣開放幾色讓使用者自行修改設定: 其實這樣的設計在有背景圖片的狀態下會顯得更融入畫面當中,比起之前白色做底的導覽列效果要好多了:

Google : 如果你還看不到雜誌出版的未來,我先做 Think Quarterly 出來。

圖片
Google 經常做這種事情。當他們想像一個好用的 Email 時卻沒有的時候,他們自己弄一個 gmail 出來;當他們想像一個好用的地理資訊卻沒有的時候,他們自己弄一個 Maps 出來;他們在想像行動生活與行動廣告時發現沒有一支好的手機,所以他們自己去找了個 Android 出來。 Google 一直在各個大大小小的演講中強調數位內容的未來,並且預告雜誌、報紙這類內容將會徹底免費電子化、並依靠廣告來負擔營運,可是很多人還看不到那個景象,所以 Google 開始動手做出來。 在本周一個名叫 Think Quarterly 的網站上線了,是一個憑藉網站來呈現的電子雜誌, with Google ,跟之前介紹 20 件與 HTML 和 瀏覽器有關的事情 線上書非常類似,不過這個是用 Adobe Flash 發布的,不知道會不會轉成 HTML5 發布,可以 RSS 訂閱這個電子雜誌的更新。 via Google launches beautiful online magazine Think Quarterly

網路 3K 黨與網路偏見

看了 Tom's Hardware 的評測 ,再看一些先前 IE9 一推出後就先出張嘴的網路評論,我相信網路上一定還有一群人,尤其是特定一小群、自以為是「技術掛」或「網路新潮流派系」的人,對 IE 還是會一直給予負面的評價或言論,從幾年前至今一直都是如此。雖然說部分的評論其來有自(我也討厭 IE6 ),但是這種未用先譙的人也實在不少。 即便老態龍鍾的 IE6 有很多非常不優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認的, IE 家族才是真正打開了整個網路大門、促使企業與使用者開始大量使用網路的主角;它也是第一個真的實踐桌面系統與軟硬體與遠端伺服器交互應用的瀏覽器,真的扮演起在概念上是 Internet Interface 的重要部份(底層當然是其他細節技術在支撐,這邊所說的是人機與網路的介接模型); IE7 並非不好,只是有點時不我與,在推出時搭上軟弱無力的 Windows Vista 而沒真的取代掉 IE6 ,但是要在當時批評 IE7 對一些技術標準的不相容,其實有點言之過早,因為當時市場上的技術人員、設計人員也沒真的去配合網路的設計標準(至今依然有過半的市場是如此,總是會偏袒某個瀏覽器而刻意忽略其他的設計選項); IE8 變得有看頭了,也引進了新的技術, Windows 7 效能與應用都相當出色,使用者幾乎都會黏上它,但是這種「網路偏見」已經隱然形成,即便使用 Windows 7 工作得好好的人也要刻意批評個兩句才能凸顯自己有點料的樣子。 我認定這種「網路偏見」的形成,蘋果電腦一直是背後的作手,似乎也沒其他人了。 Jobs 失意的時候內心不知道有多煎熬、多挫折、多自卑以致於有多扭曲,於是在重新職掌蘋果後,從 OSX 開始、到推出 iPod 、到推出 Safari 、到推出 iPhone 、到推出 iPad ,蘋果自從說話開始大聲了,就不斷的在簇擁一種偏狹的「網路偏見」:「微軟是爛的、 Android 是差的、最好連碰都不要碰,只有蘋果是好的;蘋果一旦推出什麼東西,其他人就是 copycat ,蘋果對於其他軟體與技術發明的抄襲,則理所當然是先知 Jobs 想出來的。」

Tom's Hardware 湯姆老爹評測 IE9 效能

圖片
Tom's Hardware 在 IE9 推出後 進行瀏覽器的效能評測 ,不同於以往瀏覽器評測中總是有人挑自己有利的部分進行測試, Tom's Hardware 的評測向來是以項目詳盡為主,評測的內容可以說是琳瑯滿目,除了 HTML5 相容性、CSS3 的相容性、 JavaScript 的效能,也測試了 Adobe Flash 的效能,其中比較少人注意、也是其他瀏覽器刻意不談的:瀏覽器啟動時間與記憶體管理。 測試的 軟硬體環境則是採 Server / Client 的雙向測試 以求公正,這也是其他評測一直忽略的地方,有些網站會刻意針對某些瀏覽器進行導向或優化處理,成為網路世界的特殊案例,而非"尋常案例"(像是 Apple 的網站...);主要客端以 Windows 7 Ultimate (64bit) 為主(傳說 IE9 的 64bit 版本效能更差),並且架設了以 Ubuntu 為主的 Server 來生成網頁、供應網頁與相關檔案,同時也能從 Server 端取得連線數據,在這種內部環境中,排除網路因素的外部影響,大家都一樣,就沒什麼好哭哭了,也能把之前所列的評測項目用很公正的方式測試出來。 評測的各細項可以前去網站觀看,都是圖表,一目了然,總評分如下:

Twitter - 5 years old.

圖片
Twitter 五歲了。 近年來日本因為綜藝節目與藝人的推波助瀾下,日本很快的變成 Twitter 的應用大國,擁有相當高的人口,也因為這次震災的關係,吸引了更多亞洲使用者把新聞焦點與訊息傳播放在 Twitter 上,而 Twitter 也在這幾天邁向五歲生日,一般普遍認為 Twitter 的正式誕生於 03/21 , Twitter 也推出了五週年影片,紀念這個里程碑 :

HTML5 Word Cloud 文字雲 - Meta Trend of Wording

圖片
從某處看到 Timdream 做了一個 HTML5 文字雲 ,主要是運用到了文章用字的頻率分析、依頻率決定字詞大小、再搭配上 HTML5 中的 canvas 來動態縮放文字與呈現文字雲塊,填補空白的效果很不錯,會讓人期待他之後的網路程式作品,底下是把這裡的 RSS 丟進去所呈現的結果: Google 啊... Android 啊... 文章內太多教學式語言導致「可以」一詞用得相當頻繁...試著改用不可以好了... :P 因為有字頻分析,所以這個功能非常適合來判斷某網站的「用詞的隱趨勢」,也看得出網站撰寫的方向,目前這裡除了 Google 跟 Android 之外,好像其他主題還蠻平均的。 update: 其他的色系:

[MS IE9] Internet Explorer 9 正式版開放下載

圖片
微軟早已公開表示將會在美國時間 03/14 開放 Internet Explorer (IE) 9 正式版的下載, IE9 也是第一個微軟有認真傾聽網友需求的版本,支援 CSS3 、具有 GPU 加速功能、與 Windows 7 完美結合、能夠將網站像程式一樣釘在工作列上、有多功能的應用的網址列、更簡潔的外觀與辦透明的設計等等, 眾多特色可以在這個頁面看到完整的介紹 。 目前已經開放許多語言版本供下載,可能是因為有點熱烈,也有可能是因為日本震災的關係,下載時可能會有點不順,下載連結: MS Internet Explorer 9 Download 這個版本已經不支援 Windows XP ,建議 Windows XP 的使用者請直接考慮改用 Google Chrome ,或是至少也請升級到 IE8 吧!

研究發現 Bing 的搜尋比 Google 精準些...

請別再學那些無知的案頭編輯文抄公炒作 Facebook 是 Google 頭號敵人、或是 Google 要跟 Apple 搶食手機市場或懼怕 Apple 這種傻話了,除非你也是無知的案頭編輯文抄公。 Google 已經不只一次重申微軟的 Bing 才是他們最大的敵人,原因無他:因為「搜尋」才是 Google 的核心業務。這個核心業務為 Google 帶來的廣告營利佔整體獲利的 95%以上,其獲利遠大於現在流量高居全美第一的 Facebook 的廣告營收,更別說 Andoid 作業系統在 Google 體系中有什麼獲利可言(除了一些基本的技術交換與協助的衍生獲利之外), Android 是免費的,Google 在 Android 上的主要獲利依然是來自於手機上「間接」的「搜尋廣告」與「內容廣告」(間接的主要獲利,有趣吧? Google 說不久的未來手機也會是免費的。)微軟的 Bing 也已經看清這一點:要先強化搜尋技術,才有可能在網路廣告上拓展市場,而現在正逐漸的迎頭趕上。(真想為微軟這家「軟體公司」說句話:銷售那麼多家電產品的公司來比獲利?蘋果閃邊去啦!) 根據 Study Shows Bing Is More Accurate Than Google, And It's Gaining Share 中寫到,研究發現使用 Bing 的使用者有 81% 在一次點擊後結束搜尋,而 Google 只有 65%,這當然不是「精準」的唯一指標,因為有些人可能愛看多篇網頁、進行內容比較,但是如果搭配 Bing 的佔有率數字從 25% 提升到 27% 來看,這個結果可能就讓 Google 笑不出來了,因為這表示 Bing 的確提供了不錯的搜尋滿意度,而 Google 在 Android 大拓市場之際,市場佔有率甚至還相對的微幅下降( 70% => 69% ),市場會說話! 微軟對 Bing 也下了很多的努力,在搜尋過程當中甚至會監控 Google 對於一些搜尋字詞的搜尋結果頁來反應自己的精準度,也因此在二月初爆出了 Bing 複製 Google 搜尋結果的猜測,連 Google 本身都不得不出面寫篇文章來電一下 Bing ( Microsoft’s Bing uses Google search results—and denies it ),新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