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Android App Store 的規模將可能在7月追上 Apple 的 iPhone

圖片
繼手機市佔率在去年底正式超越 iPhone 之後,市場上就很多心不甘情不願的聲音說「軟體還是 iPhone 好啊~」; 接著第一季就有遊戲廠商證明 Android 上的獲利高過 iPhone 30%~50% ( 03/20 : Android Vs iPhone Revenue Generation For Pocket Legends Game ),也有更多的免費遊戲證明從 Android 來的廣告獲利比 iPhone 好; 就有人還會說「阿就是那個 Ecosystem 讓人(使用者+開發者)留在 iPhone 啊」,而 現在最新的報告出爐了 ,依照現在軟體市場的統計, Android 的 App Store 市場規模將可在七月追上 iPhone 的市場規模後超越囉: 因為跨平台使用讓我更清楚雙邊的發展,近期內幾個大廠軟體的頻繁更新,表示廠商已經轉向成「更為專注在 Android 平台上」,而幾個社交網站重要的官方軟體( Facebook, Twitter 等)最近的更新,更顯得 iPhone 平台像是初階的練兵場: iPhone 上有用再拿來 Android ,而 Android 是更有利的,市場已經開始導向。 有不少 iPhone 使用者沈迷在「無盡的下載」,早已經忘記下載的目的是什麼,這種情況比「無盡的任務」還慘,事實上 iOS 使用者同一時間能使用的軟體就只有當下開啟的、眼前的"那一個",就算是下載了一百萬個也只能執行當下那一個而已,軟體之間在沒有透過個人電腦的協助下,甚至無法有效的進行資料的交換,仔細看看都可以發現每個使用者的 iOS 系統當中都有很多被遺忘在角落、功能單一、很少開啟、無法交叉應用的「火柴型軟體」:一時閃亮的光輝就結束的軟體。 沒有真正的背景執行、同步多工、跨軟體的資料串接管道,絕對是軟體應用的致命傷(每個軟體都是一個獨立沙箱),這反而讓 Android 更顯得像是「真正可以進行作業」的開放平台,而蘋果的「封閉」已經漸漸顯示出這不只是致命傷而已,它已經致命了,或是說,就發展曲線來看,這就是一個蘋果的極限了。 source : CHART OF THE DAY: Android's App Store Will Be The Same Size As Apple's This July

教雇主如何規避勞基法的薪資設計實務,台中班喔~啾咪

圖片
PPT 網頁 Cache 台中有很多公司的老闆擺明就是不鳥你勞工局、勞保局、勞委會的三小朋友規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只要你工作不實、檢查不牢,他就一定鑽法律漏洞給你看;甚至也有這種「管理顧問公司」大喇喇的教這些企業老闆進行規避,請問執政者(就是在問你們啦馬英九、胡志強跟國民黨啦!):你到底要怎麼保護勞工權益?軍公教調薪3%、勞工基本薪資只漲600元,你們到底在爽誰呢?

Google 研究顯示出使用者怎麼使用 iPad

圖片
看圖最快: Google 丟出了一份研究報告,內容說明使用者買了 iPad 之後到底用來做什麼( PDF 下載 ): 第一名:玩遊戲(84%) 第二名:搜尋資料(78%) 第三名:收發信件(74%) 第四名:讀新聞資訊(61%) 第五名:上社交網站(56%) 第六名:娛樂性消費,音樂或影片等(51%) 第七名:讀電子書(46%) 第八名:網路購物(42%) 第九名:其他(19%) 而前八名很明顯佔是最主要的使用內容,至於什麼時候使用呢: 第一名:在家時(82%) 第二名:外出時(11%) 第三名:工作時(7%) 哪些日子使用呢? 第一名:周間日(69%) 第二名:週末(31%) 白天或是晚上呢? 第一名:夜晚使用(62%) 第二名:白天使用(38%) 與其說 iPad 開啟了「後 PC 時代」,不如說是「後下班時代」好了,因為除了 Email 跟 Searching 比較難確定內容之外,一般人拿 iPad 的主要使用內容中沒有一件是正事,而遊戲占第一,我想是因為大觸控面積帶來不同的娛樂效果、其次是遊戲售價比其他平台來得便宜,如果老任也把 Download Games 的路與價格建立好,形勢就會有所不同了吧? via Google Survey Reveals How We Use Our iPads

中國的麵包師傅 - 吳寶春麵包店

圖片
update: 2018-12-10 相信你那位不懂政治的媽媽一定都教你「長大後要當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而不是「堂堂正正的台灣人」,是我一直誤會了。 一直以為你是一位從小到大在台灣中南部長大的小孩,應該是真的懂得土親人親、會保護台灣名譽的人,知道誰是朋友、誰是鄉親、也知道是誰在欺壓台灣的人,也一直以為你是能代表台灣、到國際上用你從台灣人學到的麵包技術、從台灣啟發的文化元素、從台灣獲得的食材物料去跟歐美日韓以及中國競爭的人,是我一直誤會了。 當台灣隊跟中國隊在麵包大賽相遇的時候,一直以為你是頂著台灣名號、努力做著麵包勝過中國隊的,沒想到你是希望加入的是中國隊,是我一直誤會了。 相信你為了打響自己的名號、希望全世界都知道你的名字,所以你一直希望用你的名字做品牌、在世界上彰顯你的名字,你也終於如願在高雄開了第一家用你名字為招牌的店,一直以為這是根基在你懷鄉念情而願意留在台灣的土地上,是我一直誤會了。 謝謝你讓大家看清你,知道你是一位中國人。

Battlefield (戰地風雲) 3 : Fault Line 真實的打臉

圖片
Battlefield 戰地風雲 3 推出了新的遊戲預告影片,遊戲中第一人稱角色的動作細膩到...我覺得有點過度要求了! 從一開始的攀爬、晃動、肢體與槍枝的連動來看,真實度真的非常非常高,在進行攻擊時如果周遭產生爆炸,可以發現畫面會顫動反應地面的震動,跳躍落地時因為模擬軀體的彎曲減抗,視點也會下沉後才回復到正常或應有的高度,這些物理特效的確都反應了真實次元的狀態,不過這樣的真實會不會有新的遊戲沉迷狀態出現呢?跟 NPC 對打時被別人打臉後頭真的會歪掉(視點會轉側或轉下),而踢踹對手時焦點也會隨著看上、看下的變換方向,這麼細膩的呈現會讓這個遊戲更好玩或更易上手嗎?我還蠻持疑的。 [VIDEO] Battlefield 3 has bomb disposal, earthquakes, punching dudes in the face

Google 公開日本災後最新的衛星影像

圖片
在日本東北大地震之後的 03/12 ,Google 很快的就更新了第一手的衛星影像 ,讓全世界的人能看到震災區的狀況; 今天 Google 再次更新仙台災後的最新影像 ,同時發佈到 Google Maps 與 Google Earth 當中, Google 也希望能繼續收集災後的地理圖像,這些高空影像紀錄是過去從未有過、完全是新的數位記錄方式,Google 或許正在做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事情。 最新圖片: A riverside neighborhood in Sendai from our newly released imagery 一片焦土啊...

Google : 如果你還看不到雜誌出版的未來,我先做 Think Quarterly 出來。

圖片
Google 經常做這種事情。當他們想像一個好用的 Email 時卻沒有的時候,他們自己弄一個 gmail 出來;當他們想像一個好用的地理資訊卻沒有的時候,他們自己弄一個 Maps 出來;他們在想像行動生活與行動廣告時發現沒有一支好的手機,所以他們自己去找了個 Android 出來。 Google 一直在各個大大小小的演講中強調數位內容的未來,並且預告雜誌、報紙這類內容將會徹底免費電子化、並依靠廣告來負擔營運,可是很多人還看不到那個景象,所以 Google 開始動手做出來。 在本周一個名叫 Think Quarterly 的網站上線了,是一個憑藉網站來呈現的電子雜誌, with Google ,跟之前介紹 20 件與 HTML 和 瀏覽器有關的事情 線上書非常類似,不過這個是用 Adobe Flash 發布的,不知道會不會轉成 HTML5 發布,可以 RSS 訂閱這個電子雜誌的更新。 via Google launches beautiful online magazine Think Quarter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