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YouTube」標籤的文章

新垣結衣新巧克力廣告公開 - 日本低 GI 健康訴求 - 近來日本的影片廣告

圖片
主打健康考量的巧克力。 這裡沒有業配文。新垣結衣 新廣告「明治巧克力效果」 在網路上優先正式公開播出: 看到健康飲食的議題 自 20 年前日本經由蛋白質控糖治療糖尿病與老年肥胖症後,日本掀起追求低糖、低澱粉、低醣值的飲食風,低糖低澱粉飲食也 讓人避開在馬英九執政時期爆發的一連串食品危機 。 在日本盛行低糖低澱粉低醣值的飲食方法後,最直接受到衝擊就是日本國內的製酒業,因爲幾乎所有飲食指南與健康書籍書籍都指向酒精飲料是屬於高碳水高醣值且必須經由肝臟代謝的飲品,日本製酒大廠也立刻擬定對策開發出許多減醣、低醣、甚至標榜零醣值的啤酒與飲品。 其次衝擊的即是零食製造業,大量減醣、改用代糖的零食出現在市面,進而開始降低澱粉類零食、轉向開發各類以肉類、海鮮類、膠質類爲基底的各式零食,取代原本澱粉爲主的零食市場。而終究這股風潮穩定下來後,重新回歸到市場基本面上各取所需。 這波廣告可以看到明治主打巧克力帶來的健康效果,企圖重建一般人對巧克力零食的印象,對抗「只是甜食、必須降低食用次數的負面觀感」,強調巧克力內含巧克力多酚能為人帶來各種好處,網頁上明載巧克力一次攝取太多,巧克力多酚將會被身體排出,建議是一日多次食用,同時附帶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熱量建議,每日可以食用 200 大卡的零食。 明治也將巧克力含量提升到 72%,降低熱量,認爲在此範圍內不會引起血糖過度波動,屬於低 GI 食品,從這一整個產品開發與行銷概念來看,零食業者爲了打入健康市場,作出各方面精心安排的努力,相信這股零食健康風潮。應該會繼續發展下去。 台灣的發展速度就相對慢了,主因是台灣以傳統統計方式作為食品營養學基礎、等待淘汰的老人營養師實在太多了,新世代藉由血液分析進行追蹤的新一代食品營養師還在努力萌芽的階段,直到近期才有看到零醣值啤酒、零醣肉乾與甜菊糖巧克力出現,低碳水飲食從防彈咖啡、到 168 節食、健身活動大量推廣才開始佔有市場一小席地位。 看到廣告播放的議題 另一個是看最近日本的影片廣告,日本影片廣告製作在網路串流的影響下,逐年開始從電視頻道轉向網路平台發展爲主,尤其是日本青少年世代開始大量接受 Youtube Instagram Tiktok 等社群平台、幾乎不看電視的社會現象逐漸形成後,又遭遇到這兩年中國病毒武漢肺炎所帶來的經濟衝擊,遠距上班、居家上班成爲公司考量工...

Apple 預計在 10/18 10 a.m. PDT. 舉行發表會、並已上 YouTube 預告

圖片
  蘋果在上個月秋季發表會後,市場原本就預期會將會依照往例、在 10 月份會有另外特別發表會(EVENT),公開非定期更新(像手機、平板等爲定期更新)的新品(所以被列做 EVENT),時間就定在 10/18 PDT 早上 10 點,預計是台灣 10/19 凌晨 1 點。 而這個發表會時間正好定在 10/20 Google Pixel 6 發表會的前一天,這種商業手法還蠻常見的,之前三星跟 Google 經常搶在蘋果秋季發表會前幾天公開新品,但這次卻是蘋果這樣搞,且蘋果更直接的 直接在 YouTube 中定下直播時間 ,這是蘋果很少做的事情啊。 很多人是預期蘋果將會發表一連串電腦新品,不過一切都是傳聞,所以也沒什麼好猜的,就等 10/19 凌晨時再看看。不過按照這幾年慣例,等隔天早上直接看別人整理好的資料比較簡單舒適了。賈伯斯走後,科技界很少有驚喜了,不論是哪一家的新品發表會,都不會因爲好奇而搶著要知道內容,反正事前都走漏不少訊息、事後也都沒有引起什麼波瀾。

星艦中知名的柯克艦長 威廉·薛特納(William Shatner)將於今晚升空前往太空

圖片
  在星艦迷航記當中飾演柯克艦長的  威廉·薛特納(William Shatner) 將於台灣時間今晚 21:30 (8:30 a.m. EDT  = 13:30 UTC) 搭乘 Blue Orign 的火箭太空船啟程前往太空一遊,高齡 90 歲的他扮演了半輩子的柯克艦長,終於能前往浩瀚無垠的宇宙(雖然是只有一下下),也將成為地球太空史當中年紀最大的太空人。 Blu Origin 網站將會 全程實況直播 ,同時也會 在 Youtube 頻道上進行 直播,一起見證人類太空史的新里程碑吧。 via Gizmodo

夕張 - 因礦業式微而整個傾頹的北海道城市

圖片
這是一部上周末比較常在 Youtube 推薦被看見的影片,一位現在 旅居日本的中國人老宋 拍的影片,去看了 90 年代許多台灣人都聽過的日本城市 夕張 的現況。 很多人聽到夕張應該想到的都是白綠外皮、果肉橘黃多汁的哈密瓜,以及藉由哈密瓜所製作的各類零食與點心吧? 夕張市位於日本北海道中部地區,其實最初是因挖掘煤礦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近年(也大蓋 20 年間)才因生產哈蜜瓜聞名,台灣人或多或少都從朋友帶的伴手禮、零食、或是水果店內聽過夕張這個名字。 隨著日本管控煤業、大幅降低挖掘需求後,夕張逐漸面臨到人口外移、經濟下滑的狀態,也曾企圖轉型爲觀光都市、西飲大型集團投資要成爲滑雪場,卻都宣告失敗,在北海道的氣候下,讓這座城市逐步走向傾頹,原本有 12 萬人的城市逐年萎縮到剩下不到 8000 人,人數少到野鹿都已在城市內散步、休息,不會懼怕人類。 JR 在 2019 年也宣布暫停夕張支線的運作,原因不外乎是載客量已經完全無法負擔鐵路交通的維運,當地現在只剩下居民生活使用的公車還勉強運行著,除了搭公車只能自行開車前往,很難想像這是距離北海道札幌不到 60 公里的城市。 一個城市的傾頹,情景總是令人感傷,遺留下的廢墟,卻也讓人遙想當初的風光。

任天堂公開 薩爾達傳說 荒野之息 製作過程影片 (日語英字) #switch

圖片
共有三段 The Making of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Video – The Beginning The Making of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Video – Story and Characters The Making of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Video – Open-Air Concept

不可在工地播出的廣告:保力達B 2014

圖片
政府應該是怕有更多砂石車去總統府四周閒晃吧?不能在工地播的廣告就只能靠網友們多宣傳了。 相關新聞: 含酒精口服液廣告 不得出現勞工工作畫面

Wired : 一杯咖啡裡面該有的東西

圖片
Wired Magazine 其實也很努力經營影片頻道,這些影片透過動畫與圖表很生動的說明一些知識性內容,前幾天剛上架的 What's Actually Inside An Average Cup of Coffee ,不囉唆,看影片: 看英文版比看中文版好太多了。

網友實驗:冰淇淋 六小時 不溶化

圖片
左邊 瑞穗鮮乳蛋捲冰淇淋 32元一支 右邊 冰戀雙旋冰淇淋-巧克力 40元一支 時間:2013/06/28 10:50 7-11購買 實驗地點:家中冷氣房內 恆溫約在27度 這真的是太他馬的驚人了!

YouTube Trends Map - 影片趨勢地圖

圖片
Google 推出了 YouTube Trends Maps 影片趨勢地圖 ,讓使用者能夠發掘與瀏覽現在 YouTube 上正在產生的瀏覽變化,能夠依據地圖分布看出各區域的熱門影片,同時也用視覺化的條列來呈現目前 YouTube 上最熱門影片、男女性有興趣的影片與各年齡層有興趣的影片: 透過視覺化、圖表化的趨勢地圖,使用者能更快掌握各地、各趨勢、各年齡層的熱門影片。如果是對台灣境內的新聞媒體來說,應該會更容易找到網路影片來撥放了,甚至可以藉此掌握分眾趨勢、提高收視率? 我建議經常翻拍網站影片說是獨家的 TVBS 、常報些不知所謂獨家新聞的中天新聞、跟直播對岸央視演歌節目的東森新聞台乾脆安排整個下午或午夜時段直播 YouTube 上的熱門影片就好了,只要找個工讀生依據這個趨勢地圖建立撥放列表後,攝影機對著螢幕拍攝連續播出、或乾脆直接畫面轉送播出,收視率一定會更高。 反正這幾個新聞台的內容不是狂抄其他平面媒體、就是同一則新聞重述三~五次拖時間、然後一定會安排很長一段時間翻拍網路影片、甚至在中午時段直播對岸歌唱或選秀節目,那不如直播這些網路影片算了,省人力又省設備,而 Google 又提供了這麼好的趨勢服務,觀眾也能獲得更多元的內容呢。:P

關廠工人案是勞委會失職,不應將問題推到法律的借貸關係

圖片
請看影片,立委質詢內容邏輯清晰、清楚、易懂,不解釋。

引發創意的日本廣告: JPCMHD 的日本廣告收集計畫

圖片
日本廣告向來令人感到高品質,但是卻不像美國的電視廣告這麼容易被接觸到(像每次超級杯都會有大型廣告池播送或收集廣告)。日本一位 YouTube User JPCMHD 默默的收集日本每週出現的新廣告,並且上傳到 YouTube 供全世界欣賞,而他目前已經上傳了 34 部(週) 20X 部影片,真的是令人吃驚!如果這個計畫能夠持續累積下去,這個人的頻道將是一個豐富的創意資產!(可是我認為管他是台灣什麼廣告教父教母"都"應該會心中竊喜「啊~終於有輕鬆抄廣告的地方了~」) 在欣賞這些廣告的同時,也會感受到日本的創意能量,每個廣告都會讓觀賞者開始去思考很多事情:為什麼他們能用這麼簡單直觀的方式介紹 Windows 8 而台灣廠商卻只能憋腳的買帶送?為什麼日本的 Android 手機就是能讓人感受到使用的魅力,而 htc 的廣告只能在一邊喘?為什麼一個經過地震與核災的國家現在正在大力推廣 4G 網路而台灣還有腦殘說網路吃到飽是網路塞車的元兇?為什麼台灣的歌星老是要去買榜但是日本的流行音樂廣告讓人看了就想繼續聽下去而台灣急著翻唱?為什麼台灣的連續劇或談話節目還沒日本的廣告好看?就算聽不懂日語都可以一直看下去而看得津津有味! 推薦訂閱並按時收看! via

Lady Gaga 女神卡卡挺 Google Chrome

圖片

Battlefield (戰地風雲) 3 : Fault Line 真實的打臉

圖片
Battlefield 戰地風雲 3 推出了新的遊戲預告影片,遊戲中第一人稱角色的動作細膩到...我覺得有點過度要求了! 從一開始的攀爬、晃動、肢體與槍枝的連動來看,真實度真的非常非常高,在進行攻擊時如果周遭產生爆炸,可以發現畫面會顫動反應地面的震動,跳躍落地時因為模擬軀體的彎曲減抗,視點也會下沉後才回復到正常或應有的高度,這些物理特效的確都反應了真實次元的狀態,不過這樣的真實會不會有新的遊戲沉迷狀態出現呢?跟 NPC 對打時被別人打臉後頭真的會歪掉(視點會轉側或轉下),而踢踹對手時焦點也會隨著看上、看下的變換方向,這麼細膩的呈現會讓這個遊戲更好玩或更易上手嗎?我還蠻持疑的。 [VIDEO] Battlefield 3 has bomb disposal, earthquakes, punching dudes in the face

駭進紐約時代廣場的電視牆!

圖片
YouTube 上目前出現一段影片,兩個人靠著一支 iPhone 跟一對發射接收器,直接駭進了時代廣場中大大小小的液晶螢幕去,用自拍影片遮蓋了原始的畫面內容。 根據影片的簡介說明是說這個過程非常簡單,只要拿 iPhone 或 iPod 類的器材插入他做的傳輸器,拍攝一段影片之後進行播放,把他製作的接受器拿去對著要駭進的螢幕,就可以把畫面訊號植入,遮蓋掉原本要播出的內容,不論畫面大小影片都會自動縮放,而不合影片尺寸的地方則會是黑色的。請看影片: 聽起來相當的神奇,也不太看得出影片複合的破綻啊,不過就原理上也很難想像,因為有的電視是透過無線訊號(wifi)來傳輸內容,有的是透過特殊的無線電波電視訊號(例如數位電視)來傳輸內容,看起來比較像後者啊。 via Can Video Screens Be Hacked in Times Square?

[Video] 台中是否還有機會找回自己的驕傲?

台中人!加油!

[Video] 時代超越時代

現在的人,很明顯的,說出「我是高雄人」時總帶有一點爽快與豪氣,但是說出「我是台北人」時卻總感到語氣中透露出一種悲哀,而說出「我是台中人」時一定是被治安問題問到抬不起頭來,說出「我是台南人」的人總是熱情歡迎大家去玩,說出「我是台北縣人」卻是暗示對方自己只是生活在天龍國外圍的次等人。 只不過短短幾年的光陰,你我都應該深刻的發現到哪些都市的人對自己所處的都市擁有很高的歸屬感與驕傲感,而又是哪些都市的人正快速地對自己所處的城市失去信心並且感到絕望;這不只是台北超越台北而已,而是你夢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而已: 我不是知名部落客,會來這看文章的也沒幾位,平時流量低到羞於見人,更拿不出什麼真憑實蹟去證明什麼,當然也不是政黨在選戰時會看得上眼的即賽小人物,蘇貞昌自然也不會來找我背書,誰叫我小?但是我還是願意在這邊放上影片,誰叫他拍得好? 我自己知道,隨便一個在路邊擺攤的小頭家、在深夜清晨清掃街道的勞苦人,都遠比我還有社會影響力;即便是在網路上,這裡也只是眾多過客心中一個莫名的存在;但是,如果有一個政黨只是不斷回頭看他權貴的勾結、政商的關係、偉大的祖國、難以忘懷的權力、盛大的排場與隆重的官威,那我勢必只能投向另一方。

超越,就是一種想法的更新。

多年以前有一個小龍套在某次選角時,被選為熱門節目的主持人,他靠著技能雜耍的笑點拿到了主持人的工作,這個節目的身份地位讓他成為眾多主持人的領先者,而他也以為自己真的已經很有一套了;不過,跑龍套的角色就真的只會那一套表演,同樣的節目、同樣的橋段與同樣的笑點,不斷地上演了這麼多年,觀眾不但膩了,連佈景都爛了,要不是工作人員替他四處利誘觀眾入場,大概也沒有人想再看到主持人用同樣的方式主持同樣的節目了。 他從沒有自己的想法,總是依循著前一位主持者為這個節目所提供的劇本而走,活像是這一套已經使用多年已久的節目劇本就是他最後的本領,可以讓他永遠賺下去似的,但是低迷的收視率其實早已反映出觀眾的心聲;不管電視畫面上貼上多少電腦合成的花朵、裝飾與效果,這個節目都已經變得相當難看了,大家也都清楚:「這個節目必須趕緊換個主持人,甚至連節目的製作人也該被請走了」,因為其他頻道的收視率,早就超過了這個節目,而其他頻道的超越,僅是主持人對於節目想法的更新而已。 對於想法無法再創新的主持人,就該讓他走了,讓這個名叫「台北」的節目換個主持人吧!

Windows XP Error Music : 錯誤音效電子樂版

只能說這段音樂影片實在是太強了,看起來是日本人做的, Check it out:

The Beast File: Google

這也是一種資訊圖表,應該歸類在圖表地圖當中,整個腳本設計相當的不錯,用不同的方式來描述 Google ,最後一幕所提出不同的見解也相當有趣,但是得要有看過某片的才知道那是啥吧? XD

OK Go 與 Jamiroquai

OK Go 是一個來自芝加哥的搖滾團體,對...別看團員各個都是宅男樣,他們可是節奏搖滾當中極富實驗性質的一支團體,而第一次看到他們實驗性質的 MV "Here it goes again" 的表演感覺非常的有趣,但是卻有一種說不出來、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也讓我對他們印象深刻;而這支 MV 獲得了 2007 年葛萊美獎的 "Best Short-Form Music Video": 但是在 2008 年當時看到這隻 MV 時,並沒有特別去找那個似曾相識感到底是來自於哪裡,而在今年又看到他們推出了新的 MV "This Too Shall Pass",而 WIRED 雜誌也特別報導了這個團體與這隻 MV 的拍攝幕後 " How OK Go’s Amazing Rube Goldberg Machine Was Built ",文章內總共有四段影片(我沒看完),而中文網站當中 mmdays 則在前幾天引用了 WIRED 的文章略為介紹了幾個重點,會獲得 WIRED 注意的原因是這隻影片從頭到尾一鏡到底,完全無修鏡,當然也沒有什麼電腦特效之類的,實驗性質超強,這樣的音樂表演的確令人驚奇: 至於對這隻 MV 拍攝說明有興趣卻又對英文苦手的人,就請自行前去翻 mmdays 的文章了。 也因此,這隻 MV 又重新勾起當初那個似曾相識的感覺,也讓我想要去找找看到底這個感覺究竟是從何而來 ,經過幾日在馬桶上的苦思之後,終於讓我想起,原來就是 Jamiroquai 這個英國放客爵士與酸爵士團體( Funk and Acid Jazz )啊。 Jamiroquai 總共有 7 張專輯(包括一張精選),其中 1996 年的專輯 Travelling Without Moving 最讓人印象深刻,這張專輯是他們第一次打入美國市場,同時也在世界各地獲得相當好的排名,為 1999 年白金專輯奠定相當好的基礎,其中這張專題的第一首歌 Virtual Insanity 除了旋律好聽之外,在 1996 年那個電腦動畫依然陽春的年代,他們使用令人驚訝的拍攝手法達到令人非常驚豔的視覺特效,同時這首歌的 MV 也獲得了 1997 年 MTV 影帶音樂大獎,非常好看的一支 MV: 這支 MV 在當時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