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Windows」標籤的文章

Windows 11 跳過 TPM 2.0 安全模組檢驗的安裝法

圖片
此方法主要適用於製作媒體檔 (USB 安裝碟) 進行安裝,或於 VM\VBOX 虛擬機內安裝使用。 如果是要升級安裝,最後有微軟官方提供的方法可以參考。 安裝到這步的時候,安裝程式檢驗系統沒有 TPM 2.0 ,無法繼續進行安裝,請回到上一步選擇安裝版本的步驟,按下 CTRL+F10 會開啟命令列 CMD 程式,輸入 REGEDIT 就可以叫出登錄編輯程式: 在程式內找到 HKEY_LOCAL_MACHINE \ SYSTEM \ SETUP 這個資料夾: 在 Setup 上方按右鍵新增「機碼」會新增一新的 Key 值,命名為 LabConfig ,於 LabConfig 右方視窗內右鍵新增兩條 Dword 32 位元值,分別命名於修改設定值: ByPassTPMCheck = 1 BypassSecureBootCheck = 1 像這樣: 關閉登錄編輯程式與 CMD 視窗後、再下一步會重新檢查一次,這時候就會通過檢驗,並可以繼續進行安裝了: 這只有跳過針對 TPM  2.0 安全模組以及安全啟動功能的檢驗,如果是 CPU 或主機板晶片過於老舊、記憶體容量過低,則依然無法通過檢驗而會卡關,在 VM 內的設定只要依照最低需求給予 雙核心處理器、設定高過 4GB 記憶體 ,即可通過相關硬體需求檢查。 Windows 11 安裝的基本硬體需求: 升級安裝的怎麼辦?微軟也開放讓至少有 TPM 1.2 的硬體進行升級,並且在官方網站列出方法: 一樣是開啟 REGEDIT 後加入機碼值強制允許安裝程式繼續進行,在還算新的電腦硬體當中獲得安裝 Windows 11 。 不過這兩種安裝方式,其實削弱 Windows 11 本身的安全性,在作業系統的安全性評量上可能會比較吃虧,這就是使用者自找的了。

微軟 Windows 11 於 10/05 正式推出

圖片
  微軟的 Windows 11 於 2021/10/05 正式推出,有安裝 Windows 10 的適合電腦就可以直接免費升級到 Windows 11,適合電腦指的是能通過「 電腦健康情況檢查 」程式檢測的硬體設備,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大概就是主機板要能啟用 TPM 2.0 安全模組才能通過檢測並且進行升級。 網路上也有教學如何從微軟的伺服器上抓取 ISO ,其實方法跟 Windows 10 大同小異,可以自行搜尋看看。 整個升級安裝過程非常簡單愉快,在 Windows 10 的環境下進行升級,在邊看影片邊上網查找資料的狀況下啟動升級程式後,就默默地在背景跑完整個安裝流程,帳號登出後系統才會進行重新啟動,開機後就已經升級完畢,超順暢的一次升級體驗。 整體介面是一次大翻新,連視窗動畫也與以往有不同的感受,視窗的圓角處理也比以往更明顯,整個使用來說是全新感受、視覺上更加舒適。 除了介面翻新之外,也新增了不少功能,像是新的側邊工具視窗、新的開始列表等等,從 Windows 10 的經驗來看,接下來的「滾動式更新」一定還會帶來許多修正與新的功能,而另一個令人關注的功能「原生執行 Android App 」在這次升級當中還沒出現,應該會等到明年微軟與 Amazon 更進一步敲定 App Store 後的更新才會發布了吧? 至於要不要升級其實是個廢話問題,我使用的作業系統永遠都是維持在最新版本的,從沒例外,升級後不會用是人有問題、程式不能用是 App 有問題,跟系統一點關係都沒有,之後不論人或是 App 都是必須跟上的,那現在還在用舊版本系統幹嘛呢?勇敢升級下去就對了。

微軟推出更先進的筆電 Surface Laptop

圖片
直接說重點: CPU 是第七代 i5 / i7 記憶體 4GB\8GB\16GB 顯示元件 INTEL HD650 夠你玩 LOL 跟大部分遊戲了 14.5 小時影片撥放時間,注意,這是影片撥放時間,不是水果公司用 WIFI 上網看看網頁而已 1.25 公斤而已 13.3 吋,解析度 2256*1504 解析度,注意,這是觸控螢幕! 杜比音效、臉孔辨識登入、 結果看到網路上的中文新聞部落格說「微軟推出更傳統的筆電」,幾乎都沒提到這台是觸控螢幕,好像就真的是一台傳統筆電一樣,傳你老母雞啦,這些外電記者\部落客的眼睛不知道是觸目或是不知道在翻譯哪裡的,沒發現這台一樣配備 PixelSense 多階壓力式感應全觸控螢幕、支援 10 點感應、採用第三代金剛玻璃嗎?除了支援觸控還可以使用 Surface Pen 。 售價 999 美元的機種論基本核心就有實力直接單挑水果 1799 美元的機種,全觸控螢幕 10 秒內一拳就打趴那個水果牌的假太極宗師 Touchbar 了,結果中文消息卻都在寫一些 543 的東西,還在寫「這台跟蘋果的 Macbook Air 相比..」比你老母雞啦,微軟是用 Macbook Air 的尺寸放進了一台 Macbook Pro 的效能還給了全觸控螢幕,早就不是 MBA 那個等級的東西了,持續使用時間比 iPad 更久。 雖然預裝 Windows 10 S 讓人有點詬病,但是微軟提供年底前可以免費轉換到 Windows 10 Pro,一整個誠意來著,之前 Surface Book 已經放生掉台灣了,我看 Surface Laptop 在台灣這種報導氛圍之下,應該也是會再次放生吧?真希望台灣微軟這次能引進啊! Surface Laptop Spec Introducing Microsoft Surface Laptop

升級 #Windows10 後移除舊版 Windows

圖片
首波 Windows 10 應該跟我一樣是從升級獲得的,只要在升級時選擇不要保留程式跟檔案,跟乾淨安裝有很接近的效果,但在升級到 Windows 10 的過程當中,安裝程式的做法跟之前升級 Windows 8 一樣,會把舊版系統打包丟到 Windows.old 去,可是在這版中已經沒有磁碟清理程式了,必須從電腦【設定】中去執行清理。

Remote Desktop App for Win/Mac/iOS/Android

圖片
在 windows 8 更新成 8.1 的同時, microsoft 也推出了新的程式增強 windows 的功能,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 Remote Desktop 的 Client 連線程式,將以往只有工程人員或 MIS 常常在用、卻不是很好用的 Remote Desktop 下放民間,讓一般使用者也能輕鬆設定與使用。 微軟這次卯足勁一口氣推出了 Windows 版、 Mac 版與兩大陣營 iOS\Android 上的連線 app ,先不說桌面的連線程式,使用者如果有 iOS/Android 的平板,現在終於有官方的免費 app 能夠透過 RDP 連線上 Windows 8 ,微軟也將相關操作功能重新整理過了一遍,以配合兩種平板的操作習慣,遠端的操作感很好之外,整個操作畫面也有相當好的連線畫質,擺在桌上光是眼睛看,簡直就像是直接多了一台 Win 8 平板可以使用啊! 以往 Mac 的 user 要購買 Office 2010 才能擁有 Remote Desktop Client ,這次連 Mac App 都一併準備好,讓沒有 Office 的 Mac User 也可以遠端操作 Windows 桌面了,真的是誠意來著啊!話說回來,透過平板的遠端連線去認識 Windows 8 的開始選單與操作,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這大概就是微軟這麼積極推出遠端桌面連線程式的關係吧? Microsoft Remote Desktop for Windows Microsoft Remote Desktop for Mac Microsoft Remote Desktop for iOS Microsoft Remote Desktop for Android

Nexgen Reader for Win 8 :Google Reader 閱讀器

圖片
Nexgen Reader 的畫面簡潔有力,設計有考量到觸控使用,且符合使用方向。 Nexgen Reader 是我用到現在覺得最佳的 Google Reader 客端桌面軟體,尤其它是 Windows 8 的 Metro APPs ,有完整的 Metro Style 設計風格,也各方面都考慮到觸控的需求(當然用滑鼠也一樣好用),並且能延續部分 Google Reader 熱鍵的使用習慣(例如 N and P)。 有完整的Metro Style。 按下鍵盤的「?」就會顯示可用的熱鍵,部分延續 Google Reader。 在市集內售價 NT 90,但是可以全功能無限期試用。 一定有人覺得為什麼不用瀏覽器看就好了(我原本也這麼覺得),但是當有雙螢幕之後,在另一個大螢幕上用 Metro Style 的軟體是非常舒服的事情,在低於 15 吋的小螢幕上使用 Windows 8 不太能體會的出來,但是在桌上型 22+ 以上的螢幕就會覺得 Windows 8 為此而來,這樣就能同時在其中一個螢幕用傳統桌面作事、又能在另一個螢幕上查閱資訊了。 Nexgen Reader for Win 8 Windows Store: http://apps.microsoft.com/webpdp/app/30648d7a-f0b5-4719-8ca9-7ed6ce3b4b9b

修正同步 Win / Mac / Ubuntu 內的系統時間

最近常在 Win 8 跟 OSX 之間轉來轉來去,系統時間不一致的小問題漸漸覺得有問題了,網路上找到解法,結果方法就是少數服從多數,從 Windows 改: 解决方法: 让 Windows 把硬件时间当作 UTC 开始->运行->CMD,打开命令行程序(Vista则要以管理员方式打开命令行程序方可有权限访问注册表),在命令行中输入下面命令并回车 Reg add 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TimeZoneInformation /v RealTimeIsUniversal /t REG_DWORD /d 1 至於為什麼會有時間差異,請去看來源文章了。 via 解决 Windows 、Mac 和 Ubuntu 时间不一致的问题

升級 Windows 8 後:移除 Windows.old

圖片
現階段使用 Windows 8 的大部分人們應該都是 使用429迷蹤步 升級上來的吧?升級過程當中如果採用的方式是只保留個人文件這種方法,升級程式會將整個舊版系統、連同先前安裝程式放進 Windows.old 資料夾內,相當的占空間,拖去垃圾桶是沒辦法直接丟掉的,必須靠下面的方式進行移除。 正規法: 按 Win + R 執行 cleanmgr 磁碟清理程式:

OSX / Windows / Linux 反轉滑鼠滾輪滾動方向

圖片
OSX Lion 剛推出就出現了一個頁面滾動方向的爭議, OSX 設計團隊認為的自然滾動方向跟滑鼠界流行將近二十年的滾動方向相反(Win95時期滑鼠才長出滾輪的),這連帶影響了許多軟體操作習慣,包括在軟體中放大縮小的體認感(像是 Google Maps 中 Zoon in/out ),對於使用單一作業系統的人來說,只要習慣一陣子就沒什麼問題,但是對於跨界\跨系統的使用者來說問題就大了(不過 Apple 才不會管你,因為 Apple 的滑鼠一直以來都沒有滾輪)。 你知道強迫一個年紀超過二十歲的右撇子突然改用左手為主做事情是會造成腦內失衡的嗎?如果短期內換來換去更有可能造成認知不協調或是失能的狀況! 因為突然的強迫改變習慣,會造成腦內活動的主要區域改變,腦電流與養分供給要時間適應與調整,突然的改變對於認知、心理、生理都是強大衝擊,腦要重新訓練達到左手工作、又要調整養分供給與血液流向,可能在短期內右手已經逐漸跟不上、左手又沒辦法順利主導而造成失能。(自動省略兩萬字)所以,熟悉20年的滑鼠滾輪方向受到改變是很大的影響!而跨作業系統工作的人來說,白天 Linux / Windows 晚上 OSX ,不只桌機滑鼠,還有觸控板的方向也是跨界不同,這樣的改變更是短、快、衝擊強,是會搞死人的,一整天下來連髒話都會飆出來...(再省略兩萬字) 遇到這種情況一種是改變 OSX ,一種是改變 Windows / Linux,最後一種就是繼續維持習慣分裂、看什麼時候把分裂變成習慣...

[Preview] Windows 8 Developer Preview : Amazing.

圖片
用了幾天 Windows 8 Developer Preview ,只能說「我回不去了」...至少短期內、幾個月,或是一年內,是這樣子沒錯。 這次 Windows 8 不像 Windows 7 是急著為了洗刷 Vista 而推出的東西,或是該說,微軟原本就是想做成現在 Windows 8 的模樣,只是因為 Vista 推出的市場時機太不巧了,不論頻寬、記憶體、甚至是主機板都還沒到位,只好把 Windows 7 送出來,並且更努力的把 Windows 核心從頭到尾重新處理一遍後再拿出來;而我原本是以為 Windows 8 不過是前一版本拉了張皮出來,但是使用過後,我會推薦所有身旁有能力自行安裝 Windows 的人現在就用 Preview 版吧!

2011 年初統計:誰是智慧手機的贏家?

圖片
The Nielsen Company 統計了 11 月到 1 月初的使用者數字, Android 市占率提升到 29%, iPhone 維持 27% 不變, RIM 則已經下滑到 27% ,Windows Mobile 則在推出 Windows Phone 7 後跟前輩們一同搶下 10%,而品牌上在 Android 市場中最大贏家是 HTC ,竟然可以佔有整體 12% 的市佔率, Motorola 真的也靠著 Android 起死回生拿下 10% , HTC 的 Windows mobile 區塊內也佔有整體的 7% ,總共囊括了 19%,在智慧手機市場已經是可以跟蘋果與RIM分庭抗禮的公司了。 The Nielsen Company 也做了精美的圖片供參考,只是這種有價統計,圖片還真夠小的,請自行放大觀看了:

Windows 7 SP1 可以開始下載了

圖片
Windows 7 與 Windows Server 2008 R2 的 Service Pack 1 目前已經開放下載 ,如果不是要更新許多台的電腦的人員其實不用下載,只要開啟 Windows Update 就會逐步自動更新到 SP1。大概是因為  Windows 7 目前在使用者端的滿意度很不錯,市場上對於 SP1 的消息與需求並沒有很熱烈,不過對於更新狂來說已經很久沒有安裝大檔案了...

Windows XP Error Music : 錯誤音效電子樂版

只能說這段音樂影片實在是太強了,看起來是日本人做的, Check it out:

Windows 7 Enterprise 企業版提供 90 天試用

圖片
在即將正式上市之際,微軟在 TechNet 上開始 提供 Windows 7 Enterprise 企業版的正式版下載 ,並且可以免費試用 90 天。 剩下兩天, Windows 7 就要上市囉~

Microsoft Office 2010 the Movie

我覺得 Office 2007 做得相當的成功,雖然有不少人用不慣 Office 2007 新型態的 Ribbon Panel ,我卻是一用就上癮,感覺這遠比之前拖過來拉過去的古老工具列設計要好得太多了,而 Office 2007 也是讓我變得少用 Ubuntu 的一個主因:當用到 OpenOffice 時,就是會忍不住重新開機進 Vista 或 7 。 微軟預計接著要在今年底、明年初推出 Office 2010 了,不知道會有什麼驚人的改變,但是微軟卻在一開始就下重金行銷 Office 2010 , 架設了猶如電影一般的網站 之外,連電影影片都拍攝出來了,先前較短的預告片: ㄎㄎㄎ,看到 Ctrl Alt Delete 真的很搞笑,而一段看似正式的電影內容影片也放出來了: 啊... 2003 最重要的人物、2007 的隱藏版角色竟然 被送去 死了! XDDD 不知道這樣的行銷能抓到多少企業主的心、能夠促使企業儘快升級到 2010 ?如果還有公司還在用 Office 2000 ,那...還真的不如去用 OpenOffice 就好了...

Windows Vista SP2 Released - Download Now !

圖片
微軟在 5/26 宣布釋出 Windows Vista Service Pack 2 ,這次的 SP2 將會提供一些新的功能,有更好的 Wi-Fi 連線與藍牙連線、支援更多種類的 CPU 、可以燒藍光光碟、系統內更快速的搜尋等等。 在安裝 SP2 之前使用者要確定已經安裝過 SP1 ,而安裝過 SP1 的英文版使用者現在系統應該已經下載完最新的更新檔案了,除了英文版之外,這次一樣同步更新日文、法文、德文與西班牙文,其他語言將陸陸續續釋出,不過照以往經驗,正體中文版應該會遲到一個月左右。 如果對線上更新不耐的,可以透過秘連結直接下載: Windows Vista Service Pack 2 (32-bit) ( 348.3 MB ) Windows Vista Service Pack 2 (64-bit) ( 577.4 MB ) 如果想燒出來的話,還有 ISO 完整版(Vista SP2 + Windows Server 2008 SP2 +五國語言) 可以下載,不過這要 1.3GB ...太累了吧? (呼,有兩台要裝哩...)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8 Official Download

圖片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8 進行 Beta 2 相當久的時間了,或許是因為歐盟的反對,預計出現在 Windows 7 內的 Internet Explorer 8 變成可以 Disable 掉的選項,而詭異的是 Disable 掉之後,拿到新電腦的人知道要怎麼抓 Firefox 、 Google Chrome 或是 Safari 嗎? 而 Mac OS X 是不是也應該 Disable 掉預先安裝的 Safari 與 iTunes? 或是 Ubuntu 應該在安裝的時候讓使用者選擇 Firefox 或 Midori? 另外也有可能最近的 Safari 與 Chrome 發展的很快,而與 IE7 的比較讓 IE 系列面對 JavaScript 的應用層面趨於弱勢,微軟也正在積極的推廣 Silverlight 的應用,只好在這個時候先端出 IE 8 這盤菜了,先讓使用者嚐嚐、BOUNDLE 了不少線上服務、讓使用者徹底習慣一下、之後的壓力才會比較小一點吧? 繁體中文版依然慢吞吞,可是卻已經可以 在美國網站上 抓到了,不過還是習慣安裝英文版啊。從 Windows Live 進去會基於 IP 位置被導向中文網站,真的是很煩,最近對於音樂、網站服務、軟體基於智慧財產權的「語言分離主義」越來越感到不滿了。

Notebook Hardisk :硬碟經常發出怪聲/磁頭歸位聲的問題與可能解決方法

圖片
最近趁著硬碟正便宜的時候,為小 NB 換了一顆新的 WD Scorpio SATA 160GB 的硬碟,把原本日立的換了出來,使用起來相當愉快,但是卻發現一個問題,在夜深人靜的夜晚裡使用時,硬碟總是三不五時會發出「噠、喀」的聲音,如果這時候要讀取檔案或是切換程式就會聽到馬達重新啟動與高速旋轉的聲音,讓人感到相當厭煩。 照理來說,這種情況一般只發生在電腦關機與硬碟進入休眠的時候(在 Windows 當中做電源管理,當時間超過設定值的時候讓硬碟進入休眠狀態時有一樣的情況),通常這時候如果重新啟動檔案或動作,就會聽到類似的聲音,如果是新生代大概會以為是硬碟快掛了而緊張的半死,但是有經歷過 DOS 時代的人應該都會知道這是硬碟在做 Parking 的動作(磁頭歸位),當硬碟接收到 Parking 的命令時就會強制磁頭回歸到安全位置(這時候就會聽到類似「喀噠」的聲音),而硬碟馬達則會進入停止運作的狀態讓磁盤繼續旋轉至逐漸靜止,啟動檔案時磁頭又從原本的位置快速移出(「喀噠」again),馬達重新啟動帶動磁盤而出現高速旋轉音。 當硬碟資料受損、出現壞軌、磁頭要重新搜尋磁盤上的資料時,也會進行歸位停駐再重新啟動,所以老硬碟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大概就是硬碟快要掛點的時候了,這種聲音成為一個判斷的依據,可是以現在的製程來說,新硬碟是不可能在初期就發生這種事情的,因為如果是瑕疵品,那連安裝作業系統都會產生問題才對。 會一直停駐磁頭發出聲音的這個問題,其中是包含兩種技術在裏面的,一種是 Head Load/Unload Technology,就是前面提到讓硬碟磁頭歸位的技術,而馬達停止運作則是電源管理技術(Power Managgement),通常,這是因為電源管理程式或元件發出命令,指示硬碟要進入休眠或是停止狀態,硬碟才會讓磁頭歸位並且停止馬達的運作。 粗淺的來說是這樣,不過要先寫一下別的東西。硬碟基於資料保護與資料延續等原因與義務,是有限制使用壽命的,這是一種人為的規範,也是一種人為的刻意限制,並非物理性運作的壽命時間,原因是避免硬碟過度長時間使用、等到硬碟真的發生故障後會造成資料無法挽救的狀況;像是一般硬碟會強調「平均故障時間 300,000 小時」,實際上硬碟可以使用的時間遠超過這個數字,但是這樣的機制是讓使用者知道這顆硬碟是否差不多該換了,許多資訊單位也會依照這樣的...

[iPod Touch] MediaCoder : 影片轉檔軟體的特製版,免費。

圖片
接下來要解決 iPod Touch 上影片轉檔的問題,要在 iPod Touch 上獲得最好的影片效果要考量到很多問題,像是影片縮放、壓縮率、播放順暢度以及專屬的檔案格式 MP4 或 QuickTime ,而好用又免費的轉檔軟體並不多,對下載一堆影片的人來說,一片一片的轉又很費功耗時,即使 CPU 再快,轉一片也要花上不少時間,光是設定影片轉檔格式與測試相容性就很煩,再說很多下載的影片都是採用 rmvb 格式,這並不是很多影片轉檔軟體都會吃的格式,不過 iPod Touch / iPhone 出了這麼久了,網路上應該有解決方案了,很快的就在網路討論區找到有人介紹的這個 MediaCoder ,除了有 for iPod Touch / iPhone 3G 的特製版之外,這還是一個 Free 軟體,不過好像沒有 OpenSource ,看起來也像是中國大陸那邊維護發展的軟體,不過這不管啦,至少這個軟體不黑心,這類遊走模糊地帶的軟體現在也是以中國大陸為發展重心。 MediaCoder for iPod Touch / iPhone 3G Edtion 的主要功能有: * Supporting iPhone, iPod Touch/Classic/Video/Nano * Decoding most popular A/V formats(包含了 rmvb 格式) * DVD/VCD/CD ripping(直接抓片子啦!) * Clipping and cropping(簡單的剪接功能) * High quality, 2-pass mode available * Optimized for multi-core processors(雙核心跑起來愉快啊~) * Advanced encoding settings for Pros * Absoultely FREE(這是重點!) 支援的檔案格式有: * MP3, Vorbis, AAC, AAC+, AAC+v2, MusePack, Speex, AMR, WMA, RealAudio, mp3PRO* * FLAC, WavPack, Monkey's Audio, OptimFrog, AAC Lo...

[Windows 7] iPod Touch 與電腦 WiFi 對連

圖片
買了 iPod Touch 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搞定一些連線的事情,而我的 desktop 與 notebook 都是用 3G 上網,想玩 iPod 還非用這種方法不可。( ADSL 對一個行動者來說實在是太不實際的東西了) 大都會區當中 WiFi 無線環境雖然已經很多,但是在一些特定場合當中 notebook 用 WiFi 對連再 Bridge 橋接上網是省卻很多囉唆事的好方法,例如在公司裡有固接網路卻沒有無線網路、公司 WiFi 設定很囉唆、 notebook 或家中電腦只用 3G 上網時;而用 WiFi 對連也是 iPod Touch 與電腦進行一些進階用法的基本法。這種方法其實就跟以往 desktop 用跳過線的網路線直接對接是一樣的方式,只是用 WiFi 設定起來更方便。 ㄟ,基本上身旁周遭我所認識且有筆電的人,好像沒幾個人知道這種電腦對接並且可以直接分享檔案的方式,沒有 AP 就只好哇哇叫、嚷著要隨身碟,真怪。 在 Windows 7 當中打開 Networking and Sharing Center: 選擇 Setup a new connection or network, 在類型選擇當中選擇 Set up a wireless ad hoc (computer-to-computer) network, 一個功能說明畫面,建議不會用的人看一下...囧 設定一下無線網路名稱,安全類型選擇 WEP 就好,反正只有短暫連線,記得要設定密碼,考量一下 iPod Touch 輸入能力,別設定太複雜, 這樣就完成網路連線設定了,並且會直接連上這個虛擬的無線網路環境, 這樣就表示電腦已經連上這個虛擬的無線網路環境,等著別人進行連線,在 iPod Touch 當中立即可以看到這個無線網路、連接上就表示跟這台電腦對連成功了,近距離的無線接觸,訊號當然是粉強粉強,ㄎㄎㄎ。 要在沒有提供 WiFi 網路的環境讓 iPod Touch 上網收個信、更新一下 RSS 也是透過這種連線方式,只要進一步在 notebook 的相關設備上(網路卡或 3G 網卡)上進入內容、設定該設備的 Sharing 、允許其他電腦透過網路卡或 3G 網卡進行上網連線即可,iPod Touch 或其他電腦就可以利用 WiFi 訊號透過橋接進入固接網路或 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