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Android 安裝 Google Camera 的方式

圖片
Asus Zenphone Max Pro 內建的相機軟體基本上夠用,但是能設定的功能不多,一般建議去 Google Play 中找 Open Camera ,不過很多人都很想嘗試用【 Google 相機】,畢竟是 Google 原生系統,弄個整套比較有樂趣。 工具: 下載 ADB & FLASHTOOLS 壓縮檔 https://dl.google.com/android/repository/platform-tools-latest-windows.zip 解壓縮後放好(通常放在 C:\ADB 方便) 下載 Google 萬用的手機驅動程式: https://developer.android.com/studio/run/win-usb 下載 Google Camera 的 APK 安裝檔 https://www.celsoazevedo.com/files/android/google-camera/ Asus Zenphone Max Pro M1 推薦使用 Arnova's v8.1: GoogleCamera-Pixel2Mod-Arnova8G2-V8.1.apk 其他可以自行試試看。 方法: 手機進入 bootloader 的 Fastboot 狀態:以 Asus 的手機為例,先關機,按下「音量大」和「電源鍵」不放會重新開機進入 Fastboot 狀態。 連接上電腦,重硬體管理員看是否有辨識出 Asus Bootloader Interface 的設備,如果沒有表示缺少驅動程式,安裝前面的萬用驅動程式。 打開命令列 CMD 到剛剛的目錄下輸入指令: fastboot oem enable_camera_hal3 true 執行即可輸入命令。 手機電源長按關機、重新開機。 安裝 Google Camera APK ,完成。

Android 6.0 ~ 8.0+ 合併 SD 卡容量與系統容量

圖片
Android 6.0 後可以將 SD 卡格式化後直接掛載至系統中,並且將容量合併起來,使用者不用去煩惱檔案要怎麼搬或是要額外設定存檔路徑、避免原本容量滿載等問題,在 6.0 剛推出此功能時很多手機都有此功能,但升級到 7.0 後有些手機就把這個功能給封印了,不過有些小工具可以用,可以把它打開,但是到原生 8.0 系統上暫時還沒有類似的工具可以用,像是我剛買 Asus Zenfone Max Pro (M1),只能自己手動處理。 要準備的工具是 ADB 程式,ADB 和 Fastboot 各個版本的下載連結: Windows https://dl.google.com/android/repository/platform-tools-latest-windows.zip Mac https://dl.google.com/android/repository/platform-tools-latest-darwin.zip Linux https://dl.google.com/android/repository/platform-tools-latest-linux.zip 接下來的步驟最好是在手機一設定完、都還沒連上線(或是趕緊關掉4G與無線網路)更新前做,否則有些軟體下載開啟後會記住一些路徑與設定,就會有怪怪的情況發生。 啟用步驟: 先打開手機的 USB 偵錯模式,一般是到設定\系統\關於手機之類的項目當中,會有系統的版本號碼,在上面連按 7 下就會開啟開發人員模式,再從開發人員設定內開啟 USB 偵錯模式。 將手機接上電腦,在裝置管理員當中應該要能辨識出手機, 如果沒有可能要去安裝相關的驅動程式 。 開啟命令列(CMD),輸入 adb shell <= 進入手機命令列介面 如果有錯誤訊息或失敗,看一下手機畫面是否要求使用者授權 sm list-disks all <= 會列出現在系統辨識出的磁碟編號 M,N 179,64 <= 一般是 179,32 或 179,64 sm set-force-adoptable true <= 強制啟用合併SD卡功能 sm partition disk:M,N private <= 將磁碟分區並格式化, M,N 輸入前面看到的數字 ...

吳音寧上任後做了什麼改革

圖片
引用  吳濬彥 Wu Jun Yen 在臉書講的內容 : ====================================== 有人問吳音寧到底上任之後做了什麼改革:   ✔️重新組織貿易課 ✔️停止進口中日農產品 ✔️商業策略:出口優先,推廣台灣農產。   而這幾項只是眾多改革的其中之一。

別讓吳音寧一人獨自對抗全球最大菜蟲國民黨

圖片
吳音寧成肉包子打狗 廖玉蕙不捨:她到底犯了什麼天條? 其實道理很簡單:大家都知道農會養了很多菜蟲、經常依照國民黨的意思惡意哄抬菜價、激起民怨去攻擊對手政黨、或是惡意貶抑收購菜價來控制產地的選情,農產公司只要能控制好北市銷售機制與承銷價格,就打死中南部菜蟲的利益,國民黨如果再不靠謠言拉下吳音寧,就控制不住中南部菜蟲樁腳了啊。中南部的菜蟲早被國民黨控制的產銷價差油水養到肥滋滋的,吳音寧從天而降一口氣踩了多條菜蟲尾巴,菜蟲們當然都恨得牙癢癢的。 盤商或是產地收購者要逼迫農民賤價銷售一點都不難,這在屏東就看過,農會並沒有辦法收購所有的農產品,農民收完菜後要等盤商來收菜、或是到批發市場販售,整車菜的價格如果不照盤商喊得價格給,盤商就不買了、直接叫農民放給它爛,因為菜蟲可以不賺這一天錢、但是農民收好的菜沒賣出去就準備倒楣,菜會爛的,而農民下個月養家活口的錢可能就靠這一車菜了,農民又不可能自行去都市市場銷售叫賣一整車的菜,最後就是讓盤商整車低價收走,一旦價格過低就形成菜價崩盤。 但是聽到菜價崩盤,自助餐怎麼沒降價啊?這些菜送到都市後被盤商拉高了好幾層,所以常年以來菜少的時候,在都市的我們吃到很貴的青菜、或是很貴的大蒜香菜九層塔,但產地農民根本沒賺到錢、價格被盤商吃死死的;等到菜多的時候,我們依舊買不到像新聞報導那樣便宜的青菜高麗菜香蕉或鳳梨,因為盤商照一般價格販售賺更多、或是大不了不賣,消費者有辦法請自己去產地買。 以往經常在呼籲南北兩地農產公司與地方政府處理菜蟲問題,但是都沒有官員願意得罪這些菜蟲,更何況國民黨長年掌握地方派系與樁腳也都是這些菜蟲與周圍的相關者,吳音寧用業務推廣費購買蔬果殘貨,正巧踩中了菜蟲的痛點,原本菜蟲控制價格的方式就是聯合定價、壓低價格、讓農民賣不出菜只能接受定價,結果吳音寧用業務推廣費把沒賣掉的都買了、轉送給社福團體,讓農民保有生計、又幫助社會,如果農民都知道菜沒賣出去也有總經理會買,就敢放膽跟菜蟲議價了,你說菜蟲怎麼不恨她?

台股萬點滿一周年

圖片
自 2016 年 5 月蔡英文上任,台股開出一條長紅(如圖),台灣 2018 年 Q1 交出超漂亮成績單, 上櫃公司賺近 5300億,創下歷年新高 。 台股也一如選前預期,再度站上萬點,且是史上最長萬點長紅時間;這期間四大基金沒啟動、外資還沒全面湧入、國際情勢依然險峻、ISIS 還沒死透、北韓也還沒棄核、南海爭議不斷、共軍常常繞台,但是台灣卻能營收創新高、股價創新高,原因是什麼?想得通嗎? 我覺得只有一個重點:國民黨沒有足夠的黨產與黑金動能、比照阿扁上任後的模式去惡意放空台灣股市了,台灣只是回到基本面而已。 國民黨放空台灣有什麼好處?他們配合媒體唱衰經濟、放空台灣、獲得政治利益就夠了,他們才不會管你小老百姓死活度日、汲汲營生,想要掏空的不手軟、想要貪汙的拼命貪,配合藍媒體一起演戲,天天靠北經濟爛,最終拖累整個台灣,得利的只有國民黨。 台灣終於熬過馬英九那段最悲慘、最沒尊嚴、最沒國際地位的時期,如今 台股站上萬點已經滿一年 了,市場婆媽之間還是有人在放謠言,幾家親中媒體也跟阿扁時期一樣,不斷的透過新聞假說台灣經濟有多麼不好、景氣有多麼不好,企圖藉由假消息來激發民怨;國民黨跟親中媒體依舊想用 15 年前同樣骯髒的手法來操弄民意,幸好現在跛了一腳、國民黨沒有黨產操弄股市了,加上現在網路發達、大家都有 499 吃到飽,上網看看消息、驗證一下,也知道這幾間親中媒體不可信,大幸也。 「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這句趙藤雄的名言,在 2009 年被 陳文茜引用在文章裡 ,當時股票只有 4000 多點,在股票只有 4000 點的時候,講這句是十足的講幹話,這是虧台灣人的志氣與吃年輕人的豆腐,十足的婊子幹話。但是放在現在講這句話,變成了實話,那些一心向中的藍蟲們可能沒辦法認清眼前的事實,只好不斷的造謠、靠一些杜撰的新聞,才有辦法繼續度日吧?

Change your DNS to 1.1.1.1. Faster and more secured.

圖片
網站服務商 CloudFlare 前幾天公開一組 DNS 1.1.1.1 ,能夠提供更快的網域解析、更快的反應速度、並且提供更好的解析隱私:承諾不會販售你的網域解析資料給其他的廣告商、避免再受到廣告追蹤,更重要的是「它」並不想知道你在做什麼,意思是,你知道的。 跟其他的 DNS 反應速度相比快上不少,也比常用的 Google DNS 快。在台灣設定這組 DNS 會因為距離因素讓來回速度慢了一些,但是機器解析的速度遠高於台灣中華電信與其他 ISP 的 DNS 主機,整體回應速度就快上很多,設定完立即有感。人是很奇妙的生物,在某些對比的情況下,非常容易能察覺到細小的差異,例如圖像高低差了一兩個像素或是退縮了一兩個像素、聲音內有一些雜音、反應速度慢了一小拍等等,這種開網頁網站的速度差異也能立刻感受得到,但是習慣以後應該會慢慢的難以察覺...

Digg Reader 3/26 Bye.

圖片
撐了這麼久, Digg Reader 依舊是掰掰了。 社交訂閱是大勢所趨,內容網站幾乎也都變成廣告網站了,在 feed 源逐漸萎縮的情況下, reader 的確如 Google 所預期的,將逐漸走向滅絕,跨網站搜尋依然會是重點,如何依靠 AI 在搜尋內找出關鍵資訊成為必定的將來,Google 早已實現一問一答的網路世界,下一步重點將是怎麼主動提供個人想要得知的資訊又不至於過於偏狹,這是個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