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聞總是可以看到怪異的邏輯

今天看到一則非常好玩的新聞消息,因為這種邏輯觀念的蔓延總是令人發噱不已,我只能說「怎麼最近老是看到這種事情?」

少喝一杯咖啡 退休不用愁
【聯合新聞網 記者洪凱音/台北報導】
萬事達卡針對台灣消費行為調查發現,都會區的五、六年級生,每月花在「喝咖啡」的消費上,竟高達3,000元。如果喝咖啡習慣不改,喝了一生,以50年計,大眾銀行理財中心經理杜淑娟表示,假設年報酬率5%,累計喝咖啡就喝掉800萬元。

喝咖啡已成為很多上班族的生活習慣,每次幾十元的消費,不會感到昂貴,若從25歲成為社會新鮮人起,每月就花3,000元喝咖啡,即使不考慮每年的通貨膨脹,喝了50年的咖啡,累計的消費金額,高達180萬元。省下咖啡錢來投資,複利效果可達800萬元。

咖啡文化儼然成為都會生活中,重要的一環,大大小小的咖啡店,如雨後春筍般的林立。五年級的陳小姐在年輕的時候養成喝咖啡的習慣,至今已十年了,每天早上出門前要喝兩杯咖啡,白天會找時間再來一杯,但是陳小姐並不把喝咖啡視為消費,而視為生活必需品。

根據萬事達卡委託麥肯廣告公司的調查,仰賴咖啡的人不少,尤其是都會區工作繁忙的上班族。習慣都市生活的五、六年級生,每個月平均花在喝咖啡上,就要3,000元。

問題是,除了咖啡的花費外,還有其他非必要的固定消費,調查顯示,購物、夜生活及唱KTV也是都會區五、六年級生每月消費的重點,平均花費分別為8,000元、4,000元及2,000元。

30歲的小華,已經工作六年,月薪5萬元,卻常常抱怨存到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元,遙遙無期。杜淑娟認為,避免不必要的消費,就是變相的存錢,因 為持續的複利累計以及節流,就是致富的關鍵,但卻是很多六、七年級生最容易忽略的因素。多數的消費者,常忽略雞毛蒜皮的小錢,「長年」累計的複利,算出來 後才知道代價很大,讓人不能忽略「零錢」投資及平時存款的重要性。

看出好笑的地方嗎?(沒有~)喔,很正常。
咖啡是「生活」。當這件事情成為日常飲食的一部份而成為「生活」的時候,我們用同樣的邏輯觀念這種邏輯觀念可以放在「喝湯」這件事情上面。恩,全文邏輯沒變。喝湯也是屬於非必要的固定消費之一,如上文所說,我沒說不要吃飯,但是可以不要點湯。
而同樣的邏輯開始可以放在各個事情上面,例如開車(可以走路)、加油、搭捷運(可以走路,搭捷運與公車的花費差額也不低)等等各項民生花費上。而這項調查只挑了咖啡來做文章,做成片面的曲解。而這樣的觀念,正巧可以反應回信用卡上,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剪掉萬事達卡?
記 者的問題?當在篩選新聞播報的同時記者就該用邏輯判斷新聞本身架構上的邏輯是否有問題,如果只是為了「報導」這件事情而報導,那這位記者是機器,沒有思 考,對方發新聞稿直接刊登即可,這位記者可以不再續用,因為是多餘的。如果是經過抉擇而決定刊登,這位記者可以不再續用,因為沒有邏輯,無法擔任身為記者 的身份與工作。拜託各媒體們,提高記者素質吧!
要提高民眾投資理財的觀念,不是從民生消費的壓抑來著手教育,而是要從正確的用財觀念來著手。
舉例來說,花個三萬買LV包包,跟花三千塊買個同樣用途的包包,後者的用財觀念比較可取。花個十萬組裝一台高效能電腦,不是為了工作,卻只用來打字、上 網、玩遊戲,不如組台兩萬五的電腦就行,後者比較可取。一個月花三千元喝咖啡,這應該是包含在民生飲食花費的部分,因為消費者可能已經選擇較為低廉的飲 食,所以這部分花費不應是一般理財觀念中「每月應儲蓄十分之一~三分之一」中該存下來的這個部分。剪掉你的萬事達卡吧!要儲蓄先從這步做起!:D
補充一個觀念,這種說法就跟談軍購案中「大家少喝一杯珍珠奶茶就可以助國防」的笑話一樣,實實在在的用錯了方法。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Gatsby 廣告中木村拓哉機械舞的背後

Google Doodle : Pacman 小精靈

玩玩軟路由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