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趁著硬碟正便宜的時候,為小 NB 換了一顆新的 WD Scorpio SATA 160GB 的硬碟,把原本日立的換了出來,使用起來相當愉快,但是卻發現一個問題,在夜深人靜的夜晚裡使用時,硬碟總是三不五時會發出「噠、喀」的聲音,如果這時候要讀取檔案或是切換程式就會聽到馬達重新啟動與高速旋轉的聲音,讓人感到相當厭煩。 照理來說,這種情況一般只發生在電腦關機與硬碟進入休眠的時候(在 Windows 當中做電源管理,當時間超過設定值的時候讓硬碟進入休眠狀態時有一樣的情況),通常這時候如果重新啟動檔案或動作,就會聽到類似的聲音,如果是新生代大概會以為是硬碟快掛了而緊張的半死,但是有經歷過 DOS 時代的人應該都會知道這是硬碟在做 Parking 的動作(磁頭歸位),當硬碟接收到 Parking 的命令時就會強制磁頭回歸到安全位置(這時候就會聽到類似「喀噠」的聲音),而硬碟馬達則會進入停止運作的狀態讓磁盤繼續旋轉至逐漸靜止,啟動檔案時磁頭又從原本的位置快速移出(「喀噠」again),馬達重新啟動帶動磁盤而出現高速旋轉音。 當硬碟資料受損、出現壞軌、磁頭要重新搜尋磁盤上的資料時,也會進行歸位停駐再重新啟動,所以老硬碟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大概就是硬碟快要掛點的時候了,這種聲音成為一個判斷的依據,可是以現在的製程來說,新硬碟是不可能在初期就發生這種事情的,因為如果是瑕疵品,那連安裝作業系統都會產生問題才對。 會一直停駐磁頭發出聲音的這個問題,其中是包含兩種技術在裏面的,一種是 Head Load/Unload Technology,就是前面提到讓硬碟磁頭歸位的技術,而馬達停止運作則是電源管理技術(Power Managgement),通常,這是因為電源管理程式或元件發出命令,指示硬碟要進入休眠或是停止狀態,硬碟才會讓磁頭歸位並且停止馬達的運作。 粗淺的來說是這樣,不過要先寫一下別的東西。硬碟基於資料保護與資料延續等原因與義務,是有限制使用壽命的,這是一種人為的規範,也是一種人為的刻意限制,並非物理性運作的壽命時間,原因是避免硬碟過度長時間使用、等到硬碟真的發生故障後會造成資料無法挽救的狀況;像是一般硬碟會強調「平均故障時間 300,000 小時」,實際上硬碟可以使用的時間遠超過這個數字,但是這樣的機制是讓使用者知道這顆硬碟是否差不多該換了,許多資訊單位也會依照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