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 Trek : 全無冷場的精彩前傳

d52_1280
作為星艦迷航記最新一部電影,沒想到故事卻是回到最古早的「第零集」去。不知道為什麼電影公司要將這部前傳片名翻譯成俗又無力的「星際爭霸戰」,可能是因為這部片屬於前傳性質,且為了擺脫星艦迷航記的傳統老片印象,硬是要掰出個新名稱出來吧?

整片電影自一開始就立刻進入高科技太空戰的一個高潮,動作刺激、情節緊湊、笑料也很多,對星艦迷航記不熟悉的觀眾也可以很容易的了解劇情,很可惜的是沒有去看 IMAX 或數位版本,不然應該會更過癮。

為了鋪陳看這部電影的樂趣,我在過去一年重新看了整套 Star Trek : Voyager 系列影集,再來看這部前傳電影時似乎更可以體會到這部電影在製作與科技設定上的用心
地球上的城市與建築不像 Voyager 當中那樣未來化,也沒有什麼飛天車;
在這時候接觸的外星人除了瓦肯、克林貢與羅慕蘭人之外,片中能看到的外星種族還不算多;
這個年代星鑑依然是在地球面建造的,而不像新一代 Jean-Luc Picard 的 Enterprise 與 Janeway 的Voyager 是在環月衛星軌道上的太空工廠內進行製造的;
1011044822
這個時候的星艦速度依然還卡在曲速六級 ( Warp 6 ,Voyager 已經到達 Warp 9);
在艦橋上可以看到操縱面版大多是按鈕或操縱桿,而不是觸控螢幕或是 3D 立體投影操作介面(像是啟動推進器至曲速都是用令人懷念的推桿 XD );
穿梭艇大多都是以平行四邊形為基礎的造型而非後來的流線型造型;
star trek
另外一個有趣的是艦內許多區域是由鋼筋混凝土所製作而成的,這相當有趣 XD;
這個時代也還沒有 Holodeck 全像甲板,像是生化人、機械人、全像人也還沒出現,還是全有機生物的時代;
光傳送是維持最古早一代那種迴旋式的直立光束分解,而非新一代光粒子消散式的傳送;
武器還是填充式扣板機式,而非後來的可調控按鈕式的手持相位槍等等;
這個時候的星艦任務主要還在建立和平邦交與人道救援等任務上,而非後來 Star Trek 中探索未知領域的主軸,因為這個時候地球人還剛在 Alpha 象限中跌跌撞撞走不完;
d13_1280
前兩天考古學中的遺失的環節似乎被找到了,而這部 Star Trek 的前傳電影似乎也補上了整個系列中與現代隔閡內的遺失環節;儘管整部片的畫面看起來色調與設計都相當具有現代感,但是這部片的導演與場佈很努力的維持時代設定,避免過度幻想而出現科技衍生上的矛盾(這個問題在星際大戰 Star Wars 就發生不少);劇情上雖然有點時空悖論,但是大致上還算合理,而刺激的劇情內容也讓這部片在 IMDB 上經過五萬多人評分後達到 8.5 的高分(可憐的金鋼狼只有 6.8,星際大戰前傳只有 6.4)。

只不過因為晚了一周進戲院看,數位廳都改播天使與魔鬼了,希望幾個大型影城能夠再把 Star Trek 放回數位廳播映,讓我再去看一次吧?(至於天使與魔鬼這種 6.9 分的劇情片放數位廳幹嘛?真是!@$%#@#...)這部片在台灣只有溫溫的熱度,不是具有一點點熟度的熟男或熟女,似乎並不太有進戲院看這部片的熱情,以至於這部高分片現在播映的戲院開始逐漸變少了,想看精彩的大螢幕電影似乎得把握機會哩。

IconFactory 似乎是受電影公司之託吧?製作了一整套圖示、桌布與 iPhone / iPod Touch 的開機桌布,還蠻不錯的。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Gatsby 廣告中木村拓哉機械舞的背後

Google Doodle : Pacman 小精靈

玩玩軟路由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