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跨平台視訊通話 Google Duo 於台灣商店中上線

圖片
Google Duo 於台灣正式上線。 在網路通話方面 Google Hangout 的多方通話功能非常的強悍,幾乎取代了 Skype 網路視訊會議的需求,但 Google Duo 則是針對 1 對 1 、點對點通話的使用目的而來,並且強調通訊畫質壓縮較好、使用簡潔、穩定度高,在低頻寬、低網速區域依舊可以獲得相當好的視訊通話品質,而這也在跨平台的環境中搭起視訊通話的橋樑,讓 iOS 跟 Android 設備皆可通過 Google Duo 互相進行視訊對談,iOS 中 Facetime 終於可以丟進垃圾資料夾了。 iOS 下載 、 Google Play 下載 同樣在 2016 I/O 大會上公開的 Allo 也即將推出,台灣使用者已經可以開始註冊準備下載。

星艦系列將推出以女性為主的新電視影集 Star Trek : Discovery

圖片
我個人覺得 Star Trek 最成功的影集系列是 Voyager 系列 ,在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還算是保守」的 90 年代後期,首次在故事中以女性做為艦長角色,並展開長達 7 季故事的經典影集,非常值得一看再看,即便是到了現在,人人手持智慧電話、隨處可見平板的年代,重看 Voyager 系列依然會覺得當時所做的科技設定相當新穎,拍攝的光影鮮明、沒有古早影片的陳舊感。 而在 Voyager 系列 之後過了 15 年後, Star Trek 系列終於發表新的影集企劃 Discovery ,並將由女性擔綱領導角色,只不過這次不是扮演艦長,而是一位女性中尉的故事,故事設定在寇克艦長出發長征前 10 年內發生的故事,或許可以看做是「半前傳式」的故事,像影集「 哥譚市 Gotham 」之於蝙蝠俠一樣。 依據星艦迷建立的 wiki Star Trek : Discovery  來看,第一集將會在 2017 年 1 月開始播出,現在想想 90 年代的電視影集還是 480P 的品質啊,新一代的 Star Trek : Discovery 到底會帶來什麼樣的畫面、故事與科技設定呢?真是令人期待。

兩款 PC 上的 Android 模擬器 玩神奇寶貝 Pokemon GO

圖片
對,林杯就是要叫他神奇寶貝。 1.  Bluestacks PC 上第一個完整模擬 Android OS 的模擬器,內有 Google Play 商店能進行下載 APPs,但是找不到 Pokemon GO,需下載 APK 安裝;系統特色是使用記憶體小,介面也已經比前幾年完整,目前也已經支援虛擬 GPS 定位與 WASD 走位,玩神奇寶貝沒有問題。OPENGL 加速為主,相容度高。但是系統桌面跟一般手機或平板不同,可以自行從 Google Play 商店下載其它的桌面管理程式取代,會比較好一些。 2. NOX (俗稱夜神 ) 後期興起的安卓模擬器,不知道是不是參仿 Bluestacks,網站包裝搞得很像外國開發維護的模擬系統,但實際上是中國公司在營運;系統特色也是針對移動類遊戲而來,支援虛擬 GPS 定位與 WASD 走位,安裝過後只要先開虛擬 GPS 進行定位、再安裝神奇寶貝 GO 登入後即可進行遊戲。我使用 Google Play 商店下載其他 APPs 一直有問題,但我懶得解決。 這兩款模擬器使用起來方法大同小異,覺得較穩定的是 NOX ,跟桌面相容度也高,玩上幾個小時都沒什麼問題, Bluestacks 的廣告有點煩且桌面用不慣。 但 NOX 有個小問題是初始介面語言記得選擇「英文」,如果沒調整,在系統設定中可以更改,原因是設定為「中文」時會被當作是中國人,地圖功能就被限制使用百度地圖,虛擬 GPS 就出不了中國,而中國地區又尚未成為神奇寶貝國家,裝了也不能玩。(哈哈) 其它功能則算穩定,WASD 模擬步行之外,還可以切換各種交通工具移動(笑),可以跑快一點、加速一下蛋的孵化,記憶體調到 2GB 、圖形速度調成「高」之後,遊戲順暢無礙,除了 OPENGL 加速之外,也支援轉換成 DIRECTX 加速,可依自己的硬體切換試試看。 至於其他模擬器也有使用過不少,因為神奇寶貝 GO 的規格要求作業系統要 4.4.2 以上,像是 Andy 、 Droid4X (海馬模擬器) 等就無法支援,其他虛擬系統平台像是 Andy / Remix OS / Android X86 的問題是不支援虛擬 GPS 訊號(或乾脆說造假的 GPS 訊號),抓實際電腦的 IP 或 WIFI 位置當作 GPS 位置的模擬系...

這到底是什麼相忍為國集團呢?

圖片

對於 #中華 的迷思

圖片
最近看到一個奇妙的論點,是問說「『中華文化』要拱手讓給越、 韓?」,這來自一個出國旅遊的創投業者的觀點,文章當然是放在藍媒中供藍營自慰用,如果出國旅遊,卻還有這種問法,那真不知道幹嘛去了。不過從這上面去思考,卻也可以看出國民黨與其支持者真的在「中華」上有很多狗屁不通的迷思: 對現代中國以外的國家而言,沒有「中華文化」,只有「支那文化」,只因 中國人無法自稱支那,只好改叫中華,那英文怎麼翻中華? 沒有別的翻法,就是「支那(CHINA)」。 「支那文化」在世界各地代表的意義一樣嗎?意義都不相同, 以越韓的文化發展而言,是指亞洲的唐朝與漢朝文化為主, 並也僅止於此,絕非「現代中國」。 越韓保留這些文化會說是「保留中華文化」嗎?當然不會, 他們是為自己保留歷史文化; 有因此貼向中國嗎?當然沒有! 他們有沒有發展自己的文化呢?當然有! 但會被稱做是韓獨或越獨嗎?當然不會! 中國人到韓國、越南,看到他們保存的自己文化當中含有「中華( 支那)」文化,感到有趣、值得閱歷,但是韓國跟越南絕對、絕對、 絕對不會因此認為自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國際也沒辦法認為保存中華(支那) 文化的韓越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中國人到台灣旅遊,根本不是來看「中華(支那)文化」,因為 他們認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來這看老家的文化幹嘛?就算 進到故宮,只會認為這些都是老蔣從中國偷來台灣的東西,真的安排的旅遊景點多是跟台灣風情有關,跟支那文化無關。 西方人到韓國、越南等地旅遊, 也會對這些國家保存的歷史文化當中包含「支那」文化感到興趣、 值得閱歷,但是外國人很清楚韓國、越南都有自己的文化, 絕非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且這幾個國家所保存的「支那」 文化成分都很不一樣,就算台灣人去看,也都看得出不一樣。 西方國家欣賞的「支那」文化,是清朝以前的文化,不是「 現代支那」,如果西方人想要看「現代支那」,會去上海北京看, 不會到韓越國家來看。 韓國、越南保留的「支那文化」也都是清朝以前的文化, 他們並不認 同這些文化來自「現代支那」,也認為「現代支那」 不等於「 古老支那」,就算保留以往的傳統文化內容也不會認為自己就是「 中華(支那) 民族」或屬於支那的分支。 如果是交叉比較,韓國去看越南保留的「支那文化」、 越南去看韓國保留的「支那文化」時, 他們只有對古老文化進行欣賞 , 並不會認為對方就是「現代支...

Dropbox Paper 上線,不單純只是取代 Word 而已

圖片
為了抗衡滲透性絕佳的 Google Drive ,Dropbox 也知道不能單是做個網路同步硬碟而已,Google Drive 的強勢主要是搭配了許多 Google 的免費軟體,最重要的當然是取代微軟辦公室三寶的 Docs / Sheets / Slides ,使用者自然而然的習慣開啟瀏覽器、進入 Google Drive 後進行各類文件編輯,所以 Dropbox 也知道需要補足辦公室應用才有辦法抗衡,大概在一年前就介紹過他們正在開發的新程式 Paper,而這個程式並非像 Google Docs 只是單純的取代 Word 做為文件編輯而已,它有較多新的網路世代想法。 Paper 目前使用上看到的功能就包括可以 嵌入影片、製作可勾選的項目清單、插入程式碼區段、共同即時編輯、快速的分享文件、每個偕同工作者用顏色區分註解評語 等等, Paper 看起來就像是為了網路多樣態文件而生的綜合編輯器,而非像 Google Docs 或 Word 屬於紙張文件的編輯器而已。 目前 Paper Beta 已上線,所有人都可以免費使用,企業或工作室如果有在使用 Dropbox 的話應該可以開始試著導入應用,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改用 Google Keep 取代 Evernote 作為 Web 筆記剪貼收集的工具

圖片
Google Keep 使用簡單,單純以便利貼的形式用它來記事就已經相當方便了,相關基礎的使用方法應該不用看教學都會使用;進一步想要為記事設個 tag 、或是進行分類也很簡單,最大的優勢有兩個: 1. Google 產品在各平台的通用性佳,不用安裝什麼 APP 開網頁版本就可以用了; 2. 各平台 APP 齊全,在 Android 與 iOS 都有 APP 可以使用,功能延伸更廣,執行體驗也比網頁好。 但是這些都只是基本的使用方式所帶來的好處,我最近則是配上 Google Keep Chrome 延伸工具 後,完全取代了原本 Evernote 涵蓋的應用範圍。 Google Keep 延伸工具有幾個操作上的進化讓人覺得貼心: 1. 首先是,選取網頁內容後,可以立即將內容送進 Google Keep 成為一篇獨立記事,並且可以立刻在 Chrome 內的浮動區塊進行編輯、分類、加上 tag,而 Google Keep 也會擷取內容來源的網頁網址作為識別。 2. 其次是,在同一網頁內如果再次選擇其他內容、直接送進 Google Keep 時,會自動接續前一次產生的記事尾端繼續貼入,這意思是分段摘選內容送 Google Keep 可以出現一篇去蕪存菁的記事出來。 以往用 Evernote 的作法必須是全選、貼入、開啟網頁編輯(AP還要等同步)、再把不要的部分刪除(例如摘錄食譜有時有部落格主的嚇人自拍圖之類的),但是現在只要挑重要的段落依照順序選取、送進 Google Keep ,就會自動接續成一篇精簡後的記事,然後配上其他平台的APP(iPad 或 Android 平版)就可以立刻獲得同步(速度當然也快過 Evernote )、並且隨處可以閱覽,這變得非常有用。 Google 的搜尋能力對於我儲存來自 web 各地支離破碎的吉光片羽般內容更顯得好用,只要在 Google Keep 內敲幾個字進行搜尋,幾乎都搜尋得到想要找的項目,接下來應該會考慮是否能取代像 Pocket 之類的暫存閱讀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