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電影版 20 世紀少年(20th Centry Boys)

圖片
基本上...我認為.. 【20世紀少年】是浦沢直樹在 【怪物】 Monster モンスター 之後「被讀者認為」非常值得期待並且理應當要爆紅的作品,但是後來我卻覺得這應該是要被列為失敗作的一套漫畫;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怪物】讓這麼多讀者期待浦沢直樹的新作,【20世紀少年】直接丟出來的話,大概、或許、可能根本不會紅。 【20世紀少年】有著算是相當不錯的開頭(拍個腿~),有很懷舊的風格以及場景在裡頭,也有看似雲淡風清卻很有味道的分鏡(晃個腦~),這都沿襲自【怪物】這套漫畫當中浦沢直樹逐漸磨練出成熟且具大師風範的漫畫技巧,裡面也有許多不錯的小橋段,讓人津津樂道,但是到了 2/3 處開始,似乎就不行了。(嘆氣抖腳) 怎麼說呢?看起來像是漫畫編劇不長眼,【20世紀少年】到了後半部已經畫到像是收不了尾的地步:不想讓情節太過科幻,想把場景拉到一般人的生活體驗當中去,每到某個點,就無法不透過隨意亂想的未來情節來補足事情的始末,整個故事情節與敘事方式就像是在補衣服上的破洞,發展的稀稀落落;原本看似很想大腳一踹讓故事整個奔放出去,卻又不知道什麼原因繞回原點,然後很多情節都無法自圓其說,到最後變成巴不得趕緊草草收場、趕緊讓浦沢直樹去畫另外一部漫畫【冥王】的地步,【20世紀少年】一整個變得莫名其妙。 然後在「噠啦~噠啦~」的歌聲當中(雙手、雙臂張開~) ,連載中斷斷續續幾乎看不懂的情節也不用解釋太多了,每一集單行本出來後偶而也是看得心頭三把火,但是讀者似乎因為預先準備好的「期待」太多、而逐漸變成「頗能原諒」地心態繼續捧場,直到這部漫畫終於弄出一個比較能看結局。看完,就把書擺回架上去,我想,應該沒有多少讀者會重複拿結局來看吧?(搖頭)那是一種連讀者都不好意思面對的結局啊:「【怪物】明明這麼好,怎麼【20世紀少年】這部漫畫會變成這樣啊?」心中似乎有著這種感嘆。 然後電影就開拍了。「噠啦~噠啦~」歡欣鼓舞,每個看過的人都想要喊一聲「把我們的標誌搶回來」,可是已經沒有那種激動了;想要大聲嚷嚷說「這部電影一定好看」,實在也說不出口,因為那個漫畫原著劇本實在令人感到有那麼一絲拍謝、一絲不好意思,礙於以往的期待、中間的支持到後面的不好意思,大家都擔心「如果我的朋友覺得那個漫畫改編拍出來的電影卻不好看,該怎麼辦啊?」而說不太出口,讓這部耗資 60 億日幣拍攝的電影陷入一種尷尬當中。 ...

Your Mind is Still Under Controlled by Gov & Main Media

從 Wikipedia 的 Drama 來看,「知識菁英」(那些自詡你可以信賴的專家)與「媒體爛喀」(依然是那些自詡您最信賴的媒體)藉由「傳播權力」操弄大眾輿論並非第一回了(且這種傳播權力往往都與某種程度的行銷行為掛勾),像是台灣的三聚氰胺問題,在強颱侵襲與葉金川被勒脖子兩則新聞之後,媒體驚見機不可失立即將報導轉向,台灣的民眾就像是被政府摸過頭一樣,整個事件的關注度注意力也跟著轉向,這就是政府與主流媒體的共同合作、藉由政府給予的傳播權力在操弄整個社會國家,且正在真實上演的一個例子。(Live !) 在言論自由開放的美國社會當中,現實生活中的實質媒體受到公民不斷的辯證與審視,似乎難以作怪,但是一旦搬上無國界的網路世界之後,公民所能監控這些權力媒體的行為能力似乎就變得薄弱了許多,像 Wikipedia 的主導者 Jimmy Wales 在維基百科當中就具有絕對獨裁者的地位,他可以決定什麼樣的「知識」是「網路公民所不需要」而必須從維基百科當中移除,當維基百科佔據搜尋引擎的高端與許多文章的引用來源時,這就是一種無上的影響權力,而這種權力是沒有人可以對其監控或動搖他的(這也是為何我們需要 Google Knol)。 常有白吃在談論公民媒體時(並非說公民媒體是白癡喔!)認為 Blog 是一種公民媒體興起的象徵,人人都可發聲、人人都可以書寫,世界會因此邁向公平正義,自己的肚臍或是 LP 會變得更大、、、諸如此類的;但是,老話一句,當「人人都是超能力者,這世界上就沒有任何人是超能力者」:當每位網路公民都建立起自己的媒體頻道時,這世界上就沒有任何值得關注的頻道可言,因為公民所建立的頻道只是一盤雜亂又難以閱讀的散沙,是無法與主流爛喀媒體進行抗衡的散沙。 「找不出閱讀的重心」也讓原本在瀏覽公民媒體的觀眾群又回頭去觀看像是「知識專家」或「媒體爛喀」這種主流媒體,群眾依然是被操縱的,也更不容易察覺自己是被操縱的(因為觀眾「以為」有公民媒體在保護他們);主流媒體也樂得擁抱公民媒體,經常報導空姐部落格、辣妹 PO 裸照之類的新聞,藉此來打擊網路言論就成為最佳的共生辦法,因為只要主流媒體不斷地模糊公民媒體的焦點、讓群眾注意網路上陰暗的角落,群眾就無法聚焦在公民媒體真正關注的事件之上,時間久了自然就會回頭注意主流爛喀媒體所製作的內容、接受洗腦。 甚至一些「無腦人」會跟著主流爛喀 ...

Wikipedia 維基百科陰謀和華爾街的崩盤:知識菁英的抓馬(Drama)

早在二年半之前,Overstock.com CEO Patrick Byrne 為《 華爾街日報 》寫了一篇社論,警告一些廣泛使用的股票操作方法——包括肆無忌憚的“無預先借貨的賣空” Naked short selling ( the article are under protected. )——可能威脅美國金融市場的健康,但這篇社論沒有發表,因為《華爾街日報》認為不適合,與自己的立場不合。直到今年 9 月 23 日這篇社論才終於在 Forbes.com (富比世)上見光,Byrne 加了一些段落解釋「無借貨賣空」加速了自經濟大蕭條以來美國最大的金融危機: 這並不是事後諸葛亮, The Register 用證據明確的指責了一位原知名金融業記者的劣跡,Forbes.com專欄作家、前《商業週刊》記者 Gary Weiss 利用維基百科扭曲輿論,並將 Byrne 描述為一個瘋子。他使用多個匿名帳號,編輯維基百科上的相關文章,四處散發謠言。The Register 還指責維基百科高層,包括 Jimbo Wales ,在保護 Weiss 上合謀。如果是真的,那麼這可能是最惡劣的精英操控大眾觀點的事件。 在 沙粒豆 上看到的文章,起始則是屎拉稀豆的這篇 A Wikipedia Conspiracy and the Wall Street Meltdown : "This is The Register's world-class investigative piece concerning one aspect of the meltdown on Wall Street ('naked short selling') and how the criminals engaged a journalist to distort Wikipedia to confuse the discourse. The article explicitly and formally accuses a well-known US financial journalist, Gary Weiss, of lying about his efforts to distort a Wikipedia page under assumed names, and...

很黑很黑的中國奶:「零添加」不等於「零驗出」

這可不是中國哪個二奶皮膚黑或「哪裡」很黑,而是看看中國牛奶、奶粉的生產過程當中有多麼的黑心。 葉金川走馬上任第一天,「藍色長腦瘤三倍數」的九瘤政府又改口了,只要是 人工添加三聚氰胺的產品全數下架 ,並且說:「怎麼確保沒有人工添加三聚氰胺,基本上是科學的問題,應該由專家決定」,這又是一句不知道哪冒出來的神話,看完這句話還是建議九瘤政府乾脆同步開放「零添加」但是卻檢驗得出 2.5 ppm 的海洛英、大麻酚、古柯鹼的衍生品好了,反正只要政府不能證實產品是人工添加,就應該比照三聚氰胺訂定 2.5 ppm 的標準值出來。 基本上三聚氰胺一定是人工添加進去的,最終問題依然是出在 2.5 ppm 這個神奇的數字上:如果檢驗出奶粉、奶精內含 2.3 ppm 的三聚氰胺,請問這是人工添加還是製程污染?人工添加就要下架,那製程污染就繼續販賣嗎?如果找不到人工添加的事證,廠商歸咎製造與生產過程造成污染、讓產品具有三聚氰胺的成分在,請問這種污染食品依然是要賣給消費者嗎?靠!這是什麼鬼邏輯啊? 再請問一下,香港從中國大陸輸入原料含三聚氰胺 15ppm 的奶粉,經過一次分裝後變成每包 5ppm 的奶粉出口到台灣,台灣廠商再與高成本的本地奶粉混和後分裝成 2.0ppm 的一般奶粉出售,過程當中台灣只有進行分裝的工作,請問這算是「製程污染」還是「人工添加」啊?中國上游廠商如果沒有被抓到,就算製程污染繼續賣,有被抓到才算人工添加要下架嗎? 現在賣場下架的商品是「凡是含有大陸進口的乳製品或植物性蛋白這些成分,產品都要下架,等到我們檢測確定,這裡面沒有人工添加三聚氰胺以後,才能夠恢復上架,這點也沒有改變」,那意思就是九瘤政府要堅持「製程污染」的商品也可以繼續賣囉? 這跟是否「人工添加」一點關係都沒有,國際上三聚氰胺是「無」標準,就是「食品內根本不得有三聚氰胺」,這裡面沒有「標準數值」可言,因為根本就不該有;葉金川應該要更有魄力,「只要檢測出三聚氰胺就要下架停止販售」才對,台灣食品就是要維持「三聚氰胺零檢出」的高標準,中間完全沒有「高於 0ppm 的人工添加就要下架、低於 2.5ppm 的非人工添加就可以繼續賣」這種模糊地帶可以存在的空間,可是台灣偉大的九瘤政府現在依然強調只針對「人工添加」的部分,做事沒有魄力、面對金主企業就卑躬屈膝、怕造成民眾負面觀感回話都躲躲閃閃、臨陣推人出來就是史亞萍一個,幹!真想...

林芳郁辭職下台就叫做負責了?

請問... 下了台,到底是負了什麼責?我向來覺得政務官就是一群狗爛,「只要作不好就下台以示負責」也是一句莫名其妙的新聞 slogan ,誰能來跟民眾說一下官員辭職下台,到底是負到什麼責啊? 做不好,就是要把爛官員釘在那個位置上,天天罵、月月罵,派記者天天到他樓下去站崗、釘到他做到好為止才准許他離開,這才叫做「負責」,「下台」對政商關係良好的官員來說根本不痛不癢,「請辭下台」就是「躲避負責」的最佳手段,這並不是負責,而所有的狗爛官員似乎都是用這套邏輯在運作與組織的, 林芳郁辭職下台,闌尾還肯定他勇於負責咧 ,這跟民進黨執政猛換行政院長,叫院長負責有啥兩樣? 毒奶這件事情根本沒有贏家,真的要談政治利益,除了未來國民黨去中國大陸輸誠更為方便之外,實在看不出其他人在現在打馬有什麼政治利益或政治好處在,一般民眾不過是要求一個飲食上的安全而已。 劇情現在變得好笑了,世界各國對於食品添加物有或多或少的許可,但是對三聚氰胺的忍受度卻是 0 ppm ,因為這個化合物質對於食物保存、增加口味、提昇穩定性都沒有任何幫助,唯一的目的就是添加後可以欺瞞檢驗儀器、提高蛋白質的相對濃度,完全是個詐欺產品,FDA 也駁斥對三聚氰胺有任何的容忍度,或是有設定任何可接受的添加上限,即使是 FDA 對於進口魚類的檢驗,化學物質含量最高也是不得超過 5 ppb (= 0.005 ppm) 50 ppb (= 0.05 ppm),只因為中國大陸在飼料內有可能會添加三聚氰安,而這類的進口漁產品 FDA 也建議不要食用內臟。 好笑的是台灣在眾所期待的九流政府底下出了一個神奇的衛生署,衛生署副署長宋晏仁竟然說未來世界各國都會面臨三聚氰胺的問題,他相信 2.5 ppm 將會成為國際可接受的標準;也就是說台灣現在已經獨步全球,率先承認香港區域政府所立法規定的 2.5 ppm 是「國際標準」,這個神奇的衛生署也說不出除了參考香港之外,那些決策官員與專家到底是憑據或引用哪些國際共識而訂定出這個標準的? 這就是一種「便宜行事」!反正以後都會要進口大陸產品(不管民眾到底接不接受),想抓也抓不完,乾脆就大家吃一吃,別吃太多就好了,吃多了就喝水,反正 三聚氰胺代謝快 ... 現在衛生署長林芳郁獲准辭職下台就更好笑了,這個署長處事遲緩、放行三聚氰胺 2.5 ppm 之後就辭職下台,拍拍屁股沒事了、就算是負責了?幹!這到底是什...

2.5ppm 竟成了有毒、無毒的新標準

台灣的 衛生署副署長宋晏仁 說,經參考國際檢驗方法及香港近日立法例,並與藥檢局、食品工業研究所專家會商,決定食品檢驗 三聚氰胺 濃度以2.5 ppm(濃度百萬分之一)為宜。另外是根據昨天 TVBS 刻意的大幅報導(出門吃個飯連不想看都沒辦法),連李四端都說的支支吾吾,說三聚氰胺是可代謝的,每天只要多喝水就可以代謝,2.5ppm 是可以容許的標準範圍... 怪了!我吃東西非得要容忍毒素嗎?結果衛生署的答覆實在令人傻眼,我一直以為「有毒」與「無毒」是在對物質邏輯判斷上所應該要有的絕對觀念,是 0 與 1、是「准」與「不准」、是非「正」即「反」的事情、是沒有模糊地帶可言的事情,而如今三聚氰胺這種有毒物質竟然是可以有「容許範圍」的,對於馬英九跟劉兆玄來說,2.5 ppm 竟然成為判斷「有毒奶」、「無毒奶」的新標準,那這可爽了! 只要是能夠代謝的東西就可以「適度放寬」變成「可容許」的物質,那對於這個 「下三爛 x 三倍速」、堪稱「藍色下三爛三倍速」的九流爛政府 來說應該還可以調整更多標準吧? 基於 ppm 百萬分之一( 1 part per million) = 1 mg/kg = 1mg/L = 0.0001% = 1 ug/g 首先,如果有人每天在馬英九或劉兆玄喝的飲料內加進 2.5ppm 的三聚氰胺是不算「下毒」或「謀殺」的,因為這是可代謝又可以提高蛋白質濃度的物質,只要九流政府沒事多喝水就好;也建議民進黨各立委每天就泡飲料請劉兆玄喝喝,因為黑咖啡也是可以「不經意」、「非故意」加入三聚氰胺的,並且不會有罪喔!是可容許的。 部落客 sme0655 也說得不錯: 希望政府能同步開放香煙中可以含2.5ppm 的海洛因與大麻酚,飲料中可以含 2.5ppm 古柯鹼.相信台灣經濟必能一飛衝天 因為 2.5ppm 大多都可以藉由身體代謝逐漸排放掉,九流政府基於這種邏輯,就不能再把海洛因、大麻酚與古柯鹼列為「毒品」,頂多只能列為「可容許在 2.5ppm 以下的有害物質」而已,「不經意」、「非刻意」的吸食 2.5ppm 以下應該要是可容許的,強迫一般民眾不得觸碰海洛因、大麻酚、古柯鹼這類「有害物質」,看在衛生署眼裡未免也「太過嚴苛」! 明年起公共場所室內全面禁煙也得緊急修正了,如果空氣中香菸焦油、塵煙、尼古丁含量如果未超過 2.5ppm ,室內「不經意」、「非刻意...

Microsoft got someone who leaked the pics of windows 7

圖片
Who got who? ah? 有些事情就是要低調咩... 在網路上連續兩波流傳出 Windows 7 最新的測試抓圖,其中包含了一些 Windows 7 尚未公開的一些新特色與新功能,在 第一波流出露點照 的時候,很多呆瓜還懷疑這是 Windows Vista 惡搞版,不過只要有「一點點點點點點」基本做系統常識的人應該也看得出這就是真的 Windows 7 內測版,原本是簡體中文文件釋出後,原釋出人不甘心被懷疑吧?竟然把文章改寫成英文版本,大喇喇的丟出去,當然就在歐美地區吹皺一池春水(釋出的時間在今年春初啊!),同時也錄製了相關的操作影片來證明自己手上拿的真的是正牌的 Windows 7 內部測試版(或外傳的限量測試版),微軟此時還默不吭聲,就讓事情隨著潮水 噴出去 慢慢逝去。 限量測試第二版出來了,就在 Windows TechEnd 即將舉辦的前夕,微軟總是要在 TechEnd 上有些東西給 Developer 看一下吧?或許流量是迷人的,或許成為討論的焦點是爽快的,結果原本第一波的釋出人又抓了圖、拍了照、錄成影片、又再次寫成了英文版丟出去,其中完整將控制台抓圖,像是看得到 Windows 7 有觸控壓力調節功能、一些多點觸控選項、一些進階的控制、新的小畫家將有 Office 2007 一樣的 Ribbon UI 等等,終於,在成為新聞站台焦點的同時也引來了微軟關愛的眼神,有位自稱微軟的調查員寄了一封載名違反條文的 Email,讓讀者跟文章、圖片一起說掰掰(幸好我看完了!),這告訴我們就算是刀槍不 X 可能也難抵 PGP 簽署的電子警告函啊! 喂!你們那些拿別人圖片去 PO 的記者是不會保護新聞來源的嗎?尤其是這些消息來自「某個不該公開的消息來源」,除了盡是報些 Rumor 之外,這樣的做法是有沒有比壹週刊的水準還低啊? 好吧!反正都已經被一些為了撰稿費的記者給洩漏了,大家就只好慢慢等著微軟餵消息好了? sign

China 執行 IT 安全產品強制認證:暗著偷不如明著抄

為了抄襲各國的科技技術,終於把大絕招拿出來了? 中國 18 日宣佈明年 2009 年五月開始將強制推行一套「 IT 安全產品強制認證制度 」,只要是出口到中國或是在中國當地生產的 IT 產品,不論軟硬體,一律必須向中國政府「開放原始碼」,也就是說廠商必須提供軟硬體產品的原始設計讓中國政府可以檢驗產品的資安性質,技術底層不得有任何的編碼、暗碼等,所有的 IT 機密都必須向中國政府公開以便檢驗,如果獲得相關的認證,就不可以出口到中國或在中國當地銷售,不論是 IC 卡或是印表機等等都是。 表面上的理由是企業應該要向政府公開產品所有的資訊,大陸地區的政府認為出口到中國的產品應該要有符合國家標準的安全性,中國政府也能夠「為」各國的產品品質進行把關,避免危險、提高品質、藉由公開機密來檢驗防堵科技漏洞...等等廢話,軟體方面開放原始碼則是由中國政府幫企業檢驗,防堵軟體漏洞、避免非法入侵...又一陣廢話。 這項消息已經在美國與日本 IT 業引起一陣波瀾,因為這種規定猶如「中國人民暗著偷,不如中國政府明著幫你抄」,像是日本方面非常擔心這種政府明著來的科技檢驗,會由中國政府洩漏產品機密給中國當地的製造商,最近 Sony 所開發的一款非接觸式 IC 卡技術就有可能面臨到這個認證的問題;一旦向中國政府完整披露 IC 卡設計技術或是底層機密編碼方式,這個 IC 卡技術在全球都應該沒有人敢用了吧?同樣的,在一些具有加密性質的硬體上,像是 ATM 、數位複印、指紋辨識等等,連加密技術都必須向中國政府公開,這樣還有人敢在中國大陸朝 ATM 塞進自己的信用卡提錢嗎? 美日或是歐洲國家自 2005 年起許多知名企業都已經陸陸續續從中國大陸抽資脫身,不論是因為在中國企業機密遭竊的風險過高、或是中國勞工薪資保障造成生產成本提高等原因,許多企業早已知道在面對中國大陸政府時,態度必須非常謹慎且保守,盡早獲利了結,朝新興市場前進,儘管中國市場再大,也不用賠上自己的企業硬貼上去,但是好像只有台灣是少數大無畏、繼續向中國送錢的國家,也難怪國際投顧都認為台灣即使企業的基本面不錯,在未來的經濟依然是看壞不看好的,因為台灣國家領導人馬英九的國際眼光不是短視,而是「過時」的。 不過反過來想,說不定明年底就會有人民幣 399 元的「類 iPhone 3G」在全球販售也說不一定呢。 「IT製品、ソースコード開示せよ」…中国が外...

WoW : WRATH OF THE LICH KING @ 11-13-2008

圖片
魔獸世界 World of Warcraft 最新資料片 WRATH OF THE LICH KING 巫妖王之怒 確定在 2008 11 13 正式上路 !可是只有歐美... 玻璃渣也公布了最新的 珍藏包中的內容 : * The Art of World of Warcraft: Wrath of the Lich King, a 208-page book featuring never-before-seen images from the game. 208 頁厚厚一本魔獸世界資料片巫妖王之怒的珍藏畫冊與設定; * An exclusive in-game pet: Frosty, the baby frost wyrm. 寵物冰龍寶寶!(啊~~~~~~~~~~) * A behind-the-scenes DVD containing over an hour of developer interviews, the Wrath of the Lich King intro cinematic with director's commentary and more. 幕後製作 DVD,包含一小時的製作者專訪、巫妖王之怒的介紹與導演的評析等等; * The official soundtrack CD, containing 21 epic tracks from the game, along with exclusive bonus tracks. 這張也是收藏重點,最原版的音樂 CD,包含 21 首史詩般的音樂與額外獨收的樂曲; * A mouse pad featuring a map of the newly opened continent of Northrend. 繪有最新區域地圖的滑鼠墊一張~ * Two World of Warcraft Trading Card Game March of the Legion, starter decks, along with two exclusive cards available only in the Collector's Edition. 卡片遊戲,ㄟ,不懂,沒玩過...不過有兩張特收珍藏卡,只有珍藏包有~ 啊~~~敗啊!問題是...除了跟 Am...

DRM makes Spore SUCK

圖片
著名的模擬城市 Sim City 製作人威爾.萊特(Will Wright)在許多模擬迷期待已久之下,終於推出了最新的模擬大作 「孢子」(Spore) ,這款遊戲又可稱作「模擬生命」,玩家可以從天地初開、大地混沌的初期創造一全新生命,隨著時間物種將會從單細胞生物開始進化,依據一開始玩家替物種設定的一些先天的特徵不斷地演化,最終甚至建立特殊的城市、與其他物種在星球上競爭等等...這一款遊戲看起來是相當的美好,過程也相當的吸引人,可是「孢子」發行後在 Amazon.com 上竟然只得到 1.X 星的成績(一顆星是最低分,沒辦法再更低了)。 這一切似乎都得怪 MAXIS 上頭的老東家是被玩家稱作邪惡公司的 EA 啊!當這款遊戲要包裝推出的時候, EA 將它放進了 DRM 保護當中,立即引發了一堆玩家的不滿,衝上 Amazon.com 搞了一場「快閃評分」,讓 Spore 分數直直落, Down 到了谷底,最初這場「評分」活動有 135 個評論,有 116 個評分只給一顆星,有 6 個評論給兩顆,有 7 個給 5 顆星,可是裡面有兩個是從 2006 年遊戲發表製作就給的評分,真是相當慘。 但是、但是、但是,這樣真的能掩蓋一個非常吸引人的遊戲嗎? Spore 可是登上 Amazon.com Top 10 的遊戲耶(最高第三名),結果更慘!令人生厭的 DRM 引來更大的迴響,湧入更多人給於極差的評價,已經超過兩千位消費者給這款遊戲一顆星的評等,不少遊戲討論版更是大聲呼籲 EA 釋放 Spore ,儘管 EA 想要反擊,似乎也沒辦法再逆轉「這是一款銷售很好的爛 game」的事實。 一般人似乎認為 DRM 不過就是一些要玩家拿命換時間的安裝過程與啟動手續、安裝要 4GB 硬碟空間、遊玩時竟然還要光碟片伺候在旁邊等等,反正只要玩家是買正版,就萬事ok,可是事情可沒那麼簡單!!你必須要安裝到硬碟上,然後安裝程式會安裝進非常愚蠢的 DRM 系統,每次重新安裝這個遊戲之後,你都必須透過網路啟動這個「單機遊戲」,啟動次數只給你三次機會!超過三次請你打電話聯絡 EA!啊?只有這樣嗎?不!當你的啟動次數超過 EA 某個設定程度之後, EA 將要求你出示購買證明(統一發票美國收嗎?可以報國務機要費嗎?),並且要說明為和你會安裝啟動到如此多的次數(靠背!你管我?),更重要的是, EA 在做了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