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Google+ 新網路社交服務

圖片
已受邀?系統出現暫時超載的情況,請稍後再試。XD 在長達一年被 FB 公關操弄的媒體嘲弄下, Google 終於讓規劃與開發已久的新網路社交服務 Google+ 跟大眾見面,主要的功能「整合」都來自於分析使用者對社交脈絡的需求而來,分別是擁有進階分眾功能的「社交圈」 Circles 、網路上搜尋與共享資訊的「話題」 Sparks 、網路上的多方式訊功能「聚會」 Hangouts 、有個空間能夠更方便的隨時上傳分享影音內容 Mobile Upload 、以及群組網路簡訊的「閒聊」 Huddle。 社交圈 Circles: 話題 Sparks: 聚會 Hangouts: 上傳分享 Mobile Upload : 閒聊 Huddle : 如果單純以 Google 帳號來看,事實上這些功能的技術底層幾乎都是 Google 已有的功能,這些功能都能看到以往技術的影子,甚至是早已不在的服務,只是 Google 一直缺乏有效率、有系統、跨小組的整合,來將這些功能集中在某個屬於「個人」的地方,進而成為有主體性的身份;之前 Google 有嘗試過的疊床架屋式整合方式,但是很不成功,主要是礙於隱私問題與不同的服務條款規範,一直問使用者要不要放照片分享、要不要放 Buzz、要不要分享所在地點的 Google Profile ,可能誤認為只要 Profile 有跟 Facebook 同樣的功能,就可以滿足使用者對於網路社交的功能需求,但是事後可能才發現到並不會有 User 把 Profile 當成是個人與社交往來的出入口;既然逐步向外整併服務是如此失敗與難以起始,似乎先將各功能整併好之後、再推出一個「以個人為中心主體」的「新服務」才會更容易聚焦,這大概也是 Google 一路跌跌撞撞過來才發現的事情吧。 以對手的服務功能為目標,將 Google 現有功能整併、改良、重新組合再推出,稱作「 Google+ 」,名稱的確很到位、也很有意思啊!XD 提醒您: Mobile 版的 Google+ 已經從 Android Market 下載囉 !

Google 黑黑的導覽列

圖片
Google 換上了黑色的導覽列,跟純白畫面產生對比感,還蠻喜歡黑色的,不知道之後會不會跟 Blogger 一樣開放幾色讓使用者自行修改設定: 其實這樣的設計在有背景圖片的狀態下會顯得更融入畫面當中,比起之前白色做底的導覽列效果要好多了:

[IMEI] 義美的怒吼:請還給義美一個公道

義美辛苦了,在自家首頁上公開對政府發聲,還利用一張張圖片來播放,讓民眾能看清楚整個事件的變化內容。 update: 手一滑, 出現一份簡報 : 我不是什麼挺義美者,不過順手把圖片抓下來、放上 Picasa 相簿中公開,讓其他人能嵌入 Blog 當中,歡迎取用;至於對於這個政府至今對統一企業毫無作為,裝死、裝傻、裝爛,除了叫他下台也沒什麼再可以說的。

Lady Gaga 女神卡卡挺 Google Chrome

圖片

Android App Store 的規模將可能在7月追上 Apple 的 iPhone

圖片
繼手機市佔率在去年底正式超越 iPhone 之後,市場上就很多心不甘情不願的聲音說「軟體還是 iPhone 好啊~」; 接著第一季就有遊戲廠商證明 Android 上的獲利高過 iPhone 30%~50% ( 03/20 : Android Vs iPhone Revenue Generation For Pocket Legends Game ),也有更多的免費遊戲證明從 Android 來的廣告獲利比 iPhone 好; 就有人還會說「阿就是那個 Ecosystem 讓人(使用者+開發者)留在 iPhone 啊」,而 現在最新的報告出爐了 ,依照現在軟體市場的統計, Android 的 App Store 市場規模將可在七月追上 iPhone 的市場規模後超越囉: 因為跨平台使用讓我更清楚雙邊的發展,近期內幾個大廠軟體的頻繁更新,表示廠商已經轉向成「更為專注在 Android 平台上」,而幾個社交網站重要的官方軟體( Facebook, Twitter 等)最近的更新,更顯得 iPhone 平台像是初階的練兵場: iPhone 上有用再拿來 Android ,而 Android 是更有利的,市場已經開始導向。 有不少 iPhone 使用者沈迷在「無盡的下載」,早已經忘記下載的目的是什麼,這種情況比「無盡的任務」還慘,事實上 iOS 使用者同一時間能使用的軟體就只有當下開啟的、眼前的"那一個",就算是下載了一百萬個也只能執行當下那一個而已,軟體之間在沒有透過個人電腦的協助下,甚至無法有效的進行資料的交換,仔細看看都可以發現每個使用者的 iOS 系統當中都有很多被遺忘在角落、功能單一、很少開啟、無法交叉應用的「火柴型軟體」:一時閃亮的光輝就結束的軟體。 沒有真正的背景執行、同步多工、跨軟體的資料串接管道,絕對是軟體應用的致命傷(每個軟體都是一個獨立沙箱),這反而讓 Android 更顯得像是「真正可以進行作業」的開放平台,而蘋果的「封閉」已經漸漸顯示出這不只是致命傷而已,它已經致命了,或是說,就發展曲線來看,這就是一個蘋果的極限了。 source : CHART OF THE DAY: Android's App Store Will Be The Same Size As Apple's This July

教雇主如何規避勞基法的薪資設計實務,台中班喔~啾咪

圖片
PPT 網頁 Cache 台中有很多公司的老闆擺明就是不鳥你勞工局、勞保局、勞委會的三小朋友規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只要你工作不實、檢查不牢,他就一定鑽法律漏洞給你看;甚至也有這種「管理顧問公司」大喇喇的教這些企業老闆進行規避,請問執政者(就是在問你們啦馬英九、胡志強跟國民黨啦!):你到底要怎麼保護勞工權益?軍公教調薪3%、勞工基本薪資只漲600元,你們到底在爽誰呢?

Google 研究顯示出使用者怎麼使用 iPad

圖片
看圖最快: Google 丟出了一份研究報告,內容說明使用者買了 iPad 之後到底用來做什麼( PDF 下載 ): 第一名:玩遊戲(84%) 第二名:搜尋資料(78%) 第三名:收發信件(74%) 第四名:讀新聞資訊(61%) 第五名:上社交網站(56%) 第六名:娛樂性消費,音樂或影片等(51%) 第七名:讀電子書(46%) 第八名:網路購物(42%) 第九名:其他(19%) 而前八名很明顯佔是最主要的使用內容,至於什麼時候使用呢: 第一名:在家時(82%) 第二名:外出時(11%) 第三名:工作時(7%) 哪些日子使用呢? 第一名:周間日(69%) 第二名:週末(31%) 白天或是晚上呢? 第一名:夜晚使用(62%) 第二名:白天使用(38%) 與其說 iPad 開啟了「後 PC 時代」,不如說是「後下班時代」好了,因為除了 Email 跟 Searching 比較難確定內容之外,一般人拿 iPad 的主要使用內容中沒有一件是正事,而遊戲占第一,我想是因為大觸控面積帶來不同的娛樂效果、其次是遊戲售價比其他平台來得便宜,如果老任也把 Download Games 的路與價格建立好,形勢就會有所不同了吧? via Google Survey Reveals How We Use Our iP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