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重劃 / 竹竹合併 : 順便給你看看日本時期的國土規劃
在日本統治時期,日本對於台灣的規劃是五州三廳,在土地領域與資源分配上能更有效的應用。日本政府早已知道台灣頭與台灣尾都會有「轉彎」的問題,所以劃分區域上台北州跨到宜蘭、高雄州跨到台東段。
在國民黨佔據台灣後,威權政府為了強化管制,最先著手的就是行政區域切分與打散,將各區域切到小至里鄰後、在每個小區域上都擺放自己的人馬或軍警作為管理,小至里長大至縣市長、分級管理、強化統治,藉此也將各區的結合力道分散掉、避免集結勢力的產生而影響到國民黨的統治效能,也才造成今日台灣行政區的零碎與破散化。
從最基本的交通建設來看,仔細看北北基區,因為卡了一個台北市,要發展捷運、鐵路、高鐵,就必須跨三個縣市區域進行溝通,預算要分三份、連交通線都要用接的,無法同步進行,這從「台北捷運藍線延伸到基隆段」就看得出這種區域劃分所存在的問題,只要台北市長柯文哲不愉快,什麼都不用談,而從更高層次的角度來看,整個北部像是被台北市挖了一個洞,「台北國」獨立運作,新北市的規劃不能穿越台北,像 ubike 系統之爭,北北兩套不相同的規格,完全是莫名其妙的規劃。
如果回頭看日本本土的行政區域規劃,不難看出整個東京都大小大概就如同北北基桃+部份宜蘭,大阪府大約高屏+部份台東,這樣的行政區域才能拉出夠長遠的交通規劃線,而不會讓交通路網零散化、內外整合不一致。
六都中台南、高雄、台中在縣市合併後,可以發現交通路網與捷運可以大幅延伸、規劃上更為有效與直觀,也不會有縣市認知不一致的狀況產生,其他像是水資源調度、特定園區的規劃整併發展,都比之前縣市分治要好很多。而現在竹竹合併面臨的議題也是如此。
新竹縣市分治的問題造成產業需要發展的區域一旦跨越縣市、要往新竹縣取得土地,就產生問題,產業補助條例在縣市上規定不同,在資源調度(像是水資源)上也受到相同的影響,而在新竹市內蓬勃發展的產業要向外拓張,卻被新竹縣卡著,無法快速進行。
更遠一點看,新竹地區如果要發展高科技城市,捷運輕軌等交通路網不可能新竹市做一套、新竹縣做一套,一旦跨縣市要達成共識,大概就像北北基一樣,一拖又要數十年,會反對合併、提高規劃效能,除了國民黨(含民眾黨)為了保有地方上的既有利益與政黨利益之外,根本想不出其他反對的理由,這也是至今國民黨(含民眾黨)在反對此議題時都只有一個「政治操作」的理由,而提不出其他更具體的原因或解釋來說明反對的立場了。
看看國民黨(含民眾黨)的嘴臉,真夠厚顏無恥。 |
林智堅作為新竹市長,為了新竹市未來的發展,已經宣佈不會參選竹竹合併後大新竹市的市長選舉,這是有遠見的政治人物,有氣魄,有擔當,相較國民黨(含民眾黨)這種自私自利、只考慮既有利益的政黨,就顯得下流又無恥了。
國民黨(含民眾黨)永遠都在自己政治操作時,指控對手在政治操作,這次竹竹合併議題正好讓全國人民看看, KMT 與 TMD 兩黨到底有沒有真心想要討論國政規劃與藍圖,結論是:這兩黨依舊是在扯全民後腿、自私自利思考、繼續內卷崩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