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Download : Apple Oct 14 "NoteBook" Special Event

圖片
9400M 效能比前代機種提高 5 倍的說法,聽聽就好,這跟顯示卡盒子外面印的比較圖差不多。 尤其是成長 5 倍的說法,是拿技術較複雜的遊戲在舊的晶片上跑再拿來跟新的晶片比較,蠻無用的...在技術較為簡單的遊戲上(像是魔獸 WoW )效能提高的水準只有 2.X 而已,並沒有因為遊戲技術簡單而爆衝個 20X,神奇吧?XD 依照顯卡的效能來排名大概是這樣: Geforce 9600M GT (多花 700 美金換來的效能) > Geforce 8600M GT (國產機很多用這個) > ATi Mobility Radeon X1350 (日系機第一選擇) > ATi Mobility Radeon X1400 (日系機第二選擇) > Nvidia 9400M Oct 14 Special Event 線上觀看(需要 Quick Time) Oct 14 Special Event 下載 M4V 離線觀看 不能下載就按右鍵另存。

Are You a PC ? 微軟新一波的行銷活動

圖片
在 Apple 正要舉行醞釀已久的 Oct 14 Special Event 之際,微軟 Windows Live Team 丟出了一個很怪的行銷,或許也是種幽默,有一整組 I am a PC 的 Windows Live Messenger 大頭照 供使用者下載與使用(用 IE 下載才可以直接安裝進 Windows Live Messenger 中)。 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策略咧?

Yahoo!奇摩 Movie 電影頻道被 Hack?

圖片
Yahoo!奇摩的 電影頻道預告片區 中第一則跟第二則,看來是擺了很久,似乎到下班時間了, Yahoo!奇摩的管理人員都還沒發現...Hack 的主題似乎是圍繞著三聚氰胺,更扯的是連另開視窗的電影預告片內容都是假的...不過卻挺有趣的。 不只如此...還是電影頻道首頁「獨家放映」咧...(毒家放映?) 怪了,為什麼我對 Yahoo!奇摩電影頻道被 Hack 連一絲絲的同情感覺都沒有哩?XD 這也有可能是電影從業人員不滿時事已久卻一時手殘,就把影片跟文字一起發佈出去了? update 0:這應該也不是甚麼 Hack,可能有工作人員上傳資料用的帳號、密碼、上傳的方法與管道被知道了,就跑出了這種惡搞,應該算是某種入侵吧? update 1: Yahoo!奇摩 修正了預告片列表的內容,不過幸好影片用 Orbit Downloader 抓得快~ XD 請看第一集【銀色衝奶手】 還有一片正在傳... update 2: 第二片【神鬼毒奶:最後標準】 配合上這兩則新聞: 温家宝:在凤凰电视上看到曼德尔森喝中国牛奶很感动 2008年09月28日 09:01北方网 十天後... 英商务大臣曼德尔森上任当天 肾结石发作接受手术 2008年10月08日 16:44中国网 剛好一整則都很好笑!! XD

Pasadena the Bakery 帕莎蒂娜烘培坊

圖片
初次知道帕莎蒂娜 Pasadena ,是來自一片令所有人讚不絕口、卻又讓我覺得異常熟悉的麵包。 當我第一次吃到「這個」麵包時,第一個反應是:「這個麵包我好像常常吃耶,可是記憶裡面的內料不是桂圓,應該是葡萄乾或是核果,但是我不知道在高雄竟然也有這樣的麵包」,因為這個特別的麵包,不論是風味、口感、層次都跟台中亞森洋果子的陳撫光所作的酒釀麵包可說是一模一樣,這點其實令我相當驚訝,仔細比較一下,唯二不同地方在於這個麵包的造型大又好看、內料則把核果或葡萄乾等換成了較為溼潤多汁的桂圓。 在台北,這個世界各地知名美味皆能佔據一地的都市,除了幾處特定跟陳撫光進麵包的地方之外(像是學學文創內),我翻遍了大街小巷、吃遍街頭巷尾,都一直找不到能讓我味蕾再度顫抖的美味麵包,也讓我私下認為除了出國之外在台灣台中以外的地方,應該是吃不到「這種」麵包了,卻萬萬沒想到竟然在高雄接觸到了熟悉的香氣、口感與味道,這也正是我感驚訝的原因。 也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商業週刊出了一篇文章「 屏東赤貧囝仔 想到媽媽就勇敢往前衝 」,報導了帕莎蒂娜知名麵包主廚吳寶春的生平故事,同時也介紹了南部知名桂圓酒釀麵包的來歷,才知道那種熟悉的美味並非出自於偶然,原來吳寶春的桂圓酒釀麵包正是師承陳撫光而來,再融入對母親的思念而製作的桂圓,終於成為眾所知名、國際得獎的麵包。(不知道這種俗而在地的有力標題是怎麼在商周中訂出來的,一般人看了文章標題根本不知道文章內容是說什麼...) 帕莎蒂娜在高雄是一間具有些許歷史的餐飲品牌,而在吃到桂圓酒釀麵包之後,女友提議要帶我去一探帕莎蒂娜烘培坊;位在文化中心旁的帕莎蒂娜烘培坊特色是餐飲以輕食料理為主,並兼具藝術風格的經營主題。文化中心店的門面不大,不過店深且高,共有三樓,外觀設計是相當精緻的現代風格,一樓是麵包外售區,二、三樓則是用餐區。 一進門立即就能嗅到濃郁的麵包香氣,也可以看到長長的人龍正在排隊結帳,四、五位工作人員面對這樣人潮只能說是應接不暇。知名的桂圓酒釀麵包一顆顆擺在櫃台後面的架上,在通過人龍的時候不斷地聽到有客人在詢問「請問今天有桂圓酒釀麵包可以買嗎?」「我沒有預約耶...有可以買嗎?」等等,對於桂圓酒釀麵包的熱銷程度應該可以略知一二。一樓店面後方是麵包陳設區,稍微數一數竟有三、四十種麵包,不過我們決定先上樓享用輕食之後再下來購買。樓上的空間設計非常典雅大方...

Nestle & Klim Still Have Some Melamine for you, FREE!

圖片
雀巢克寧奶粉在台灣擁有將近 40% 的市場佔有率,但是在今年應該都不用再賣了,而 2.5 ppm 成為衛生署先前制訂的標準與整個決策過程還有得追究咧!在昨日經 檢驗後發現依然有商品含有三聚氰胺 : 雀巢克寧奶粉 再驗出三聚氰胺 [自由時報]〔記者林相美、楊雅民/台北報導〕雀巢克寧系列奶粉新增不合格產品,台北市衛生局昨天公布,該系列有十六件產品檢出含有三聚氰胺,含量介於0.123至2.02ppm。雀巢超優質奶粉檢出的三聚氰胺最高,達2.02ppm;克寧SuperKid國小生奶粉(6+)次之,檢出1.06ppm。衛生局藥物食品管理處處長姜郁美表示,十六件產品皆以LC/MS/MS方式檢驗,檢測極限0.05ppm;九月底第一批抽驗結果出爐,有三件檢出微量三聚氰胺,分別為雀巢超優質奶粉、克寧SuperKid成長奶粉(1+)、克寧即溶奶粉;衛生局擴大於北市抽驗,抽驗卅六件產品,有十三件檢出含有微量三聚氰胺。 好啦,事情來了,當初在「 零添加不等於零驗出 」中所舉例的事情現在終於抓出來了,如果 衛生署將三聚氰胺的標準設定為 2.5ppm 的話,這中間可以圖利廠商的利益部分,實在是太多了,即使 林芳郁下台 ,都應該要去追一下這幕後到底有沒有企業黑手介入整個政府的決策過程。 首先是,我們看到黑箱作業的決策過程,這整個流程上有著太多的疑點,至今依然沒有人敢出面說明衛生署的 2.5ppm 決策過程當中到底有哪些專家、哪些學者提供這個數值當成決策目標的,也沒有人敢說出這個決策意義為何,可是我們卻同時看到市占率超過 40% 的供應大廠雀巢與克寧在 2.5ppm 上限過關之後的第一時間就推出商業廣告,聲稱自己的產品符合衛生署標準(廣告很聰明的沒打上實際檢驗值為多少),然後林芳郁被轟到下台一鞠躬,副署長也跟著說再見,直到葉金川上任後改變一些說詞與作法(不過大眾至今依然無法接受),雀巢與克寧隨即被驗出了三聚氰胺、旋即下架(這是第一波),而 新聞也說明三聚氰胺將會大幅影響雀巢的業績 : 雀巢發言人梁家瑞表示,「三鹿奶粉跟我們雀巢公司沒有任何關係,可是每一次我們雀巢公司都被掃到,那麼我們估計,從發生事件到年底為止,我們相信營業額的損失將近有10億。」 如今則驗出雀巢與克寧的多種產品的三聚氰胺含量都介於 1.0ppm ~ 2.02ppm 之間(這是第二波了!),這絕對值得去追探當初 2.5ppm...

電影版 20 世紀少年(20th Centry Boys)

圖片
基本上...我認為.. 【20世紀少年】是浦沢直樹在 【怪物】 Monster モンスター 之後「被讀者認為」非常值得期待並且理應當要爆紅的作品,但是後來我卻覺得這應該是要被列為失敗作的一套漫畫;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怪物】讓這麼多讀者期待浦沢直樹的新作,【20世紀少年】直接丟出來的話,大概、或許、可能根本不會紅。 【20世紀少年】有著算是相當不錯的開頭(拍個腿~),有很懷舊的風格以及場景在裡頭,也有看似雲淡風清卻很有味道的分鏡(晃個腦~),這都沿襲自【怪物】這套漫畫當中浦沢直樹逐漸磨練出成熟且具大師風範的漫畫技巧,裡面也有許多不錯的小橋段,讓人津津樂道,但是到了 2/3 處開始,似乎就不行了。(嘆氣抖腳) 怎麼說呢?看起來像是漫畫編劇不長眼,【20世紀少年】到了後半部已經畫到像是收不了尾的地步:不想讓情節太過科幻,想把場景拉到一般人的生活體驗當中去,每到某個點,就無法不透過隨意亂想的未來情節來補足事情的始末,整個故事情節與敘事方式就像是在補衣服上的破洞,發展的稀稀落落;原本看似很想大腳一踹讓故事整個奔放出去,卻又不知道什麼原因繞回原點,然後很多情節都無法自圓其說,到最後變成巴不得趕緊草草收場、趕緊讓浦沢直樹去畫另外一部漫畫【冥王】的地步,【20世紀少年】一整個變得莫名其妙。 然後在「噠啦~噠啦~」的歌聲當中(雙手、雙臂張開~) ,連載中斷斷續續幾乎看不懂的情節也不用解釋太多了,每一集單行本出來後偶而也是看得心頭三把火,但是讀者似乎因為預先準備好的「期待」太多、而逐漸變成「頗能原諒」地心態繼續捧場,直到這部漫畫終於弄出一個比較能看結局。看完,就把書擺回架上去,我想,應該沒有多少讀者會重複拿結局來看吧?(搖頭)那是一種連讀者都不好意思面對的結局啊:「【怪物】明明這麼好,怎麼【20世紀少年】這部漫畫會變成這樣啊?」心中似乎有著這種感嘆。 然後電影就開拍了。「噠啦~噠啦~」歡欣鼓舞,每個看過的人都想要喊一聲「把我們的標誌搶回來」,可是已經沒有那種激動了;想要大聲嚷嚷說「這部電影一定好看」,實在也說不出口,因為那個漫畫原著劇本實在令人感到有那麼一絲拍謝、一絲不好意思,礙於以往的期待、中間的支持到後面的不好意思,大家都擔心「如果我的朋友覺得那個漫畫改編拍出來的電影卻不好看,該怎麼辦啊?」而說不太出口,讓這部耗資 60 億日幣拍攝的電影陷入一種尷尬當中。 ...

Your Mind is Still Under Controlled by Gov & Main Media

從 Wikipedia 的 Drama 來看,「知識菁英」(那些自詡你可以信賴的專家)與「媒體爛喀」(依然是那些自詡您最信賴的媒體)藉由「傳播權力」操弄大眾輿論並非第一回了(且這種傳播權力往往都與某種程度的行銷行為掛勾),像是台灣的三聚氰胺問題,在強颱侵襲與葉金川被勒脖子兩則新聞之後,媒體驚見機不可失立即將報導轉向,台灣的民眾就像是被政府摸過頭一樣,整個事件的關注度注意力也跟著轉向,這就是政府與主流媒體的共同合作、藉由政府給予的傳播權力在操弄整個社會國家,且正在真實上演的一個例子。(Live !) 在言論自由開放的美國社會當中,現實生活中的實質媒體受到公民不斷的辯證與審視,似乎難以作怪,但是一旦搬上無國界的網路世界之後,公民所能監控這些權力媒體的行為能力似乎就變得薄弱了許多,像 Wikipedia 的主導者 Jimmy Wales 在維基百科當中就具有絕對獨裁者的地位,他可以決定什麼樣的「知識」是「網路公民所不需要」而必須從維基百科當中移除,當維基百科佔據搜尋引擎的高端與許多文章的引用來源時,這就是一種無上的影響權力,而這種權力是沒有人可以對其監控或動搖他的(這也是為何我們需要 Google Knol)。 常有白吃在談論公民媒體時(並非說公民媒體是白癡喔!)認為 Blog 是一種公民媒體興起的象徵,人人都可發聲、人人都可以書寫,世界會因此邁向公平正義,自己的肚臍或是 LP 會變得更大、、、諸如此類的;但是,老話一句,當「人人都是超能力者,這世界上就沒有任何人是超能力者」:當每位網路公民都建立起自己的媒體頻道時,這世界上就沒有任何值得關注的頻道可言,因為公民所建立的頻道只是一盤雜亂又難以閱讀的散沙,是無法與主流爛喀媒體進行抗衡的散沙。 「找不出閱讀的重心」也讓原本在瀏覽公民媒體的觀眾群又回頭去觀看像是「知識專家」或「媒體爛喀」這種主流媒體,群眾依然是被操縱的,也更不容易察覺自己是被操縱的(因為觀眾「以為」有公民媒體在保護他們);主流媒體也樂得擁抱公民媒體,經常報導空姐部落格、辣妹 PO 裸照之類的新聞,藉此來打擊網路言論就成為最佳的共生辦法,因為只要主流媒體不斷地模糊公民媒體的焦點、讓群眾注意網路上陰暗的角落,群眾就無法聚焦在公民媒體真正關注的事件之上,時間久了自然就會回頭注意主流爛喀媒體所製作的內容、接受洗腦。 甚至一些「無腦人」會跟著主流爛喀 ...

Wikipedia 維基百科陰謀和華爾街的崩盤:知識菁英的抓馬(Drama)

早在二年半之前,Overstock.com CEO Patrick Byrne 為《 華爾街日報 》寫了一篇社論,警告一些廣泛使用的股票操作方法——包括肆無忌憚的“無預先借貨的賣空” Naked short selling ( the article are under protected. )——可能威脅美國金融市場的健康,但這篇社論沒有發表,因為《華爾街日報》認為不適合,與自己的立場不合。直到今年 9 月 23 日這篇社論才終於在 Forbes.com (富比世)上見光,Byrne 加了一些段落解釋「無借貨賣空」加速了自經濟大蕭條以來美國最大的金融危機: 這並不是事後諸葛亮, The Register 用證據明確的指責了一位原知名金融業記者的劣跡,Forbes.com專欄作家、前《商業週刊》記者 Gary Weiss 利用維基百科扭曲輿論,並將 Byrne 描述為一個瘋子。他使用多個匿名帳號,編輯維基百科上的相關文章,四處散發謠言。The Register 還指責維基百科高層,包括 Jimbo Wales ,在保護 Weiss 上合謀。如果是真的,那麼這可能是最惡劣的精英操控大眾觀點的事件。 在 沙粒豆 上看到的文章,起始則是屎拉稀豆的這篇 A Wikipedia Conspiracy and the Wall Street Meltdown : "This is The Register's world-class investigative piece concerning one aspect of the meltdown on Wall Street ('naked short selling') and how the criminals engaged a journalist to distort Wikipedia to confuse the discourse. The article explicitly and formally accuses a well-known US financial journalist, Gary Weiss, of lying about his efforts to distort a Wikipedia page under assumed names, and...

很黑很黑的中國奶:「零添加」不等於「零驗出」

這可不是中國哪個二奶皮膚黑或「哪裡」很黑,而是看看中國牛奶、奶粉的生產過程當中有多麼的黑心。 葉金川走馬上任第一天,「藍色長腦瘤三倍數」的九瘤政府又改口了,只要是 人工添加三聚氰胺的產品全數下架 ,並且說:「怎麼確保沒有人工添加三聚氰胺,基本上是科學的問題,應該由專家決定」,這又是一句不知道哪冒出來的神話,看完這句話還是建議九瘤政府乾脆同步開放「零添加」但是卻檢驗得出 2.5 ppm 的海洛英、大麻酚、古柯鹼的衍生品好了,反正只要政府不能證實產品是人工添加,就應該比照三聚氰胺訂定 2.5 ppm 的標準值出來。 基本上三聚氰胺一定是人工添加進去的,最終問題依然是出在 2.5 ppm 這個神奇的數字上:如果檢驗出奶粉、奶精內含 2.3 ppm 的三聚氰胺,請問這是人工添加還是製程污染?人工添加就要下架,那製程污染就繼續販賣嗎?如果找不到人工添加的事證,廠商歸咎製造與生產過程造成污染、讓產品具有三聚氰胺的成分在,請問這種污染食品依然是要賣給消費者嗎?靠!這是什麼鬼邏輯啊? 再請問一下,香港從中國大陸輸入原料含三聚氰胺 15ppm 的奶粉,經過一次分裝後變成每包 5ppm 的奶粉出口到台灣,台灣廠商再與高成本的本地奶粉混和後分裝成 2.0ppm 的一般奶粉出售,過程當中台灣只有進行分裝的工作,請問這算是「製程污染」還是「人工添加」啊?中國上游廠商如果沒有被抓到,就算製程污染繼續賣,有被抓到才算人工添加要下架嗎? 現在賣場下架的商品是「凡是含有大陸進口的乳製品或植物性蛋白這些成分,產品都要下架,等到我們檢測確定,這裡面沒有人工添加三聚氰胺以後,才能夠恢復上架,這點也沒有改變」,那意思就是九瘤政府要堅持「製程污染」的商品也可以繼續賣囉? 這跟是否「人工添加」一點關係都沒有,國際上三聚氰胺是「無」標準,就是「食品內根本不得有三聚氰胺」,這裡面沒有「標準數值」可言,因為根本就不該有;葉金川應該要更有魄力,「只要檢測出三聚氰胺就要下架停止販售」才對,台灣食品就是要維持「三聚氰胺零檢出」的高標準,中間完全沒有「高於 0ppm 的人工添加就要下架、低於 2.5ppm 的非人工添加就可以繼續賣」這種模糊地帶可以存在的空間,可是台灣偉大的九瘤政府現在依然強調只針對「人工添加」的部分,做事沒有魄力、面對金主企業就卑躬屈膝、怕造成民眾負面觀感回話都躲躲閃閃、臨陣推人出來就是史亞萍一個,幹!真想...

林芳郁辭職下台就叫做負責了?

請問... 下了台,到底是負了什麼責?我向來覺得政務官就是一群狗爛,「只要作不好就下台以示負責」也是一句莫名其妙的新聞 slogan ,誰能來跟民眾說一下官員辭職下台,到底是負到什麼責啊? 做不好,就是要把爛官員釘在那個位置上,天天罵、月月罵,派記者天天到他樓下去站崗、釘到他做到好為止才准許他離開,這才叫做「負責」,「下台」對政商關係良好的官員來說根本不痛不癢,「請辭下台」就是「躲避負責」的最佳手段,這並不是負責,而所有的狗爛官員似乎都是用這套邏輯在運作與組織的, 林芳郁辭職下台,闌尾還肯定他勇於負責咧 ,這跟民進黨執政猛換行政院長,叫院長負責有啥兩樣? 毒奶這件事情根本沒有贏家,真的要談政治利益,除了未來國民黨去中國大陸輸誠更為方便之外,實在看不出其他人在現在打馬有什麼政治利益或政治好處在,一般民眾不過是要求一個飲食上的安全而已。 劇情現在變得好笑了,世界各國對於食品添加物有或多或少的許可,但是對三聚氰胺的忍受度卻是 0 ppm ,因為這個化合物質對於食物保存、增加口味、提昇穩定性都沒有任何幫助,唯一的目的就是添加後可以欺瞞檢驗儀器、提高蛋白質的相對濃度,完全是個詐欺產品,FDA 也駁斥對三聚氰胺有任何的容忍度,或是有設定任何可接受的添加上限,即使是 FDA 對於進口魚類的檢驗,化學物質含量最高也是不得超過 5 ppb (= 0.005 ppm) 50 ppb (= 0.05 ppm),只因為中國大陸在飼料內有可能會添加三聚氰安,而這類的進口漁產品 FDA 也建議不要食用內臟。 好笑的是台灣在眾所期待的九流政府底下出了一個神奇的衛生署,衛生署副署長宋晏仁竟然說未來世界各國都會面臨三聚氰胺的問題,他相信 2.5 ppm 將會成為國際可接受的標準;也就是說台灣現在已經獨步全球,率先承認香港區域政府所立法規定的 2.5 ppm 是「國際標準」,這個神奇的衛生署也說不出除了參考香港之外,那些決策官員與專家到底是憑據或引用哪些國際共識而訂定出這個標準的? 這就是一種「便宜行事」!反正以後都會要進口大陸產品(不管民眾到底接不接受),想抓也抓不完,乾脆就大家吃一吃,別吃太多就好了,吃多了就喝水,反正 三聚氰胺代謝快 ... 現在衛生署長林芳郁獲准辭職下台就更好笑了,這個署長處事遲緩、放行三聚氰胺 2.5 ppm 之後就辭職下台,拍拍屁股沒事了、就算是負責了?幹!這到底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