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vs Google or Apple and Google?
昨天 BusinessWeek 商業週刊的頭條 " Apple vs Google " 是一篇很夯的話題文章,就在 Google 推出自有品牌、HTC 代工的 Nexus One 手機之後,這種 " VS " 的心結正式開始上演,而這是必然會演進的情勢;如果要看商業週刊觀點,請自行前往閱讀。
五年前,甚至更早之前, Google 就已經開始布局手機廣告市場,針對手機設備 Google AdWords 陸陸續續推出許多對應手機的廣告功能可以使用,像是以基地台通訊範圍為基礎針對區域範圍進行手機設備的關鍵字廣告(網址換成了電話)、手機語音搜尋廣告、一直到手機瀏覽器中依據上網位置不同提供當地的關鍵字行動廣告、甚至現在可以針對「手持設備所訂閱的 RSS 內容提供關鍵字廣告」等等,都是針對行動設備所提出新穎的廣告功能,這在台灣國內可能很難想像行動廣告竟然可以有那麼多的廣告層次與深度可以應用,但是在歐美手持設備市場當中,「行動廣告」可是一門非常受到關注的生意。
Google 可能想「你太慢所以我只好自己來」
可是,手持設備的發展真的是有點太慢了點,整個手持設備的作業系統市場似乎就被幾個巨頭所把持著,儘管 Google 做了許多行動服務內容準備一展身手卻不得「全門而入」,直到 Apple 推出了 iPhone ,軟體與瀏覽器都對現存的網站與網頁親近,也讓使用者終於擺脫四肢不全的 Nokia 系統與像古董的 Windows Mobile 系統,可以在手機上使用 Google 的相關服務。
但是,光是依靠 Apple 慢慢的去敲開 iPhone 的手機市場,這對 Google 來說還是太慢了, Google 早就想突破「沒有適當的手持作業系統」的困境,乾脆主導起手機作業系統而開發出了開放原始碼的 Android ,希望能夠讓各家手機大廠一口氣將手機推上網路,這種與 Apple 半競爭、半合作的方式就像是 Google Chrome 與 Apple Safari 的關係一樣,兩個屬性接近、市占率同樣低落、消費族群重疊性又高的產品遲早都會先打在一起,大概就是現在的情況,只要談論到市占率一直都是如此。
瀏覽器就是一個例子,幾乎所有人都會直接拿 Chrome 跟 Safari 來比較,實際上拿 Safari 去跟 IE 比是很愚蠢的;作業系統也是個例子,一直以來 Linux / FreeBSD / Mac OS X 都在互比低落的市占率,因為就市占率而言,跟 Windows 比是一點意義都沒有的「輸」;所以手機、乃至於手機系統也是。當然各式各樣的比較也會出爐,像是商業週刊就做了 Apple 與 Google 的比較表,相當的有趣。
搶食行動廣告市場
如果假設人類未來將會以行動網路作為主要的科技應用,那這些比較表的背後意圖其實都是在直指行動設備市場利益中的爭奪;事實上,在 Google 的商業模式當中,它認為不作惡又能被廣泛接受的廣告利基,是足以撐起所有商業模式的,尤其世傳播媒體與傳播管道,像是紙本媒體會以廣告營收為主而走入資訊免費供應的模式;更進一步的,如果廣告營收的規模足以撐起電信市場,不但手機將會免費(會認為手機代工出頭天的台灣金融江湖術士預言家們真的是很值得恥笑),可能連通話時間都會免費,但是這必須在整體的行動廣告市場先被建立起來之後才會實現,而這一切的布局都有其因果關係而正逐漸開花結果當中。
Apple 當然不會放棄這塊市場大餅,畢竟現在 Apple 都已經把自己要上場的表演舞台給建立好了。以 iPhone 剛推出的時候來說,音樂的部份 Apple 可以自己來,但是像是影片,必須依賴 Google 的媳婦 YouTube ,現在 Apple 自己可以提供 videocast 、出租電影、甚至是電視節目與教學影片, YouTube 已經不再是那麼主要與必要了, Apple 應該想到自己可以在這些內容或中介軟體上(像是 mail 、 sms 或是 map 軟體)去經營行動廣告。
初期 iPhone 上的搜尋要依賴「行動化」最深的 Google ,而讓 Google 賺取行動搜尋的廣告利潤;甚至是在各種軟體內都可以看到軟體作者很取巧的擺上各式各樣 Google 的行動廣告;在 Google 推出自有手機之後,Apple 也幾乎在同時收購了一家廣告公司,這種叫囂意味實在濃厚,不過 Apple 似乎忘記之前怎麼拒絕 Google 的 Apps 上線、擋 Google 財路的事情了。
在這種情況下, Apple 的確有可能因為行動市場的廣告利益而放逐 Google ,所以在 BusinessWeek 商業週刊的 Why Apple May Dump Google 報導當中所分析的面向也是直指行動廣告市場。
對 Apple 而言,要撈錢就不能沒中國
現在行動設備的網路市場內 Apple 又多了力圖在各種搜尋市場攻城掠地的微軟可以選擇。原本 Apple 可能沒有想到要跟 Google 在行動廣告上進行分紅,而讓 Google 在 iPhone 上平白賺了幾年,但是從 BusinessWeek 的報導中指出, Apple 正在跟微軟談判將在 iPhone 上改用 Bing 的搜尋服務(Apple, Microsoft Discuss Giving Bing Top iPhone Billing),儘管有人預期這種談判不可能付諸實現,但是不難看出 Apple 在 Google 推出手機作業系統後應該就已經開始覬覦、甚至計畫回頭侵蝕 Google 企圖建立起的龐大行動廣告市場。
這樣的談判傳言正巧在 Google 基於人權保護向中國表明交涉立場、部份金融江湖術士斷言 Google 此次行為不佳後出現,其實不免會讓人產生直接的聯想; Apple 的 iPhone 才剛敲進整個大中國市場沒多久,如果 Google 在這個時候真的宣佈退出,iPhone 使用者也別期望沒骨頭又沒祖國的商人 Apple 會有什麼力挺 Google 的行為出現了, Apple 如果有可能找同樣在面對中國時一樣沒骨頭的微軟合作,成了理所當然的假設,而說不定下一次的緋聞男主角就有可能是百度。
積極搶開市場與拉開差距
事實上從非洲經驗裡可以得知,在基礎建設落後的地區當中,手機無線上網才是民眾最快接觸網路的方式,因為對於偏遠部落的人民而言,等待有線設備的基礎建設完成耗日費時(且維護困難),但是部落只要使用手機、透過幾個訊號基地台的點對點互連模式,就可以開始與全球通話並且上網,手機的購置成本目前又低於電腦設備的情況下,這是一塊擁有十足潛力的電信市場。
任何手機供應商都想打進長期被 Nokia 佔據的非洲處女地,如果這時候還能有 B2B 的行動廣告,那肯定是賺翻了,而對非洲部落目前在網路上的應用而言,正是 B2B 的進出口需求為主要大宗:部落的人想把農產品銷售出去,同時購買其他的消費物資進入部落,而廣告的需求就應運而生了,現在積極搶攻非洲 B2B 市場的國家,正是中國。(有興趣可以看看黑暗大布局:中國的非洲經濟版圖,而經濟學人有一篇講非洲的手機經濟目前找不到)
對中國低頭、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跟著搶進非洲,這樣的成份因素可能相當低,卻不能說沒有;Apple 基於 Google 對於手機市場的心結來說,變成是能避則免的反應;而在技術的研發能力上, Google 在各方面都表現出「絕對在 Apple 之上」, Apple 也只能積極搶開各大區域市場,來拉開這個差距,而對於 Google 的回擊則是必須的。
行動廣告市場的爭奪目前是小朋友的戰爭
事實上,目前從整個電信市場來看,這只是兩個小朋友的戰爭,儘管 Google 與 Apple 的手機新聞不斷的搶攻媒體頭條,但是對整個電信市場來看這還只是很小的「區塊戰爭」而已,這兩者的市占率都還很低,就算根據北美統計有半數手機行動上網的人口是以 iPhone 為主,但是統計母體是「以會用手機行動上網的人口」為主,很多人買了 Windows Mobile 或 Nokia 的手機不是為了上網,甚至還沒以手機上過網呢。
Apple 的系統走不出自己的硬體,在企業的觀點裡只要有八成的手機製造商還是在生產微軟跟 Nokia 的手機,微軟跟 Nokia 暫時都不會將 Apple 放在眼裡,因為只要有龐大的生產線就能提供低廉的生產成本,除非 Apple 能開始提供 100 美金左右的手機,更何況微軟還有龐大的山寨大軍當其後盾,而 Nokia 則掌握了最主要的基地台技術(電信領域當中最賺錢的區塊),對於微軟與 Nokia 而言他們比較擔心 Google ,因為 Google 那種傻裡傻氣 Open Mind 的思考模式才是最恐怖的,而 Apple 只能在自己的領域當中盡其所能的保護盈餘而已,要有突破性的市場高佔有率,就跟 Apple 賣電腦一樣,辦不到。
那對於月底可能出現的 Apple 平板電腦呢?除非 Apple 像中國一樣徹底封殺 Google 的網站,不然只要是有標準瀏覽器的地方,就是 Google 世界了,越直覺好用的電腦,不知道為什麼,就越容易跟 Google 走在一起。 XD
五年前,甚至更早之前, Google 就已經開始布局手機廣告市場,針對手機設備 Google AdWords 陸陸續續推出許多對應手機的廣告功能可以使用,像是以基地台通訊範圍為基礎針對區域範圍進行手機設備的關鍵字廣告(網址換成了電話)、手機語音搜尋廣告、一直到手機瀏覽器中依據上網位置不同提供當地的關鍵字行動廣告、甚至現在可以針對「手持設備所訂閱的 RSS 內容提供關鍵字廣告」等等,都是針對行動設備所提出新穎的廣告功能,這在台灣國內可能很難想像行動廣告竟然可以有那麼多的廣告層次與深度可以應用,但是在歐美手持設備市場當中,「行動廣告」可是一門非常受到關注的生意。
Google 可能想「你太慢所以我只好自己來」
可是,手持設備的發展真的是有點太慢了點,整個手持設備的作業系統市場似乎就被幾個巨頭所把持著,儘管 Google 做了許多行動服務內容準備一展身手卻不得「全門而入」,直到 Apple 推出了 iPhone ,軟體與瀏覽器都對現存的網站與網頁親近,也讓使用者終於擺脫四肢不全的 Nokia 系統與像古董的 Windows Mobile 系統,可以在手機上使用 Google 的相關服務。
但是,光是依靠 Apple 慢慢的去敲開 iPhone 的手機市場,這對 Google 來說還是太慢了, Google 早就想突破「沒有適當的手持作業系統」的困境,乾脆主導起手機作業系統而開發出了開放原始碼的 Android ,希望能夠讓各家手機大廠一口氣將手機推上網路,這種與 Apple 半競爭、半合作的方式就像是 Google Chrome 與 Apple Safari 的關係一樣,兩個屬性接近、市占率同樣低落、消費族群重疊性又高的產品遲早都會先打在一起,大概就是現在的情況,只要談論到市占率一直都是如此。
瀏覽器就是一個例子,幾乎所有人都會直接拿 Chrome 跟 Safari 來比較,實際上拿 Safari 去跟 IE 比是很愚蠢的;作業系統也是個例子,一直以來 Linux / FreeBSD / Mac OS X 都在互比低落的市占率,因為就市占率而言,跟 Windows 比是一點意義都沒有的「輸」;所以手機、乃至於手機系統也是。當然各式各樣的比較也會出爐,像是商業週刊就做了 Apple 與 Google 的比較表,相當的有趣。
搶食行動廣告市場
如果假設人類未來將會以行動網路作為主要的科技應用,那這些比較表的背後意圖其實都是在直指行動設備市場利益中的爭奪;事實上,在 Google 的商業模式當中,它認為不作惡又能被廣泛接受的廣告利基,是足以撐起所有商業模式的,尤其世傳播媒體與傳播管道,像是紙本媒體會以廣告營收為主而走入資訊免費供應的模式;更進一步的,如果廣告營收的規模足以撐起電信市場,不但手機將會免費(會認為手機代工出頭天的台灣金融江湖術士預言家們真的是很值得恥笑),可能連通話時間都會免費,但是這必須在整體的行動廣告市場先被建立起來之後才會實現,而這一切的布局都有其因果關係而正逐漸開花結果當中。
Apple 當然不會放棄這塊市場大餅,畢竟現在 Apple 都已經把自己要上場的表演舞台給建立好了。以 iPhone 剛推出的時候來說,音樂的部份 Apple 可以自己來,但是像是影片,必須依賴 Google 的媳婦 YouTube ,現在 Apple 自己可以提供 videocast 、出租電影、甚至是電視節目與教學影片, YouTube 已經不再是那麼主要與必要了, Apple 應該想到自己可以在這些內容或中介軟體上(像是 mail 、 sms 或是 map 軟體)去經營行動廣告。
初期 iPhone 上的搜尋要依賴「行動化」最深的 Google ,而讓 Google 賺取行動搜尋的廣告利潤;甚至是在各種軟體內都可以看到軟體作者很取巧的擺上各式各樣 Google 的行動廣告;在 Google 推出自有手機之後,Apple 也幾乎在同時收購了一家廣告公司,這種叫囂意味實在濃厚,不過 Apple 似乎忘記之前怎麼拒絕 Google 的 Apps 上線、擋 Google 財路的事情了。
在這種情況下, Apple 的確有可能因為行動市場的廣告利益而放逐 Google ,所以在 BusinessWeek 商業週刊的 Why Apple May Dump Google 報導當中所分析的面向也是直指行動廣告市場。
對 Apple 而言,要撈錢就不能沒中國
現在行動設備的網路市場內 Apple 又多了力圖在各種搜尋市場攻城掠地的微軟可以選擇。原本 Apple 可能沒有想到要跟 Google 在行動廣告上進行分紅,而讓 Google 在 iPhone 上平白賺了幾年,但是從 BusinessWeek 的報導中指出, Apple 正在跟微軟談判將在 iPhone 上改用 Bing 的搜尋服務(Apple, Microsoft Discuss Giving Bing Top iPhone Billing),儘管有人預期這種談判不可能付諸實現,但是不難看出 Apple 在 Google 推出手機作業系統後應該就已經開始覬覦、甚至計畫回頭侵蝕 Google 企圖建立起的龐大行動廣告市場。
這樣的談判傳言正巧在 Google 基於人權保護向中國表明交涉立場、部份金融江湖術士斷言 Google 此次行為不佳後出現,其實不免會讓人產生直接的聯想; Apple 的 iPhone 才剛敲進整個大中國市場沒多久,如果 Google 在這個時候真的宣佈退出,iPhone 使用者也別期望沒骨頭又沒祖國的商人 Apple 會有什麼力挺 Google 的行為出現了, Apple 如果有可能找同樣在面對中國時一樣沒骨頭的微軟合作,成了理所當然的假設,而說不定下一次的緋聞男主角就有可能是百度。
積極搶開市場與拉開差距
事實上從非洲經驗裡可以得知,在基礎建設落後的地區當中,手機無線上網才是民眾最快接觸網路的方式,因為對於偏遠部落的人民而言,等待有線設備的基礎建設完成耗日費時(且維護困難),但是部落只要使用手機、透過幾個訊號基地台的點對點互連模式,就可以開始與全球通話並且上網,手機的購置成本目前又低於電腦設備的情況下,這是一塊擁有十足潛力的電信市場。
任何手機供應商都想打進長期被 Nokia 佔據的非洲處女地,如果這時候還能有 B2B 的行動廣告,那肯定是賺翻了,而對非洲部落目前在網路上的應用而言,正是 B2B 的進出口需求為主要大宗:部落的人想把農產品銷售出去,同時購買其他的消費物資進入部落,而廣告的需求就應運而生了,現在積極搶攻非洲 B2B 市場的國家,正是中國。(有興趣可以看看黑暗大布局:中國的非洲經濟版圖,而經濟學人有一篇講非洲的手機經濟目前找不到)
對中國低頭、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跟著搶進非洲,這樣的成份因素可能相當低,卻不能說沒有;Apple 基於 Google 對於手機市場的心結來說,變成是能避則免的反應;而在技術的研發能力上, Google 在各方面都表現出「絕對在 Apple 之上」, Apple 也只能積極搶開各大區域市場,來拉開這個差距,而對於 Google 的回擊則是必須的。
行動廣告市場的爭奪目前是小朋友的戰爭
事實上,目前從整個電信市場來看,這只是兩個小朋友的戰爭,儘管 Google 與 Apple 的手機新聞不斷的搶攻媒體頭條,但是對整個電信市場來看這還只是很小的「區塊戰爭」而已,這兩者的市占率都還很低,就算根據北美統計有半數手機行動上網的人口是以 iPhone 為主,但是統計母體是「以會用手機行動上網的人口」為主,很多人買了 Windows Mobile 或 Nokia 的手機不是為了上網,甚至還沒以手機上過網呢。
Apple 的系統走不出自己的硬體,在企業的觀點裡只要有八成的手機製造商還是在生產微軟跟 Nokia 的手機,微軟跟 Nokia 暫時都不會將 Apple 放在眼裡,因為只要有龐大的生產線就能提供低廉的生產成本,除非 Apple 能開始提供 100 美金左右的手機,更何況微軟還有龐大的山寨大軍當其後盾,而 Nokia 則掌握了最主要的基地台技術(電信領域當中最賺錢的區塊),對於微軟與 Nokia 而言他們比較擔心 Google ,因為 Google 那種傻裡傻氣 Open Mind 的思考模式才是最恐怖的,而 Apple 只能在自己的領域當中盡其所能的保護盈餘而已,要有突破性的市場高佔有率,就跟 Apple 賣電腦一樣,辦不到。
那對於月底可能出現的 Apple 平板電腦呢?除非 Apple 像中國一樣徹底封殺 Google 的網站,不然只要是有標準瀏覽器的地方,就是 Google 世界了,越直覺好用的電腦,不知道為什麼,就越容易跟 Google 走在一起。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