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06的文章

2006 年度總結 / 2007 風向預測

圖片
自從在 Blog 當中使用 Site Meter 計數器 之後,每年年末都會作一次年度總結,替自己作個年度檢討,現在又到了作年度總結的時候: 今年的圖形變化相當的大,在二月份停止 BLOG 之後人數快速的下滑,但是在三月~九月這段時間當中,每個月都還有兩百位左右的訪客前來(每天 6 ~ 10 人),實際上從 referral link 來看,從搜尋引擎進入的人較少,反而大多是 Self/Bookmark 的訪客(直接連來 METAMUSE 的),雖然停止 BLOG 一段時間,這些訪客依舊是每日前來探詢,真的謝謝這些訪客。 在恢復 BLOG 之後,或許因為幾篇文章所受到的關注度較高,也或許因為一段時間沒有 BLOG 了,在這兩個月當中呈現較為密集的發文,訪客數開始快速攀升,到這個月的單月訪客數已經幾乎追平二月之前的數字。 從 Page View 來看,跟去年相較之下,情況差不多,因為 METAMUSE 是在中文 Blogger 當中最先開始依照 Blogger.com 說明文件製作出 Read More 功能的,所以 Page Views : Visits = 2 : 1 的比例數年來皆維持不變,只有在停止 BLOG 的時期當中 Page Views = Visits。到今天為止統計數字如下: 年度總計數字: VISITS Total 190,873 Average Per Day 303 Average Visit Length 2:55 Last Hour 10 Today 143 This Week 2,118 PAGE VIEWS Total 357,184 Average Per Day 622 Average Per Visit 2.1 Last Hour 21 Today 266 This Week 4,356 與 去年 數字(154,507)相較來訪數提升至 190,873 ,實際上運作的月份卻只有一、二、十一、十二月四個月,月平均有近萬來訪。去年的日平均數字在 172 次,今年卻提升到 303 ,顯示新訪客(非重複到訪)的人數大幅提昇,才有辦法只靠四個月份就拉高整年的日平均數。 平均每次到訪閱讀頁數比去年...

Rumor (?) : Wii Hack playing backups (Wii 已經遭到破解?)

盛傳 Wii 已經遭到破解,採用 Photo View 功能來啟動 LOADER 後讀取備份光碟的方式,頗類似 NDS 經由導引卡轉而讀取記憶卡中備份的 ROM 檔(不過怎麼啟動程式的,倒是令人相當好奇),也有人說這支影片是假影片,不過一鏡到底並且宣稱 2007/01/01 就會將破解方式放出來,個人覺得可信度蠻高的,畢竟任天堂向來不太做遊戲保護,遊戲只要好玩,銷售量依然是節節攀升,這點跟擁護 Sony 的玩家真的不太一樣。 就密切注意過幾天後網路上的消息吧! via MAXCONSOLE

超越 Java : 不斷的鬼打牆

圖片
最近對 Ruby on Rails 感到興趣十足,很想要嘗試看看這個被稱作「 最簡潔有力的網頁框架 」是怎麼一回事,學習一個「簡潔有力」的框架式語言應該不難,但是我的程式語言能力自認只到初階的程度,太複雜的部分通常還是丟給負責 Coding 的人員去處理,要接觸 Ruby on Rails 還是得要先 survey 一些資料。 在 Rubyonrails.org.tw 當中有幾段影片相當吸引人,像是 15 分鐘內寫出一個部落格網站 ,雖然感覺上整個架構出現是事先包裝好的架構,但是用「慣例」來進行開發的觀念非常的吸引我,尤其是「慣例」的不斷重新組合來創新,是我蠻喜歡進行思考的部分,不過網路上的東西看多了還蠻雜亂的,中文資料似乎也還不多,也看不到比較完整的中文教學,看書總是比較快的。 在搜尋的時候看到一本書「超越 Java」,幾個 Blogger 在網路上都說這本書提到不少 Ruby on Rails,有興趣的可以看看,不過我看書的頁數並不多,這本書也不是以語言教學為主,就先到台北市立圖書館查詢看看,沒想到還真的有,借閱的人也不多,就直接預約再指定分館取書。上週五拿到後,就在週末將這本書硬生生的 K 完。 首先,這本書不是寫給初學者看的,裡面提到不少 Java 的東西, 我則是從未接觸過 Java ,相關部分看的有些吃力,不過一些範例至少算是看得似懂非懂;其次是這本書應該是「強譯版」,就是強硬翻譯出來的書籍,許多遣詞用語都相當的生硬,甚至是英翻中直譯,而非像 Ruby on Rails 那樣採用「慣例」;有些地方如果翻不出來,丟一段原文我說不定還比較容易理解一點,名詞翻成中文之後,我反而常常得要回頭去想英文原文可能是什麼,講的是什麼,才有可能理解,閱讀思緒常中斷,看得有些累,但是這似乎是資訊類翻譯書籍常有的問題。 不過最令人難過的問題還不是前面所說的那些瑣碎的部分,整本「超越 Java」看完之後,我的感想是「這會不會機械人寫出來的東西啊?」或許還可以程式化吧: void main() { do { cout cout cout cout cout cout cout cout cout } while ( pages cout while ...

拍拍手炒飯:阿母ㄟ手路菜

圖片
店家送上兩碗苦瓜大骨湯做前湯,在熱炒店中蠻少見的。湯帶有點濁,一看就知道大骨已經熬滾了一整天,苦瓜則早已絲毫沒有任何苦味,留下的甘味讓湯喝起來非常的鮮甜,小骨帶點邊肉,雖然不多,但是一入口就感到肉已經化下。不過這當然無法滿足兩個餓鬼。 接著蕃茄牛肉燴飯先上桌,我的媽啊!超級大盤的!不過對於肚子正餓的我們來說正剛好;緊接著鳳梨炒飯也上桌了,一看到那炒飯真是不得了,份量超級十足,量至少是外面的 1.5 倍不說,飯炒得是粒粒分明、顆顆見型,並飄來一陣飯粒經過大火快炒的熟悉焦香氣,炒飯內翻看得到一塊塊新鮮片下再與飯快炒上盤的鳳梨丁,炒飯上頭還鋪上一層不薄的肉鬆,光是看到那個樣子就已經讓人口水猛流。 趁著熱香騰騰,剷了一匙送入口中,炒飯立即在口中鬆散開來,香氣直衝鼻喉;飯吃起來絲毫不會覺得乾硬,卻又有著彈牙的嚼性,咀嚼之間可以感受到每一粒飯粒的粗型,搭配起鳳梨微微的酸度與炒飯本身的微鹹,甜度完全被引了出來;配上肉鬆入口,新鮮的果香、豪爽的飯焦香與肉鬆特有的氣味互相交融,整盤炒飯的香氣呈現出非常微妙的層次感。 吃完第一口,我忍不住拍了一手,H 知道我的習慣,見狀就知道這炒飯到底如何,馬上也剷了一匙送入口中,沒多久也拍了一手;原本想在吃飯間聊聊天的,沒想到卻演變成兩個人默默地低頭猛吃,不消一會兒就盤底見光,蕃茄牛肉燴飯醬汁的量剛好,H 吃完後盤底無剩,鳳梨炒飯更是極好,盤底看不出留有多餘的油膩。 這是我六年前第一次吃到「拍拍手炒飯」的記憶,但是「拍拍手炒飯」是我亂搞出來的名稱,這家店的名稱其實叫做「阿母ㄟ手路菜」 。 台語所說的「手路菜」是指「私房菜」、「特色菜」的意思,店內沒什麼特殊的裝潢,也沒華美燈光,風格是非常家庭式的小餐館。在這家小館當中,基本消費是每位客人都要點一道菜。只要常去就會發現,去的客人幾乎都以小家庭為主,有時是爸爸帶著兩個小孩前來吃飯,等著媽媽下班;有時是一家三口、五口前來,點一點一大桌菜,全家一起吃;不然就是附近公司行號三五個同事一同前往用餐,偶而則是老夫妻懶得下廚房,夫妻兩帶份報紙到這邊來吃飯看報,比較少見的是知道門路的情侶檔。 來這家店真的是要有嘗試美食的心態,不然會錯過很多的好料;阿母ㄟ手路菜就如它招牌上寫的一樣,「家庭野菜創意料理」,店內有很多在台北難以見到的菜色,像是炒秋葵、炒百合,或是野菜炒肉絲之類的,也有像是木瓜燉牛肉、馬鈴薯燉肉這類菜色,算是...

A Spider in the Sky: Where is your web? ( 2 )

圖片
下午在咖啡館中趕著案子,猛然抬頭,才發現館內的客人不過兩位,只因時間已經逼近傍晚,對於不賣餐的小店來說,一到用餐時間客人就會變得非常的少。面對這種過於專心後的突然放鬆,會變得非常想要找人聊個兩句,於是在 GAIM 中跟網友天南地北的聊了起來,不知道什麼原因,聊著聊著就突然聊到「非常好吃的炒飯」這件事情上頭,跟網友提起一間被我私自命名為「拍拍手炒飯」的好店。 「因為我吃到第一口時,就已經忍不住給他拍拍手,像拍手小安一樣」 「這麼厲害?」 「『拍拍手炒飯』我可以確定是我原創的名詞(XD)」 「GOOGLE不到吧?」 「三年前我第一次吃到,當晚就忍不住去網路上到朋友的明日報新聞台去靠憋。」 因為真的是非常好吃啊! 聊著聊著,肚子也真的餓了,我將筆記型電腦收起來的時候,心中一直覺得有件事情不太對勁,三年前?走出咖啡館門口的時候,我才想到,不對,三年前我早就沒再上新聞台寫文章了,叫明日報新聞台也是五年多前的事情,這種「時間錯置」的「擬似記憶」,起因在於三年前的某一天下午,我突然非常想要吃炒飯,騎著摩托車大老遠的衝到「拍拍手炒飯」門前,才發現店內正在改裝,直到一週後我跟 H 再一起去吃後,才滿足了之前極度想要吃炒飯的慾望;在「慾望」跟「滿足」兩者間一去一回,這個時間點被頭腦強行記憶了下來,才會讓我現在誤記憶為三年前是我第一次吃到「拍拍手炒飯」。人哪!有時候單憑記憶真的是非常的不可靠啊!但是這才讓我猛然想起另一件埋藏在腦海深處許久的回憶。 ◆ 六年前我剛北上沒多久,對於周遭環境都還非常的陌生,身在這種繁華的大都市當中,什麼新鮮事情都有,哪裡有好吃的、哪裡有好玩的,幾乎都是聽朋友說的比較多。某個週五晚上,我剛從咖啡館中出來,心裡正想著要去哪裡吃飯才好,但是總不能一直聽朋友說哪裡好吃哪裡好玩,得要想辦法自行去開發一下好吃的店才行,H 正巧這時候打電話過來,他也是餓得發慌卻不知道該要吃什麼,我們就約在東區碰面,進巷子內找找有什麼好吃的店。 碰到面時,H 已經有點快要進入飢不擇食的狀態,走了兩條巷子,他已經決定選擇看順眼就進門的原則,這時候剛好經過一家在轉角的快炒小店,門面雖不起眼卻飄出陣陣的飯菜香,我跟 H 立即決定就是這家,試試看吧!走到門口才發現這間店實際上是位在地下室,一樓外面這個半爿轉角的店面只是廚房。 下樓後立即有人出來招呼,店內客人大多單單兩兩,人不多卻也坐了七成,剩下一...

虛擬性愛的提前來臨: MagMag Hole 與 Virtual-STICK ( & Wii ?? )

圖片
(2006-12-29 17:43 update) 在 1993 年有一部我相當喜愛的電影叫做 Demolition Man ,由席維斯史特龍與衛斯理史耐普主演,大嘴姑娘山卓布拉克為女主角,其中一場戲就是史特龍跟布拉克慾火焚身,兩個進到房間中,正要親熱當下,布拉克拿出來一台機器跟兩頂帽子,雙方用電子設備進行一場在 1993 年時看來極具未來感的虛擬性愛,藉由電波直接刺激腦下垂體還是哪個腦組織部分,藉由產生性幻覺而達到雙方的歡愉感。當時似乎沒有人知道網路會進步到像現在這個樣子,認為頂多在未來就是 ATM 變成語音對答,每一台機器都會說話。 網路的盛行讓許多非常 Social 的行為都在網路上發生,也滿足了許多人深藏的慾望;第一個在網路上真的淘到金的是放滿色情圖片的色情網站,熱門的聊天室永遠都是談論一夜情(ONS)的聊天室,連知名國立產椰子大學都因為在多年前校內 BBS 聊天室 ONS 之事被揭露而熱鬧一時,當然現在 ONS 已經不是個令人尷尬的禁忌話題,就連電視上的談話節目都會有這類的題材出現。 現在進入到了新的 Web 2.0 時代,你 Label 我、我 TAG 你,沒事大家見個面,手牽手一起去領個獎,人們在這個時代似乎正渴求著虛擬關係,廠商的腦筋一定動的比搞報紙的人還快,因為下一階段人們就會在網路上渴求虛擬的性愛關係;透過 Web-CAM 看對方脫衣服、經由 VoIP 從麥克風傳來虛假的叫聲,或是看看別人在 Blog 上貼自拍、寫嬌媚文,刺激整個共產社會,那都是屬於 Web 1.0 的落伍情事了, Web 2.0 的產品立即出現在我們眼前 。 讓我們歡迎因應 Web 2.0 時代所開發的新產品, MagMag Hole 與 Virtual-Stick! MaMag Hole 與 Virtual-STICK 正好是一對兄弟姊妹,透過 USB 使用,能夠因為另一端的反應而在本地端進行相對應的改變,這樣說或許難以理解,實際上我也沒用過,不過說明相當的特殊: Use MagMag-HOLE with our original Virtual-STICK. You can enjoy virtual real time sex with your wife, girlfriend, or even with your friends! Use Virtual-STICK...

3D Java 桌面 Project Looking Glass 1.0 正式釋出

圖片
有多少人記得這個老玩意兒?不過這樣說有點過份,因為這也不過在 Windows XP 剛發表沒多久、Mac OSX 還在流來流去的那個三年前, Sun 所展示的一個桌面計畫 Project Looking Glass ,同時在網路上公開一段發表記者會的影片,512K 的 ADSL 想看這段影片 100MB 影片大概得等上一段時間,可是看到影片的當下,卻是令人極其興奮,心中覺得電影裡那樣操作作業系統的未來已經近在眼前, Sun 也因此影片短暫的獲得許多注目的焦點。 但是過了一年, Mac OSX 在桌面弄出了幾個 3D 的新花樣,使用者眼睛被 Expose 閃到瞎,微軟很委屈的告訴所有人最新的作業系統 Longhorn 早已在秘密研發,各位請先用 Windows 2003 止止癢,Sun 所攫獲的目光面臨 Sunset 的命運;到了去年,Longhorn 正式定名 Windows Vista ,Mac OSX 的黑豹也準備要變成花豹,今年年初 Novell Linux Destop 正式發表,並且開放這個 3D 桌面的原始碼,旋即各大 Linux 套件都支援了這個視窗管理環境,並且吸引眾多的開發人員。 終於來到 2006 年底了,Windows Vista 已經正式發售,成為全世界注目的焦點,而大家都還在看一月初 Steve Jobs 會不會公布 Mac OSX 中取代 Aqua 環境的新桌面,來與 Windows Vista的 Aero Glass、Linux 的 XGL 相對抗,這時 Sun 的 3D Java 桌面計畫才從「只有一段影片」的桌面緩步前進,直到現在變成「可以下載安裝」 1.0 版桌面程式。 看看這個 3D Java 桌面環境的新影片一眼,再回頭跟三年前的記者會中所公布的畫面相比較,感覺上似乎沒有改變多少,當初覺得很酷炫的視窗效果,現在看來已經有點俗氣了;全桌面 3D 環境卻 沒有 anti-alias 的影像畫面 ,令人感到有點難受,像是完全不經修飾就直接將桌面整體 3D 化(不是 Windows 桌面),感覺就像是直接在桌面上套了個 3D 引擎一樣 ,沒有辦法升級 Windows Vista 的使用者,倒是可以考慮下載來玩玩 (徹底不建議下載來玩,因其暫時沒有任何生產力)。 當別人已經開始寫 超越 Java 的時候, Sun 還執迷不悟試圖...

Merry X'mas (update: Google 五張聖誕LOGO與聖誕歌曲台語版)

圖片
今天是平安夜,聖善夜,耶誕快樂。 怎麼台北到處都人滿為患啊??囧 Google 也有相關應景圖片,還是連環漫畫唷! 第五張尚未出爐,應該今天晚上就會出現了吧? update: 第五張圖出現了, Merry X'mas Dear~ update again: 聖誕歌台語版 歌詞: 「北風呼呼吹,誰人對遮過, 聖誕老阿伯,禮物揹一大袋; 也有運動鞋,也有尪仔冊,也有糖仔佮番麥, 實在有夠濟~~~‧ 緊來提,緊來提,一人有一個; 樓頂樓跤茨邊頭尾,逐家歡喜做伙, 也唱歌,也泡茶,也有講笑詼; 上重要的就愛感謝~~~ 聖誕老阿伯~」 台語版不是應該唱: 「金靠背~金靠背~金價歐(挖)丟黑~」 @@?

版面進行重新設計:XIII beta now

前一個版面是非常匆促之下弄出來的版面,有些地方自己看的沒有很爽;原本下方就想要弄個多欄位來放置一些比較拖累 Loading 的功能,之前也一直遲遲沒有修改出來;按照以往慣例,每年年末 METAMUSE 都一定要進行版面重新設計,並且儘量設計出與其他在 Blogger.com 上的一般 Blog 更不同的樣式,藉以凸顯 Blogger.com 在版面設計上的高度自由化,所以在年末冬季,適逢耶誕假期,一口氣把版面與設計風格全部修改過一遍。 遵循幾個原則設定: 全白的底色在電腦螢幕上看起來是相當刺眼的設計,所以底色的亮度要稍微減低一點點。 Header 應該要跟本文有些距離,並且採用跟本體對比性較強的設計。 依據網頁設計原則,功能連結應該要置右處理,所以保持不變。 在比較符合趨勢潮流的設計當中,網站標題應該要有 Logo 的感覺,而非單純的文字。 在比較符合趨勢潮流的設計當中,文本內的標題應該清楚明晰,與內文明確的區隔。 關鍵字廣告應該要與本文有強烈的對比,避免使用者誤判,卻又能與週旁設計相融合。 法國服裝界已吹起一陣黑色混搭風潮,不同材質的黑色系混搭與色系間的高對比,將是明年數位設計界、服裝設計界、飾品設計界的主要設計方向。 率先發售的 Windows Vista 使用暗色系風格,Mac OSX 10.5 緊跟在後,可以窺見明年在網路上所會大量採用的色彩風格。 新的作業系統(Windows Vista、Ubuntu、Mac OSX、SUSE、、、)大量運用「類塑膠」質感、漸層色且帶有反射感、透明感的設計,也將會是明年的數位設計方針。 單一色系或大量的顏色運用將成為明年設計界中的兩個極端,平庸的設計將被隱沒。 字型設定尚未完全處理完畢,一些小細節也還再繼續進行,不過版面外觀已經大致底定,不過我並不想花太多時間在 Blog 版面設計上,版本號則進入我最愛的數字之一, XIII beta。 Update:聽說 Box 沒有 Rounded Corner 變成 Rounded Box 就不符合現代的網站設計潮流,還必須使用CSS來處理才夠帥氣,所以參考了底下的兩個網站: CornerShop CSS Rounded Box 把 Sidebar 加上了 Rounded Corner,有沒有很設計感? 這邊有收一堆圓角框產生器與教學 ,還蠻好用,大家一起來搞圓角? XD (神經.....

Wii 発売記念任天堂&オールドゲーム特集

圖片
光是看到這個網站的封面圖就一整個想喊「靠」,真的是太爆笑了, 裡面還有不少 與 Wii 相關的好笑漫畫與畫作、海報等,簡直是一整個趣味惡搞,不過倒是沒有任何貶損之意,反倒是顯示出 Wii 的超人氣。 像這種甜呼呼的網站,當然也會有一些甜呼呼的 Fans,像之前 Firefox 不就弄出個什麼娘出來? Wii 當然也有人了一張 Wii 娘,名字叫做「リモ子」,不過似乎還沒被廣泛接受吧?

All New Blogger.com is OUT of BETA !! Woohoo ~~

圖片
繼昨天出現 Picasa 的服務條款之後,半夜上來改改東西時都還沒看到相關說明與訊息,今天一早在登入的時候,發現不只是登入視窗有新的設計,連新舊登入連結已經對調,進入主控台左上角圖案也已經換掉了,改成在 Beta 上打了一個紅色的叉叉,開發團對正式宣佈 Blogger.com is out of beta. 請各位使用者看看 What's new ,不過連結網頁的名稱還是 beta-tour.g ,是測試版的說明文件,可能說明文件還沒來得及更新。不過這段時間,歐美不是很多人正在放大假?那真是要發自內心、好好感謝 Blogger.com 的開發團隊了!

Blogger Beta : New Layout of Login Page,
& Uploading Photos via Picasa Ready.

圖片
But not working well untill now... 我測試的動作太快了?登入失敗、上傳路徑也不正確... Blogger.com Beta 有了新的 Login 畫面,但是也因為抓這張圖下來要上傳時發現,上傳視窗的按鍵旁多了一個服務條款,沒有勾選還不能上傳,進去閱讀後才發現是 Picasa 的服務條款,這表示 Picasa 內建的 Blog This 開始支援 Blogger.com Beta 了嗎? 所以我又轉而去下載新版本的 Picasa 回來試試看,發現的確可以選擇上傳到 Blogger.com 2.0 或是現在的 3.0 Beta: 上傳時畫面還做的很「ㄋ一ㄠ」啊!背後的 Picasa 視窗還立即做全畫面脫焦處理,質感真的很有 Feeling 呢!配合網路相簿的服務,誰說 Picasa 不算是 Blogger.com 相簿的?要有真知遠見、像我一樣自己手動,早早就將 meta-photo 連結放到 Blog 來用啊!(不過我應該只會拿來放一些垃圾圖片吧?XD) 不過今後上傳 Blogger.com 的圖片容量會不會算進 Picasa Web 的容量當中啊?

Dragon Quest IX ( DQ9 ) New CF Video Release
勇者鬥惡龍 9 官方新廣告釋出

圖片
從 廢業青年日誌 那看到不知多少老玩家企盼大作 Dragon Quest IX ( DQ9 ) 將於2007年正式推出在 NDS 平台上 ,製作公司 Level 5 官方網站 也已經有相關網頁。就在這位廢業青年正在 不斷放閃光弄瞎一堆人 之際,Dragon Quest IX 放出了新的廣告影片,預告 RPG 王者的重大轉型作(請點標題旁紫色箭頭前往觀看)。 這款系列作會有這樣的轉型,畢竟還是商業考量與日本市佔率、主要遊戲玩家的趨向與成分居多,畢竟小朋友的人數還是還是壓倒性勝過 PS3 所追求的 Uber Player, NDSL 的玩家年齡層分部也較為寬廣,而 DQ 系列原本就是任天堂紅白機上的原生大作,再加上近來 FinalFantasy 系列在 NDSL 上復刻屢獲好評,自然讓 SQUARE ENIX 將平台發展著重在 NDS 之上,最近 Wii 熱賣又帶動起一股加購 NDSL 的熱潮,相信 SQUARE ENIX 會在年底做出強勢預告,應該是正在慶幸自己挺任天堂是壓對了寶! 對我來說從兩年前玩過太九與 DQ VIII 到現在,似乎已經確定除了 Dragon Quest 系列之外, 主機遊戲 (Console Game)中似乎已經沒有什麼 RPG 遊戲讓我覺得有遊戲( Play )的趣味度與耐玩度,而真有耐心一直重複地玩得下去(啊?太十二?別人玩、我在一旁看動畫就好了...),得知 DQ 系列將要推出在 NDS 平台上的訊息之後,當下就讓我多開了兩次放在身旁的 NDSL:「幹得好!寶貝!」

即日起關閉 comments 功能

雖然 blogger.com 使用者增多是好事,但是人多就口雜,要回應也挺煩人的,尤其是還有不少匿名留言的,即日起關閉留言功能,有什麼想說的就引回去自己的 Blog 去說,只要有放連結,這邊的 Backlink 也會看得到。以上。

Add Lightbox JS 2.0 on METAMUSE

圖片
在網路上讀文章時總是不太喜歡有添加太多 JavaScript 的網站,一來 Load 很慢,再來就是 有些效果蠻佔頻寬的 ,不過有個燈箱效果蠻不錯的,所以想說上網查查看,搜尋一下 Lightbox 就找到這支 JavaScript 的原生網站 Lightbox 1.0 ,現在也有 Lightbox 2.0 ,效果就是現在網路上常見的版本,不過東西卻複雜了些。在 Blogger.com 上安裝 1.0 版好像稍微簡單一點,因為只要讀一支 JavaScript,速度也快一些,但是我還是後來又測試了 2.0 版,實際上使用好像也沒啥問題,就先來轉過來 METAMUSE 試試看,不行就移除掉好了。(不過好像只有外部連結圖片比較正常) 搜尋 Lightbox 結果當中也跟了不少中文的 Blog,仔細看了一下幾個中文 Blog 的介紹,幾乎所有的正體中文 Blog 都沒有說明這個 JavaScript 來源,一些什麼如果搜尋「燈箱效果」還有人寫得好像這支 JavaScript 正是他自己發明出來的一樣。這是寫 Blog 的劣習嗎?

比爾大叔說話了:別買 DRM 音樂!買 CD 再自己轉 Mp3!

via BoingBoing : Bill Gates: Don't buy DRM music, rip CDs instead Bill Gates gave a weird interview about DRM to a group of bloggers yesterday, admitting that putting anti-copying technology into media makes it worse. He concluded by advising everyone to just skip the DRM on music by buying CDs and ripping them (presumably as opposed to buying your music from the new Microsoft Zune music store, which sells thoroughly crippled tunes). Gates said that no one is satisfied with the current state of DRM, which “causes too much pain for legitmate buyers” while trying to distinguish between legal and illegal uses. He says no one has done it right, yet. There are “huge problems” with DRM, he says, and “we need more flexible models, such as the ability to “buy an artist out for life” (not sure what he means). He also criticized DRM schemes that try to install intelligence in each copy so that it is device specific. His short term advice: “People should just buy a cd and rip it. ...

Windows Vista + Zune = Super SlideShow ?

圖片
微軟的任何計畫通常都有更深沈的考量,對手陣營(還有嗎?@@)當然也可以說這是因為 Bill Gates 與整個開發團隊的「心機重」;但是從 Windows 2000 開始,微軟一旦要致力開發新產品的時候, Road Map 就會規劃的相當遠,並且會有更全面的通盤考量;消費者市場向來就是微軟的基本盤而已,微軟在意的是那些抓在手中的企業,怎麼樣讓這些企業更無法脫離。一開始你可能只會看到微軟的產品一個一個慢慢的出現,但是一旦到齊之後,就整合在一起,像什麼 64 合體、五獅合體、六神合體一樣;而只要你現在還需要『工作』謀生,你就脫離不了微軟。 最近推出的 Windows Vista 光環可能相當耀眼,甚至掩蓋了 Office 2007 的出現,Zune 的評語也在 iPod 愛好者對微軟的酸葡萄感情下而糟得可以(葡萄發酵成酒就算了,現在還過了頭,變成醋了),不過微軟還是執意要將 Zune 這支產品線導入,因為微軟有更通盤的整合計畫。(不過還有不少人根本不知道 什麼是 Zune 呢!) 在 2005 年的 WinHEC 2005 Taipei 上很多人都看到 Windows Vista 一個重要的功能叫做 SlideShow(還不是今年的喔!),當時展示的機器則是華碩所設計製作的一台原型概念機,當時在 Engadget Chinese 曝光沒多久之後,就甚少有人去注意到這個概念,覺得這只不過是在筆記型電腦面板上多個液晶螢幕,然後在咖啡館中使用時可以跟隔壁桌的使用 Macbook 的美眉招搖的東西,不過實情當然並非只是如此而已,這一項功能悄悄的受到許多硬體大廠的關注,在於它的深入應用將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先問一下,這兩年最熱門的消費產品或許是 iPod,但是企業之間最熱門、最想跨入的領域是什麼呢?說是 PMP (portable media player) Device 與 PocketPC 手機不為過吧? 如果這些東西變成是 Zune-Like Device,然後可以跟 Notebook 來個指揮艇組合,你說呢?邊看幾張圖邊說明, 之後再跟上面華碩的原型機稍微比較一下: 這個東西長得像不像是 Zune 呢?(不,好像該說它就是...) 再想一下,如果你可以在上面寫更多的程式來做組合應用呢?像是透過 WiFi 撥打 Skype?而微軟把這個開發工具免費放出來給工程師使用呢?(下...

New! Google Toolbar Beta for Firefox

圖片
終於啊~新版的 Google Toolbar beta for Firefox 終於出來了!功能跟稍微領先的 IE 版一樣,可以自行增加更多的功能按鈕,也終於可以在 Firefox 中使用 Google 的線上書籤,這樣不管是用 Firefox 或是用 IE 紀錄書籤,只要用相同一個帳號登入就都可以給他通了!這樣的行動書籤感覺比 Del.icio.us 還要好用一些,因為是每次登入後將書籤列表同步收回正在用的電腦當中變成即時選單,只是之前只有 IE 版有。這樣的話應該 Ubuntu 那邊也可以安裝了吧?這樣系統之間也通了,也不用再一直備份書籤、換來換去了。

Get Annoying Snap Preview Anywhere™ Out of Your Browser

圖片
這個應該是寬頻氾濫下的莫名產物。有些網友似乎覺得這樣的作法讓網頁變得很酷炫,我卻感覺到像是多年前有些人喜歡用 JavaScript 給網頁下下雪、滑鼠後面拖一列文字般的酷索(Kuso);尤其是我很愛開網頁,並且是相當大量的開啟網頁,有時候一篇文章中有十幾個連結,我就會 Ctrl + 左鍵一次把文章內連結都點開,常常桌面有 7、8 個 Firefox 或 IE 視窗,每個視窗都有十幾個分頁,方便我不斷的交互閱讀文章與資訊,可是一遇到有 Blog 、Web Site 或討論區使用 Snap Preview Anywhere 就讓我覺得 很 非常的 Orz。 有時候用 Moden 撥接上網時更會感到對這種網頁上毫無意義的裝飾產生無比的厭惡感,在傳輸緩慢的情況下還得忍受這種東西來佔頻寬;平常時候即便是在咖啡館用寬頻無線網路下,想要連續點開多個連結視窗,也因為有些網站使用這個服務而讓開啟動作變得毫無效率了起來,原因是每當滑鼠要點擊連結時,自動就停頓了一下(Snap Preview 偵測到滑鼠滑過而自動開了起來),動作越是快的人越難忍受這種操作的不順暢,同時間也不知道滑鼠到底有沒有點下去,有時候再點一次就跑出兩個內容重複的視窗或分頁出來(尤其是 Firefox 很多分頁時更常發生,新分頁都開到最右邊看不到的地方去),有時候我只是滑鼠滑過想從狀態列看一下連結內容、連往何處,Snap Preview 也馬上跳出來,真的是讓人覺得超級煩!最近逛許多的 Blog 都開始使用這個公司所提供的服務,變成超盲目跟風。 預覽 Snap 下來的網頁圖片幹嘛?真的是令人搞不太清楚。網站抓取圖片小,沒啥明顯資訊,縮圖文字當然也無法閱讀,說是看版型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圖片邊框又相當粗厚,除非連結是連往單張圖片,不然這種 Web Decoration 真的是 一‧點‧意‧義‧都‧沒‧有 。如果遇到「連結瘋子型」的 Blog(Link Nuts:someone likes to put a lot of linkages in his/her blog contents)那更慘,例如只要文章中每提到一次某一個公司名詞(例如微軟)、某人、某文,儘管是在文章中重複提及,也都一定是個連結(有這種 Blog 存在還觀察排名個屁?),結果文章中到處都是 Snap Preview Anywhere 所形成的 Link...

Google Search plus Google Notebook

圖片
Google Notebook 到現在依然還是只屬於 Google 實驗室 內的作品,不過卻已經成為我收集網路資料的主力。 平常我比較少在注意看搜尋結果後面的變化,結果這兩天進行搜尋的時候,才發現到只要我的瀏覽器有安裝 Google Notebook 並且是在登入的狀態中(我有三個作業系統,只有 Windows 中的瀏覽器有安裝),搜尋網頁資料的結果頁當中,每一筆資料後面都出現了 [ Note This ]的連結可以使用,是這幾天偷偷上去的呢?還是原本就有的呢?如果有人跟我一樣沒注意到,現在倒是可以盡情的開始使用了!因為 Google Notebook 是屬於 Google 的研發服務之一,資料同樣是儲存在 Google 所提供的容量母體當中,直接提存 Google Cache 的頁面則可以利用搜尋引擎資料庫規範來規避一些智慧財產權的法律問題吧?不過使用者重新發佈分享 Notebook 呈靜態網頁的話,似乎規避不了著作權的問題? Notebook 還是自己使用就好...

好玩的 Google Calendar -良性行銷的好工具

Google Calendar 其實相當的好玩!這也是一個企業或公司非常值得用心去經營的管道。 從 Google Calendar 推出之後其實很多功能都在偷偷地改進當中,Google 也針對各區域國家釋出許多公開的時間表,例如台灣的國定假日、日本的節慶假日等等,在其中也可以利用關鍵字搜尋公開的「事件」( Events )來增添到自己的行事曆當中,而且這類的公開活動事件也越來越多。最近一連錯失了陳綺貞與楊乃文的演唱會之後,想說上 Google Calendar 搜尋看看有沒有已經建置好的相關活動行事曆,發現到 The Wall 早已在 Google Calendar 中有公開分享完整的活動表演時間表,可以直接取用或複製公開事件再加入到自己的行事曆當中。( 這牆音樂網 早有公開頁面,只是平常 太太太太沒去注意 節目表連結的網頁就有內嵌行事曆...囧,怎麼不把 Google Calendar 按鈕放在首頁呢?) Google Calendar 之前就有提供網頁內嵌的功能,使用者可以在「日曆設定、分享設定、點擊底下 HTML 按鈕」後進入設定工具當中,透過自己的設定與修改後取得一段 iframe 的語法來嵌入自己的網頁或 Blog 當中,相當的方便,而已經設定公開分享的行事曆也可以用這個方法取得分享的網頁來作嵌入。 真要說到網路行銷,這就是一個絕佳的管道,比如說有公關公司跟廠商與媒體都有相關的合作關係,像是公開的活動、記者會、公告、消息宣佈等等,都可以在 Google Calendar 中將廠商的事件公開,或是乾脆分享一份公開的行事曆出來,除了留作紀錄,也易於公司內外部作搜尋,然後將分享的網址直接傳給記者朋友或相關媒體,順便邀請他們一同加入 Google Calendar 當中,只要舉辦任何記者會或活動消息,除了公關公司主動使用 Email 告知之外,Google Calendar 一更新,其他人就可以查看活動日期、時間與地點,也可以透過 Google Mail 對媒體發出邀請函時同時在 Google Calendar 中建立事件,並設定系統在活動時間多久之前要發出提醒函。如果公關公司彼此沒有惡性競爭的話,彼此還可以 暗地裡 互相加入分享的行事曆,避免活動撞期。 這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但是利用的方式還可以更廣。電影公司可以建置電影上映日期與下檔日期,對電影有興趣的朋友就...

Google 版 IE 7 同捆懶人包低調現身

圖片
Google 一開始總令人覺得比較傾向 Firefox ,除了推出 Firefox 同捆懶人包之外,很少看到 Google 有跟哪個瀏覽器做進一步的合作,不過 Google 是家在北美地區相當會賺錢的公司,他們也從不排斥賺錢這回事,所有的員工最重要、最中心的工作目標就是要讓他們的廣告事業做得更好,這也是兩位大頭從不避諱的事情,也因為如此,IE7 順理成章的有了 Google 版的同捆懶人包,不過跟其他 Google 牌軟體一樣,剛開始放出來的時候是不太容易讓使用者立即看到的。 實際上用到現在覺得 IE7 還蠻不錯的,有了同捆懶人包就更方便了,不過載入網頁的時候,Google 的 Logo 不會轉啊!以前其他網路公司推出的同捆版不是都會把 Logo 替換掉嗎?現在 IE7 沒有這個小區塊了,但是讓 Google 的圖示翻轉個幾下應該也不錯吧?XD update: Yahoo! 版 IE 7 同捆懶人包也上線 女友比較愛用美國 Yahoo! 的服務,北美 Yahoo! 畢竟還依然是 2006 年蟬聯第一名的網站,當然也有 Yahoo! Toolbar 的同捆懶人版可以抓,看來 Toolbar 依然是左右網路應用大餅的戰場。 2006-12-17 update: 原來 Google 直接用 Google AdSense 來推 Google 版的 IE 7 啊。算是跟 Firefox 平衡一下囉?

3 column Minima Templates modded for blogger beta by iMessengr.com

圖片
之前我曾釋出我自己製作的 3 欄式與多欄式的 Blogger.com Beta 樣版 ,希望能夠讓想要嘗試使用 Blogger.com 的使用者能夠更快的入門,不要對於樣版選擇少而感到重複性高,或是進而對修改樣版心生畏懼,後來我在發現 iMessenger.com 很早就有開始製作 3 欄式樣版給其他的 Bloggers 使用,所以就把連結當成附加資料而放在留言裡,沒想到對方看到 Back links 之後竟跑來留言道謝,可見國外相當重視別人所給予的網頁連結,就像是當成對於自己的肯定一樣。 iMessengr.com 之前提供了 Sand Dollar template hacked 、 Son of Moto template hacked 等多種版型之後,今天他們其中一位竟然特別來信告訴我,說他們再度修改了 Blogger.com Template 中頗受歡迎的 Minima 樣版,變成 3 column Minima Templates modded for blogger beta ,並且開始提供使用者下載,這次他們不但改成了三欄式風格,還一次包含了 所有 使用者都希望能夠增加的功能,一次更新、徹底滿足,這個樣版的特色有: 1.這個版型多了一個 Sidebar,變成是三欄式的樣版. 2. 內含 Google Translation for posts 來將網頁內容作多國語系直譯,雖然中文不是很好翻譯,但是看到中文翻譯的功能出現在外國人的網頁當中感覺還頗貼心的 3. Social Bookmark posts with one link 書籤新增功能,這個倒是可以自行修改成其他網友所做成中文書籤新增按鈕。 4. Peekaboo posts with summary in main page 這個就是 首頁 Read More 連結 的「躲貓貓文章」功能,直接內含,使用者不必再修改,只要發佈文章的時候自行手動修改成底下設定即可,或是到 設定\格式中最底下的文章格式複製後貼上,並且不要自己手動輸入而儘量用複製貼上的,避免中間出現多餘的空格而造成之後發佈文章有錯誤發生: 文章開頭在這 <span id="fullpost"> 文章完整內文在這 </span> 之後只要發佈文章時把相關文字替換成你要輸入的內容,即可...

Gears of War 要去哪裡玩?

圖片
via kotaku.com Xbox 360 上的里程碑大作 Gears of War 在資訊展中相當的熱門,尤其是在 PS3 攤位相對冷冷清清的情況下(每天限量 80 結果還賣不完),更讓人覺得 Xbox 360 「氣勢」整個給長了回來啊!不但一堆男性玩家排隊等,女性玩家竟也不少,至於展現出的效果,當然是「嘖嘖嘖....」(我是說遊戲展現的效果),想說要玩 Gears of War 要搭配哪一家的螢幕才好呢?在網路上就看到跟 Gears of War 有關的標題,等等...他們的座位看起來像是? 靠憋!電影院! 這未免也太爽吧??不過依 Gears of War 的畫質精細度而言,這樣玩的確是很「淋漓盡致」啊!!

Sony VAIO C15TP 之慾望與網路安全防護之討厭

圖片
手邊的 Notebook 再過幾天就準備滿兩歲 了,時光還真是快,一轉眼的兩年間,朋友積極的增產報國而連生了兩胎,小孩兩歲就已經開始會走,開始會叫爸爸媽媽,開始邁向自己的人生,但是兩歲的電腦大概就只能珍藏或是當作暴力動物園了(養些狂風暴電驢之類的)。 拿來當伺服器還不錯用,但是一旦要拿來工作就開始覺得有點不足,尤其是遇上愛花俏華麗耍個性的使用者來說,Windows Vista 與 Ubuntu 的桌面操作起來就很沒有快感,偶而還得開個兩個 VMPLAYER 工作(能在 512MB 上執行得起來讓我真的很佩服我自己...),速度之遲鈍讓我工作效率大降,真是一個難過,所以我又開始找新的 Notebook 了。 東看西看,就只有這台 Sony VAIO C15TP 的 C/P 值最高,最值得購買,雙核、獨顯、我喜愛的13.3 吋比例, 價格竟然是 39,800 元 ,令人相當不敢相信這是 Sony 推出的產品 (PS3 賣不好,決定靠這台衝一下年底業績嗎?)。 昨天抽了個空跑去資訊展會場看看,把燦昆跟 Sony 拿來捉對廝殺,結果兩家價格都一樣,分期分別是 13 期零利率與 6 期零利率,還真不如上網去買,不過現場因為是最後一天了,人潮洶湧不說,看機器也不能花太多時間,因為能看的事物實在是很多( 例如 ),所以也沒有很仔細的把玩,今天起床後想想,又覺得應該再仔細看一下才對。 到 Sony Style 網站去之後,直接就把 C15TP 的詳細資料點來看,在產品圖下還有 3D DEMO 的連結,要仔細觀察 Notebook 的 Model 當然是看 3D Model 比較快了,點了進去,彈跳視窗被IE擋了下來,點了暫時允許之後,彈跳出視窗,恩?要安裝 ActiveX?點擊之後又是彈跳視窗,又被擋了下來,好吧!允許,結果因為是原網站之外的網址,又被 Google Toolbar 擋一次,好!再允許,下載視窗出現後,又被擋!因為 ActiveX 安全性問題又遭擋,好!再允許!到這邊整個心情都煩了!下載安裝完畢後,重新回到原視窗,reload,沒東西...重開 IE reload ,依然沒出現所謂的 3D Model,全部關閉之後再重開一次瀏覽器,進入 Sony Style,再點一次資料、再開一次 3D DEMO(結果之前是暫時允許,又得一層層的允許下去) 、最後終於看到東西了。...

SamrtPhone PocketPC 傻傻分不清楚?

如果有這種症頭,就必須服用底下的說明: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Versions Windows Mobile for Pocket PC is the version that is used with the most full-function cellular-wireless devices. These come with touchscreens, and their displays can be rotated between portrait and landscape modes. Pocket PC are the only Windows Mobile devices that come with Office Mobile, which allows them to view and edit Microsoft Word, Excel, and PowerPoint documents. In addition, there is far more software available for Pocket PCs. Windows Mobile for Smartphone is the version specifically created for phones. These are typically much smaller than Pocket PC devices. They don't use a touchscreen, and have been designed around allowing the user to completely control the device with just one hand. WM Smartphones don't include Office Mobile, but many of these devices come with ClearVue suite, which allows users to view -- but not edit -- 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s. Quote From: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ypes...

『「Kuso」 對 Kuso 』 之 Kuso 大對決

圖片
水果冰店年度巨獻,不過可能媒體關注度太低,所以每次年底總是要搞一下年度巨獻,這位大老花錢買 APPLE 果汁機向來不手軟,怪的是還得頻頻回頭向台灣宣教,神奇是信眾也不少,這又讓我想起 Xbox360 推出時在那邊看到的幾篇 Kuso 酸文,現在再看看 Xbox360 前幾天宣布出貨達 1000 萬台,Wii 預計年底將可至 400 萬台,再看看這群信眾所熱衷的藍光、 PS3 、與蘋果機向 Windows Vista / XP 低頭之慘況(謎之音:拜託你買我的機器裝XP吧!!),真是一場「 Kuso 對 Kuso 之 Kuso 大對決」啊... 不過通常這類消息信眾拜完後都是沒下文的居多,也不用寄望這些人會回頭承認自己寫過什麼。不過這讓我想到我去年完成下單動作的 Super Shuffle 還沒收到呢 ... 另外套句網友說的:「冰果室也是在自己的部落格罵,沒有到處丟,這是良好的鄉民表現...」 (問:什麼是鄉民啊?@@ 我只知道有一群被觀察的人很鄉愿而已)

明碁 BenQ 用 911 事件當廣告背景 (瘋了?)

BenQ uses WTC & 9/11 imagery to sell devices 原本想寫一寫針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後來覺得算了,因為當一家公司面臨嚴重虧損的時候,真的什麼花招都會想要衝衝看,雖然 BenQ 找了許多傲人高學歷的行銷人員與產品經理,結果卻是對於消費行為越離越遠,建立品牌價值的路也走的相當不順暢,近幾年好螢幕、好手機、好 NB 、好設計更是很少看得到,像是兩年前買了 BenQ 的 Joybook6000 之後,就再也沒看到 BenQ 推出能超越前作的後繼機種。 這裡所謂的超越是,在當下的產品水平面當中來看,13.3 吋寬螢幕機種卻能逼近 IBM ThinkPad 12吋機種的輕薄感又能回打日本品牌高昂價格,還能壓低國內其他品牌的競爭,在當時真可說是台灣輕薄機種當中的不二之選。可是之後呢?新機總是設計的多三落四,形不優不說,質感水準越來越滑落,現在已經變成是比較時的基準值,像之前同事就曾冒一句:「XXXX 品牌的新 NB 這次雖然賣得便宜,但是近看的質感與外觀都挺像 BenQ 作的,不建議買啦!」頗令人感到心酸不是?再看到這次拿 911 來做廣告的事件,實在是令人想不透那些行銷人員窩在辦公室中想些什麼?而老闆又是怎麼被說服的?水準要開始朝聯強化邁進? 說到音樂消彌戰爭這個失敗的案型,我倒覺得廣告內容應該請他們找兩位自家人員上鏡真實互毆,然後另一人員出來撥音樂、消彌兩人怒氣,效果可能會更好一點?

Peekaboo Navbar :自動隱藏\顯示上方的 Navbar

幾乎所有隱藏/顯示的功能在網路上都稱作 Peekaboo (躲貓貓),相當地可愛,像是首頁隱藏內文,進入單篇文章再展開這個功能稱作 Peekaboo Post ,Archive Page 內的文章條列式開合也稱作 Peekaboo Recent Post, AJAX 動態選單收合動作也被戲稱為 Peekaboo Menu,要找尋類似的功能,當然以搜尋 Peekaboo 關鍵字為主來進行搜尋,找到相關 Code 的命中率相當地高。 使用 Blogger.com 的亞洲使用者有不少人不太喜歡 Blog 上方被嵌進的 Navbar,尤其是以台中港三地的使用者為最(當然,在 Publish via FTP 的設定中 Navbar 是可以取消的),但是這個 Navbar 其實有不少的功能,例如登入後在右上角可以直接進行 Post、進入 Layout 的修改、登出等,左上角則有搜尋 Blog 內文、使用 Next Blog 來隨意瀏覽 *BlogSpot.com 中其他使用者的 Blog,也能夠立即針對正在看的文章使用 Blog This 來發佈相關文章。 有些使用者是採用其他方式來取消這個 Navbar,有些使用者使用的語法也破壞 Template 內語法的完整性,沒了這一條 Bar 似乎也不像是在用 Blogger.com 了,那不如改用 Peekaboo Navbar 吧!只要在 CSS 設定的前頭放入底下兩行 CSS 設定,就可以讓 Navbar 自動隱藏,滑鼠經過時再展開,就像這邊的上方 Navbar 一樣 : #navbar-iframe{opacity:0.0;filter:alpha(Opacity=0)} #navbar-iframe:hover{opacity:1.0;filter:alpha(Opacity=100, FinishedOpacity=100)} 不過在測試的過程當中, Firefox 2.0 可以完全支援這個設定,但是在 IE7 中則完全看不見這條 BAR,我現在沒用 IE6 ,所以完全沒有測試過,在原教學中後來補上測試結果: Basic Support: IE6 & IE7 (Hidden & Active=It is there invisible) Semi Supported: Opera 9.0 and ...

不止 Blogger.com 而已,連 Search 也 Beta

圖片
不只 Blogger.com 正在 Beta,連 Blogger.com 的 Blog Search 現在也正在 Beta,這個 Search Engine 應該是直接使用 Google Blog Search 的內容並聚焦在 *BlogSpot.com,但是介面與進階功能上都比較像是跟 Blogger.com 整合在一起,要搜尋文章當然是相當好用,尤其是在搜尋特定名詞的時候,如果正好有這個 Blog 在 *BlogSpot.com 上,馬上就可以看到這個 Blog 更新的時間、搜尋到的文章數等等,另外是可以指定某個範圍來進行搜尋,只要給個名字(例如 metamuse )而不用給完整的網址,就可以在取這個名字的 Blog 底下搜尋資料,擺脫了以往在 Google 中要指定完整網址的麻煩;如果把這個網頁的 form 拿去改一改,嵌進 Blog 當中應該會不錯用吧? 另外是很多人喜歡在 Blog 中嵌入 Google 提供的主站搜尋的輸入框,現在不用這麼麻煩了!以往左上角的 Search 是連往 Blogger.com 的搜尋,現在左上角的 Search 已經是針對主站搜尋,也就是說你現在移到左上角去輸入關鍵字、按 Enter,搜尋就是只針對 [ METAMUSE ] 內的資料做搜尋了,方便又好用,搜尋也非常的精準喔!(前提是 Blog 要有被 Cache 到啦...)來輸入「安妮莓」試試看?:P

女僕咖啡館開到多倫多去

圖片
在 Boing Boing 中看到個訊息,真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台灣的始祖女僕店 安妮莓 女僕咖啡館曾經成為一時之話題,後來卻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而歇業;今年七月在市民大道旁才剛跑出來一間詢問度頗高的 FATIMAID (只是不知道為何素質是走可愛嘟妹型...= =|||),但是這幾個月來似乎沒聽到有什麼太大的迴響,熱度似乎已經減低不少,沒想到這個點子現在被拿到加拿大多倫多去用了! 從網頁看這家店的英文店名叫做" i maid cafe ",頗有 i.Robot (我‧機器人)之「機械順從感」,可是一看中文叫做「食字路口」(恩?),副標示「主題港台茶餐廳」,嘿嘿,這有趣了。雖說這類咖啡館原祖先應是日本,才被 Boing Boing 認為是日本女僕咖啡館,不過這家店的老闆如果不是陸胞、港人就應該是台灣人才會用這樣的店名吧?依此觀察,說不定未來不久就有一扇大門通往國際女僕市場吧? 懷舊影片觀賞 XD :

書:次世代Linux-Ubuntu玩全手冊

圖片
「Linux只適合用來作Server」、「Linux是給電腦高手用的」,相信不少人都有這一類的刻板印象。看完《次世代Linux-Ubuntu玩全手冊》,相信您對Linux的印象將會完全改觀。Ubuntu GNU/Linux是近年來急速竄紅的Linux distribution,以安裝容易、與商業作業系統相比毫不遜色的桌面環境,以及更新迅速著稱。本書屏除艱澀的理論說明,用最輕鬆有趣的方式,告訴您如何安裝系統、驅動程式,如何上網,如何在Linux下執行Windows的應用程式,最棒的是,要在Ubuntu底下玩《魔獸世界》、《戰慄時空》也不是問題喔!當然,Linux強大的伺服器功能,本書也沒有省略,想要自己架個網站,與PC/Mac OS X分享檔案,架個防火牆防堵入侵,看完本書,這些工作也都能夠輕鬆完成。只要您對開放源碼懷抱熱情,在看完本書之後,相信您一定會對開放源碼的未來更有信心! . 隨書附贈Live DVD,免安裝,開機即可立即體驗! . Ubuntu台灣社群執筆,內容最詳實。 . 內容最豐富完整的Ubuntu Linux使用手冊。 隨書附贈 ..Ubuntu Linux 6.10 Edgy DVD,一般只能下載 CD ISO ,搭上新書上市 打折下來只要 522 元,還帶片 dvd ,算一算燒錄、下載時間、空片價格等等,這算蠻不錯的投資,有興趣的人可以到書局去看看了,說不定可以撈到八折、七折? 最近使用起來還是覺得 gcin 比較好用, scim 中的新酷音選字有點怪怪的...

Blogger.com 使用者如何備份網站內容

搬家事件讓很多人嚷著「備份、備份」、「打包、打包」,這時候就有人提到 Blogger.com 沒有備份機制,而提出用 Free Download Manager 砍站最好,這當然是個辦法,不過這招就累了現在已經是屬於動態網頁結構的 Blogger.com Beta,因為每一個下載程序送過來,伺服器就得要開啟一個程序應付,說不定還被誤認為是在掃站。至於說到沒有備份機制而要動用 FDM 來掃,誰說沒有的?其實要備份 Blogger.com 內的文章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簡單,簡單到連說明文件都有,充分顯示有很多人真的是不看說明文件的。(唉) 底下部份提供的連結都會連向 Blogger.com 說明文件當中,因為說明文件是依照瀏覽器的預設語言設定來判斷所呈現的內容,如果你看到的是英文版,記得在最底下有個 Language 的連結,點進去後你就可以切換成正體中文的說明,接下來就說明幾種常見的備份方法: 備份方法一:單一頁面全儲存: 如果你是 Blogger.com 舊版(2.0)使用者, 只要依照這個說明裡的教學 ,用瀏覽器開啟製作出的備份網頁之後,按下儲存網頁,即可輕鬆完成整個網站的內容備份,夠簡單吧?連 FDM 等軟體都不用抓,這招真的是單純備份,將所有的文章匯集成一長篇文章後再整個儲存下來,非常適合定期全站備份使用(因為是備份,沒用到也就不會去看它了,再長也沒差...)在 Blogger.com 升級成 Beta 之前,這是我最主要定期備份的方法。 備份方法二:Wordpress.com 提供搬站服務: 這個方法也只適合舊版使用者,只要到 Wordpress.com去申請一個新的 Blog,直接 依照說明 進入 Import 功能,把這邊的東西給複製走就好,唯一的缺點是上傳到 Blogger.com 的圖片不接受外連,所以複製不了,文字與留言則可以統統帶走,資料進入 Wordpress.com 後備份就ok。如果你同時擁有多個 Blog,這個方法也可以同時備份 Blogger.com 上數個 Blog 到 Wordpress.com 當中,將數個 Blog merge 在一起,這也是我之前所使用的方法之一。 備份方法三: FTP 發佈功能: 不管你是新版或舊版的使用者,這個方法都適用,如果你真的要把整個 blog 的原形原貌都備份下來,還要包含圖片內容,這個功能就是...

Pages : Ubuntu 6.10 Edgy ( Include "How to install Beryl")

原本就已經計畫要做的一些事情還是要弄的。 最近 Google Page Creator 的新增的一個功能是讓單一個使用者可以申請多個新 Sites,每個 Site 都有 100MB 的空間可以儲存照片、網頁、文字內容、相關檔案等,Google Page Creator 的說明其實很清楚表達出 Google Page Creator 的信念: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page and a site? A site is a collection of pages that you can access using a URL like http://yoursitename.googlepages.com. A page (for example, named "myferret") is a single document that lives on your site with its own unique web address (in this case, http://yoursitename.googlepages.com/myferret). A "page" is like a page in a book, while a "site" is like the entire book; every page belongs to a site, and a site can contain as many pages as you'd like. 在這樣的說明文字之中可以看出,當有一些東西是具有特定主題性質的時候,在 Blog 發佈相對是不適宜的,反而獨立出來到單獨一個 Site 當中,透過單一獨立的網址直接進入,成為一個 Collection 會更好,所以我也申請了幾個網站網只來收集不同的主題內容。 在 metaubuntu 當中主要是收集我覺得我自己在使用 Ubuntu 的時候會使用到一些說明與內容,我想只要慢慢累積起來,應該會是不錯。現在只有一個使用者比較常查詢的 " Ubuntu 6.10 Edgy install Beryl " 的翻譯文件與另外一篇對岸論壇使用者 所收集的安裝資訊 ,前一篇原文是來自...

藍絲絨,慢走。

圖片
藍絲絨(本名李性蓁),和 LOST 淵源深厚。 看到這句 ,眼淚差點飆出來。 早上一開網頁,看到書籤連結的標題,真的是不敢相信。 然後從早上開始就不太敢再去看新聞訊息或是網頁書籤,亂七八糟做著其他的事情,佯裝著跟其他人聊天,在網站之間無間斷的閒晃...然後我點了「我的最愛」,很小心翼翼的點了「Lost」,很小心翼翼的進去看。 只不過看到這句,眼淚就差點飆出來... 看見新聞的朋友正在線上,我看到她改了 Title,線上傳來訊息,很簡單的一句:「我哭了」,更令我鼻酸。 莫名其妙的,我曾停留在 Lost 中許久許久,在西元2000年的當時,我一進到 Lost ,就開始莫名其妙的從她的文章開始讀起,常常莫名其妙的一瓶紅酒、一包煙,在夜裡反覆重讀著她的文章,那時候我真的是 Lost;很偶然的情況下,跟她在以前的 Lost 網站聊天室聊過一次,彼此在網站上互相留言,在前幾年,就是這樣子;不過沒多久,我就像個潛水員,又潛了回去,但是依然繼續當她的讀者,可惜了那些留言,跟著刪站而付諸流水。等到她有了自己的站後,一開始先是只有單純的留言版,後來又轉成個人的部落格,我依然持續翻看著。 四五年前北上後,曾跟她在公開場合見過一次面「啊...那就是藍絲絨...」這是我唯一的印象,這才發現跟她中間只相隔著兩位處於不同行業與領域的朋友,後來偶爾跟這兩位朋友聊天,莫名其妙的喜歡知道她的訊息,什麼時候在上海、什麼時候在台灣、現在在那邊工作、最近寫了些什麼。 一堆莫名其妙,也沒形成什麼關係;可是,現在我感到一種失落。 失落的莫名其妙! 但是有一件事情卻是我一直很確定、並且一直反覆確認過的: 她,就是我為什麼會喜歡藍色的原因; 讓我從喜歡黑色,轉變到喜歡藍色的原因。 尤其是喜歡當初她在 Lost 中以藍絲絨的身份出現時, 她的網頁、她的文字、她專用的那一抹藍。 藍絲絨,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