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Microoft 推出 Copilot 服務,將會逐步上線到各地區的 Office 365

圖片
  微軟推出  Microsoft 365 Copilot  服務: Microsoft 365 Copilot 是一個新的 AI 助理,可以在 Microsoft 365 應用程式和一個新的體驗 Business Chat 中協助使用者用自然語言指令創作、分析、溝通和協作。 Microsoft 365 Copilot 是企業級的,建立在 Microsoft 的負責任 AI 原則上,不會在客戶內容或個別提示上訓練大型語言模型。 Microsoft 365 Copilot 目前正在與部分商業客戶進行測試,具體的定價和授權細節將於近期公佈。 Microsoft 365 Copilot 將應用於所有 Microsoft 生產力應用程式,包括 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Teams、Microsoft Viva、Power Platform 等。 Business Chat 可以整合來自文件、演示文稿、電子郵件、日曆、筆記和聯絡人的數據,幫助使用者總結聊天內容、寫電子郵件、找到關鍵日期或根據其他項目文件寫計劃。 預計將在接下的數月逐步上線到各地區的服務。

AI繪圖算不算「電腦繪圖」?AI照片算不算「數位照片」?到底是算AI的?或是算你的?

圖片
在古早時代,要在繪圖軟體內為某張圖片去背,要先做一張遮罩,做遮罩要先用向量工具緩慢地勾勒出形狀,選擇出區域,才有辦法做出遮罩將背景遮掉,沒幾年的時間只要用魔法棒功能點選區域就完成了,再過沒幾年在手機上已經可以精準地把不含背景的物件圖給取出來,然後有老頭說「你這不是影像處理啦」!  iOS 的「智慧功能」,能夠完整識別物件(狗狗)後直接複製並貼到別的軟體中。 在古早時代,要在派對上放音樂、混個音,要搬弄許多台設備,DJ 要透過轉盤針對不同的唱片進行調速,中間還要設計一些橋接的音效與節奏避免突兀,過沒幾年,機器整併到剩下一兩台而已,再過沒幾年只要帶一台蘋果筆電,最近更只要帶一台 iPad 就好了。然後有老頭說「你這不是 DJ 混音打碟啦!」 在古早時代,要電腦繪圖要先學會各類軟體,ADOBE AUTODESK 3D MAX MAYA RHINO 各軟體都要玩過一遍,才能描繪出自己心中的影像,廠商也不斷精簡過程,才能讓產出加速,現在,只要精確地描述出對情景物件的想像,就能描繪出貼近想像的作品,透過自己的選擇選出來。然後有老頭說「你這不是電腦繪圖啦!」 以上所有描述的事情,最終都是透過電腦在幫使用者做事情,過程千篇一律都是在對電腦下命令,早期透過字卡、後來鍵盤滑鼠、到圖示按鈕、到選單命令、到參數表格、最近用自然語言(霍金?),但是科技的衝擊,總是、一定是、必定是,有人落在後面跟不上來。這就像堅持用陶鍋煮飯才是煮飯,用微電腦電鍋幫忙煮飯就不是煮飯,大火快炒才叫做菜,用蒸氣烘烤爐就不是做菜,堅持傳統陳舊的思維並非不好,但變成扯後腿、拖累別人進步的思維,就是不好。 有人說靠 AI 生圖(先不說繪圖)就像是用外送軟體點菜,外送的菜不叫做菜,感覺是有那麼一點道理,但整個點菜用餐的行為的目的,究竟是要獲得一整套漂亮的菜色讓大家滿意,或是私心只是想要表演自己多敖、多會、多厲害、會做完那一整桌菜啊?如果外送選項夠多夠複雜,能在這些選項中點出一套獨具個人想像的菜色,那也是創作吧? 且用外送軟體點菜,你點的是看得到圖片、只需要名稱的「成菜」「成品」,不是透過你拆解自己心中的每道菜後透過描述、去請餐廳廚師弄一道你描述的菜給你,試著回想一下 Star Trek 中的角色,每當要舉辦餐會時,主辦者要對食物複製機絞盡腦汁描述出一道精確的家鄉菜,試吃不滿意還必須請食物複製機回收,這過程...

OpenAI 發表 GPT-4 並實際展示其能力

圖片
  如同微軟預告, OpenAI 發表 GPT-4 ,並且在線上做了核心功能的展示: 能夠理解圖像的意義、說明圖片本質、並且能從人類的角度去解讀,光是這些核心功能的演進,市面上的書大概全都要改寫了。比較令人好奇的是工程團隊說這訓練了將近六個月的時間,這意味著去年10月就已經開始進行,相較之下 Google 現在才剛成立團隊要開始追趕,這差距真的很大。跟人類的訓練一樣,這是要日積月累逐步訓練的,時間差距一旦擺在那裏,就在那裏了。

《媽的多重宇宙》於 #奧斯卡 2023 拿下七項大獎,包括最佳女主角與最佳男女配角等

圖片
  《媽的多重宇宙》於 2023 年奧斯卡眾望所歸拿下了 最佳男配角 最佳女配角 最佳電影剪輯 最佳原創劇本 最佳女主角 最佳導演 最佳影片 關繼威獲獎為整部電影的拿獎氣勢奠定了一個很強的開端,全場起立為其鼓掌: 潔米李寇蒂斯繼續拿下了最佳女配角: 楊紫瓊獲得最佳女主角獎,將榮耀分享給所有的亞裔後輩演員與女性演員: 最後最佳影片頒給了【媽的多重宇宙】: 2500 萬美金的預算,在疫情正在爆發的階段進入拍攝、並在疫情中上映,獲得了奇蹟般的成績,非常振奮人心。 頒獎後的採訪,楊紫瓊再度鼓舞了亞裔演員,並為所有亞裔演員發聲爭取機會: 關繼威在後台接受採訪依舊不改其興奮心情: 獲得最佳影片後導演 Daniels 與監製王慶( Jonathan Wang )一同接受訪問,第一個問題就是台灣記者提問,王慶特別用國語向記者提及「我爸爸也是台灣人」,叫王大章(音譯): 根據 統計指出 ,在全球的電影獎項中,未算上第 95 屆奧斯卡獎,《媽的多重宇宙》以 158 個主要獎項,以及全數共 691 個提名、336 個獲獎,已經成為了目前影史上獲頒最多獎項的電影,而這還僅僅是這個宇宙的而已。

微軟表示 GPT-4 將在下週發表,剛買的教學書又要丟了?

圖片
根據 BING 的介紹: 「GPT4是OpenAI開發的下一代語言模型,它能夠產生類似於人類語言的文本。它是一個預訓練的模型,也就是說它已經在大量的文本數據集上進行了訓練,因此可以更準確地用於自然語言處理任務。它能夠根據輸入生成文本,甚至可以根據自己之前的輸出繼續生成文本。GPT4預計將在2023年3月發布,並且將具有多模態功能,也就是說它不僅能夠處理文本,還能夠處理圖像、音頻和視頻等其他類型的數據。」 微軟預計在下周就要推出 GPT-4 ,在現在這個 AI 預備爆炸的時代,市面上所有搶快的書籍、教程、線上課程,只要是無法疊代更新的內容載體,幾乎都是一上架就過期的狀態,建議是關注新聞、參與討論、線上實作與應用,比較能跟得上發展進度了。   上架就等同過期的書籍們,有的甚至還在印刷就過期了。這更新速度之快連雜誌都跟不上,二月底訂的題目到三月底就過期了,四月出刊雜誌都還沒印呢。看書怎麼來得及?

OpenAI 推出 ChatGPT 與 Whisper APIs & Youtube CEO 公開表示將提供 AI 工具給創作者

圖片
  OpenAI 今天 推出 ChatGPT 和 Whisper 模型提供 API 介接 ,讓開發人員能夠取用對話(不僅僅是聊天)和語音轉文本功能。其中並展示了 Snapchat 作為初期測試商所做的範例,開發者將可透過 API 把這相當潮的語言 AI 放進開發的模組當中進行相關應用。 Youtube 新上任 CEO 也表示將 會把 AI 工具提供給影音創作者 ,例如創建不同的服裝或是奇妙的電影般場景設置,有點令人翻白眼就是了。在 4A 大頭的競爭當中, Google 新任的經理人或是執行長似乎總是把方向搞錯?MS Office 就很能抓住自己的產品核心,在 Teams 導入 AI 去生成會議記錄、畫重點、提綱契領、生成文件,打掉這些人工繁複無聊的部分,結果 Youtube 是去搶直播軟體或剪輯軟體的功能幫忙變裝跟換場景?能經由 AI 做的事情太多了,結果 CEO 講的事情完全無法引起興奮感啊。

2022-11-26 台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繼續維持地方政權一黨獨大

圖片
  2022-11-26 台灣九合一選舉 2018 年地方選舉結果 選後兩篇文章: 謝志偉 【公道】( 連結 ) 選舉結果一出,這邊,民進黨大敗,蔡英文總統宣布辭去黨主席一職以示負責。德媒今天也在報。 民進黨首都候選人陳時中承認敗選、打電話祝福蔣萬安,向支持者道歉並呼籲支持者「我們一起給蔣萬安先生支持」。 民進黨的支持者(非常廣義的),垂頭喪氣有之、失望挫折有之,驚懼不已有之,要求檢討有之,但是我沒看到有任何一個輸了想翻桌的聲音或貼文,頂多開始擔憂起2024總統大選的種種。 另一邊,藍(白)大勝,從黨到候選人,到支持者(亦是非常廣義的),歡欣鼓舞,雀躍不已。2020那一年,總統、國會雙敗,四大公投全輸以來的陰霾一掃而空。勝選的果實果真甜且美。 這一戰,藍白綠在各類型的媒體裡,雖然從頭到尾,酣戰不休,但我的印象是,整體看來,藍白的攻擊力道、音量及版面(廣義)都強過綠營。 台灣沒有新聞自由? 凡有輸贏,必有原因。數目不但不騙人,而且還服人。投票結果,一翻兩瞪眼。我在德國看到的,和台灣人在台灣看到的一樣:民主透過選舉在台灣運作,投票結果決定勝與敗。 勝者盛也,敗者拜也(bye了)。輸者打包,贏者發包,不服氣,回家練沙包,下次再來。可以怨選民,無法怪選民。 這叫什麼?,學名叫「民主」,俗稱為「人民作頭家」。藍白綠的支持者都服膺。 那,這篇貼文為什麼取名為「公道」?因為,蔡總統已辭黨主席以示為敗選負責了,對這場選舉結果來說,還得要發生以下這件事,才叫「公道」: 例如游盈隆教授一再將蔡主席的黨內作為和決策 污衊、扭曲為 蔡總統主政下的台灣是獨裁或不民主國家。 他想羞辱蔡總統,卻羞辱了台灣。他欠台灣的民主一個公道。 蔡主席在民進黨內的作為和決策是否有「專霸」之嫌,內部可質疑、可反抗,但那終究是「黨內的權力運作」,就算是以「獨裁」名之,也和台灣這個國家「是否獨裁」杳不相涉。 但,眾所皆知,游教授係政治學博士、教授,理應深知,台灣作為一個民主國家,是否已由民主轉獨裁或不民主,有各種標準可資驗證,而我只是文學博士,我就指出,在多黨政治且朝野政黨輪替已屬常態的情況下,沒有一種獨裁的判斷是要看執政黨黨主席在黨內的作為來指標。 蔡主席可以決定某人選某市,但她能決定某人一定贏嗎?能的話,就是獨裁。不能的話,就是「人民作主」。怎麼決定候選人,是他們黨內的事。因敗選而辭黨主席,也是。 游教...