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Clover Bootloader 版 OSX 10.9 全新安裝簡易步驟

圖片
這個簡化過的安裝引導只適用於: 準備重新安裝作業系統的硬體 or 你清楚準備要作什麼 無痛菜單: Haswell HD4000 以上的 CPU Gigabyte 系列主機板 使用內建顯示功能或 nVidia 非廠商自行亂改之顯卡 準備工作: 一台蘋果電腦黑白皆可 一隻 8GB+ 隨身碟(USB-HDD) 已經下載好的 Install OSX 10.9 Mavericks.app 已經下載好的 Clover 安裝檔 已經下載好的 Multibeast ,也可以順便下載 Unibeast 製作安裝碟(較簡單) 耐心、細心、專心

[2013 終極黑蘋果] 用 Clover EFI 安裝 OSX 10.9 到 PC 享受完整體驗

圖片
極致體驗就是:我們真的來弄一套系統面幾乎全一樣的黑蘋果 在 前一篇黑蘋果安裝 中,使用 Unibeast + Multibeast 的安裝法非常簡單,掌握幾個重點,立刻就可以得到可以運作的 OSX 10.9 Mavericks ,能夠安裝很多程式,執行程式也相當的完整,但是有些基本的系統功能卻沒有辦法正常運作,而讓系統體驗有了缺憾;像是 BootCamp 或是蘋果獨家設計的 Recovery HD 功能,都沒有辦法使用。 主要是因為變色龍 Chaemeleon 是一套假的 EFI Bootloader,它安裝到電腦上後可以讓 OSX 系統誤認這台電腦是以 EFI 啟動模式在工作的電腦進而將 OSX 進行啟動,它本身是一個可以傳遞硬體參數的基本啟動程式,但是這種中介程式缺少很多正規的參數、缺少偵測硬體的變數功能來提供給作業系統;偏偏 OSX 又是個非常依賴 Apple EFI 系統的死小孩作業系統,許多功能都是依據 EFI 當作基礎才能進行運作,硬體的驅動也要靠注入設定的方式才能完整運作。事實上如果用不到這些系統功能的話,U+M 安裝法是在 PC 上最簡單的 OSX 安裝法,我本身也覺得 BootCamp 之類的沒什麼用就是了。 可是 Chameleon 將會開始遇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無法啟動必須使用 EFI 、安裝在 GPT 格式磁碟上的 Windows 與 Linux 。 這狀況發生在 Windows 或 Linux 必須安裝在 GPT 磁區內的時候,就會需要改用 EFI 開機程式進行啟動,但什麼情況又會「必須」要安裝在 GPT 磁區內呢?一是當硬碟超過 2.2TB 的時候就必須使用 GPT 分割表來定義磁區位置,二是在硬碟中混用這三種系統的時候,因為無修正的 OSX 只能安裝在 GPT 磁區內,所以 Windows 跟 Linux 必須遷就 OSX 使用 GPT 磁區,但是 Chameleon 只能找到以 MBR 安裝的 Windows 與 Linux。 這時候就需要有新的 bootloader 來完成這個工作,而這時候俄羅斯人為了玩老美的 OSX 搞出了一套開放原始碼的 EFI Bootloader ,名叫 "Clover 幸運草" ,橫空出世站上這個要角位置。因為功能強大,甚至有人提議 Linux 應該換掉 Grub ...

[2013 終極黑蘋果] Pre-Install 1. 製作 Clover EFI 啟動管理員隨身碟 + 製作 OSX 10.9 安裝隨身碟

圖片
要製作以 Clover 開機的 OSX 10.9 ( Mavericks )安裝隨身碟,首先還是需要有一台蘋果電腦、能 從 App Store 中下載 OSX 10.9 安裝程式 ,方法介紹過很多次,去路邊蘋果展示店試用電腦、看跑得快不快啊~去咖啡館請一位文青喝咖啡、跟他借用蘋果筆電啊~順便連安裝隨身碟一起弄好最實際了。 [ 製作步驟 ] 格式化隨身碟: 下載完 10.9 安裝程式後,開始製作安裝隨身碟(建議購買 16GB 隨身碟較佳),開啟磁碟工具程式,將隨身碟分割成 Mac OSX 擴充式日誌格式,並且確定隨身碟是 GPT 分割 ,如果是 16GB 就平均分割成兩個,但是格式都要是 Mac OSX 的專用格式; 製作安裝程式區(如果你只是要製作開機碟測試一下,可以先跳過這個步驟) 打開 Terminal 輸入或貼上下列指令,很長、無換行、如果你會手動輸入更好、錯了就是跑不動,不會炸掉,指令中「隨身碟的磁區名」請自己替換成隨身碟上的第一個磁區名,在桌面上應該可以看得到: sudo /Applications/Install\ OS\ X\ Mavericks.app/Contents/Resources/createinstallmedia --volume /Volumes/"隨身碟的磁區名" --applicationpath /Applications/Install\ OS\ X\ Mavericks.app --nointeraction 安裝結束後打開 Terminal ,輸入 diskutil list 你就會看到每個磁碟上都有一個 ESP 是在 Finder 中看不到的: 而蘋果的作業系統除了在主硬碟的 EFI 放一個開機檔之外,在其他磁區跟隨身碟中的 EFI 根本沒在用,這就是接下來要安裝 Clover 的地方,請看清楚它的編號。 執行 Clover 安裝程式,安裝程式支援多語系,我介面是英文所以看到英文的: a. 記得更改安裝位置為隨身碟的磁區,如果你沒更改而安裝在正規的 MAC 上,會害死借你電腦的文青同學的: b. 改好安裝目的地之後記得按左下角「自訂」: c. 選擇要的安裝項目: - Install Clover in the ESP <= 中文好像是「安裝...

[2013 終極黑蘋果] Pre-Install 2. 主機板設定與使用 Clover 啟動安裝 OSX 10.9

圖片
[ 主機板 UEFI 設定參考 ] SATA 設定 AHCI:

[2013 終極黑蘋果] Post-Install 黑蘋果系統安裝 Clover EFI 啟動管理員

圖片
這邊是安裝過程中 Post-Install 的部份,如果手上已經有黑蘋果系統,要安裝 Clover EFI Bootloader 也是差不多的步驟。

[EFI] 安裝 EFI 版 Windows 與使用 Clover EFI 啟動管理員

圖片
要看這篇文章之前請先認識一下 Clover 。 要在單純只有 Windows 環境下測試使用 Clover EFI Bootloader 似乎不像在 OSX 底下來得簡單,主要是因為平常根本用不到 EFI, Windows 只有在很特殊的情況下才會自己建立起 EFI 磁區(稱作 ESP: EFI System Partition),一般 Widnows 乾淨安裝並不會有這個區塊,所以如果要將 Clover 使用在 Windows 只能重新安裝、並且將 Windows 改安裝在 GPT 分割表的磁碟機內才有可能。 如果 Windows 是安裝在 MBR 磁碟,建議是可以用隨身碟來玩玩,但是就算是要用隨身碟玩玩,也要先確定你的電腦已經是 Windows Vista 以上的版本並且是 64 位元的版本。

[APP] Heyday 追蹤路徑、依照相片地點自動生成日記的軟體

圖片
這篇根本是重寫,因為 Heyday 跟一開始啟用時所獲知的初始印象差太多了。 Heyday 是一個很有趣的軟體,它被說成是「自動生成日記」的軟體,一開始啟用這個軟體就很有趣,它會將手機相簿中的照片依照紀錄的 GPS 地點與日期作為整理照片的方法,將照片流整個重現出來,並且以天為單位做分隔,所以很清楚的看到這天拍過哪些照片,可能在哪些地點拍的。 對於拍照的人來說,看到地點與照片,相關的記憶一下子就跳了回來,並且會回想起更多點到點之間的細節。很愛拍照的旅行者、觀察者、漫遊者應該會很愛這個軟體的表現方法,不論是出遊或只是城市內移動,都可以很清楚回憶一整天發生的事情,如果之前有拍照的話。 但是用了 HeyDay 一整天之後,發現並不只是這樣而已, Heyday 算是一個自動記載移動路徑的軟體,有點像是一些運動追蹤軟體,可是 Heyday 處理的方式比較不一樣,似乎是在一個地方停留稍微久一點、或是有開啟軟體,它才會記錄下一個地點,這個定位資料算是很精確,能夠抓到台北市內里級的資訊,所以一整天下來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到過哪些地方,更精確的說法是停留過哪些地方,因為中間匆匆路過的地方就沒有被記錄下來。如果有拍照,當然就會跟地點連結起來。 到了晚上回頭再看這天的記錄,就會感覺軟體為你生產出一篇日誌,如果是在都市裡面跑跳的,根本是一個漫遊日誌,這時候只要再補述上各地點活動的描述,就真的是一份個人的私人日記了,並且與真實的移動、生活的路徑關連在一起,真的是很有趣啊。不過手機就覺得耗電了點。 iOS APP Store  -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